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时同步全效复习学案.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5652883 上传时间:2020-02-04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1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时同步全效复习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2019年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时同步全效复习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2019年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时同步全效复习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时同步全效复习学案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结合平时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做读书笔记的重要性。2、使学生懂得平时要认真,持之以恒,形成良好习惯。3、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使学生了解小学阶段应哪些工具书和为什么使用这些工具书。4、使学生逐步养成做读书笔记和使用工具书的好习惯,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在做读书笔记时要专注、认真。训练学生查工具书解决读书时的实际问题。逐步养成做读书笔记和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教具准备:高年级优秀作业若干。每人准备好读书笔记和卡片。准备一些工具书: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教学时间: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结合平时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做读书笔记的重要性。2、使学生懂得平时要认真,持之以恒,形成良好习惯。教 学 流 程教学改进措施一、故事导入。1、老师想讲一个有趣的故事,请同学们听完后告诉大家,你明白了什么。2、故事:从前,有人叫汪得净的人,非常喜欢读书,而且态度很认真,分析起他人的文章来头头是道,朋友们都很佩服。他有一个缺点,就是懒得动笔墨,不愿写读书笔记。有一次,他看到一首诗,认为写得特别好,就认认真真地研究了一番,把这首诗记在脑子里,准备适当的时候介绍给朋友。一天,朋友来看他,他就,两人月前读过一首咏虎的诗,虽然只有四句,却把老虎写活了朋友请他说出来听听,他想了想,说:“第一句好像是什么什么虎,第二句大概是什么什么苦。”朋友不满地说:“既然前两句忘了,就说后两句吧。”他抬起头,来回踱着方步,好半天才说:“第三句真是忘了,好在第四句记得明白些,是狠得很的意思。”3、学生说说听了故事后明白了什么。4、引导学生谈谈读书笔记的重要性。5、小结:读书做笔记可帮助我们加深理解,增强记忆,积累资料,因此,我们应当养成读书做笔记的好习惯。二、指导观察,适当讲解做笔记的方法。1、指导观察第一页的图。上面一幅图上的同学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老师在干什么?说说黑板上写了些什么。“不动笔墨不读书”什么意思?下面一幅图上的女同学在干什么?、态度怎样?圆形特写图上有什么?这告诉我们,读书做笔记要准备好哪些东西?2、指导观察第2页和第3页的通版图。第2页上的图中,同学们在哪里?干什么?你觉得他们的态度怎样?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第3页下面的图上画的是什么?看了这幅图,你明白了什么?第2页和第3页的读书笔记,分别是读后感和摘抄。3、讲授做读书笔记常用的方法。摘抄。编写提纲。写读后感。三、引导学生谈谈收获。怎样做读书笔记 积累资料的方法人各有异。但最基本和常用的,莫过于做笔记。笔记可不拘体例。不限长短,内容庞杂,形式多样。然而主要是这样四种方式: 摘录式。这是使用最多的一种方式。主要摘录书籍、报刊、杂记、调查报告、文书档案中,与自己学习钻研内容有关的原始材料。比如你自修文科,便可摘录有关的学习资料、重要文章、警句格言、词语典故等。如果学理工科,就得摘录有关文献、重要的结论与证明、独特的技巧,等等。这样便可备你不时之需。 提要式。即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对文中的某一观点、事件、情节或某一章节、定理等,进行分析、归纳,用自己的话把其内容、要点写出来。这不仅可备忘、备查,而且可训练你的综合、概括能力。列宁的哲学笔记,有很多就是采用的这种形式。如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亚里士多德一书摘要等著作。而且他对摘录内容,还往往写出自己的意见、批评或注释,以及自己独创的符号和评注。比如“注意”“说得对”“辩证的精华”等提示性简明字样。明确地表明了列宁对某段论述的意见或批评。提要应力求简明扼要、脉络分明,最好以某一主线展开。如,历奥可突出主要人物及其作用重大事件及其影响。也可用列表法使其内容一目了然。 心得式。记下的是对某一问题思考的心得。如李贺的史纲评要,脂砚斋的重评石头记,皆是这样的著作。心得也可以是礼记、体会。札记多为旁征博引,辩证考订;体会多为引申阐发、借题发挥。沈括的梦溪笔谈,茅盾的读书札记,马克思的数学手稿,就是用的这种方式。这是写笔记的一种高级形式,要求有更多的个人创见,难度也较大。但它却是创造的半成品或完善的精制短篇,一旦需要时,就可组织起来,使之成为有价值的作品。