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年小学数学说课稿: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说课稿范文一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的分数除法单元中的例1和例2。例1是分数除法的意义认识,例2是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在这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乘法的意义及计算,而本课的学习将为统一分数除法计算法则打下基础。例1先是对整数除法意义的回顾,再由100克=1/10千克,从而引出分数乘除法算式,通过类比使学生认识到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例2是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教学,意在通过让学生进行折纸实验、验证, 引导学生将图和式进行对照分析,从而发现算法,感悟算理,同时也初步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根据刚才对教材的理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通过实例,使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是相同的。2、动手操作,通过直观认识使学生理解分数除以整数,引导学生正确地总结出计算法则,能运用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3、经历观察、猜测、实验、验证和归纳的过程,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并从中发展抽象思维能力。本课的重点是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本课的难点是分数除法一般算法的理解。这是因为要将除以一个数转化为乘以它的倒数,在运算形式上由除法转化为乘法,变化较大,而学生往往由于思维的定势,一时不容易接受。所以本课的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在实验和验证中自主体验和感悟。二说教法、学法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必须贯彻以学生为主体,坚持启发与发现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大胆猜想,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得到有效的提升,动手实践,在体验中、在交流中发现规律。学习方法上强调以探究学习法和动手操作法为主。认知结构理论告诉我们,学习是学生积极主动的内化过程。只有通过主动参与获得的知识,才是有意义的。因此,在重难点的学习上,通过折纸实验与验证,数形结合,从而实现真正的理解。三说教学过程page开课,就对前一单元所学的分数乘法的计算和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进行复习,目的在于为教学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打下基础,因为分数除以整数就等于这个分数的几分之一,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用分数乘几分之一就可以得到结果,而对于分数除法的意义,就直接利用例1的素材导出整数除法的意义再迁移到分数除法的意义。(一) 问题创境,对比迁移,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在教学例1时,我没有直接把教材中的三个问题端出来,而是让学生通过教师给出的信息来提出数学问题,学生编出乘法问题并列式解答后,问学生:你能根据这个乘法问题编出两个除法问题吗?然后再一一列式解答,再通过对这三个算式的观察比较,得到整数除法的意义。这样安排教材,我的理解是:如果直接将素材一一呈现出来,感觉很单调泛味生硬,不能留住学生的注意力和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对思维活动就是一种压抑,反过来我这样安排,感觉是把静态的教材动态的出现在学生面前,利用素材自问自答,对学生来说是一次有价值有效的思维活动,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应该是有一个提升的,同时问题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指出问题中是以克为单位,如果以千克为单位,100克应该怎么改写?改写后,算式应该怎么列?后面两题中的单位也改写了,又怎么列式计算?用一系列的问题,迁引出分数乘除法的算式,再通过对分数乘除法算式的仔细观察,观察时引导学生对照整数乘除法的算式,找到之间的共同点,从而得到分数除法的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我这样教学的想法是:第一因为问题更有挑战性而能更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第二锻炼提高学生的观察比较事物的能力;第三通过比较自然得出分数除法的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让学生有种水到渠成的感觉,体味到在数学中知识是存在相互联系的。在完成做一做中,学生快速回答了2/34=8/3 8/34=( ) 8/32/3=( )的结果后,问:你怎么这么快就得到结果了呢?这个问题能更好让学生利用除法的意义来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除法意义的理解。附送:2019年小学数学课堂中解决问题的策略高桂秋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人人学必须的数学、人人学实用的数学”,就是要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益,小学数学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依照什么样的理念、模式和方法来组织教学和解决课堂问题,这是许多教研人员和教师所潜心研究的问题。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通过笔者数年的教学实践,认为解决小学数学问题的一般策略就是要有明确的目标指向性和策略性。