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北师大六年级上册《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670167 上传时间:2020-02-0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北师大六年级上册《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9年北师大六年级上册《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9年北师大六年级上册《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北师大六年级上册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十五从军征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6单元战争中课文古诗二首中的其中一首。描述了一位老人征战多年回到家乡,看到家中一片凄凉的情景。反映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控诉及对和平的向往。【设计理念】教学中使学生在积极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掌握学习古诗文的方法,体会诗中的情感,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地去诵读,注重学生的自主感悟,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总之在教学中,始终要注重把握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使学生在掌握语文基本技能中受到感情的熏陶。【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一部分古诗词,基本上能利用手中的工具书进行诗意的理解,并能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诗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大意,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联想、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2、在熟读的基础上,揣摩诗歌表达的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读。3、了解古代兵役制度的残酷,感受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激发学生热爱和珍惜和平生活的情感。【教学方法】1、教法:读中理解、以悟促读。2、学法:自主理解,合作探究。【教学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理解诗歌大意。【教学难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和平的热爱。【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策略】 1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理解和体验。2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揣摩理解诗的内容及表达的感情。示范读激趣、品味悟情、想象读入境,以读促悟,以悟促读。3采用角色转换的方式引领学生入情入境、举象显情、借象悟情。【教学流程】激趣引入,板书课题 (3分钟)读通古诗,初步感知(5分钟)理解诗意,整体感知 (8分钟)深入理解,入情入境(15分钟) 品读感悟,升华情感(5分钟)。【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板书课题。1、师:从古到今,在人类历史上可以说战争不计其数,有人曾做过这样的统计,在人类五千年文明史里,和平年只有392年,打个比方,如果把五千年当作一天的话,天中有23个小时在打仗。我国古代战争的频繁,给百姓带来巨大的灾难。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一位十五岁从军到了头发苍白才拖着伤残的身躯回到故乡,这又是一个怎样的悲剧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首与战争有关的古诗十五从军征。2、板书课题并让学生朗读。3、作者介绍:(汉乐府诗集)关于乐府诗集我们平时接触的并不多,大家一起看看书中的小资料:乐府:原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乐府搜集演唱的诗歌被称为乐府诗。乐府诗有的来自民间,有的是文人模仿乐府古题所作.而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它来自劳动人民中间,没有具体的诗人)4、提问:你从课题当中了解到了哪些内容?