写这类笔记,要特别注意捕捉生活中的火花自修理工科则应注意抓住学习研究中所碰到的难点和问题。有些重大发现,往往是由一个简单的疑问开始,经过冥思苦想或从某一点上受到启示的。对任何一点良好的思索。那怕是一丁点都不应放过,并把它及时记下来,很可能成为你作出成就的关键。 索引式、即写下有关的论文题目或书名等。在阵习中可能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看到某些东西感到十分有用,但内容却太多,上述三种笔记法又都不易采用或者是这个内容,你本身就有这本书,所以也不必采用上述方法。但是往往到要用这个内容时,你却忘记了或找不到了。诸如此类问题,只要搞好素引,便可顺手拈来。自学成名的史学家陈垣曾说:“教学和研究要从目录学入手”,“目录学就好象一个账本,打开账本,前人留给我们的历史著作概况,可以了然”。所以,平时应把所有的资料,按照内容本身的性质搞出一个索引来,以备查用之便。 上述四种与笔记的方法,可视各人的爱好、条件而定。至于书与格式,记在笔记本、活页张、卡片、纸条上均可。如果是自己的课本、书刊,那么写在天头、地脚、篇末、段尾都行。也可在书中作些符号或标记。总之,各种方式均有所长。但从使用价值来看,采取做资料卡片的形式更好些。做卡片请你注意几点: 一是每张卡片最好只写一个问题,一个事例。这样既灵活,又不乱,便于分类整理装订成册。 二是每张卡片须注明资料来源、书名、篇名、版本、卷首、页码等,便于查找。 三是随着学习水平的提高,应注意积累卡片向某些方面集中,使之更加系统化和深化。 四是一定要养成定期整理的习惯,按性质或需要把卡片编上页码,分类插放。既为查找使用提供方便,又可在整理过程中使自己平时分散、零碎的知识系统、条理起来。心 得反 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使学生了解小学阶段应哪些工具书和为什么使用这些工具书。2、使学生逐步养成做读书笔记和使用工具书的好习惯,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解决实际问题。教 学 流 程教学改进措施一、看图揭题,了解使用工具书的意义。1、看图,说说图上画的是谁,他手里拿的是什么。2、启发: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一个人不可能门门知识都精通。要学习各种知识,就离不开书本和老师,工具书就是我们不说话的老师。二、指导看图,教给学生一些常识。1、先观察P4的图画,说说图上有哪些工具书,自己现在有哪些工具书,还准备购买什么工具书,框内中间两幅小图上画有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2、告诉:购买、借阅工具书应去书店或图书馆专门的柜台或书架选择,借阅图书时应保持安静。要先确定自己需要的工具书属于哪一类,按类找到后,将要的工具书从书柜或书架上轻轻抽出来。3、观察P5上部的两幅图,说说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4、口述怎样选择和购买工具书。5、老师点拨:有礼貌,讲文明。6、观察P5下部的图,谈谈这两位小学生是怎样使用工具书的。7、讨论,总结:工具书的种类很多,用途很广。三、分角色表演,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1、一名学生安静地在“书店”的柜台旁选择工具书。2、他在认真听“营业员”介绍工具书。3、他选中了一本现代汉语词典,到“收款台”交款。4、他“回家”后阅读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一文,不理解“温馨”这个词,用上了工具书,准确地理解了这个词语,并在书上摘抄了这个词的解释。5、总结: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学习,同学们懂得了使用工具书的各项基本要求,并努力运用工具书解决读书时的难题。相信今后同学们会在平时的学习中认真对待,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打好语文基础。心 得反 思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学生阅读材料,尝试做读书笔记。2、训练使用工具书。教 学 流 程教学改进措施一、观摩优秀读书笔记,激发学生做读书笔记的兴趣。1、展示优秀读书笔记若干份,让学生仔细观摩。2、告诉:这些都是读书笔记的主人优秀的学习成果。3、学生展开讨论:我们应该怎么办?二、引导尝试。1、打开课外阅读材料。2、学生阅读材料,做读书笔记。要求:认真阅读材料。用上常用的三种做笔记的方法。要求不必太高。摘抄的内容只要是有代表性的词句即可。编写的提纲只要能抓住大体意思就行。写读后感不必写评论性质的长文章,只要能写出自己的收获和感想,三言两语,四行五行都可以。3、教师巡视指导。4、学生小组交流所做的读书笔记,相互取长补短。5、展示。6、小结,鼓励。三、训练使用工具书。1、拿出自备的新华字典。2、出示“浩han”这个词语,知道了读音,却不会写“han”的字形,怎么查?这个词语什么意思?3、出示“洋溢”这个词语,“溢”怎么读?它的意思是什么?你是用什么方法查的?4、学生动手查找工具书。5、总结评比。四、全课总结,勉励鞭策。1、通过这三节课的学习,你们懂得了什么?2、你准备怎样做读书笔记和使用工具书呢?3、老师相信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一定能认真学做读书笔记。本学期,我班将进行优秀读书笔记展览,我们看谁读书笔记做得最好。4、工具书,这个不说话的老师,会给你带来很多便利。板书设计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九)不动笔墨不读书:摘抄(卡片、采蜜本) 随时使用工具书 编写提纲 音序写读后感 部首心得反 思1、师恩难忘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及重点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连贯地复述老师所编的故事内容。