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6人口与城市样张课件.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662545 上传时间:2020-02-04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2.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6人口与城市样张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2019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6人口与城市样张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2019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6人口与城市样张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专题透析 专题 人口与城市 06 目录 微专题1人口数量增长 PART01 返 1 人口增长模式 2 人口结构与人口问题 人口结构主要包括人口年龄结构 人口性别结构 人口文化结构等 若人口结构不合理 则会引发人口问题 1 人口的年龄结构与人口问题 人口的年龄结构指年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就目前而言 世界人口年龄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人口年轻化和人口老龄化 2 人口的性别结构与人口问题 人口的性别结构通常用 性别比 来衡量 即用100位女性对应的男性数来衡量 它用来反映该地区或国家人口的性别结构是否合理或协调 性别比失衡会造成婚姻 家庭和社会的不稳定 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国家应加大思想宣传教育 严禁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 3 人口的文化结构与人口问题 人口的文化结构主要指各学历层次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 人口总体文化水平过低 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国家应加大对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 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是推力和拉力因素 而一地的推力和拉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其中 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原因 人口迁移对环境 社会经济产生了深刻影响 如下图所示 返 考向1 结合统计图表考查人口结构与人口问题 2018 江苏卷 下图为某国2017年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 读图 回答1 2题 1 导致该国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因素是 A 政局动荡B 生育观念C 产业结构D 自然灾害 2 该国最可能位于 A 北美B 西亚C 西欧D 南美 解析 第1题 由图可知 该国青壮年中男性人口较多 这和当地多青壮年男性从事的产业结构有关 政局动荡时青壮年男性所占的比例会下降 自然灾害对男女的影响区别不大 生育观念影响的是0 4岁婴幼儿所占的比例 第2题 以青壮年男性为主的多为重工业或采掘工业 西亚地区石油资源丰富 吸引大量青壮年男性劳动力迁入 具有类似的人口性别年龄结构 北美 西欧的国家为经济发达国家 第三产业所占比例较大 南美洲的国家为发展中国家 第一产业比重较大 C B 答案 解析 2017 江苏卷 下图为某年我国部分省市城乡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各自总人口比重图 读图 回答3 4题 3 城乡65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的分布反映了 A 东部超大城市的城镇老年人口占比高B 中西部地区的城乡老年人口占比均高C 经济发达的省市均已进入老龄化阶段D 东北地区农村老龄化现象比城市明显 4 影响贵州 湖南等中西部省份农村老年人口占比高的主要因素是 A 人口出生率B 人口迁移C 人口死亡率D 人口密度 解析 第3题 上海 北京 天津是东部地区的超大城市 也是城镇老年人口比重最高的地区 河南 安徽 江西 湖南 湖北等中部省区城镇老年人口比例在4 以下 比例较低 广东经济发达 其农村和城镇老年人口的比例都不高 还未进入老龄化阶段 东北地区的黑龙江 吉林 辽宁的农村老年人口比例小于城镇 因而城镇老龄化现象更明显 第4题 贵州 湖南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 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大量农村青壮年到东部经济发达的城市务工 经商 导致农村老年人口比例高 A B 答案 解析 考向2 结合统计图表考查人口迁移的特点 原因及影响 2018 全国卷 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 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 半年以上 的人口 