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集(115页).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5653072 上传时间:2020-02-04 格式:DOC 页数:121 大小:2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集(115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1页
2019年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集(115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1页
2019年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集(115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集(115页)目的要求1、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的景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2、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3、学会本科生字、新词,运用图文集合的方法,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段,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的景色。教学难点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教具学具ppt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默读“导读”部分,了解本组教材的内容和要求。二、指导学生看图1、出示“燕子”图让学生说说燕子的形状2、出示插图看图叙述图意按由近到远的顺序观察春天的景色观察近处空中的燕子观察远处落在电线上的燕子三、检查预习:1、默读课文,说说燕子是什么样子的,燕子飞行时有什么特点。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四、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1、理解第一自然段(1)、默读思考:1、燕子的外形特点 2、燕子的性情特点(2)、讨论解答(3)、练习背诵2、理解第二自然段(1)看图说说春天的特征 春天的柳树有什么特点 理解“聚拢”、“像赶集似的”、体会写法 想想“光彩夺目的春天”是什么样的(2)理解“生机”和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感情朗读想象画面 练习背诵 3、图文对照理解3-4自然段 微机出示画面、理解第3自然段 观察飞行中的燕子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想象作者是怎样描写的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看图说说燕子飞行时的特点 、理解第4自然段观察落在电线上的燕子读读第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深入理解课文“五线谱”、“音符”各指什么?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指明读比喻句,体会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练习背诵六、作业: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课时一、感情朗读课文,体会写法1、自读课文,说说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2、讨论交流: 课文从几个方面描写燕子的?分别写了燕子的什么特点?二、指导、检查背诵1、自读课文,完成“思考练习”第3题(出示幻灯片)2、指导学生按自然段背诵3、检查背诵(小组互查教师抽查)三、指导识记生字、词1、出示生字,抽查读音2、说说记字方法重点指导“俊”、“拢”、“奏”的写法3、练习书写“思考练习”第4题的词语四、作业1、熟练背诵课文2、预习“海上日出”板书设计:羽毛外形翅膀尾巴赞热燕子飞回增添生机美爱春大姿态优美天自飞行速度快然心情高兴停歇电线曲谱燕子音符2、古诗2首咏柳教学目的:1、通过理解诗歌的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2、理解诗句;3、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4、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诗的意境;5、训练学生自学,互助学习的能力。教学重点:训练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教具:1、咏柳插图;2、诗人概况(生平、诗作);3、学习目的条目。4、古筝磁带,录音机;5、诗歌正文。教学步骤一、导入1、复习所学;师:同学们已经学过许多古诗了,你们能背几首给老师听听吗?生背古诗。2、引入新课;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是第九课古诗二首中的咏柳。(板书课题)请自由读一下这首诗,把不认识的字,词勾下来(生朗诵古诗)3、认读生字师:有哪些字不认识可以提出来,我们大家一起解决。(注音生字)好,请大家一起朗诵这首诗。4、指导朗诵;师:朗诵的真好,可如果能注意停顿的话,我觉得你们能读得更好。读古诗是很讲究的,一般是按照什么原则来读。现在请大家听老师朗诵一遍,并在停顿的地方划上“/”。(师范读,配乐)听了老师的朗诵,你们想不想再来朗诵一次?(个别读,配乐)。二、讲解1、明确学习目的;师:今天我们这节课需要大家掌握的是以下几个方面(出示学习要求:1、了解诗人;2、理解诗题;3、能解释重点词“碧玉”“妆”“一”“万条”“丝绦”;4、能解释诗句的意思;5、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6、体会诗的意境;7、背诵古诗)2、组织自学;师:这既是学习的要求,也是学习古诗的步骤。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前四项学习要求。