培养学生尊师、爱师、亲师的感情。3、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教学重、难点:1、 从田老师讲的故事与所学的古诗的关系中体会田老师教学有方,感悟“师 恩”。2、理解“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及“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的含义。 3、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教具准备:PPT教学时间: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能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3、学习课文第一段。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大意,学习课文第一段,了解田老师经验丰富、能说会道、口才出众。教 学 流 程教学改进措施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播放一首赞美老师的歌。 2、同学们,我们的成长渗透了多少师长的心血,不少人热情讴歌过辛勤培育自己的园丁。著名的作家刘绍棠在师恩难忘这篇文章里表达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这是一篇深情而朴实的文章。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作者的一片尊师情。 二、介绍了解,走近作家。1、出示作家的图像,师生交流课外收集的资料。2、教师结合学生的介绍进行梳理,重点交流作者的文学成就。3、归纳简介:刘绍棠,中国当代著名作家。13岁开始就发表作品,20岁成为中国作家协会最年轻的会员,被誉为中国文坛的“神童作家”。长篇小说京门脸子获北京优秀长篇小说奖。敬柳亭说书获首届中国大众文学奖。蒲柳人家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多部中、短篇小说被译成英、法、德、俄、日、西班牙、泰国、孟加拉、阿尔巴尼亚文出版。 三、整体感知,自主浅读。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划出来读正确,把不好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 2、教师检查并进行重点指导。 生字的读音:姥(边音) 炊(翘舌音) 滋(平舌音) 生字的字形:歇(又边是欠字部) 滋(右边头上是两点) 3、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 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4、教师根据学生的整体感知情况进行小结。四、划分段落,理请脉络。1、课题中的“师恩”、“难忘”分别是文中的哪部分内容?2、分段。 第一段(12):写“我”到临近的一所小学去读书以及学校的概况。 第二段(37):写开学头一天,田老师把一首小诗编成一个有趣的故事,使“我”听得入了迷,而且后来每讲一课都是如此。 第三段(89):写“我”感激老师的教诲之恩。五、自主阅读,读中质疑。自主阅读。默读课文,把不懂的内容做上标记,比如直线或问号。学生质疑。教师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归并、筛选,形成重要的问题。在精读课文时解决。(问题可能有:1、师恩指什么?2、我为什么难忘?3、为什么说田老师在我的心里播下文学的种子?等)六、学习课文第一段。 自主读本段,并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田老师经验丰富、能说会道、口才出众等。)七、巩固练习。 本课配套的补充习题1、2、3题。(看拼音,写词语。chu yn nin do z rn ( ) ( ) ( )xi jio qin gu jn xn ( ) ( ) ( )写成语。表示口才好的: 表示文笔好的: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想想所填词语的意思,为下节课作准备)田老师上课的时候,他把一首诗编成一段故事, 地给学生听。我听得 ,恍如 。他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 的故事,这些故事有如 , 着我。 八、回家作业。1、收集赞美老师的名人名言。 2、朗读课文;听写词语。心得反 思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练习复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2、朗读品味语言文字的同时,体会田老师的特点及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教学重难点1、从田老师讲的故事与所学的古诗的关系中体会田老师教学有方, 感悟“师恩”。2、理解“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及“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的含义。3、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教 学 流 程教学改进措施一、复习。 1、课文主要写一件什么事? 2、“师恩”课文中具体指哪件事?(板书:编故事)二、精读品悟。(一)对话“师恩”学习课文第二段(37)。 一读找:怎样教?轻读课文,划出与书上插图意思吻合的句子。 出示这句话,注意关联词语(先又然后) 结合完成课后第二题第一小题。 二读说:教什么?复述故事的内容。 先自己读,练,然后主动上台复述。 三读议:好不好?