一、“解决问题”要有明确的目标指向性数学课中,问题目标的指向性常常受课堂教学环境、学习材料及教师的有效引导等多方因素的影响,教师在设计问题目标时应遵循以下三个方面:(一)问题目标要具有针对性。新课程背景下,数学课堂追求开放、民主、和谐的氛围,要求学生积极探索、大胆质疑,提出并解决自己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设计问题目标要有针对性,让学生明确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所要完成的任务。例如,一教师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先让学生“摸一摸”书本、作业本封面和课桌面,意在比较哪个面积大。而教师设计的问题为:大家动手摸一摸书本、作业本封面和课桌面看看有什么新发现?结果同学们的发现五花八门,就是问题设计缺乏针对性,误导学生思维,导课时间过长,没有达到问题目标,相反学生提出的问题也没有解决,教师只得草草收尾,把学生拉回起始状态,引导学生思考“哪个面积大”,其实这个问题一开始就可直截了当地提出:“大家摸一摸,看看它们的面哪个比较大,好吗?”问题很快就解决了。(二)问题目标要具有渐进性。数学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体验解决问题的自豪、满足、成就和乐趣。例如:在教学比例的意义一课时,先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比?如何求一个比的比值?学生搞清了比和比值后,再进一步引导两个比值相等的比就可以组成比例,明白这儿的相等就是比值相等。有的同学还会想到两个商相等的除法算式如何组成比例这就说明,由简单的问题逐步深入,使学生从心理感觉到“解决问题”原来并不可怕,愿意解决问题。(三)问题目标要具有开放性。课堂上,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的拓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如:我在教学分数除法一课时,当小结了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甲数除以乙数,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后,向学生出示:=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当分组汇报时,有大多数组认为不可行,理由:1.这种解法只能代表分子和分子、分母和分母是倍数关系的分数除法。2.这种解法违背了分数的计算法则。3.如果分子和分子、分母和分母不能整除怎么办?但其中一组学生在讨论时分子和分子、分母和分母如果不是倍数关系时,也可以除。那就是先找出除数分子和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然后把被除数的分子、分母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同时扩大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就可以整除了。如25可先找2和5的最小公倍数为10,然后被除数分子、分母同时扩大10倍,这样得到的结果就一样。照这样的方法要求同学们又做了几道题,还真行,学习热情大大提高。二、“解决问题”具有明显的策略性(一)注重小组合作。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教学形式相比,让学生明白合作学习的任务、内容和目标,怎样完成任务和如何评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此同时,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会千方百计地解决问题,这期间教师要边导边问,控制好课堂的节奏,结合各组的汇报,归纳出问题解决的办法。通过学生合作与配合,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参与、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述能力。(二)注重启发深入。常常在数学教学课堂中,为了能使提出的问题得到解决,就需要教师善于结合生活实际,用简单的生活实例逐步启发深入,解决问题。如在教学乘法分配率一课时,a(bc)=abac,我们可把它看着简单的生活实例,来组织教学:a相当于每个人要分得的苹果,b和c相当于一家人的兄弟和姊妹,把苹果单独分给兄弟或姊妹吃行不行,学生肯定是不会赞同的,大家的要求是,兄弟分了苹果,姊妹也应该分。乘法分配率就是这样,把a分配给b,还要把a分配给c,只不过是这一件件事例归纳的结果。浅议新课程下小学高年级数学的教与学(三)注重归类整理。数学问题常常不会是单一不变的,相同的条件,可以提出不同的问题。特别是应用题,不断地变换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但善于归纳和整理,就会从中发现其普遍特征。关键要让学生学会归纳整理,做到心中明白,自然而然当他们遇到此类问题时,就会迎刃而解。(四)对学生的评价注重方法与艺术。课堂少不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针对学生的差异性,教师的评价要做到:“多一把尺子,多一批人才;多一个角度,多一幅美景;多一份情感,多一片天地。”反之,不讲究评价的艺术和方法可能扼杀天才的成长,达不到教育的效果。(五)注重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当前远程教育资源内容丰富多彩,很多优秀的课堂实录、课件和案例,值得借鉴。但再好的东西,只有通过整合,才能为我所用。例如:在教学圆柱表面积的认识时,利用课件结合实物,圆柱表面积由两个相等的圆和一个长方形的面积组成,效果特佳。当然在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如何“解决问题”还有很多的策略和方法,这都有待于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探讨和总结。浅谈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蕴含高桂秋一、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1.“学”:课前预习、自主学习在课前预习中,学生要将文中出现的不能读准的字,不理解的词、句划出,通过查字典解决基本的字词问题,并通过上网、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作者、写作背景、文章的社会时代背景及文体特点,整理成小卡片。