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三年级语文上册《石榴》教案2 苏教版.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5659831 上传时间:2020-02-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三年级语文上册《石榴》教案2 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年三年级语文上册《石榴》教案2 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年三年级语文上册《石榴》教案2 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三年级语文上册石榴教案2 苏教版教材分析石榴是郭沫若先生的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作者借石榴寄托情怀,通过对石榴具体生动的描绘,歌颂真善美,赞扬了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奋发向上的品格和精神,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执著坚定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托物言志散文描摹事物时如何做到形神兼备,本文无疑是个极好的范例。作者按照爱石榴、画石榴、赞石榴的思路结构全文,从枝叶到花到果实,从外形美到内在美,具体刻画石榴,描写细致精当,语言凝练生动,情感炽烈。教学本文应紧扣“最可爱”一语,从引导学生探究作者笔下的“石榴”“最可爱”之处到鉴赏评析石榴的“最可爱”之处,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探究、读中品析,把朗读贯穿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文章本身较短,从主题到内容、写法都不难把握。教学过程应以学生自读讨论为主、教师总结答疑为辅,引导学生涵泳品味形神兼备的状物语句,理解含蓄蕴藉的思想感情。学情分析(农村中学生)1、词语积累有待加强;2、对红玛瑙、安普剌、金罍缺少感性认知,有必要通过图片获得直观感受,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工作;3、阅读理解多停留在浅层认知上,大多数学生难以理解文章内涵,且表达能力不强。教学设想针对上述学情,结合教材特点,我打算运用激励性评价语言有针对性点评,尊重学生自主发现,发挥教师导向作用。1、抓基础:充分考虑词语积累的差异,让学生皆有所获;2、突出重点:以听读、自读、品读、齐读为突破口,提高品味语言的能力,体会作者所寄寓的思想感情。强调自主学习,引导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展示成果,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提高能力;3、突破难点:巧设“我与大师面对面”环节,引导学生联系写作背景,结合文本中相关语段,在互动中把握主旨。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积累词语。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及形神兼备的状物方法,探究文章借描写石榴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揣摩生动形象的语言,学习有关描写的方法,背诵积累文学语言,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过程与方法1学习借用关键词句快速梳理文章的思路。2学习品味生动形象的句子、含义深刻的句子、幽默风趣的句子、富于哲理的句子,培养对重要语句的敏感意识。3引导学生自由选点鉴赏评析段落或语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石榴不惧炎热、英勇无畏的品格和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精神。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状物的形神兼备,语言生动形象、准确凝练。2、教学难点:领悟文章内涵,理解作者的执着坚定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三、教学方法与手段: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多种形式的读。石榴图片、心脏图片、多媒体课件等手段。四、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以猜谜的方式导入。