下图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 据此完成1 2题 1 根据图示资料推测 近十年来该直辖市 A 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B 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C 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D 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 2 该直辖市是 A 北京市B 天津市C 上海市D 重庆市 解析 第1题 根据材料可知 户籍人口指具有该行政区域户籍的人口 包括实际在住的和流出的 常住人口指一个行政区域内实际居住的人口 既包括有户籍且实际在住的 也包括无户籍但实际在住的 即外来人口 据图可知 该直辖市户籍人口多于常住人口 说明外来务工人员少于外出务工人员 根据材料信息无法推断老年人口变化 读图可知 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差距略有缩小 说明人口迁出回落 劳动力需求数量有所增加 图中只给了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 都涉及人口机械增长 故无法判断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 第2题 北京 天津 上海三个直辖市均位于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 人口以迁入为主 故常住人口数量大于户籍人口数量 而重庆市位于西部地区 经济相对落后 人口以迁出为主 户籍人口数量大于常住人口数量 C D 答案 解析 2018 海南卷 常住人口是指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 半年以上 的人口 安徽省2017年常住人口达6254 8万人 比上年增加59 3万人 001 2017年安徽省常住人口年增长率如下图所示 同期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0 6 0 7 据此完成3 4题 3 2005年和2010年该省常住人口大量减少 表明该省当年 A 外出求学人数剧增B 外出务工人员激增C 外出旅游人数剧增D 外来务工人员剧减4 2013年后该省 A 人口出生率大幅提高B 劳动力缺口逐渐缩小C 人口回流现象渐明显D 老龄化问题得到解决 解析 第3题 安徽省地处我国中部地区 经济欠发达 大量人口外出务工 从而导致人口大量减少 我国招生是有计划进行的 不会在某年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 外出旅游不会改变居民常住人口的身份 第4题 2013年后安徽省常住人口增长率稳定在0 7 以上 但 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0 6 0 7 说明人口迁入较多 而以前安徽省大量人员外出务工 因此人口回流现象逐渐明显 图中没有信息显示安徽省是否存在劳动力缺口及老龄化问题 B C 答案 解析 读浙江省2000年和2016年省外流入人口分年龄的性别比 每百名女性人口相对应的男性人口数 情况折线图 回答1 2题 1 2016年 浙江省省外流入人口中 A 男性人口仍占多数B 性别比最大的年龄段是40 44岁C 少年儿童的性别比有降低的趋势D 迁入人口的性别比不平衡加剧 2 与2000年比 2016年中年女性人口大量流入 其影响因素可能包括 行业需求 二孩政策 交通运输 工程建设 家庭需要 A B C D 解析 第1题 主要考查人口迁移的相关知识 图示曲线为省外流入人口分年龄的性别比 2016年 浙江省外流入人口中男性人口仍占多数 性别比最大的年龄段是50 54岁 少年儿童的性别比有增加的趋势 迁入人口的性别比接近平衡态势 第2题 主要考查影响人口流动的因素 与2000年比 2016年中年女性人口大量流入 其影响因素可能是家庭婚姻 行业需求和二孩政策 工程建设和交通运输以男性劳动力为主 A B 答案 解析 返 读某年上海市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 回答 1 3 题 读某年上海市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 回答 1 3 题 1 上海市流入人口比例最大的年龄段是 A 20 24岁B 25 29岁C 30 34岁D 35 39岁 2 上海市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下降最快的城市之一 主要原因是 A 出生率大幅下降B 死亡率迅速上升C 大量年轻劳动力流入D 大量老龄人口迁出 A C 答案 3 目前上海市流动人口正处在 C A 劳动力个体流动阶段B 老人跟着孩子的流动阶段C 夫妻带着孩子的流动阶段D 农村流动人口的回流阶段 解析 解析 第 1 题 读图可知 上海市的外来人口中 20 24岁年龄段男性人口与女性人口数量都多于其他年龄段 第 2 题 读图可知 上海市流入人口以年轻劳动力为主 从而导致上海老年人口比重下降 人口老龄化程度下降迅速 第 3 题 流入上海市的人口中20 39岁年龄段的人口数量最多 该年龄段人口多已结婚且生育了子女 这些人多数带着子女 由图可知 0 4岁年龄段迁移人口所占比重较大 这一年龄段的儿童主要是随父母迁入 人口统计图的判读方法 以金字塔图为例 1 读构成可直接读出该地区不同年龄段所占人口的比例 以及男女比例差异 2 定类型人口金字塔图基本上可分为三种类型 年轻型 增长型 年轻人比重大 塔形下宽上尖 图甲 成年型 静止型 除极老的年龄组外 各年龄组人数差别不大 塔形较直 只在高龄部分 即塔尖 急剧收缩 图乙 年老型 缩减型 年轻人比重小 中年以上比重较大 塔形上下窄中间宽 