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年(秋)五年级语文上册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 鲁教版教材分析: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五上年级第八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全文以毛泽东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出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泽东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要求送回岸英遗体,而金日成首相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这两种抉择,毛泽东的矛盾心理,最后作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之后写毛泽东强忍悲痛,在电报上写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学情分析:略读课文的教学,一是内容上,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二是方法上,更加放手,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日常教学中,老师的指导要么过分精细,要么过分粗略,“度”很难把握准确。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踌躇”等词语的意思。了解文章大意。2、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进一步强化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快速读、精读等能力,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思维习惯。3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一些方法。4.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教学重难点: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设计理念:在略读课文中必须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学会自己读懂课文。根据学生对前两篇课文的学习对毛泽东已有认识的基础上,凭借课文前的“阅读提示”,围绕如何理解“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个重点问题,以读为主,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讨论、交流,运用学过的读书方法认真阅读提高能力。教师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阅读实践,自读自悟,积极探究,有效合作;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让语文综合素养在主体的主动发展中健康有效地前行。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同学们,60年前,美国政府派兵入侵朝鲜,并把战火烧到了我国东北边境,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为此,我国政府作出了抗美援朝的决定,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同朝鲜人民军队并肩作战,并最终取得了胜利。然而,在这场战争中,我国人民志愿军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约有12万志愿军战士永远地长眠在了朝鲜那块土地,其中,就有我国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同毛岸英牺牲有关的。板书课题青山处处埋忠骨二、合作交流1、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2、纠正难读的词语:勋鉴 殉职3、通过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4、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主席在电文稿中的批语是: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同学们,中国人最讲究魂归故里,那么主席是否就这样轻易地放弃了这段父子情吗?课文中哪些句子具体写出了主席的痛苦?三、品读领悟、默读课文,思考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你感受到了什么?、交流: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感受大致分两个方面:个人情感悲痛等;思想品质方面胸怀宽广,无私等。3划出具体体现主席痛苦的句子。 (1)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这是对主席动作的描写,可这里只有一个动作,那就是吸烟。为什么对桌子上的饭菜也要进行细致的描写? 指导朗读。(2)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 你能补充一下省略号的内容吗?(3)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楠楠着。 抓住喃喃紧锁眉头。这是主席发自内心的对儿子的呼唤,希望他能回来,回到自己的身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读。(4)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怎样的叫强忍?他是一位主席,在别人面前,他必须保持冷静,甚至还不能把悲伤的情绪影响别人,从强忍这个词我们似乎看到了泪水在他的眼眶里打圈。眷恋,可以换哪些词,眷恋与这些词有什么不同?用悲伤、镇静的心情来读。 (5)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岸英难道真的不在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主席黯然的 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稿放在上面。踌躇什么意思?(犹豫)他在犹豫什么?听听主席内心的独白。 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主席想。然而,这种想法很快就被打消了。他像是自我安慰地说道:我的儿子死了,我当然很悲痛,可是,战争嘛,总是要死人的。朝鲜战场上有我们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这是两种不同的想法,指名读。课件出示小资料: 是的,朝鲜战争中牺牲了那么多的战士,不可能将他们一一回国安葬,主席必须带好这个头,把岸英葬在朝鲜,为老百姓做个榜样,更何况朝鲜人民也将这些志愿军战士当成了自己的亲人,希望他们能埋在朝鲜这块土地,所以,这样做也能增进两国的友谊。可是,主席那时毕竟已经是一位年近60的老人,他的5位亲人已经为中国的革命事业献出了生命,如今他最心爱的孩子又离他而去,他是多么的不忍心呀。 指导朗读这一段。 难怪,当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引读下文。 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稿放在上面。 转、指、示意,没有任何的话语,三个简简单单的动作,却感受到了主席的黯然神伤。 4.读最后一段: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可以想象,这一夜对主席来说,是一个不眠之夜,他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小练笔、反馈。四、巩固延伸1、小结课文,升华情感 师:同学们,主席是平凡的,失去爱子,他也痛苦,伤心,但是,他又是伟大的,因为他拥有我们常人难有的广博胸襟。 读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2、 向大家推荐一部电影毛泽东的故事、一本书毛岸英在朝鲜战场。板书设计: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常人 伟人丧子悲痛 胸怀宽广附送:2019年(秋)五年级语文上册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沪教版 课型:新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7个生字,并能够正确的书写,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在生活中灵活的运用。