田老师用编故事的方法教古诗,这样教好不好在哪?1、在书上写上自己的感受;(建议:如果班级学生基础较弱可设置铺垫:田老师编故事 讲小诗,仅仅是为了学生懂得小诗的意思吗?)2、交流并板书:激发学习兴趣;受到教育熏陶;播下文学种子。 3、结合理解句意:我在田老师那里学习了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 把什么比作什么?(田老师教学技艺高超,使作者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老师的教育熏陶,这是内心发出的赞美和敬佩。)4、小结:今天作者在文学上取得的成就,离不开田老师的教诲。作者怀揣着一颗感恩之心,回忆往事,表达自己对老师的赞美之情。) 5、指导朗读,用赞美的语气满怀深情地歌颂“师恩”。 四读颂:1、田老师是位 老师!(有组织能力;口才、文笔都很好;教学有方;教书育人等等) 2、过渡:这样的好老师怎能不叫作者终生难忘。 (二)对话“难忘”。(学习课文第三段89) 1、四十年后,当时作者已是名满全国的大作家,在回家探亲时,在村边偶遇了这位可亲、可敬的老人。此情此景:插入对话。生:您好!您是田老师吗?(恭敬向老师行礼)师: 生:是的,我是刘绍棠,过去40年了,但我还清楚地记得 师: 生:不,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2、书上的哪些词句可以体现作者难忘田老师的教诲之恩?(仍然,恭恭敬敬,深深感谢等) 3、结合理解句意: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作者听了上千个故事至今难忘,不知不觉中使作者对文学产生了兴趣,对作者的成长很大帮助,田老师既教书又育人。感受作者对老师的敬佩和感激之情。)(设计意图:达成总目标2) 4、理解: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意思。(十年的时间可以培植一棵树,百年的时间才可以培育一个人。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的不容易。课文指田老师的教育工作很艰辛。三、总结全文。回顾全文:令作者终身难忘的“师恩”是什么?四、升华主题,延伸拓展。 1、 读完作家刘绍棠的师恩难忘我们每一个同学的心里呀肯定都涌动着对老师的深深感激之情:我只想对老师说 (名人名言,自己创作都可)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等等 2、小结:同学们,你们真诚的表达温暖着老师的心。师生情是人间最纯洁、美好的感情,让此真情永驻人间。五、总结写法,抒写真情。 1、读了刘绍棠作家的师恩难忘,我们被深深地感动着。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与作者高超的写作水平是分不开的,你们想拜师学艺吗? 2、总结写作:(1)事例典型,抒发真情。(学习作者紧扣题意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2)点面结合,点题收篇。六、课堂巩固。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老师,我相信石头会开花补充习题第一课阅读。七、课堂链接1颂诗 老师, 如果把您比作蚌,那么学生便是蚌里的砂粒;您用爱去舐它,磨它,浸它,洗它经年累月,砂粒便成了一颗颗珍珠,光彩熠熠。春蚕一生没说过自诩的话,那吐出的银丝就是丈量生命价值的尺子。敬爱的老师,您从未在别人面前炫耀过,但那盛开的桃李,就是对您最高的评价2、介绍推荐课外阅读。师恩难忘(梁晓声) 我的老师(贾平凹)八、回家作业 1、预习习作1,准备习作材料。 2、自制贺卡,祝福教师。板书: 师恩难忘师:口才好 文笔好 生:难忘师恩 编故事 娓娓动听 如春雨滋 心得反 思2、陶校长的演讲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学会10个生字,会认4个,理解有关新词。3、了解演讲的特点,明白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4、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和复述课文,交流陶行知其人其事,感受演讲稿的情真意切,体会“学做真人”,培养学生不断激励和鞭策自己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理解每天“四问”的重要意义。体会演讲的特点。教具准备:PPT,搜集陶行知的有关资料,扩大预习范围,降低难点、激发兴趣、了解背景教学时间: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读通课文,达到正确和熟练,了解演讲的特点。2、学会生字词,练习写正确,写好字。3、弄清文章层次,知道“每天四问”的内容。教学准备:有关陶行知的课件资料,生字词课件。教 学 流 程教学改进措施一、揭示课题1、同学们,作为一名学生,大家都渴望进步,但是怎样才能使自己在各方面得到长足的进步呢?今天,我们将学习的课文,会详细地告诉你。2、板书:陶校长的演讲3、师: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估计:陶校长是谁?演讲是怎么回事?给谁演讲?内容是什么?)4、介绍陶行知:(出示课件)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创办了驰名中外的晓庄师范,并亲自担任校长。在晓庄师范,陶行知脱去西装,穿上草鞋,和师生同劳动、同生活,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自勉勉人。陶行知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为中国教育探寻新路。他学识丰富,人格高尚,堪称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是人民教师的楷模。