如有问题可向大家求助。生自学教师投影诗人情况并作巡视。(预计出现问题:1、不能理解“一”,解决方法:出示装满水的水杯,引导学生理解“一”在这里是满的意思;2、不知“碧玉”在诗中的意思,解决方法:出示插图,提问,碧玉是什么颜色,与柳树那一部分的颜色相似?3、不能理解“丝绦”的意思,解决方法:查字典解释“绦”,再次出示插图,提问:柳树的哪一部分像丝带一样柔软。)3、师生交流;师:现在谁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诗人,师:这首诗的题目“咏柳”是什么意思,师:请四位同学分别解释四句诗,4、分析全诗;师:请思考一下,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柳树,这个季节的柳树有什么特点?请自由读全诗,边读边想。5、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感情;师:整首诗既描写了柳树,又提到了春天。现在谁能告诉我,诗人在写这首诗时是一种什么心情?提示:请大家把自己想象成诗人,跟随老师去郊外走一走,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你到郊外去游玩,当时许多植物还没有发芽,加上还有些寒意的风,使人觉得现在仍然是冬天,正在这时,一棵高大的柳树吸引了你的注意力,因为它已经长出了新叶。嫩绿细长的叶子长满了整棵柳树,远远望去柳树就象是用碧玉装扮起来一样,而那长满了柳叶的柳枝柔柔地倒垂下来,随着春风摆动,就象是一条条的绿丝带。正是有了这棵柳树,才使人感到春天到了,想到寒冷的冬天终于走了,充满生机的春天来临了,过不了多久,万物都将复苏,五彩缤纷的颜色将重新装扮整个世界。想到这里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为什么感到高兴,诗人因为春天来了而感到高兴,说明他对春天怎样?(板书:诗人的喜春之情)我们已经理解了诗人写诗时的思想感情,请大家再来朗诵一遍这首诗,注意要体现出诗人喜春赞春的感情。同时要一边朗诵一边想象诗人描写的景色(配乐,生朗诵)我觉得大家还可以再投入一些,跟着老师再来朗诵一遍。(教师朗诵诗注意姿势)我感觉下面坐了一群了不起的诗人,你们读得太好了。6、背诵全诗;师:现在请大家用1分钟的时间背下这首诗。(生背诵)请这位同学背一下。好,请各位一起来背这首诗,注意要把自己当诗人。(生齐背)7、体会意境师:诗人为我们描绘了春天中柳树的美妙姿态,春天里除了柳树外还有其他美丽的景色,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春天的景色。我看看谁的想象力最好。(配乐)请同学们说说你想到了哪些美丽的景色?8、自查知识掌握情况;师:请大家对照学习要求自己检查一下是不是都已经达到了。(出示学习要求)(板书:你已经知道的;你还不大清楚的;你还想知道的)练习(根据时间安排)三、结束1、学法总结;我们在学习这首古诗时是按什么顺序。你是怎样学懂这首诗的。(板书学法)2、作业布置春天是美丽的,正因为如此古今中外有无数的人描写春天,赞美春天。这些人中有画家,音乐家,诗人等。大家回到家后收集一下有关的资料,当然也可以把你对春天的看法收集进去。明天我们来开展一次“春天”展示会春日课时目标1、诵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2、感受春日的美好景象,感受诗人寻春的愉快心情。3、激发学生读书求知的乐趣。课前准备在黑板上划出横线,便于学生板书。教学过程一、读春:积累词句(可当作课前活动)开小火车,每人读一个词语,看谁的胆量大,谁的普通话标准,谁的声音好听。(学生有困难,师生帮助)1、出示二字词语: 立春早春初春春日开春新春仲春阳春晚春残春暮春春令三春阳春春辉春风春水春光春色 春汛春雨春景春花春草春耕春游春暖踏春春雷春潮春华春季报春2、出示四字词语: 春回大地春光明媚春光融融春光旖旎春色怡人春燕回巢春风得意春色迷人春色无边春意盎然春暖花开 春色满园春深如海春寒料峭春满人间四季如春春风和煦春和日丽春风送暖春风浩荡春风化雨春潮滚滚 春花怒放春意正浓春苗茁壮百花争春春到人间百鸟鸣春春花烂漫春桃吐蕊枯木逢春春水盈盈春风轻拂 春风拂面春和景明春风荡漾春风徐来春江水暖春雨丝丝春雨绵绵红杏闹春春花似锦3、出示佳句名诗: 春到三分暖。 春天三日晴。 春雨贵如油。 一年四季春为首。 一年之计在于春。 春风不刮,草芽不发。 春天孩子面,一日三变脸。 肥不过春雨,苦不过秋霜。 季节不等人,春日胜黄金。 春天人们起得早,秋后人马吃得饱。 春天深耕一寸土,秋天多打万石谷。 十年老不了一个人,一天误掉了一个春。 青年是人类的春天。郭沫若 春城无处不飞花。韩愈 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 东方风来满眼春。李贺 春到人间万物鲜。冯梦龙 春到人间草木知。张拭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于门万户中。卢道悦二、咏春:享受春天1、同学们,当春天到来时,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代诗人对春天的赞叹。他们对春天是那样痴情,那样狂放,那样欣赏!真可谓把春天描摹得绚丽而又迷人,达到了绝妙的地步。古人赞美春天的诗词很多,然而,人们最喜爱、最推崇的是南宋诗人朱熹的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出示春日)2、今天咱们要学的就是这一首诗。谁知道题目的意思?(春天的日子、春天)(学生板书题目)3、诗人的名字和朝代大家千万不能忘记!(指名板书“南宋朱熹”)朱熹是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朱熹酷爱读书,才学渊博,他的文化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4、请大家自由地大声地读一读朱熹写的春日。5、读了这首诗以后,你能猜测一下诗人朱熹在春日时的心情吗?(高兴、喜悦、兴奋、愉快、欢快、激动、舒畅、舒坦、得意)(学生板书在黑板两侧)6、猜测终归是猜测,如果大家能够从诗句中找出“证据”,来证明诗人当时的心情,你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不是猜测,我是有理由的。(说出一处,请学生将词语板书到相应的横线上)教师点拨如下:(1)胜日原指节日或亲朋好友相会的日子,这里指天气晴朗的日子,风和日丽的日子,阳光明媚的日子,阳光灿烂的日子。人的心情总是与天气有关系,天气好,人的心情也好。(2)寻芳春游,踏春,踏青赏花,看花观景,寻找优美的景色。春游时心情肯定很高兴。(3)泗水滨泗水河边。