这一阶段的学习,要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学生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再深入到文本中,理解材料内容,对信息进行整理、加工,并对文章精华进行吸收、消化。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有目的、有层次,默读思考和动笔圈画结合,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思考,读出自己的见解。并找出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学生能感知到什么程度,可以完全根据自己的积累而定,老师不必强求一致。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将产生的疑难问题做好整理,留待解决。这一阶段的学习中,老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要设计出简约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文章。2.“展”:展示交流、分享共赢学生将自己对课文的见解或学习心得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选派代表在全班交流,集体讨论。交流过程中,学生可以将自学未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通过班级讨论解决,教师从中引导。针对文本内容及体裁的不同特点,还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来展现学生的成果。学生在自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过程中自然地达成预设的目标,并且在交流中又会获得新的感悟,达到共赢的目的。3.“点”:精讲点拨、点评升华在精读的基础上,教师加以点拨,引导学生感悟-感悟课文的人物形象,感悟文本的语言,感悟蕴含的道理。对于重要词语的理解和认识,需要循序渐进,从词语的品味,到课文的理解,到体会作者遣词的妙处,对课文的语言魅力,让学生从读中充分地揣摩。这一环节目的是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促使学生入情入境,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使学生与文中的情感产生共鸣,并把自己喜欢的句段背诵下来,逐步内化,成为自己的语言,为学生今后语言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领悟、掌握读书的方法。4.“练”:有效训练、知识落实对当堂课学习的内容,教师进行回归性检测,将重点内容以检测题、提问等多种形式进行反馈训练,检查学生当堂掌握知识的情况。并结合本班学生实际,进行拓展训练,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灵活掌握技巧与方法。这一环节目的是运用语文,把语文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学以致用,真正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二、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学的一些具体要求:1、导语精妙,能抓住人心 导语设计得如何,往往关系到全局和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师在设计导语时,除了考虑知识的传授外,还必须把握文中的“情”,以创设一种氛围,使学生入情、移情、冶情。2、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把微笑和正能量带进课堂,营造和谐课堂氛围。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课堂管理的顺利进行。在课堂上,老师真诚的笑容,信任的眼神,都会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良好的乐学氛围。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肯定学生的勇气和胆量,给予学生正能量。学生答得好,及时称赞;学生发言说不到要害或没说清楚,鼓励学生再思考,引导其他学生积极补充,不使学生感到难堪,让学生保持愉快轻松的心情。要让全体学生在课堂上感觉到有希望、有信心、有兴趣,爱上你的课,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也就自然产生了。3、突出民主交往的方式,营造和谐课堂氛围。师生双向交往、生生互相交往,即教师引导、师生交流、学生之间互相探讨、启发,在研究中学习,通过这种民主交往方式,营造和谐课堂氛围。4、高效的语文课堂只有“减负”了,才能“增效”结合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我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思考:(1)减什么?冗繁。应减去一些不必要的教学环节、繁琐的内容分析、无思考价值的问题、华而不实的课件。做到三讲(讲重点、难点,讲易错、漏点,讲疑点)三不讲(学生自主学习能学会的不讲,学生合作学习能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还是不会的不讲);三布置(布置发展学生思维的作业,布置引导学生探究的作业,布置迁移拓展、提高能力的作业)三不布置(不布置重复性的作业,不布置惩罚性的作业,不布置超过学生合理学习限度的作业)。(2)增什么?效果。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总而言之,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强调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方法,加强师生合作教学,使课堂教学变为开放的、双向的、多渠道的、立体的信息传递和交换的过程。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让每一个学生都主动学习、善于学习,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实现了教学有价值、教学有效果、教学有效率和教学有魅力的目标。参考文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