陶行知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我们一年级学过的双手和大脑,就是他写的,一起背:“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用脑不用手,想到做不到;用手不用脑,事情做不好;手脑都能用,才会有创造。” 三年级第六册里也有写他的一篇课文,是放飞蜻蜓。这篇演讲稿是陶行知关心学生德智体以及工作能力的培养,为同学们做的“每天四问”的演讲,以启发学生鼓励、鞭策自己,不断进步,学做“真人”。二、初读课文出示问题:文章中陶校长的演讲主要讲了什么,是分哪几个方面来谈这个问题的?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作好记号。2、回答上面的问题:(陶校长主要谈的是“每天四问”,分别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个方面谈每天有没有进步这个问题。)3、讨论理解演讲的特点。演讲就是在群众集会或会议上就某个问题说明道理,发表见解。演讲的主要特点是真实性和鼓动性。演讲的内容贴近生活,讲的是真话。演讲中带有强烈的感情,具有很大的感召力。4、检查预习字词情况。出示词语:否则、锻炼、堡垒、私德、需要、激励、鞭策)自由读一读,想一想哪些字容易写错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三、再读课文,弄请层次1、找6位同学分别读课文,其他同学用心听,思考每一段写了什么?2、归纳层次:(三段,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第1自然段提出演讲的内容是“每天四问”。(总)第25自然段让学生从“健康”、“学问”、“工作”、“道理”四个方面问问自己有没有进步。(分)第6自然段希望同学们 “每天四问”,激励和鞭策自己进步。(总)3、自由读课文4、逐段齐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四、指导写字:1、重点指导:锻和策 弄清结构,尤其注意“策”字的写法。2、教师示范。3、学生练习。心得反 思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指导细读课文,明白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培养学生不断激励自己和鞭策自己的习惯。2、进行关联词语训练,进行复述。3、找到读写结合点,训练学生说话,并练习写作。教学准备:有关陶行知的课件资料。教 学 流 程教学改进措施一、 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陶校长的演讲,谁来说说陶校长到底讲了些什么?(陶校长要求我们每天问问自己在“健康”、“学问”、“工作”、“道德”方面有没有进步)那你们有没有这样问问自己呢?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陶校长的演讲。二、指导细读课文第二节,进行学法指导。1、启发:陶校长为什么把“身体有没有进步”作为第一问呢?读有关语句:因为健康是生命之本,有了健康的身体,我们才有本钱去寻求幸福。“否则”是什么意思呢?“否则,一切都将是空的。”怎么理解?意思就是说:( )身体不健康,我们( )没办法寻找幸福。小结:同学们很厉害,在这儿,陶校长用了一个“因为”的句式,你们在陶校长的话中,又巧妙地用了另一个关联词语:如果就我很佩服你们。你还能用“因为”说一句话吗?(今天我来迟到了,是因为我生病去医院打针了。)2、如果想拥有健康的身体,那应该怎么做呢?读有关语句:健康的身体,离不开自觉持久的锻炼,离不开科学合理的生活和作息。3、陶校长希望我们今后打算怎么做呢?读句子,说说“健康堡垒”的意思。指导:垒”是什么意思?查字典知道是指用于防守的坚固建筑物。堡垒最显著的特点是坚固,不易摧毁。“健康堡垒”指什么呢?联系上文,我们可以知道这个词在文中指有了“健康第一”的观点,再加强锻炼,身体就会健康结实。4、 你们能记住陶校长的关于“健康第一”的观点了吗?怎么才能记住呢?明白构段方式,小结学习方法:问的什么为什么要问希望怎么办试一试,用自己的话说说陶校长“第一问”的内容,练习复述,简单评价。三、按照第二节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三、四、五节。具体指导:1、问的什么问题?2、为什么要问?3、希望怎么做?4、用了哪个关联词语?你会用它说一句话吗?5、记住了“问”的内容了吗?说说。6、还有什么疑问吗?让学生分小组学习,分别交流汇报。教师灵活处理。过程要简洁流畅。关联词义涉及到“即使也”和“既要也要”词语:公德、私德 人格长城四、齐读课文最后“如果就”部分。五、实践拓展1、陶行知先生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个大的方面做了深入浅出的演讲,要求我们做到每天四问,以次来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其实,我们每位同学的具体情况都不同,存在的问题也不同,除了这四问,我们还可以问些什么?2、每位同学向自己提一个问题,仿照陶校长演讲的层次有条理地说一说。比如:读书有没有进步?写字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没有,是什么原因? 以后准备怎么做?小组内互相说说。六、作业:仿照课文某一问的写法,向自己提一个问题,有条理地说一说,然后写下来。也可以对照陶校长的演讲内容,回答“每天四问”,看看你到底有没有进步。心得反 思第三课时学习目标:1、复述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每天四问“自己,不断进步。2、灵活运用关联词语。3、读写结合,拓展练习。教学准备:关联词语练习题。教 学 流 程教学改进措施一、听写词语:锻炼、堡垒、私德、鞭策、激励评价正误,小结后改正。二、练习复述课文,进行思想教育1、陶校长谈了“每天四问”是指什么?2、分四部分,让学生分别复述主要内容,进行评价。3、教育启发:我们记住了“每天四问”,并且也“每天四问”,那就能进步了吗?要想真的有进步,必须怎么办?