泗水河是一条美丽的河,在如此美丽的河边骑马、散步、游玩,心情能不舒畅吗?(4)无边一望无际,没有边际,到处。视觉开阔,心情也会开阔。(5)光景风光景物,风景。不优美的地方能叫风景吗?优美的风景令诗人喜悦万分。(6)一时新一下子焕然一新。一时:速度快,令人感到惊讶、兴奋、激动。万物更新使诗人耳目一新,令人欣喜,就好比你穿上了新衣服。(7)等闲识得等闲:随随便便,轻松,容易,不用费心。诗人悠闲自得,忘记了烦恼。说明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说明春光无处不在。识得:感觉到,领略到,认识到、接触到。(8)东风面春风的面容。有一个词语叫“春风得意”,春风来了,得意洋洋。诗人是在享受春风,享受春天。(9)万紫千红这是一个成语,这个成语就出自这首诗,也就是说,这个成语是朱熹“发明”的。什么颜色都有,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现在还用来比喻丰富多彩的事物或无限美好的景象。看到百花争艳的景象,诗人能不高兴吗?(10)总是春肯定是春天,一定是春天。诗人已完全被万紫千红的景色陶醉了,他从心底里发出“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风吹来的”。7、指导学生诵读古诗,其间,教师范读一次。8、说说古诗的意思。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诗人兴致勃勃,来到泗水河畔观赏美景。满眼望去,无限风光,给人涣然一新的感觉。诗人悠闲自得,感受着春风的清新和温暖:春风吹拂,百花盛开,到处万紫千红,洋溢着春的气息。三、惜春:书海求知同学们,诗人朱熹在泗水河畔春游,心情为何如此快乐?原因之一,是因为朱熹欣赏到了万紫千红的春色;原因之二,请听我细细说来:春日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咏春诗(赞美春天的诗),而且是一首含意深刻的劝学诗(板书“劝学”,劝告大家努力学习,劝告大家多读书)。(指着学生板书)因为“泗水”在山东地区,是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的家乡和他讲学的地方,“寻芳泗水”就是说在孔子的书籍中寻求知识。书中的知识道理,就好像原野上美丽的春色,使诗人耳目一新,深感快乐。试想:一个不喜欢读书的人,能有春日寻芳与书海求知的联想吗?能有知识道理如明媚春光的认识吗?正因为朱熹酷爱读书,才学渊博,他才成为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这首暗喻读书的春日诗,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启迪。咱们应该像朱熹一样在书海中求知,因为书海中也有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享受春日古诗短而精,间接而含蓄,有许多地方值得细细玩味,细细品尝。教学古诗,如果仅仅停留在“解释”上,肯定枯燥乏味、了无生趣。古人写诗,往往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景寓理、借物寓理。诵读古诗,不能“千诗一面”,有的豪放,有的婉约,有的高昂,有的低沉,有抑有扬,有急有缓。朱熹的春日诗,乃咏春诗中的精品,诗人踏春赏春时高兴、喜悦、兴奋、激动、舒畅、得意的心情蕴含在诗中的每一个字中。诗人是在享受春日,春光无限好!我和孩子们也在享受春日,从诗句中寻找“美丽”的心情,诗人快乐,我们也快乐!从描写春天的好词佳句中,孩子们不知不觉地就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春天仿佛就在眼前!孩子们自然而然地进入佳境,随着诗人畅游,享受万紫千红、百花争艳的大好春光。朱熹曾写过一首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诗人运用自然景物来比喻思想要保持清醒开阔而不陈腐,就应不断吸取新知识。而春日诗,同样采用比喻的手法,但意蕴更为深藏:书中的知识道理,就好比美丽的春色,使诗人耳目一新,深感快乐。诗人不仅仅是在享受春日的乐趣,更是在享受读书的乐趣!孩子们学了这首诗,肯定会有所启发。古诗教学,有待“亲密接触”,因为她就像春天一样充满生机!3、荷花教学目标1会认3个生宇,会写出12个生宇。能正确读写“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晴蜓、随风飘动”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教学准备挂图:学生查找有关荷花的资料教学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 一 课 时(谜语导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研读课文第一、二、三自然段,体会慰情。)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1今天老师要出一个谜语考考大家,咱们比一比,看谁最聪明!“美丽小姑娘,立在水由央,身穿白衣衫,绿裙水上漾。”打一植物(荷花)2今天咱们就一起去荷塘着荷花。(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出示挂图:看,说着说着,荷塘就到了(出示挂图)。师范读课文。2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3出示生词,指读,正音: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拂、衣裳、翩翩起舞、舞蹈、晴蜒、随风飘动4师:看了荷花,听了描述,你最想说的是什么?三、研读课文,体会感情学习第一、二、三自然段1自由读课文,思考:在这三段中,休最喜欢哪一句?交流重点句:(出示: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着作一大幅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1)在这一句中,作者把荷花池比作一幅画。这是一幅极富色彩且让人赏心悦目的画儿,你来找一找,荷花池都有哪些色彩?(绿、白、嫩黄色彩丰富)(朗卖)(2)荷花池的美景是由一株株荷花组成的,你来看看作者都描写了荷花的那些姿态?(注意与挂图的联系,把具体形象和文宇训练统一起来)(朗读)(3)荷花的姿态是不是只有这几种;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朗读)(4)你还知道荷花有那些姿态?