教师选择以石榴为谜底的谜语,请学生猜谜。谜语有:(1)外面杏黄衣,姐妹抱一起,打开仔细看,都是一瓣瓣。(2)小小坛子,装满饺子,吃掉饺子,吐出珠子。(3)黄瓷瓶,口儿小,打破瓷瓶口,挖出红珠宝。二、课前准备:我的地盘我做主 1、资料大放送,了解作者及生物学范畴的石榴郭沫若,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郭开贞,笔名郭鼎堂等。他的作品有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蔡文姬等,学术著作甲申三百年祭青铜时代等。他长期从事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组织领导工作。对发展中国科学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是继鲁迅之后“我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旗帜”(邓小平语)。今天我们有幸走进他的散文精品石榴,感受他散文特殊的气势、韵味与魅力。2关于石榴石榴,又名安石榴。相传是汉朝时从安石国传人的,是落叶乔木或灌木,不高大,大多丛生,枝条直挺而细密,附有硬刺。树皮有些粗糙,有毛须,所以可喻之为瘦身嶙峋。即使是幼龄小树,也显得有点龙钟。但木质坚硬,整株树上上下下盘根错节,一节节的树干。好像一个肌肉发达者的胳膊。叶子为披针形,叶色随季节变化,由浓绿转为黄绿,以至萎黄脱落。五月,石榴开花时期,长期孕育的生机便焕发了。先是枝头长出一个个花生状的红花骨朵,顶端不断涨大,最后裂成五瓣,又从开裂处吐出蕊来。石榴花有红、黄、白三色,以红者多见,花赤可爱,似一团团火苗,如红杜鹃般鲜艳。石榴花有单叶花和千叶花之别。单叶的结实,千叶的不结实。当花凋零时,子房便不断膨胀,犹如一个个大瘤,这就是石榴命名的由来。石榴一般拳头大小,未成熟时,皮呈青色,顶端仍残留着花托。七月,渐渐转赤,皮面依稀出现小黑斑。种子一个个紧挨着充满整个外种皮,晶莹透亮,那种子可食,有甜、酸、苦三味。甜者沁人心脾,酸者可入药。3、词汇积累(结合注释或词典,给加点字注音并了解词语的意思。横线上是同学们查漏补缺的空间)。奇崛 枯瘠 安普剌 忍俊不禁 骨朵 金罍 争妍斗艳 古味盎然 柔媚 犀利 避易 光嫩 潜溢 三、话题交流,我眼中的石榴”1、教师创设对话情境:同学们,大家一定接触过石榴。请谈谈你和石榴邂逅的情形,它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学生结合自身体验,畅谈自己眼中的石榴。教师适时播放石榴的相关图片,帮助学生形成对石榴的感性认识。教师可要求学生为上面几幅画面命名,要求:能抓住画面的特征,要有文采。成果展示:第一幅:一树开花笑满枝,百朵千朵绿映红。第二幅:万绿丛中一点红,回眸灿笑百媚生。第三幅:红褐杂然相携依,灼若旭天栖扶桑。第四幅:石榴纳金颜色好,花开牙齿笑嫣然。第五幅:张嘴留笑不留声,满口玛瑙更可人。第六幅:此果只应仙界有,玲珑剔透拔尘俗。2、师:出示石榴及心脏图片。生:在观察中说出二者相似的外形特征。师:郭沫若把石榴比作夏天的心脏仅仅是因为它们外形的相似吗?让我们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一起来探个究竟。(板书课题、作者,张贴石榴图片)四、静心聆听,理清思路1、多媒体播放配乐录音(画面适时展示有关石榴、红玛瑙、安普剌、金罍等图片),体会作者对石榴的感情。2、梳理文章的思路。(学生说,教师适时板书)爱画赞(2-6)描写石榴特征,流露喜爱、赞赏之情(7-9)抒发对石榴的喜爱之情(1) 点明石榴可爱 五、我来选美,我来品析。1、我眼中的美。师生互动:教师尊重学生的发现,采用生与生互评,教师点评的方式,教师多给予鼓励性、针对性评价。课文2-6段运用生动形象、准确凝练的语言对石榴的特征进行了描写。同学们觉得石榴美吗?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2-6段,筛选出你认为的美点加以品读感悟,并谈谈理由。(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其间适时引导学生解决如下(1) (2)两个问题。(1)作者说,石榴树是“夏天少数树木中最可爱的一种”。请你画出文中扣住“最可爱”的语句。思路:学生说,学生再补充说,有必要的情况下教师适时引导。(2)说说作者通过哪几个方面来表现石榴树的“最可爱”?可结合具体段落归纳为三个方面:枝叶、花朵、果实。2、赏析美点,突出重点。作者抓住这几个方面(枝叶、花朵、果实)怎样表现石榴树的“最可爱”的?赏析方法指导:反复品读加以感悟;抓关键词句或修辞赏析美。a、生动传神的动词、富有表现力的形容词;b、比喻、拟人、对偶、设问等修辞手法;c、含义深刻想象丰富的句子;d、表现出作者强烈感情的句子。自主探究之后四人小组合作交流,最后各小组代表汇报交流成果。预设参考答案列举:第3段:用“深红色”、“华贵”、“陆离”等词语从形态色泽美的角度描绘石榴花的最可爱;而“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辟易”则突现了石榴毫不示弱的精神美。