(关键要去行动,这也是陶校长一贯倡导的重要观点:“知行合一”。)出示陶行知的名言警句:(1)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2)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3)教育是立国的根本。(4)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三、 关联词语的训练因为 既要也要 如果就只有才1、今天他没来上课,是( )他生病了。2,一个人( )骄傲了,他( )会落后。3、( )多读书,多思考,( )能“下笔如有神”。4、( )作业很难做,他( )不会退缩的。5、小学生( )把字写好,( )多读一些课外书。四、读写结合训练1、学生读读自己补充的的“一问”,师生评议。学生相互之间提出修改意见,进行修改。写在读写笔记上。2、根据陶校长的每一问,自己试着回答一个问题,并说说自己是怎么取得进步的;或者说自己打算以后怎么做?写在读写笔记上。板书: 陶校长的演讲 身体有没有进步? 生命之本每天四问 学问有没有进步? 前进源泉 工作有没有进步? 打牢基础 道德有没有进步? 做人根本心得反 思3、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词。3、能解释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教学重、难点:1、能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教学准备:选择好图片和背景音乐,制作好课件。教学时间: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诗的语言。2、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熏陶,培养想象力。3、培养学生想像能力,把诗的语言转化成生动形象的画面。教 学 流 程教学改进措施一、导入1、诗是语言的钻石,诗文美,美在它语言的工整凝练,诗文美,美在它情感美妙动人,诗文美,美在它能给我们无限想像的空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2、打开抄写本,学着老师的样子,在本子左半边端端正正地抄写这首诗。(师生同抄)二、读正确(一)读准字音1、看清这首诗的每一个字,请大家自由读,读准它。2、谁来读?(每个字都读正确了,不错;读得很正确;你看得很清楚,读得很好)(二)读出节奏1、诗的语言工整,节奏琅琅上口。请大家再读读,在需要停顿的地方用一小竖表示,请读出节奏。 请一位学生上黑板来画请按照你划的节奏,把诗给大家读一读。需要停顿的地方,他处理得好吗?2、根据这样的节奏,请大家自由练读,读出停顿。(停顿的地方很明显,真好;不仅读出了停顿,还读得很有韵味;抑扬顿摧,真好!)我们一起来读正确,读出诗的节奏三、明诗意1、诗文美,不仅美在它语言的节奏明朗,更在于工整凝练,请大家读读想想,这25个字告诉我们是怎样的内容,注意自己要先理解这些字词,再试着理解诗意。2、(1)教师在这些字词上加点寻:找。寻访,拜访隐者:古代隐居山林的人,一般都是有学问的贤士。不遇:没有遇到,没有碰到。言:说云深:云雾多,云雾弥漫。不知:不知道(2)为了能更好地理解诗意,我们先来交流这些字的意思。你知道哪个意思,你就来说。生交流字义3、(1)我们来看一下,这四句诗哪些话是诗人问的,哪些话是童子说的?请你仔细想想,填上人物?( 诗人)松下问童子,(童子)言师采药去。(童子)只在此山中,(童子)云深不知处。男女生组合读(2)“松下问童子”,可全诗并没有明显出现诗人的问题?你能将诗人的问题补充完整吗?( )松下问童子,你师傅去干什么了? ( )言师采药去。到哪里去采药的?( )只在此山中,在哪座山?( )云深不知处。分四小组读4、注意说出加点字的意思,注意把诗人的这些问话放到诗中, 连起来说说诗文的意思。 交流5、同桌一生读诗,一生说诗意,说完交换6、同桌合作读说四、悟诗情1、由此及彼推测隐者品格(1)、仔细读诗,我们发现整首诗写到3个人物?分别是(2)、诗人贾岛,你了解他多少?(交流贾岛)(3)、贾岛是个有名的诗人,由此我们可以推测,贾岛千里迢迢,到山中来拜访的隐者,是个怎样的人?2、侧面烘托揣摩隐者的品格(1)贾岛没有遇到隐者,但与童子的对话中,贾岛心情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请大家仔细揣摩贾岛的心情,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课件出示问题) 古时候交通不便,诗人是带着怎样的心情,千里迢迢前来拜访?遇到童子,诗人心情如何?可童子说隐者去山中采药,此时诗人会怎么想?童子又说隐者就在山中,贾岛心情又如何?要到山中找到隐者容易吗?最后贾岛怎么想?(2)我们一起来揣摩揣摩贾岛的心情?板书:希望失望希望绝望隐者深山去采药,没有人知晓踪迹,诗人的一颗心完全随隐者的去向而变化,这里是从侧面烘托出了隐者的不俗! (3)表情读通过表情读出作者内心的心情。3、环境衬托想像隐者品格(1)请大家再来看,这首诗中三个字“松”“山”“云”写出了整首诗环境,读着诗,你能够想到哪些词语来形容这里的“松”“山”“云”?老师送大家一些词,交流读词:松 青翠挺拔 苍翠欲滴 苍劲有力 郁郁葱葱 山云云雾浓厚 高大幽深 云雾弥漫 云雾缭绕(2)松竹梅兰,自古就是文人品性的象征,郁郁青松,悠悠白云,一青一白,正是含蓄地衬托出了隐者身份,像白云一样高洁,像苍松一样的风骨。这种写作手法叫写景衬托4、小结:刚才,我们通过推测、揣摩、想像,深入地品析了诗中学生总结,教师板书:隐者高洁,诗人的爱慕五、写诗境1、青山翠松,绵延幽深,古琴袅袅,让诗人不禁诗兴大发,写下这首诗,我们也情不自禁学着诗人吟诵起这首诗(音乐响起)生个别吟诵,(你已经完全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隐者高洁的品性与诗人是相通的,与你也是相通的:诗化到了心中,也就把诗读得特别好)齐背2、沉浸在这样的情景中,我们也文思泉涌,请大家把寻隐者不遇一诗描绘的情景,写下来。注意写出带点字的意思,加入诗人问的问题,用上课上积累的一些词语,写在抄写本上诗文的右侧。