图丙 3 析变化 从年轻型到年老型的正常转变 如上图所示 其变化主要是受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影响 随着人口增长模式由原始型向现代型的不断转变而转变 异常变化 a 某年龄段男女比例突然变小 如下图 处 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计划生育等导致出生率突然降低 二是重大灾害等导致死亡率上升 三是人口的大量外迁 b 某年龄段男女比例突然增加 如下图 处 其变化可能是就业 升学等原因导致的人口大量迁入 c 男女比例的明显失调 如下图 处 可能是战争导致的大量男性死亡 也可能是钢铁 纺织等对职工性别有一定要求的工厂建设导致的 下图示意我国某省劳动年龄组 男15 59岁 女16 54岁 低于劳动年龄组 超过劳动年龄组各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随年份变化情况 图中a b c表示不同的年龄组 读图 回答 1 2 题 B 1 图中a b c分别表示 A 低于劳动年龄组 劳动年龄组 超过劳动年龄组B 低于劳动年龄组 超过劳动年龄组 劳动年龄组C 超过劳动年龄组 劳动年龄组 低于劳动年龄组D 超过劳动年龄组 低于劳动年龄组 劳动年龄组 2 下列年份中 该省社会养老压力最轻的是 A 1995年B 2000年C 2010年D 2014年 解析 第 1 题 由题可知 劳动年龄组人口指15 59岁的男性及16 54岁的女性 该年龄组人口比重应是三个年龄组中最大的 对应图例b 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和经济的发展使我国人口出生率有所下降 即低于劳动年龄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总体上在减小 对应图例a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 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 人均寿命延长 超过劳动年龄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总体上在上升 对应图例c 第 2 题 社会养老压力最轻的年份即超过劳动年龄组人口与劳动年龄组人口比值最小的年份 据图可知 该省1995年 2000年 2010年和2014年超过劳动年龄组人口的比重分别为11 2 10 9 14 和15 8 劳动年龄组人口比重分别是57 4 64 2 69 3 67 3 通过计算可知 2000年该省社会养老压力最轻 返 A 答案 解析 微专题2城市功能区布局 PART02 返 提示 不同类型污染企业的布局方法 2 主要影响因素 经济因素 距市中心远近 交通通达度 通过影响地租水平影响城市功能分区 是城市功能区分化的主要因素 返 考向1 结合图文材料 考查功能区的特点 2018 北京卷 城市某区域土地利用强度 可以用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面积的比值表示 读下图 回答1 2题 1 该城市 A 区高档写字楼密度大B 区适宜建垃圾填埋场C 区商业网点最为密集D 区城市热岛效应最强 2 甲处土地利用强度增大 最可能的原因是 A 建设民俗博物馆B 划定耕地保护区C 增加种植业投入D 扩大卫星城规模 解析 第1题 区位于市中心 土地价格高 建筑物高大稠密 高档写字楼密度大 垃圾填埋场应布局在城市外围 不可能位于距离市中心较近的 区 商业网点布局在市中心或交通便利的地区 所以 区最为密集 区距离市中心最远 城市热岛效应最弱 第2题 区土地利用强度接近100 说明市中心的压力很大 为了分担城市内部的压力 部分功能会转移到距离市中心较远的郊区 通过扩大卫星城的规模 使甲地的土地利用强度增大 A D 答案 解析 考向2 结合示意图判断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态 2017 全国卷 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 途经主要的客流集散地 下图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服务等级 据此完成1 2题 1 根据所处区位和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 推测甲 乙 丙站点沿线区域为 A 中心商务区B 森林公园C 大型住宅区D 产业园区 2 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 A 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B 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C 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D 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 解析 第1题 读图分析可知 甲 乙 丙三站点皆为一级站点或二级站点 综合服务等级较高 且甲 乙 丙三站点均位于该城市的中心地区 故最可能为中心商务区 第2题 读图分析可知 该城区由内环 二环 三环组成 城市空间形态呈团块状 故该城市向四周扩展 且根据图中地铁站点的等级可知 一级站点有多个 故该城市为多个核心地区 因此 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C A 答案 解析 考向3 结合图文材料考查城市发展及功能变化 2016 全国卷 自20世纪50年代 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 形成城市在外 