作者为什么只描写了这几种?(5)你认为,这这句话中,哪个字用的好?为什么?(活)这一个字,写出了作者欣赏荷花的感受,在他文章的字里行间处处都可以找到荷花的“活”。你来找找看。(朗读)挨挨挤挤:挨挨挤挤是什么意思?同桌表演表演。冒:同桌合作,用手势来表现露士:重点讲出小莲蓬的可爱和莲蓬是在化瓣中包襄着的科学道理。饱胀:用手势来表现(6)这幅画呀,色彩多、姿态多还得是活的,这么好的画儿是谁画的呀?(大自然)那大自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7)有感情朗读前三个自然段。师:这节课,我们寻着清香到了美丽的荷花池。它就像一大幅(活的画)。这幅画的作者(大自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这三个自然段,体会体会荷花的美。第 二 课 时(复习生词:研读课文第45自然段,体会感情,学习写作方法;总结全文)一、复习导入1认读二三个词2齐读课文。二、研读课文第4、5自然段,体会慰情1师范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听着人家的朗诵,好像看到了美丽的荷花池,我忽然觉得2看到了这美丽的荷花池,你想到了什么?3自由读课文,当作者陶醉在这种美的境界中的时候,他眼前出现了怎样奇特的景色?4如果,体也变成了一朵荷花,理象一下,会有哪些动物来告诉你什么?5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呢?6齐读第四、五自然段,体会荷花的美。三、学习写作方法1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板书:闻到清香看到想到回到现实)2作者用什么方法把这篇文章写得这么美?(小结:富有感情、充满理象是构成好的写景文重的重要内容)四、回到整体,小结全课1齐读课文:这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美丽的荷花,大家都被这美景陶醉了,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花的美2下课之后,把课文读熟,把你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第 三 课 时(学习生字)一、指导识字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2观察描写,识记字形3集体交流,重点点拨范写:形近字的区别:裳和常、蜻和晴4书写练习。5自评互评。二、背诵自己喜欢的课文段落4、珍珠泉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感情。3体会抓特点表述景物的方法。4积累课文优美语言。教学准备阅读课后的资料袋,搜集关于泉水的其他资料朗读课文,思考;为什么叫“珍珠泉”教学过程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1全班交流关于泉水的资料2板书课题:同学们介绍了那么多泉水,各有特点,令人惊叹,那么珍珠泉有什么特点呢?二、自读讨论,朗读体会1生自读课文,思考自己提出的问题,2讨论交流,朗读体会:(1)说说为什么叫珍珠泉?(出示句子:“开始,水泡消失了!”。“水泡闪亮珍珠啊!”“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2)从中你知道了珍珠泉的什么特点?请同学们认真读书体会,跟同伴讨论讨论。自己读书思考,形成自己的想法(3)小组交流讨论,全班交流体会珍珠泉水绿、探、清的特点(4)指导朗读,读出珍珠泉水的特点,重点练习朗读23自然段第2段指导学生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形成画面“水是那样绿,绿得像”第3段要读出泡泡的趣和美。三、练习朗读,体会感情师:假如你是作者,向别人介绍珍珠泉时,语气是怎样的呢?心情是怎么样的呢?为什么这样说?练习朗读,体会作者对珍珠泉的喜爱、赞美之情,为家乡有此泉而自豪。四、理清课文的记叙顺序布置作业1在文中找出你认为写得忧美的句子,摘抄背诵。2看看自己的家乡有没有这样美好的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仔细观察,记在心里。语文园地一教学目标1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2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3能自己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4积累量词和成语。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5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课前准备1搜集家乡景色的照片。2搜集一篇描写大自然美丽景色的文章。3词语卡片课时安排五课时第 一 课 时口语交际一、谈话引入师:小朋友,我们祖国历来以风景优美著称,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金浪翻腾的沙漠,又有多少名山大川,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我们的家乡在祖国版图上,虽然只占一点点地方,但是也有许多迷人的地方。让我们互相交流,共同赞美自己的家乡吧:二、明确说与听的要求1讲清你介绍的这处风景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要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如有小朋友提问,应耐心解答他们的提问。2认真听别人讲,可以补充,可以提问题。三、小组同学互相介绍,并评出介绍得最清楚最动人的同学四、全班交流,其他人点评或提问五、布置在生活中的交际请父母或其他长辈介绍一处家乡景物。第二、三课时习作一、激发兴趣,导入主题师:小朋友,通过你们的介绍,我发现,你们的家乡是个非常可爱的地方!你们的介绍,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你们的家乡。要知道,我国多少风景区在最初是名不见经传的,说不定因为你们的介绍,会使你们的家乡成为著名的风景区呢!这次习作就请小朋友们介绍自己家乡的景物。介绍的时候,要注意把景物特点写清楚,如能写上自己的想象或关于家乡景物美妙的传说,就更吸引人了!二、自主习作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全班习作的情况。