视情况交流2、这堂课,我们通过读,感受了寻隐者不遇语言美,通过读,感受诗的情感美,通过读,感受了诗的想像美。送给大家学习古诗文的秘诀多读。板书设计:寻隐者不遇唐 贾岛松下问童子 希望言师采药去 失望 隐者高洁,诗人思慕只在此山中 希望云深不知处 绝望心得反 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诗的语言。2、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熏陶,培养想象力。3、培养学生想像能力,把诗的语言转化成生动形象的画面。教 学 流 程教学改进措施课前听音乐、看图片,交流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还可以想到了什么。一、“题”趣1谈话导入。师:刚才我们聊了小朋友们看见、听见了什么,这是小朋友们的“所见”;老师看见了小朋友们坐得端端正正,听见了小朋友们回答问题声音响亮,这是老师的“所见”。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首诗,这首诗的题目就叫所见!2板题。指名读题,读准“所”的平舌音。齐读题目。3这首诗是清代一个著名诗人写的,知道他是谁吗?(板袁枚)二、“字”趣1袁枚的“所见”又是什么呢?听老师读一遍。师配乐范读。2生自读。(拿好课本)要求:把诗读上两遍,读准字音,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一读。3学习生字。(1)出示注音的生字(带词)。指名带读所见、牧童、捕鸣蝉、闭口立(2)去掉拼音认读。开火车读、齐读。(3)去掉词,读生字。所、牧、捕、蝉、闭、立、和动作相关的“闭、立、捕”用做动作的方法学习。“蝉”看图学习。牧:比较字形:“放牧枚”。4自读诗文(1)读正确。指名读,齐读。(2)读流利。练读一遍,指名读,比赛读。(3)读出节奏。师:比一比谁能读出像音乐一样的节奏来,好吗?(板书:读)师范读一行,(注意老师哪里停得长一点),(出示停顿线),指名接读,全班读。三、“图”趣1读诗、看图,找出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板书:看、听)2小结:看!多美的夏日风景啊!林中风儿在吹,花儿在笑,蝉儿在唱真是“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有声,春去夏来树更绿,人来蝉儿树上鸣。”看着、听着,老师仿佛变了一个大牧童,同学们仿佛变了小牧童。来,咱们也骑上黄牛,走进画中,走进诗里面四、“文”趣1读“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1)读出“骑”的自在、开心。师:小牧童天天放牛,和黄牛可亲了。他骑在黄牛背上感觉怎么样?指名读(读出自在、惬意)(你这样用情地读,这就叫“吟诗”。板书:吟)咱们把自己当成这个自在的小牧童吧!一起来吟!(齐读)(闭眼听音乐)小牧童闭上眼睛,你们骑着黄牛慢悠悠地走着,你们走进了哪里啊?(树林里)那里有些什么?你的心情怎么样(生想象:树、花、草)再吟,吟出开心。(2)读出“振”的响亮、悠长。师:多美啊!多舒服啊!小牧童忍不住(唱起了歌)!那歌声怎么样?(响亮)从诗中哪个字可以知道他的歌声很响亮?(振)指名读,小组读。你们的歌声树上的枝叶都听到了,它们一片传一片,把歌声带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了齐读,(还不够远)再齐读。读出歌声回荡、悠长。2读“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1)读出“意捕”的紧张、急切。师:正当小牧童骑着黄牛唱得高兴的时候,树林中另一个天才音乐家也高声地唱了起来。大家听!(播放蝉的叫声)它是谁?(鸣蝉!)听,它的歌声多得意啊!看看插图,我们的小牧童怎么样?(呆了、傻了、想去捕蝉,站在树下一动不动)这就是诗中的:意欲出示三四句,齐读。(出示一个大大的“意”字)师:大家看这个“意”字,心里的“心”字上面有个声音的“音”字,心里发出声音就是牧童心里在(想)(板书:想)。想什么呢?(想怎么捕到这只蝉)指名读、齐读,读出牧童心里十分“想”捕到鸣蝉的急切。(2)读出“忽然”的迅速、敏捷。师:这么想捕到这只蝉?那还能唱歌吗?(不能)所以我们的小牧童就(“忽然闭口立”)!这个动作变得是慢还是快呢?(快)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忽然”是什么意思?(马上、很快)师生合作读,读出动作的迅速、敏捷。(3)读出“闭”的谨慎、无声。师与指名读一生:小牧童,你为什么“闭口”“立”在这里,不唱歌了啊?(因为再唱,蝉就要吓跑了!)引导个别读,(蝉儿听到你的声音了!)小组读,读出小声、轻声、无声、心语、无语(此时无声胜有声!)五、“吟”趣1、吟动静,吟出对比。师:诗人把他所见的画面写成了这样一首诗,现在我们能不能吟着诗,想出画面来呢?这画面还会动呢!(课件:“骑、振、捕、闭、立”变红)生读全诗。师:我发现,你们吟诵一、二行的时候,声音放得亮一些;而吟诵三、四行时,声音压得低一些。为什么?(一、二行诗中牧童在快乐地骑牛、唱歌;三、四行诗中牧童在想捕蝉,心里紧张)哦,你们吟得真用心!让老师再听听!分男女生吟诵,吟出动静之别。2吟假想,吟出创意。师:你们猜一猜,小牧童捕到蝉了吗?(生自由说)(1)捕到了,因为。捕到之后,心情如何?(高兴、得意)小牧童手里捧着蝉,又骑着黄牛回家了。读一、二行,读出得意。(2)没捕到,因为。没捕到,他两手空空地骑黄牛回家了!再读一、二行。(3)继续捕。没捕到,但这时又听见林中传来“知了、知了”的声音,小牧童又会怎么样?读“意欲”反复捕。师:这首诗就是一个谜啊!留给爱读诗的小朋友们尽情猜想!3吟唱。(播放所见歌曲)多有意思的一首诗呀,怪不得有人要把它唱成一首歌了!大家来听听!(听两遍后)诗不仅可以用来读,用来呤诵,还可以美美地唱呢!(板书:唱)来让我们一起跟着唱吧!六、“书”趣书写“立”与“童”引:古诗能变成一幅美丽的画,一个有趣的故事,一首动听的歌,还能变成灵动的字呢!1出示生字“立”“童”,读准字音。2观察字形。游戏“找相同”“找不同”。3师示范指导,学生书空。