(学生回答,师做简单的简评)二、读通古诗,初步感知。1、读古文。(师:我们学习每一篇古文,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读通古文。(板书:读通诗)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掌握好诗的节奏。)2、学生自由的朗读古诗。3、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价)(师:刚才的这位同学已经做到了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我想其他的同学也一定做到了这一点,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下面的这些读音,好吗?)4、课件出示字音。(学生自读并整体读)5、再读古文。(师:好!请同学们拿起书,再一次流利地把古诗朗读一遍,想一想古诗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开始。)6、指名回答。(讲了一位返乡老兵的悲惨经历)三、理解诗意,整体感知。1、理解诗意。(师:同学们,我们光读通古诗,是不行的,还应该理解诗的意思,这样才能准确把握诗中蕴含的情感。板书:明诗意)2、合作探究,理解诗意,(课件出示部分字的意思)(师:下面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说说自己难以理解的词语意思,并说说句子的意思)3、学生汇报。(师生评价)四、深入理解,入情入境。(1)、举象显情。(师:同学们,这是一首叙事诗,诗中的主人翁是谁?哪一句介绍了他一生的经历?)1、课件出示: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2、读句子。3、角色转换,学生想象。十五岁是怎样的一个年纪?(读书,少不更事)此时却要出征,这一去是生死未卜,凶多吉少?他愿意吗,父母舍得吗?不愿意,不舍得,又不得不去,这是多么让人无奈悲愤。八十岁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年纪?(年老体衰,饴养天年,需要家人照顾)此时却才刚刚结束军旅生涯,悲惨不悲惨?是的,真的是让人心酸。简单的一句话却蕴含着丰富的信息与情感,有无奈,悲伤,心酸,同情,愤怒,抗议言为心声,声能传情,你会怎样表达情感呢?你想怎样读这句话?4、指导读诗句。(师:你读出了深切的同情,你读出了一份沉重,你读出了思乡之情)(2)、借象悟情。1、学生想象。师:十五岁年少英发的时候被征入伍,八十岁年朽力衰才能返回故乡。这中间有多少年啊?生:六十五年。师:大家计算一下六十五年有几天。这漫长的六十五年,两万三千七百二十五个日日夜夜啊,老人是怎样渡过的呢?生想象。(战场上静静的夜晚生病时受伤时烈日炎炎的夏日冰天雪地的冬天逢年过节时年轻时年老时)(多少年来,他随着军队辗转流离,风餐露宿,看花开花谢、冬去春来;在刀山剑海里冲过,战火硝烟里闯过,在死人堆里爬过”“每当夜幕降临,月亮升上高空,他常常在塞外帐篷里辗转反侧,想念着魂牵梦萦的家,无法入眠。”“随着年龄增长,体力逐渐衰弱,他从一名沙场勇将沦为专事烧柴做饭的老后勤”)2、师评价:1、你说的真好。2、你的想象力真丰富。3、老师发现你已经读懂了这首诗。4、老人的命运真的是太凄惨了。5、有家难回,老人真的是很可怜。6、从你说的话中,老师读懂了“感同身受”这个词,真棒。3、指导朗读。(引读)师:寒来暑往,冬去春来。一年又一年,一岁又一岁。这是风餐露宿、饱经风霜的六十五年,生读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这是南征北战、颠沛流离的六十五年,生读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这是血雨腥风、九死一生的六十五年,生读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多少危险、多少艰苦、多少思念、又有多少的期盼都留在了这漫长难熬的六十五年啊,生读(全班)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4、体会情感。师:战争粉碎了一切,剥夺了他全部的幸福。师:不幸的老人终于踏上了归程,他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踏上回家之路的?生:激动、兴奋、紧张、热切的期盼(是啊,因为他要回家了,他终于可以回家了重重的山关、迢迢的水路,漫天的飞雪,一路的风霜再也不能阻挡住一位思乡老人回家的步伐了)师:一路上他会想些什么呢?生:会想到把自己养大的父母,想到儿时的玩伴,甚至想到自己种的那棵小树,想到兄弟姐妹,想到那温馨的家,会想自己终于可以安度晚年了师:近乡情更怯。家越来越近了,老人那苍老疲惫的心却跳得越来越快,路上他遇到了一位村里人,忙问:“家中有阿谁?”师:“家中有阿谁?”什么意思呢?生:家中还有什么人。师:六十五年不知亲人音讯,这份刻骨铭心的思念与牵挂让人心酸,此时此刻他最渴望,最盼望得到的回答是什么?师:乡里人回答的却是?生:“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屏幕出示“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师:什么意思呢?