第四课 时修改习作一、指名读习作,师生评议可选24篇各具特点的习作,扣写得比铰清楚的,想象较丰富的,并加上传说的,或者存在带有共性的缺点。评价标谁:语言是否通顺明白、是否写出了景物的特点、是否有自己的想象二、修改习作三、老师范读优秀习作四、宽带网1自读教材中的导语。2读自己搜集的描写大自然的文章,勾画出精彩片断。3抄写在采蜜本上。4鼓励学生经常做摘录,养成好习惯。第 五 课 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一、我的发现1出示课本里的词语。2学生自己读词语,想想你发现了什么3交流:每个词中两个字的意思是相反的。4说一说,还发现哪些词有这个特点?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类似的词语。 大 小 多 少 东 西 来 往二、日积月累1我会填(1)自己尝试填一填(2)指名说说是怎样填的,并说几句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 如:一(身)羽毛。 句子: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2读读背背(1)自由读成语(2)指名读,读准生字的音。认读生字:姹、紫、嫣、缤、郁、旭、皓、崇、峻、悬、峭(3)引导发现:看看每一行成语有什么特点? 第一行:多用于写花草树木的 第二行:写日月的 第三行:描写山的(4)多样读(5)背诵5、翠鸟学习目标: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翠鸟、苇秆、腹部”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4.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体会关键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教学重点:了解翠鸟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教学难点:体会翠鸟的外形与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透过具体的语句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 2.课文插图或翠鸟图片3.搜集有关翠鸟的资料第 一 课 时一 、激趣导入,走进翠鸟世界在大自然中有许多美丽的鸟,像孔雀、画眉、黄莺等,下面请看看这是什么鸟?(出示翠鸟图片 ),这是翠鸟又名“钓鱼郎”。教师板书课题,注意“翠”字上边和“羽”相近,但是没有“钩”。你对翠鸟有哪些了解呢?(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下面我们看看课文是怎样介绍翠鸟的。二、自读自悟1.认读生字。把课文读正确、流利。2.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翠鸟的什么特点?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3.分组讨论。三、全班汇报交流1.指名认读生字,注意“赤”、“衬”、“衫”是翘舌音;“苇秆”不要读成wi gn2.认读词语:浅绿 衬衫 疾飞 等待 逃脱 锐利 蹬开 一眨眼 腹部 饲养3.把这些词语放回课文中再读一遍,注意把句子读通。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四、学习课文内容过渡语:你们的脑海中有没有出现翠鸟的样子?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板书 : 色彩鲜艳或美丽 、小巧玲珑(1)那么,课文怎样写翠鸟的色彩鲜艳、小巧玲珑呢?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看插图,想象翠鸟的样子,比如头上什么样,背上、腹部什么样,再看看眼睛、嘴巴、爪子什么样。(自由读,指名读,说说自己的理解。)(2)(出示翠鸟图片)翠鸟长得什么样?你能像课文中那样为大家介绍一下吗?请学生结合图片介绍翠鸟。 (自己试说,指名说,同桌互说。)(3)如果让你用一两句话来说说翠鸟的样子,想一想,怎样说比较合适?过渡语:看来,翠鸟美丽的外形确实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过,翠鸟可不只是外表漂亮,它捕鱼的本领也很高呢!课文哪一段写的是翠鸟捕鱼的情景?快速浏览课文。(1)指名说。(2)自学第二自然段,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默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你了解了翠鸟的什么特点? 画一画表现翠鸟动作敏捷的词句。(1)指名说,要求:先读所画的词句,再谈自己的感受,(2)顺势朗读,评读,适当范读。过渡语:(结合板书、图片)同学们,看着这小巧玲珑、动作敏捷的翠鸟,你们有什么想法吗?(结合学生想捉一只翠鸟的想法)看来,孩子的心是相通的,你们和小作者想到一块儿去了。你觉得,能不能捉一只翠鸟来饲养呢?学生分别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适时进行保护鸟类的教育(同学们的种种想法,都缘于对翠鸟的喜爱之情。但是我们要爱护鸟类,和鸟类做朋友。)看来,和翠鸟零距离接触的愿望不能实现了,我们只好远远地看着它,希望它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如果这时你也正在河边,远远地看见美丽的翠鸟,你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带着自己的体会自由读后两个自然段。五、抄写生字1.自主记忆字形。提出难写的字。2.指导书写。3.抄写生词。(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确定抄写内容。)六、板书设计:外形:颜色鲜艳、小巧玲珑翠鸟 动作:迅速 敏捷第 二 课 时一、复习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翠鸟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翠鸟的外形特点是(指名回答)颜色鲜艳、小巧玲珑,动作上的特点是(指名回答)迅速敏捷,它给我们的总体感觉是很美,很可爱。