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 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000平方千米的 绿心 乡村地带 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 绿心 的周围 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 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 各城市分工明确 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 近20年来 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 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 据此完成1 3题 1 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 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 A 服务种类B 服务等级C 服务范围D 服务人口 2 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 显著促进该地区同类产业活动的 A 技术创新B 空间集聚C 市场拓展D 产品升级 A B 答案 3 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 可以 A 提高乡村人口比重B 降低人口密度C 促进城市竞争D 优化城乡用地结构 D 解析 第1题 由材料可知 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 各城市分工明确 说明在进行空间规划时 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服务种类 第2题 由材料可知 各城市分工明确 同类产业活动集中在同一个城市 因而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 显著促进了该地区同类产业活动的空间集聚 技术创新 市场拓展和产品升级不是兰斯塔德空间规划实施产生的直接影响 第3题 由材料 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 绿心 的周围 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 可知 该地区城市用地和乡村用地规划明确 这样更能优化城乡用地结构 而对提高乡村人口比重 降低人口密度及促进城市竞争没有影响 解析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 城市功能用地在变化 外部扩展可增加面积 而内部更替则有三种表现 一是内部更替引起的某类城市功能用地的增加 表示有其他类型的用地转变为这类用地 二是引起的某类城市功能用地减少 表示这一类型的用地转变为其他类型的用地 三是引起的某类城市功能用地不变 表示某类城市功能用地的用地类型不存在变更 下图为2003 2012年我国某大城市功能用地的外部扩展与内部更替示意图 读图 回答1 3题 1 图中显示 2003 2007年该城市外部扩展 内部更替用地类型的面积 A 居住用地 工业用地B 公共管理与服务用地 居住用地C 工业用地变动最小D 商业服务设施用地大体相当 D 答案 2 2003 2012年该城市工业用地发生了明显变化 其主要原因是城市中心区 环境污染较重 土地价格较高 远离消费市场 基础设施落后A B C D 3 该城市十年间四类功能用地的变动表明 该城市 A 功能用地以向城市中心集聚为主B 发展规模以向外扩展为主C 空间形态变化不大D 功能用地以均衡分布为主 A B 答案 解析 解析 第1题 读图可知 2003 2007年 该城市外部扩展的居住用地和内部更替的居住用地面积均小于工业用地 公共管理与服务用地外部扩展和内部更替的面积均小于居住用地 商业服务设施用地面积变化最小 商业服务设施用地外部扩展面积与内部更替面积二者大体相当 第2题 据图可知 2003 2012年 该城市内部的工业用地面积下降幅度较大 反映出大量的工业用地转化为其他的功能用地 工业生产需要占用较多的土地 但其付租能力较低 随着城市中心区地租成本上升 加上城市环境保护的需要 工业区逐渐向城市的外围移动 第3题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 该城市十年间四类功能用地都发生了变化 城市内部各功能区的用地总量呈下降趋势 而外部扩展的面积更大 说明该城市的发展规模以向外扩展为主 返 在下面的三幅图中 图 为我国某特大城市主干街道上相距60米的甲 乙两个公交车站台分布图 经统计 不同时刻上下车人数随时间变化有明显差异 见图 图 读图 回答 1 2 题 1 图 所示区域最可能是 A 商业区B 住宅区C 工业区D 公交枢纽 2 下列关于街道M N指向的说法 最有可能的是 A M N皆指向郊外B M N皆指向商业区C M指向市中心D N指向旅游区 解析 第 1 题 结合图 图 分析人数的时间变化特点 可反映该站台所在区域可能是住宅区 第 2 题 上车行进方向与M指向一致 M指向应该是上班方向 N指向与M指向相反 为下班方向 结合选项 M指向市中心的可能性最大 C B 答案 解析 城市功能区布局的判断方法城市功能区的判断可根据功能区的面积大小 距市中心远近 形态特征等来分析 具体如下表所示 城市不同功能区发展程度的差异 可以通过功能区人口迁移结构反映出来 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区在某年的不同年龄段人口迁移数量统计图 读图 回答 1 2 题 1 该功能区最可能是 A 商业区B 住宅区C 工业区D 行政区 