师:远远看过去那一片种着松树柏树、纵横堆积的荒坟,就是你故家之所在。乡邻回答是什么意思?(你的家里已经没有人了,田园屋舍早已成为荒坟了。)他为什么直截了当地告诉老人:“老人家,你的家人都死光了,你已无家可归了。”(不忍心,同情老人)是啊,又有谁忍心直接告诉这位可怜的老人呢?师:看似简单的一问一答,却浸满辛酸血泪和恻隐同情之心。请大家和同桌分角色读一读诗中的问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问答,重要的一点是问答时要入情入境,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指名分角色读。师点评:问得急切,答的婉转。问的担忧,答的难受师:乡里人的回答犹如在冰天雪地里当头浇下一盘冰凉的水。历尽千辛万难,千里寻家归,得到的回答却是家败人亡,无家可归,这是怎样哀苦无告的命运啊!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悲伤欲绝的老人凄怆地喃喃自语,痛苦绝望的老人一步一挨踉踉跄跄地走近家,他看到了(师出示)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师:这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生:凄凉荒败师:如果说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是一个长镜头,那么这一组诗句就是一组短镜头。同样以哀景衬哀情,短镜头都聚焦在哪些地方呢?(狗窦、梁上、中庭、井上),拍下了哪些画面?既有野生的动物,也有野生的植物,先拍屋内又拍屋外。师:这哀景并不是一层不变的,体现在动静结合,大家发现了吗?(兔入,雉飞,生旅谷、旅葵)这些对偶句给诗歌增添了韵律美,读起来朗朗上口,一起感受一下,男生读前一句,女生读对应的诗句。师:屋内成了野兔、野鸡栖息的地方,屋外野生的谷、葵疯长。这一切说明了什么?这家还是家吗?这是他十五岁离开时的那个家吗?这是他几十年魂牵梦萦的故园吗?这是他千呼万唤的家吗?师:他以前的家是怎样的啊?他心中的家是怎样的呢?生答。(温馨,亲人和睦生活在一起,干净整洁)师: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不,不,这荒凉破败的地方不是老人日思夜想的家。老人不敢相信呀,可现实,眼前一切让他又不得不信,这就是他的家(生读)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曾经是炊火融融、庭园整洁的家,如今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师:曾经是家人团聚,共享天伦的家,如今却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师:人去屋空,人亡园荒。剩下的只有: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师:苦苦思盼的亲人成了荒野枯骨,温馨热闹的家园是一片荒凉破败,唯一能看到的只能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师:记忆中亲切熟悉温馨的家园,早就被无情的岁月之手涂抹得面目全非了。面对着这一切,面对着这一切,这位征战沙场,九死一生的老兵怎能不悲从中来,潸然泪下!“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师:出门东向看,这是怎样的看呢?师:这个画面就像是电影、电视中的慢镜头。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这个画面吗?(须发皆白的老人拄着拐杖,踉跄地走出破门,他佝偻着身子,慢慢地抬着头,茫然地看着东方)(屏幕出示)( )的老人拄着拐杖,( )走出破门,他佝偻着身子,( )望着东方(表情呆滞的老人,眼光茫然的老人,精神恍惚的老人)生:茫然的看,凄怆的看,绝望的看师:老人在看什么呢? 能看到什么?生:他也许还抱着希望。生:他也许看到了久别的亲人,也许什么也没有看到师:这看让你体会到什么?生:心如死灰,绝望的(哀莫过于心死。)师:诗浸透着深深的悲哀。泪落沾我衣。老人是那样的痛苦,那样悲伤,可诗中却只是轻描淡写地说老人默默地流泪,老师觉得这样改更能体现老人的悲伤:出门东向看,嚎啕大声哭。你们觉得行吗?要不改成,捶胸顿足哭?实在不行,就呼天抢地哭,这总可以了吧?为什么不行呢?生:老人心都死了,老人已没有了力气,老人师:大象无形,大音希声,悲到极点的哭是吞声的,是无言的,这种哭才是最让人撕心裂肺、痛彻心扉,读“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师:物生人亡,时移景非,当老人怀念自己朝思暮想的亲人时,他怎能不“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人生苦短,世事无常,当老人想到自己将孤苦伶仃、无依无靠,凄凉度过残生时,他只能是“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家没了,亲人没了,原来的生活没了,岁月也没了,以后的生活,又当如何呢?