第6段: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破口大笑”和“皓齿”不仅写出了石榴的可爱,更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石榴成熟后,籽粒饱满晶莹剔透的可爱形态。3、激发朗读欲望,齐读2-6段,感受“最可爱”。师:可爱的石榴想借同学们的妙语秀出自己的可爱,一起满足它的愿望好吗? 朗读指导:抓住关键词句,注意语调语速,借助想象石榴的可爱美好之处,读出对石榴的喜爱赞美之情。六、倾情互动,大师解惑1、小组讨论:作者为什么把石榴比作夏天的心脏?(学生展示,教师点评)(提示结合课文第3段和第7段中的关键语句理解) 2、创设情景,巧攻难点。【我与大师面对面】师语言逐渐激昂:石榴写于抗日战争最残酷时期,文中的石榴敢于同炎炎烈日抗争,抗日的队伍中可以缺少像石榴一样的人吗?可以缺少像石榴一样的民族精神吗?师语气渐平缓,语速微慢:写物是为了言志,作者写石榴是为了言什么志?假如郭老就坐在你的身旁,你想从他那儿了解到答案吗?学生两人一组先后扮演郭沫若,然后四人一组集思广益,小组展示,学生评价,老师评价并小结。七、拓展延伸,培养技能请同学们开启智慧,完成探究练习第三题。认为有难度的可用集体智慧解决。分组展示,小组互评,教师有针对性地作出鼓励性评价。八、点击回车,温故知新1、这节课我们陪同作者走完了一段心路历程,在与作者的交流中我们有了哪些收获呢?(结构上,语言上,情感上)2、教师小结:执著坚定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颂扬了我们民族积极向上的美好情操。(完善板书)九、随堂练习, 实题演练教师分发阅读材料,材料内容如下:石榴树这是一棵普通的石榴树,已经很苍老了。弯弯曲曲的躯干如勤奋了一生累弯了腰的老人,却仍然刚毅。犹如胳膊粗壮的枝,虬龙般错杂交织,每一枝都是那样坚实有力。密集的小叶像涂上了浓绿的颜料,那样青翠欲滴,使人觉得其生命力是何等的旺盛!到春天,被寒冷禁锢了的土地开始苏醒。老石榴树被众花争俏的喧闹吵醒,终于在恼怒中爆发了蓄积了一个冬季的沉默,绽开了朵朵火红的鲜花,在枝头迎风微笑,却毫无百花争艳之俗态。争妍一时的百花万般无奈的调零了,而石榴花却一直盛开到十月。经春历夏,由夏而秋。好坚韧!好有恒心!金秋时节,如臂的枝头挂满了沉甸甸、黄澄澄的石榴果,高兴地涨红了脸。石榴树下,一位老教师正在那里练着鹤翔桩。如血的残阳照射在老树、老人身上,花朵越发红亮,老人鹤发童颜显得精神矍铄。此时,我情不自禁地吟唱起曹操的两句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阅读本文,请思考作者托石榴所言之志。学生自读。学生讨论,明确:这篇短文赞美老石榴树坚韧、刚毅、高洁、拔俗的精神品质,激励人们学习老石榴树的精神,矢志不渝、老有所为。十、课堂总结,画龙点睛石榴是可爱的,石榴同样是可爱的。感谢作家为我们呈现了集天地灵气的名果,呈现了文质兼美的精品。让我们在激情诵读中再次感受作者状物形神兼备、写物情感炽烈的高妙吧。十一、课后作业,提升能力请以下列花卉中的一种花为中心,写两段话,第1段描摹物态,第2段表现某种哲理意蕴。两段话不少于80字。玉兰丁香紫藤事例:丁香丁香并不是引人注目的花。未开时,小小的花蕾只有米粒大。及时在盛开时,它小巧玲珑的十字形花冠总像是含苞欲放的模样,那一抹淡淡的紫,也不如紫藤来得热烈奔放。但那若有如无的淡雅清香总会引人驻足留恋。丁香是含蓄而沉默的小花,那自内而外的空灵“心香”,却让人沉思遐想:平淡唯真,沉默如金。十二、板书设计石 榴郭沫若 (2-6)描写石榴特征,流露喜爱、赞赏之情(7-9)抒发对石榴的喜爱之情(1) 点明石榴可爱爱画赞 托物言志执著坚定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中华民族积极向上的美好情操十三、教学反思这是一篇精美的状物散文。文章描摹事物形神兼备,抒发了作者对石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本教学设计紧扣托物言志类散文的文体特征,引导学生重点把握石榴的外在特点和内在神韵,深层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注重语言的品味辨析,引导学生鉴赏文章的精美词句,丰富语言素养。学生在美读中发现美、感受美、品味美,进而获得哲理的启迪和心智的提升,这是本教学设计的着眼点和归结点。从生物学范畴的石榴说起,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畅谈各自眼中的石榴;然后和文本对话,探究作者笔下的石榴,感受其可爱;接着和作者对话,探究作者心中的石榴,体悟作者的炽烈情怀;最后,师生对话,共话石榴,共品石榴之可爱。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安排合理有序,符合学生的心智发展规律。