2 该功能区内最迫切需要增加的功能配套是 解析 第 1 题 读图可知 该功能区吸引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迁入 说明最有可能是工业区 第 2 题 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迁入该地 将使得该地幼儿增加 因此最迫切需要增加的功能配套是小学 返 A 养老院B 医院C 职业学校D 小学 C D 答案 解析 微专题3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PART03 返 1 城市化的三种类型 1 郊区城市化 2 逆城市化 3 再城市化 2 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3 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随着城市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的急剧扩大 会出现一系列的城市化问题 常见的城市化问题和一般的治理措施如图所示 返 考向1 结合图文材料 考查城市化阶段的判断 2017 江苏卷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制造业企业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变化图 读图 回答1 2题 1 双选 该城市0 6km的中心城区企业数量 A 1985 2004年增多B 1985 2004年减少C 2004 2013年增多D 2004 2013年减少 2 双选 2004年之后 该城市已进入 A 工业化初期阶段B 工业化中期阶段C 郊区化阶段D 逆城市化阶段 解析 第1题 结合图中三个年份的企业总数 从图中读出0 6km的中心城区企业的占比 然后计算出各个年份的企业数量 即可得出结论 第2题 由图可知 2004年之后 郊区的企业占比最高 中心城区占比最小 故可推知该城市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和郊区化阶段 BC AD 答案 解析 考向2 结合示意图 判断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态 2015 安徽卷 下图表示某市2003 2013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情况 完成1 2题 1 据图推测 2003 2013年该市 A 退耕还林 林地面积持续增加B 围湖造田 水域面积不断减少C 水土流失 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加D 城市扩张 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2 该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可能导致 A 地表径流下渗量增加B 居民平均通勤距离缩短C 城市 热岛 效应增强D 生物多样性增加 解析 第1题 读图可知 林地面积先增后减 不是持续增加 水域面积有增有减 但变化不大 未利用地的面积也是先增后减 不是持续增加 图中建设用地持续增加 耕地面积持续下降 说明城市化的过程占用大量耕地 使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第2题 建设用地增加 使地表硬化 下渗量减少 城市化过程中 城市面积扩大 居民平均通勤距离变长 建设用地增加 硬化地表 会增强城市 热岛 效应 建设用地增加 会影响生物的栖息地 使生物多样性减少 C D 答案 解析 考向3 结合城镇发展模式 考查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 2018 全国卷 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困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 种植自家承包地农民 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 该县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在县城活力较弱 但在中心集镇活力较强 下图示意该县居民点的等级结构 据此完成1 2题 1 面向某类型农民的需求 有专家建议在该县推进 村 中心集镇双栖 居住模式 这种模式旨在方便该类型农民 A 从事商业活动B 留守子女上学C 兼顾务工务农D 扩大种田规模 2 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带领农民脱贫致富 该国家级贫困县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推广大规模机械化种植 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 引导传统农民多种经营 推进中心集镇房地产开发 A B C D C D 答案 解析 第1题 村 中心集镇双栖 居住模式是中心集镇与农村都有住房 村中居住利于从事农业生产 中心集镇居住利于在中心集镇的企业工作 故针对的是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类型 而该国家级贫困县的农民大多以种田或务工为主 留守子女上学一般是在校内住宿或回家住宿 双栖居住的模式会占用一部分土地 不利于扩大种田规模 第2题 紧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该县位于大别山 地势起伏较大 土地零散 不适宜推广大规模机械化种植 当地中心集镇面对的服务人员应以周边村的农民为主 