2019-2020年湘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滑轮兄弟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5670997 上传时间:2020-02-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湘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滑轮兄弟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湘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滑轮兄弟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湘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滑轮兄弟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湘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滑轮兄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通过实验研究定滑轮的作用,能够制定一个合理的动滑轮作用研究计划,并按照计划步骤进行研究。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乐于探究、注重科学事实、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的意识。 3科学知识: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通过对比分析,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作用的不同。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教学难点】 试着用杠杆原理来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作用的不同。 【器材准备】 学生材料:定滑轮和动滑轮各一个,铁架台、线、便签纸、钩码、测力计等。(每组一份) 老师材料:图片和视频资料(起重机上的滑轮)、学生材料一份、实验汇报表。 【教学建议】 在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时,需要考虑到滑轮受到的摩擦力不能太大(两边的钩码不能挂得太多),否则实验效果会受到一定影响。【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教师演示升旗仪式。 2.旗杆上有什么装置能帮助我们比较容易地把旗子升上去? 学生观察描述:旗帜是怎样升到旗杆顶上的?(有轮子) 3.教师出示轮子,并介绍:安装在旗杆顶上的这种边缘有槽、能围绕轴转动的轮子叫做滑轮。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滑轮。这种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二、旗杆顶部的轮子 1.让我们模拟旗的装置,来研究旗杆顶部的轮子。研究旗杆顶部的轮子模拟升旗你需要哪些材料? 2.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实验探究(材料:定滑轮、铁架台、线、便签纸),试一试,当我们向下拉动绳子时,挂有旗子的那部分绳子会怎样运动?要求小组内每位学生拉一次,体会定滑轮的作用。 3.要把旗子升上去,却把拴着旗子的绳子往下拉。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这有什么好处?(定滑轮可以改变用力方向,使工作方便) 4.使用定滑轮升旗或提起其他重物能不能不省力呢?为了弄清使用定滑轮省不省力,我们怎样来研究? (1)学生讨论。 (2)将滑轮挂在支架上,使其成为一个定滑轮。把细绳套在定滑轮的槽内。 (3)在绳的一端任意挂上一些钩码当作重物。试一试,在绳的另一端挂几个钩码能够平衡。 5.分组实验。 6.汇报实验结果。讨论:以上实验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7.现在请你总结一下,定滑轮有哪些作用?(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并不省力) 三、会移动的轮子 1.其实,并不是所有的滑轮都是固定在某个地方不动的。在搬运货物时,常使用一种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像这样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2.猜测:动滑轮的作用与定滑轮的作用是否相同?你认为会有什么不同? 3.研究动滑轮的作用时,我们需要用到哪些材料?我们准备按照什么样的步骤来研究? 4.根据小组的讨论,制定一个简单的研究计划。5.预测的学生研究过程 (1)用测力计测量1个钩码的重量。 (2)将细线套在滑轮的槽里,左端挂在支架上,右端用手拉着,将钩码挂在滑轮架的钩上,使滑轮成为一个能与重物同时升降的动滑轮。 (3)将绳的右端挂在测力计上,通过测力计将重物向上提起,稳定在一定高度,观察用多少力? 6.交流研究的发现:用了多少力?与不用动滑轮、直接把重物提起时用的力相比,是省力还是费力? 7.讨论:现在你知道动滑轮有什么作用了吗? 8.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知道,使用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四、用杠杆原理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1.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说滑轮也是一种杠杆,你能找到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吗? 2.试一试,画出示意图,用杠杆的原理来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3.根据学生交流研究结果,教师总结:从图上可以直观地看出定滑轮不能省力而动滑轮能省力;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而动滑轮却没有改变力的方向。 五、滑轮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1.谈话:滑轮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很广泛,谁知道哪些地方应用了滑轮?是定滑轮还是动滑轮,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 2. 讨论:在一间房里,电灯的开关是拉线开关,在一进门的南墙处,床在北墙处。如果想在床上控制电灯的开关,又不使房子的布置很乱,可以怎么办?需要安装几个定滑轮? 【教学反思】附送:2019-2020年湘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在斜坡上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科学技能: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操作实验的能力。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科学试验,注重科学事实、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的意识,激发研究生活中科学现象的兴趣。 3科学知识:认识斜面,知道从斜面拉上去的力都小于直接把物体垂直提上去用的力和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越大越不省力。了解生活中斜面原理的多种多样的运用。 【教学重点】 能在自主式的探究活动中认识斜面的一些科学知识。 【教学难点】 研究斜面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 【器材准备】 学生材料:搭斜面的材料(表面同样平整光滑,长度分别为 20厘米、40厘米、60厘米、80厘米、100厘米的木板和高10厘米的木块等),重物(重1000克的重物和小滚筒、大木块、小木块等,要有钩子),测力计(平板和圆筒)、平头和尖头铁钉、螺丝钉等各四枚、螺丝刀、铁锤、毛巾、实验记录表等每组一份。 老师材料:相关图片或者视频材料和学生材料一份、实验汇报表;重 40公斤左右的木箱一个,大而结实的木凳一条,厚实的大木板一块。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学生以四人小组的形式组合,全班成马蹄形组织;在中间放置重40公斤的木箱一个,大而结实的板凳一个。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已经认识了不少机械工具,如果现在要你把这个大箱子搬到那条板凳上,你会用什么方法? 2.学生反馈交流,教师尽量满足学生的需求,并让学生去操作,在困难中,教师提供帮助,搭一块木板,再让学生搬,搬后问学生感觉如何? 3.此时你的脑海中是不是出现了一个个小问号? 二、自主实验,随时指导 1.交流学生的疑问之处,有选择地进行板书。 (真的能省力吗?为什么会省力?怎样的斜面更省力?)注:第一个问题必须有,因为课始的游戏只是感知而已,并无具体科学证据,因此在说后几个问题时也应引导学生用上“假如省力”这样的话 。 2.为了方便同学们研究,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材料,请同学们看看这些材料,讨论一下你们组将怎样利用这些材料去研究自己想研究的问题。 3.小组讨论,形成书面实验方案。 4.小组上台运用实物投影仪进行汇报,集体交流评议,使各小组的实验方案更具可行性(方案中至少具备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方法、实验结论这样四个内容)。实验记录表第 小组 记录员:实验次数竖直提起重物所需要的力(N)斜面1上拉起力所需要力:(高 长 )斜面2上拉起力所需要力:(高 长 )斜面3上拉起力所需要力:(高 长 )第一次第二次平均数我们的发现: 。5.交流后,教师可追问:还需注意些什么?(拉力器的正确使用) 6.小组实验,师巡回指导。 7.小组汇报实验结果,组织交流,启发引导,得出结论(其他条件一样的情况下,运用斜面一定省力,而且坡度越小越省力,越大越不省力) (1)在这一环节中,可让各小组派代表上台汇报他们实验的经过及结果,接受其他同学的质疑。 (2)对交流过程中出现的错误除了共同讨论之外,还可以用师生共同实验的方法来验证真伪。 8.说说在这个实验过程中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没有? 三、联系应用,扩大认知 1.斜面果然能够省力,在日常生活中你们看到过利用斜面的地方吗? 2.老师也有一些照片请同学们看看,想想其中的奥妙。出示生活中人们应用斜面的照片,让学生说说其中的斜面原理。 四、小结延伸,巩固联系 1.学了今天的课,你有什么新的想法? 2.完成作业本作业。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