注重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随机生成训练题目。比如在“话题交流我眼中的石榴”这一环节,在展示石榴的精美图片时,要求学生为几幅图片命名,学生的表现是出乎意料的,虽然略显稚嫩,但展露的文采让人惊讶。附送:2019年三年级语文上册石榴教案3 苏教版【重点难点提示】重点1学习抓住文章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方法。2认真阅读课文,体会作者能在人们习见的事物上发现新意,或寄寓深刻的哲理,或抒发自己独特的感受。3引导学生体会状物记叙文的特点以描写和叙述为基本表达方式,描写时抓住事物的某些特征,或托物言志,或咏物抒情。4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观察和思考的兴趣,努力使学生成为关注自然的“有心人”和“有情人”。5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学习有关描写的方法,学习积累文学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难点1准确把握所写事物的某些特征,领会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2引导学生体会描写方法,使学生学会阅读状物记叙文的一般方法,提高阅读能力。3学习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知识点精析与应用】一、需掌握的字的读音奇崛(ju) 枯瘠(j) 辟易(b)犀利(x) 玛瑙(no) 柔媚(mi)金罍(li) 丰腴(y) 唾津(tu)潜溢(qin) 争妍(yn) 皓齿(ho)盎然(ng) 锈彩(xi) 束缚(f)二、需掌握的多音多义字 三、辨析形似字 四、词语积累奇崛:奇特突出。枯瘠:这里形容植株干枯、瘦弱。辟易:退避。陆离:形容色彩繁杂。犀利:锋利。玛瑙:一种矿物,有各种颜色,多呈层状或环状,质地坚硬耐磨,可做贵重的装饰品。妙幻:巧妙奇异的变化。金罍:殷周时代一种盛酒的青铜器皿,形状像壶。锈彩:指古铜、铁器年久生锈的斑驳纹理。丰腴:丰满。忍俊不禁:忍不住笑。柔媚:柔和可爱;温柔和顺,讨人喜爱。匀称:均匀,比例和谐。唾津:唾液。五、作者简介郭沫若(18921978),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郭开贞,笔名郭鼎堂等,四川乐山人。1914年赴日本留学,原本学医,后来从事文艺活动。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1921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1924年以后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倡导革命文学。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副主任。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夕,写下了请看今日之蒋介石,产生了重大政治影响。同年参加南昌起义,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起旅居日本,从事中国古代史和甲骨文、金文研究。旅日期间,积极支持留日青年和国内文艺界的革命文化活动。抗战爆发后秘密回国,从事抗日救亡运动。这一时期创作了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历史剧和大量诗文,都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战斗性。学术著作甲申三百年祭、青铜时代、十批判书等创见颇多,影响很大。1949年北平解放后当选全国文联主席。建国后,继续进行文艺创作,发表了蔡文姬等历史剧作,所著奴隶时代等书在史学界影响很大。他长期从事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组织领导工作,对发展中国科学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是继鲁迅之后“我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旗帜”(邓小平语)。1978年6月12日病逝于北京。有郭沫若全集行世。郭沫若全集分文学编、历史编、考古编三种,于19821992年陆续出版。六、关于郭沫若的散文作为杰出的诗人、学者和社会活动家,郭沫若的散文也不同凡响。从早期的小品六章和震动海内的讨蒋檄文请看今日之蒋介石,到中年时期的宏文甲申三百年祭,直到暮年的颇具唐宋大家之风的序、黄钟与瓦釜,以及逝世前夕写下的那篇诗情澎湃、大气磅礴、感人肺腑的科学的春天,无一不表明郭沫若是真正的大手笔。他留下的华章,有一种特殊的气势、韵味与魅力,使你无法不着迷。