悲苦的老人又怎能不绝望呢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他已不能像年轻人那样嚎啕大哭,只有那凝聚着六十五年的艰辛,六十五年的思念,六十五年的期盼,六十五年的沙场风尘,六十五年人世沧桑的老泪,扑籁籁落到满布征尘的衣襟上啊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师:老人就这样静静地站着,默默地流着泪。五、品读感悟,情感升华。1、配乐齐读全诗。(那盈满那昏黄暗淡双眼的泪,是那样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扉。全诗只有一个泪字,却字字含悲,句句浸满血与泪,齐读古诗,读出这份心酸,这份苦难,这份悲愤,这份最深的绝望。)师:是什么,让这个老人失去青春、失去亲人、失去家园、无限凄凉独自悲伤流泪?(战争)师:在汉朝,是不是只有老人一人在忍受这些痛苦?想象:失去孩子的老人,失去丈夫的妻子,失去父母的孩子.师:仅仅是汉武帝在位时,他五次讨伐匈奴,就导致全国有一半的人死亡,无数个家庭过着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的生活,无数个家庭忍受着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的悲凉,无数的百姓承受着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的痛苦。历朝历代,战争从未停止,苦难始终相随。这苦难,不只是一个人的,也不只是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就算是我们现在所处的和平年代,也依然还存在着战争,伴随着苦难。战争,夺走了多少鲜活的生命;战争,毁去了多少幸福的家庭。曾经美好温馨的家园再也找不到它美丽的身影。曾经幸福欢乐的人们再也看不到他们灿烂的笑容。人们只有抱头痛哭,相拥而泣。)师:说说你的感想。(制止战争,渴望和平!)师总结:“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每一句诗句都血淋淋地展现了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同学们,我们不仅要学会仰视英雄时,赞美呕歌英雄,我们更应学会低下头,只有这样我们才会看到那些孤单悲苦的战士,不幸的人们,饱受战争蹂躏的悲惨世界,这时的我们也许才会真正读懂“战争” 这两个字。板书设计:十五从军征十五 八十家 冢笑 泣附送:2019年北师大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同步测试题 (I)一. 字音法庭。(为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4分)灼伤(zu zhu) 松懈(ji xi) 狡黠(xi ji) 藐视 (mi mio)似的(sh s) 轿车(qio jio) 挫伤(cu zu) 勘测(kn shn)二. 生字盘点。(10分)1.神农氏找出了高lin( )等五谷,袁隆平却mn( )发了培育杂交水稻的的想法,重于培育出了m( )产近一dn( )的杂交水稻,硕大的稻su( )非常喜人。2.詹天佑带领学生,背着经wi( )仪,设计的线路非常准确,不pin( ) 不离,他还和工人一起用水tn( )挑水,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的士气,提前完工是对帝国主义者有力的b( )斥,也是民族精神的最好诠sh( )。三.词语世界。(24分)1. “然”的亲戚很多,你能帮忙找到几个吗?(给“然”组词,然后填空)。(4分)(1)我早就听爸爸说冷宫崖很陡,一到那里,( )如此。(2)这( )的变化搞得他手无足措。 (3)这次的数学竞赛题目很难,而他( )获得了一等奖,真不容易。(4)一个很( )的机会,让他长了见识。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5分)轻:A重量小。B负载小,装备简单。C 数量少,程度浅。 D轻松。 E不重要。F用力不猛。G轻率。H不庄重,不严肃。I轻视。(1)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出世呢。”( )(2)他们认为,这样艰巨的工程,外国著名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至于中国人,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的。( )(3)“轻伤不下火线”是战士们常说的一句话。( )(4)他只轻轻地用脚扫了一下,球就进网了。( )(5)还有什么节目比得上这种顽强而鲜明的轻歌曼舞?( )3.比一比,再组词。(5分)竣( ) 浸( ) 劫( ) 挠( ) 测( )峻( ) 侵( ) 却( )扰( ) 侧( )4补充成语,并选择其中一个写一句话。(10分)( )籁( )寂 喜( )望( ) 胸有( )( ) 郑( )其( )沁( )心( ) ( )( )相觑 ( )( )翼翼 悬( )峭( )写话: 四句子广角。(12分).照样子,写句子。