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感受红军战士在飞夺泸定桥时不怕艰险勇往直前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教学重、难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感受红军战士在飞夺泸定桥时不怕艰险勇往直前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课题,问:同学们,在你们的印象中什么是“飞”,“夺”的意思是什么?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导语:想知道战士们是怎样“飞夺泸定桥”的吗?快去课文中领略一番吧。 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要求,读准字音,把不会的字圈出来,不明白的地方作上记号。) 导语:看来同学们学得很认真,请把自己在阅读时遇到的困难在小组中提出来,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 小组合作学习。 导语:同学们的合作学习成功吗?我来检验一下。 教师出示生字、词的卡片,请学生开火车朗读。 读准多音字。 城背(bi) 背着(bi) 千钧一发(f) 向泸定桥方向奔去(bn) 奔赴(bn) 易读错的字。 水流湍急(tu6n)击溃(kul) 泥泞(ninq) 易写错的字。 湍妄溃泸 导语:相信大家在扫除生字障碍之后,一定会把课文读得更棒的,请同学合作读课文。 评价朗读结果。 (二)细读课文 导语:刚才大家跟随着几位同学又来领略了飞夺泸定桥的艰难险阻,现在我给大家时间,让大家精心去品味。 请你到课文中去读一读红军为什么要去飞夺,怎样飞夺,结果怎样?把课文分成三部分,并概括各部分的意思。 自己读课文学习,一边读一边在书上划出相关的内容。 小组讨论自学成果。 全班汇报。 指导朗读。三、课堂总结:今天同学们对非夺泸定桥的故事有了大致的了解,希望大家在回去之后找更多的材料阅读,更进一步了解飞夺泸定桥的始末。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飞夺泸定桥 翻山越岭 击溃敌人 关键 险 红黑夜冒雨前进疲劳饥饿桥 四点火赛跑雨水淋透必 团仍旧摸黑冒雨向前进夺 课题:飞夺卢定桥 课型:新授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7个生字,并能够正确的书写,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在生活中灵活的运用。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感受红军战士在飞夺泸定桥时不怕艰险勇往直前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教学重、难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感受红军战士在飞夺泸定桥时不怕艰险勇往直前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昨天,我们一起读了飞夺泸定桥的故事,今天让我们进一步来体会一下,飞夺泸定桥是战士们的表现。先来交流一下大家收集的材料。二、新授 (一)细读课文 导语: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自告奋勇,为大家分三部分读一下课文。 评价学生朗读的成果。 导语: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向这个小组发出挑战? 再请另一个小组朗读。 请学生评价。 再学习课文第一段。 指名朗读。思考,红军为什么要夺泸定桥? (红军为了北上抗日;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 理解:“水流湍急、高山峻岭、只有”等词语,从这些词语你可体会到什么? “水流湍急、高山峻岭”两个词语描写环境险恶,更加衬托红军战士夺取泸定桥的英勇无畏。只有一座”说明红军为了北上抗日,险桥必夺。) 有表情地朗读第一段。 (二)学习第二段。 1.默读课文思考,夺取泸定桥的战斗,红军战胜敌人的关键是什么?(抢在两旅援兵前到达泸定桥,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建抢时间) 2为什么说抢时间是个关键? ( 国民党早就派两个团防守泸定桥阻拦我军北上。 又调了两旅援兵,想把我军消灭在桥头上。 28日早上红四团接受了任务,要在29日早晨夺取泸定桥,时间只剩下20多个小时,路程还有120公里,时间紧,路程远,而且敌人的两旅援兵正在对岸向泸定桥行进。因此,赢得时间这是个关键。) 结合理解“诡计”何意?敌人的诡计是什么?如果敌人的援兵赶到了,敌我双方的兵力将会怎样? 让学生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计算红军该用怎样的速度,才能按时到达。 3.红军是怎样抢时间的?在抢时间时是怎样克服困难的? 翻山越岭击溃阻击的敌人(敌造的困难) 黑夜冒雨前进饥饿疲劳(自身的困难) 点火跟敌人赛跑 仍旧摸黑冒雨前进雨大,全身淋透(自然的困难) 师读红军碰到的困难,生读剩下的内容。 落实“索性”词义和敌我对话教学,朗读对话时,读出敌人的心虚广晾慌,我军对敌人的嘲讽的语气。 从敌我双方的对比中你可体会到什么? (红军行军速度之快,突出了个“飞”字。红军战士不怕饿、累、苦,勇敢机智,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小结,这段写“飞夺”,主要体现于“抢时间”,通过红军战士“抢时间”的行为描写,表现了红军不畏艰险,勇敢机智,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指导有表情朗读45节。 4齐读第二段。 看来大家已经对飞夺泸定桥的故事有所了解,现在请我们一起去亲身体会一下。播放影片“飞夺泸定桥”。 (三)学习第三段。 1、默读思考,红军要按时夺下泸定桥有哪些困难? 具体写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有什么作用? (困难:) 桥上只有13根铁链,人走在上面就像荡秋千一样。 桥下水色、水形、水声真叫人心惊胆寒。 敌人凭着天险,更加疯狂。) (作用:更加突出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2朗读这一段,速度稍慢,要读出环境的危险。 三、课堂总结:通过朗读,你想对飞夺泸定桥的战士说些什么?哪里让你最感动?为什么?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飞夺泸定桥 翻山越岭 击溃敌人 关键 险 红黑夜冒雨前进疲劳饥饿桥 四点火赛跑雨水淋透必 团仍旧摸黑冒雨向前进夺 课题:飞夺泸定桥 课型:新授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7个生字,并能够正确的书写,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在生活中灵活的运用。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感受红军战士在飞夺泸定桥时不怕艰险勇往直前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教学重、难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感受红军战士在飞夺泸定桥时不怕艰险勇往直前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出示练习: 根据意思写词语。 形容非常害怕( ) 水流得很急() 比喻万分危急( ) 奋勇直前,不顾生命危险( ) 二、新授教学生字的书写 重点教学“泸”“妄”“诡”“喉”“撤”“聋”“霎”“钧”。 首先了解学生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你们认为在初次书写的时候有哪几个字比较难写?你想在什么地方提醒同学们注意? 学生自由交流。 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学生自由书写。 教师巡视,给予及时的纠正。 三、知识拓展教学写读书笔记 1、摘录自己最喜欢的语句、段落。写明喜欢的理由。 2、写出读后感。 四、交流读后感,师生共同评价。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从中得到哪些收获?学生自由谈。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飞夺泸定桥 翻山越岭 击溃敌人 关键 险 红黑夜冒雨前进疲劳饥饿桥 四点火赛跑雨水淋透必 团仍旧摸黑冒雨向前进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