这节课我们就重点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翠鸟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把它写得那么美那么可爱的。二、重点学习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的段落1.我们先来看描写翠鸟外形的那一段。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一段,把你认为最能表现翠鸟外形特点的好词、好句画出来,并想一想你认为好的理由。(1)指名谈一谈。重点抓住“颜色鲜艳”这个词来体会,并感受运用拟人、比喻表达的好处。教学时运用比较的方法出示句子“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是橄榄色的,并带有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是浅绿色的。腹部的羽毛是赤褐色的。”让学生把这几句话和课文上的比较一下,觉得哪个写得更好一些。(2)你还觉得哪些词语用得好,说一说理由。(3)带着刚才的体会把这一段美美地读出来。(指名练习朗读,教师相机指导)(4)配乐朗读这段,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画面。(5)借助图或者板书上的重点词语试着背诵这一段。2.总结学法,迁移运用。想一想我们刚才是怎么学习这段的?师生共同总结学法。(1)先读课文;(2)找出好词好句并画下来;交流认为写得好的理由;(3)有感情地朗读;(4)练习背诵。3.运用总结的方法,学习描写翠鸟动作的段落,学生交流体会。(1)抓住“疾飞”、“一眨眼”、“蹬开”、“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贴着”“只有还还”这些重点词语体会翠鸟动作的迅速敏捷。(2)练习朗读,读出翠鸟动作的迅速敏捷。(3)从那些词语看出翠鸟的机灵?读出小鱼的机灵,突出翠鸟的机灵。(4)试着背一背。三、学习课文最后两段课文最后两段除了告诉我们要爱护翠鸟,和鸟类做朋友的道理外,也表达了作者和小朋友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找一找哪些句子能体现作者和小朋友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并把它读出来。学生找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四、回顾全文课文学完了,谁能说一说作者是怎样把翠鸟写那么美那么可爱的?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写法:1、抓住事物的特点;2、仔细观察,按一定顺序写;3、运用比喻、拟人等生动的表达方式。五、读写结合:(任选一题)a)用连续的动词写几句话。b)仿照翠鸟写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六、课外实践:收集有关鸟类的图片和资料,办一期以鸟类为主题的手抄报、板报。七、板书设计: 外形: 颜色鲜艳 小巧玲珑 翠鸟 疾飞一眨眼 动作: 蹬开像箭一样 叼起贴着 只有还还反思6 燕子专列教学目标: 1、认识“欧、洲”等11个生字,会写“欧、洲、瑞”等14个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的情意。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教学难点: 领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与人们风险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教学准备:ppt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一、深情导入,激发读书兴趣师:还记得燕子一课吗?每年春天,燕子都会给我们带来欣喜。它们春来秋去,在这一来一回的跋涉中,会发生多少事,可能还会遇到很多危险!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燕子这篇课文,它一定会让你产生很多感慨!板书课题:6 燕于专列二、自读自语,完成以下要求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2、边读边思考:人们为了燕子,做了什么?从中体会到什么:三、汇报交流自学效果1、指名读课文,棍据实际进一步指导读流利。2、认读生字。欧洲、瑞士、舒适、空调、启程、特殊、长途、骤降、疲劳、饥寒交迫、温暖、政府、救护、车厢、致谢3、交流思考的问题。人们为燕子做了什么?提示:可从两方面想:A政府方面(做决定、呼呈人们、燕子专列)B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竭尽全力寻找、专程送行)。根据自己的体会,在“人”和“燕子”之间加上合适的词。人燕于(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可能加上“帮助、喜欢、爱、救助”等词。)四、围绕“爱”,读书讨论,感情朗读1、人们帮助燕子:救助燕子,都是源于一种最朴素、最真挚的感情,那就是对动物的爱!从文中哪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到“爱“呢?2、读书圈画,讨论交流。引导学生从两方面体会人对燕子的爱。政府作出决定真了不起。(人力、物力、财力)人们救助燕子竭尽全力。(大人孩子、山间岩缝、不顾自己)2、重点指导读好第3、4段。(1)你觉得该怎么读?(2)生练习后指名读。(3)评议,再读。3、看图,引导想象,对课文做思维上补充,丰富课文内容。小贝蒂在哪儿发现燕子?她怎么做的?会说什么?A 自己练习讲一讲。B 指名说一说。说话举例:小贝蒂一边走一边低头仔细寻找,连树下草丛里也下放过。她仿佛听见有燕子微弱的叫声,赶紧蹲下来,在雪里用手拨动着,果然,在树下雪窝里,一对燕子依偎在一起,已经快冻僵了。“爸爸,妈妈,我又找到两只!”她兴奋地喊着,把燕子捧在手里,用嘴里的热气温暖它们冰凉的身体。4、总结,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多么感人的一幕啊!在寻找燕子的过程中,这样感人的故事又何止一个!人们用爱,用情纺织了多么美好的故事,让我们再读课文,去体会这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感情。 第二课时一、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出示图,创设情境,进行小练笔。