中心集镇进行房地产开发会占用大量的土地 且集镇的购买市场较小 更不会带领农民脱贫致富 而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 则可以让一部分有技术和有管理经验或者先富起来的人带动大家共同致富 引导跨村种田大户农民 种植自家承包地农民从事多种经营 可以提高经济收入 利于脱贫致富 解析 家住我国东部某三线城市的王女士 准备在当地买一套属于自己的住宅 王女士考察了数家楼盘 并选取了四个楼盘的数据制成了表 如下表 据此回答 1 3 题 注 容积率指一个小区的地上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 建蔽率指一个小区的地上建筑物的单层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之比 1 房价构成中 土地价格所占比重较大 四个楼盘中 甲楼盘均价最高 其原因最可能是 A 靠近学校 属学区房B 远离市区 空气清新C 位于城市中心 交通便利D 靠近河流 属江景房 2 高楼林立的城市 如果布局不当 楼房之间经常会因 狭管效应 出现瞬时强风 表中四个小区 最容易出现瞬时强风的是 A 甲B 乙C 丙D 丁 C B 答案 3 我国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中规定 七层及以上住宅必须设置电梯 按此标准 下列楼盘必须设置电梯的是 A 甲B 乙C 丙D 丁 C 解析 解析 第 1 题 城市地租主要受与市中心距离和交通通达度影响 四个楼盘中 甲楼盘均价最高 所以甲楼盘所在地的地价较高 主要原因可能是位于城市中心 交通便利 第 2 题 我国东部城市普遍受季风气候影响 夏季盛行东南风或西南风 冬季盛行西北风或东北风 表中甲 丙两个小区楼房走向分别为南北和东西 不利于 狭管效应 的形成 乙 丁两楼盘都有可能存在 狭管效应 但表中乙楼盘的建蔽率较高 不利于通风 所以瞬时强风出现的可能性大 第 3 题 容积率指一个小区的地上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 建蔽率指一个小区的地上建筑物的单层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之比 利用此规律可以测算甲 乙 丙 丁四座楼盘的楼层数分别为2 8层 5层 9层 3 6层 所以只有丙楼盘符合我国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中的规定 返 读某国城市人口数量 城市数目和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统计图 回答1 2题 1 下列关于该国的说法 正确的是 A 自1953年以来 城市人口数量持续上升B 20世纪60年代城市数目减少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C 2000年以来城市化已步入后期稳定阶段D 近半个世纪以来城市化处于中期加速阶段 2 该国可能是 A 印度B 中国C 美国D 印度尼西亚 A B 答案 解析 解析 第1题 读图可知 三条曲线自上而下分别为城市人口比重曲线 城市数目曲线和城市人口数量曲线 三条曲线中 持续上升的是城市人口数量曲线 图示时间段 城市化水平较低 最高为41 8 不会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也没有进入城市化的后期阶段 高于70 的阶段 第2题 2004年城市人口为5 43亿 城市化水平为41 8 可推知2004年该国总人口约为13亿 联系选项中四国人口总数可知 该国只能是中国 城市化进程示意图是通过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征描述 来展示城市发展形成过程的图示 通常以过程图 坐标图等形式呈现 主要考查同一地区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及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差异对比 城市化过程包含了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等过程 下图示意我国四省 自治区 直辖市 2000年土地城市化质量的差异 读图 回答 1 2 题 注 城市用地人口密度等于城市人口除以城市用地面积 城市用地经济密度等于城市产生的GDP除以城市用地面积 1 下列关于四省 自治区 直辖市 的判断 正确的是 A 内蒙古的城市化进程最合理B 上海的城市化质量最高C 重庆的城市化速度最快D 贵州的城市化滞后程度最高 2 重庆城市用地人口密度大于上海 但城市用地经济密度却小于上海 其原因是重庆 A 地势起伏较大 经济发展相对落后B 第一产业发达C 城市用地较为完整D 城市化水平较高 B A 答案 解析 第 1 题 内蒙古的城市用地人口密度和城市用地经济密度小 说明城市化水平低 不是最合理的 上海的城市用地经济密度最大 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上海的城市化质量最高 重庆的城市用地人口密度最大 说明人均占地少 城市用地经济密度较上海小 根据这些信息不能判断出重庆的城市化速度是最快的 贵州的城市用地人口密度大于城市用地经济密度 说明过度城市化程度最高 第 2 题 上海位于平原地区 经济发达 重庆位于山地丘陵地区 地势起伏较大 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受地形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重庆城市用地人口密度大于上海 城市用地经济密度小于上海 解析 返 谢 谢 观 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