这恐怕是杰出诗人的气质与才气使然,杰出学者特有而别人无法企及的深厚学养使然,杰出社会活动家一生的非凡经历使然。郭沫若散文的特殊气势、韵味与魅力,仔细阅读方能更好地体会。如果能够经常重温,定将“身心获益靡涯,文笔增华有望。”(节选自(郭沫若诗文名篇)编选说明时代文艺出版社,xx年4月)七、文章主旨本文托物言志,借石榴寄托情怀,通过对石榴的具体生动的描绘,歌颂真善美,赞扬了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奋发向上的品格和精神,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执着坚定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八、文章结构文章第一段先点明了状写对象石榴树,并以一句“石榴树便是这少数树木中最可爱的一种”总领全文。通过对比,点出石榴树非同寻常的品格,“最可爱”三字集中表达了作者对它的感情。接着,文章从不同角度对石榴的可爱之处作了生动描绘。一是写石榴的枝干和叶片,通过同梅柳的比较,刻画出它的独特风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二是写它的花。主要写石榴花的色彩(“深红色的”;单瓣的“陆离”,双瓣的“华贵”)和习性(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辟易”),并根据石榴花的色彩和外形特征把它比作“夏季的心脏”。三是写它由骨朵到花的演变,作者称这种变化过程是“一种奇迹”:“逐渐翻红”,“顶端整裂为四瓣”,形态艳丽而匀称,像红玛瑙琢成的花瓶。四是写由花到果的变化,主要写了石榴结实时颜色和形体的变化。颜色由红变为金黄,上面还留有青铜器所特有的“各种锈彩”;形体则变为胖胖的圆肚形(见教材彩插第三幅)。五是写石榴的果实,作者兼用拟人和比喻,形象描绘了石榴果实成熟时的样子(似“破口大笑”)和石榴籽的形状、色泽(如“透明光嫩的皓齿”),语言准确传神而又生动活泼,更加突出了石榴的“可爱”。这一部分紧扣“最可爱”三个字依次描摹石榴的枝叶、花、骨朵、果实及子粒,井然有序,层次分明,突出了石榴美丽清逸的气度。最后三段,交代了“我”喜欢石榴的原因和对石榴的向往。“我”喜欢石榴,不仅因为它美丽,还因为它与众不同在夏日的炎阳之下蓬勃向上、解脱尽重重束缚的无畏精神和品格。结尾写“我”对昆明石榴的向往,妙趣横生,引人遐想。九、写作特色1抓住特征,仔细描摹本文既抓住了石榴的外在特征来写,如形状、大小、颜色、质地等,使读者能对所写事物有一个鲜明的印象,同时还赋予了石榴“内在”特征,如质朴隽逸的风度,不畏炎阳直射的品格,充满活力、蓬勃向上的精神等。2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开头部分概写,总领全文。中间部分围绕中心,分层展开,写得细腻传神。结尾部分简略生动,照应开头,点明文意。3托物言志,借物抒情作者之所以喜爱石榴,是因为石榴的“内在”特征正好与作者的性格特征相契合;作者赞美石榴,实质上是要赞美那种英勇无畏的品格和敢于斗争、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十、课后习题解答(一)这道题旨在引导大家把握石榴的外在特征,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二)这道题旨在引导大家通过理解“夏天的心脏”这一比喻,把握作者赋予石榴的“内在”特征,理解作者所托之志。课文两次把石榴比作“夏天的心脏”。第一次在第三段,作者在描写石榴花时,说“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更为华贵,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这里主要是从花的色彩和外形的角度打比方,是第一个层次。第二次在第七段:“因而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这里是从石榴“热烈”“充满活力”这一“内在”特征的角度打比方。“心脏”使人具有活力,而石榴能给火热的夏天带来无限生机与活力,二者在这一点上是相似的。这是第二个层次。第二个比喻是核心,它是在第一个比喻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这个比喻,准确形象地表现了石榴热烈、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内在”特征。(三)这道题旨在引导大家体会课文生动形象的语言,学习精美的文学语言。题目中的两个例句都是比喻兼拟人,改后变为单纯的比喻句。作者本来是把石榴作为一个有情有义、充满生命力的人来写的,因而“她”才会“伸张”起伞盖,才会“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改后就失去了原文所具有的鲜活的形象和富有动感的表达效果。(四)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