指出生字所在田字格里的位置。4自由练习书写。(提醒学生注意“三个一”、“三个美”:姿势美、笔画美、间架结构美。)5用投影,集体评议。七、总结、拓展。1背诵古诗2扩词扩句,朗朗诵读。(天真的)牧童,(动听的)歌声。( 因为)意欲,( 所以)忽然。点点头,扭扭头读。* * * *,* * * *。拍着手读,男女声和。* * * ,* * *。倒背,跺着脚读。(之所以)忽然,(是因为)。(动听的)歌声,(天真的)牧童。3结语:咱们五千年文明古国,像所见这样有趣的经典诗歌还有许许多多(推荐几首),就让我们今后继续快快乐乐学古诗,做一个有诗意的中国娃吧!(音乐起)板书设计所见 清袁枚看 读听 吟想 唱心得反 思习作1教学目标:1.从学习写作的角度读懂例文我的班主任片段,回忆师恩难忘一文的写法。联系习作要点提示,领会通过具体生动的事例把人物写得细腻感人的方法。 2.根据作文的要求,自拟题目,抓住一两件事写一位老师。能通过讨论交流,学会围绕中心选择材料,能自拟题目。 3.乐于把自己的想法与建议和他人交流,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 4. 学会写好人物动作神态的要领,做到细腻感人。教学重、难点:1、激发学生的情感,回忆一位老师关心自己的一件小事,把这件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围绕中心选择和组织材料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2、在写事的过程中,把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写清楚、写细腻感教学准备:1.阅读资料我的老师、难忘的八个字、一个女教师的祈祷2.布置同学们回忆老师关心帮助过你的事。教学时间: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从学习写作的角度读懂例文我的班主任片段,回忆师恩难忘一文的写法。2、联系习作要点提示,领会通过具体生动的事例把人物写得细腻感人的方法。教 学 流 程教学改进措施一、激情导入1.教师出示一首小诗,充满感情地朗读。新老师,年纪很轻很轻;她迈着欢快的步伐,走进了校门。她梳着运动员式的头发,她穿着鹅黄色的连衣裙。她快进教室了,我们的心弦绷得很紧很紧;她能关心我们吗?她能教好我们吗?半疑半信。点名了好明快的节奏,好清脆的声音。她把我们望了又望,那神态多么亲切,多么贴心。 檐下几只不知名地小鸟,也在悄悄地看,偷偷地听。“同学们好!你们是我的朋友,你们是我的弟妹班级、学校就是我们共同的家庭。”一串出自肺腑的言词,道出了我们的希望,解除了我们心中的疑问。“老师,您好!”我们异口同声2.学生齐读。3.学生交流自己读过的写给老师的文章或诗句。师: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写给老师的文章或诗歌?二、赏读例文(一)让我们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再读一读师恩难忘这篇课文,明确写法。1.师恩“难忘”,师恩“深重”,田老师教了作者4年,发生的事很多,作者选择了什么事来写?为什么要回忆这件事呢?读了文章,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我们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感受呢?2.学生朗读思考,教师检查点拨。3.师生共同小结:由此可见,写人要选好典型事例,还要把人物写生动,写具体。(二)学习例文我的班主任片段,领悟写法。1.自读例文,边读边画出有关人物描写的词句,再想一想:(1)作者选择事例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说这篇作文写得“十分细腻、感人”?(2)作者是怎样把人物写生动、写具体的?作者围绕“关爱”这个中心选取了什么事例?把描写冯老师动作、神态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2.分小组讨论、交流。(1)选取生活中的日常小事,从“小”处见“大”。(2)写时抓住了人物动作、神态来描写,细致入微,具体感人。如“一只温暖的手扶着我的前额”,“慢慢地向上抬起”,“一双眼睛望着我”小结:要把人物“写得细腻”,必须抓住他在某件事情中的突出表现,特别要把语言、动作、神态等写具体。当然,对人物外表的描写,也不是写得越多越好,主要看是否抓住了那些最能鲜明地表现人物个性特点的细微之处。(3)相应地写出“我”的感受和反应。在写主要人物的同时,还要适当穿插写一写相关人物的所做、所想,这既是衬托主要人物的需要,也能借此抒发情感,使习作中心更突出。(三)朗读我的老师、难忘的八个字、一个女教师的祈祷,重点体会文中从动作、神态、外貌上描写人物的写法。1.学生交流同学们,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一定也遇到过让你无比尊敬和喜爱的老师,在你的记忆深处,一定珍藏着很多美丽的画卷,这画卷上描绘着一位老师和一个学生爱的故事。请用你的讲述,再一次表达你的真情。2.小组里交流心得反 思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根据作文的要求,自拟题目,抓住一两件事写一位老师。能通过讨论交流,学会围绕中心选择材料,能自拟题目。 2.乐于把自己的想法与建议和他人交流,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 3. 学会写好人物动作神态的要领,做到细腻感人。教 学 流 程教学改进措施一、阅读习作要求,运用写法1.指导学生阅读习作要求:“我们的成长无不渗透着老师的心血。像上面上课时纠正写字姿势之类的事,哪个老师没做过?”启发学生回忆所有教过你的老师(包括课外兴趣小组的辅导老师)。确定其中一个,选择他(她)帮助、教育你的一两件事,认真想一想再写下来。 归纳:从题目要求看,这是一篇写人的作文,继续的主要对象是老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