(6分)(1)然而,水稻杂交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世界性大课题难度非常大。然而, 。(2)从那以后,不论是晨曦初露,还是日落黄昏;不论是骄阳似火,还是阴雨霏霏,袁隆平都时刻守护在试验田边,精心培育。不论 ,还是 ;不论 ,还是 。(3)他们认为这样艰巨的工程,连外国的工程师都不敢轻易尝试,中国人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的。 ,连 都 , 。2. 课外积累吧。(6分)(1)科学家在困难面前毫不气馁,我们也要学习这种精神,收集一些你感触深刻的标语或者谚语作为激励自己的话。_(2)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你还知道关于读书的名言吗?写出两句。 五.课文回顾。(11分)1. 詹天佑这篇课文按工程进展的顺序,从 、 、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个方面来叙述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他是一位 的工程师。(3分)2.仔细读文,想一想“凯蒂旺普斯”在“我”的同学中代表什么?(2分)3.“袁隆平荣获了特等发明奖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明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等八个国际性大奖。这是袁隆平的光荣。这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袁隆平被誉为当代神农氏。” 为什么说袁隆平是“当代神农氏”?(3分)4. 根据文字,用简图画出詹天佑对八达岭隧道的凿进方法。(3分)八达岭隧道长1100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两头也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六课外读吧。(14分)只要勇气没有泄漏XX年,在庆祝人类首次登上月球40周年纪念日之时,一本名为飞向月球的新书出版发行。书中向我们介绍了一段曾经惊心动魄的历险往事。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11号”飞船飞近月球,载有两名宇航员的“鹰”号登月舱和“哥伦比亚”号指挥舱开始分离,并按计划飞向月球表面,准备实施人类首次登月任务。谁也没有料到,登月舱的燃料箱在飞行过程中发生轻微漏气,这种氧气泄漏的力道只是比呼吸的力道稍微重一些。然而在太空这种真空条件下,即便是最轻微的气体泄漏,都会使自动控制状态下的登月舱偏离预定着陆点,并且与月球产生足以致命的撞击。阿姆斯特朗敏锐觉察到了情况的不妙,因为此时登月舱正朝月球表面一个巨大陨石坑边缘的乱石堆飞去。阿姆斯特朗没有丝毫犹豫。第一时间快速将“自动驾驶”模式改为“手动控制”,登月舱在他的熟练操纵下,从迎面逼来的乱石堆上方飞过,这一明智之举及时化解了撞击的险情。随后地面控制中心接收到他平静的报告:“鹰号已经着陆。”绝大多数人都以为这是一次完美的漫步月球之旅,只有两名宇航员及少数地面专家才知道那一刻到底发生了什么,因为太空服遥感勘测传回的数据表明阿姆斯特朗当时的脉搏频率竟飙升到每分钟150下!人的一生同样常常会不可避免地遇到类似“氧气泄漏”这样的逆境,只要你面对磨难的勇气没有泄漏,你就能像阿姆斯特朗一样牢牢掌握住命运的主动权,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己全部的才能与优势,最终收获到成功的累累硕果。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4分) 惊心动魄: 飙 升:2飞向月球向我们介绍的历险往事指的是什么事?(3分)3结合短文谈谈你对画线句子的理解。(3分)4如果让你去采访阿姆斯特朗,你会说什么?(4分)七妙笔生花。(25分)科学家都是善于观察,善于动脑,严谨治学的,而且都会为了自己的事业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的。读完当代神农氏和詹天佑后,你有什么感触呢?写下来吧。题目自拟。参考答案:一zhu xi xi mio sh jio cu kn二粱 萌 亩 吨 穗 纬 偏 桶 驳 释三1.果然 突然 居然 偶然 2.I G C F D 3.略。 4. 万籁俱寂 喜出望外 胸有成竹 郑重其事 沁人心脾 面面相觑 小心翼翼 悬崖峭壁四1.提示:用上所给词语,句子通顺即可。2.略。五1. 勘测线路、开凿隧道 杰出 2. 敢于怀疑,提出疑问的精神。 3. 将袁隆平比作神农氏,是运用比喻的方法,体现他对人类贡献之大,这是对他的高度赞美和评价,同时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吸引读者兴趣。 4.略。六1.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急剧的上升,形容上升的速度快。2.登月舱的燃料箱在飞行过程中发生轻微漏气。3.是指我们面对困难和危险,要镇定,并积极想办法,这样才能化险为夷。4.符合当时的语境即可。七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