1、师:燕子专列开走了,燕子平安了,救助燕子的事却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尤其是那个可爱的小姑娘贝蒂,她简直成了新闻人物。人们纷纷给她打电话或写信,把自己心里话告诉她。你读了这个故事,想对贝蒂说什么呢。2、学生自主说。3、指名说,评价。5、动手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四、拓展交流学生生活积累的资料。1、听歌曲丹顶鹤的故事,出示歌词。知道歌曲中讲述的是什么故事吗?(师简要讲述一个姑娘救助丹顶鹤的故事)2、你还知道这样的故事吗?请讲一讲。3、总结: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我希望,同学们都能象故事的主人公那样爱护动物,爱护环境,更希望这样的故事不再是新闻! 第三课时一、学习生字,指导书写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2、自主记忆字形,提出难写的字。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生字结构上的特点,如:“欧、洲、瑞、舒、殊、骤、涉、踏、救”都属于左右结构,“启、疲、载”都属于半包围结构。3、指导书写。提醒:“舒”不要将“予”写成“矛”;“涉”的右半部分“步”不要多写一点;注意“载”的笔顺。4、书写、抄词语。二、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摘抄好词佳句。板书设计: 6 燕子专列致谢政府燕子 人类 居民们救护小贝蒂8、一个村庄的故事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15个生字,认识2个生字;掌握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课文中蕴涵着的道理。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意识。教学重点:了解小村庄变迁的原因,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教学准备:课前组织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图片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受到热爱自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教育。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受到热爱自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教育。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环境保护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懂得生态平衡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导入自学1、轻声读课文,再想一想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读不懂的,把读不懂的地方做个记号,再往下读。等读完全文,原来读不懂的可能就会豁然开朗,一下子想通了。2、仔细思考,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运用多媒体课件,再现环境被破坏的有关图象和文字资料。3、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二、检查自学情况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a.读准带拼音的词语。b.读准多音字。c.去掉拼音读词语。d.去掉词语读生字。3小组为单位,轮流认读生字4推选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领读生字词三、读通课文,初步感悟1指名小组开火车朗读,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全班评价、教师指导,重点要求读正确、读流利。2分组朗读,要求:反复练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教师巡视,相机指导。达到要求后全班齐读。3鼓励学生质疑,解决以下两个问题:(1)这样一个美丽的小村庄为什么没有了?(2)课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引导学生在思考中读懂课文。四、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什么? 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通过学习课文,受到热爱自然、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的教育。2、通过交流材料,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受到热爱自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教育。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环境保护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懂得生态平衡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说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班内汇报:(这个故事讲了一个小村庄的人们利用手中的斧头乱砍乱伐,结果为自己家园创造的一切被洪水无情地夺走了。)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通过填补空白发展思维,培养想象,锻炼口头表达。1、请一人读第一自然段,大家想象一下,这个小村庄以前是如何的美丽?2、班上交流,归纳如下:(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恬静的小村庄,那里绿树成荫,树木成林。绿茵茵的草坪上雪白的羊群撒欢地玩耍、嬉戏;牧羊人吹着笛子,悠扬的乐曲声在碧蓝的空中回荡。不远处有所小学校,从校园里传出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大人们都在辛勤地建造着自己的家园。整个山村充满了祥和的气氛和勃勃的生机。)三、学习课文26自然段,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1、过渡:是呀!多么美丽可爱的一个小村庄,为什么最后会消失呢? 请同学们默读26自然段,把你读懂的词、句用“”画下来并作简单批注。不懂的词句用“”画下来,可在小组学习中解决,如果小组解决不了,提到班上解决。2、小组讨论,班上交流,归纳如下: 根据村庄里的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人们用锋利的斧头把一棵棵树砍下来,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而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然而人们忽略了树能防风、固沙,不让水土流失的作用。由于村民的无知与自私,造成了山坡上的植被被破坏,环境在不断地恶化,最终受到了大自然严厉的惩罚小村庄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一切都没有了。3、拓展练习: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洪水来临时小村庄什么样?洪水过后又是什么样? 班上交流,归纳如下: 万马奔腾般的洪水把仅剩下的几棵树连根拔掉。当人们听到可怕的响声正准备逃命时,汹涌奔腾的洪水已冲垮了他们的房屋,冲走了他们辛辛苦苦换来的一切。不等呼救,他们已告别了人世,告别了美好的未来。洪水过后,原本美丽而恬静的小村庄已成为一片废墟。经过这里的人和听过这个故事的人都为此叹息道:目光短浅也!罪有应得也!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五、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可以谈体会,也可以说说手中的资料。在谈体会时,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从砍伐树木导致土地裸露以至洪水毁灭村庄的现象中,找出深层的原因,明白人们缺乏环保意识是其根本原因。从而认识到,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保护绿色家园的重要。在谈话中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环保意识教育,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发现破坏环境的行为,调查周围关于环保的一些问题,亲自做有益环保事,做生活的主人。六、作业1、读课文。2、写一写你读此文之后的感受。七、拓展练习以“保护绿色家园”为主题,办一次墙报。 美丽的小村庄(茂密的树林,潺潺的流水)锋利的斧头(房子、家具)什么都没有了(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9、寓言两则一、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3.认识“只要就”,“如果就”这两种句式。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则。二、教学重点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三、教学时间3课时四、教学过程亡羊补牢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投影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2、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则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3、指名读,齐读。二、理解题意。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3、 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3、同桌互议。4、集体交流:(一)羊圈破了个窟窿。(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2)“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3)齐读这句话。(第三句)(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6)指名背。(指导方法)(二)街坊劝告,他不听。(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3)引导评议,齐读。(4)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6)指名读,评议。(7)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1)指名读第4节,评议。(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3)齐读第4节。(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7、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8、讨论交流:(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2)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3)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4)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5)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如果就)(6)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7)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