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23课《李白诗三首》教案 上海版五四制.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5647576 上传时间:2020-02-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23课《李白诗三首》教案 上海版五四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23课《李白诗三首》教案 上海版五四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23课《李白诗三首》教案 上海版五四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23课李白诗三首教案 上海版五四制教学目标1、运用多种诵读方法,理解诗歌内容,培养良好的诵读习惯,并积累重点文言词语及诗歌中的名句。 2、以诵读促思考,通过反复吟诵品味诗歌的意境,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行路难1、诗人复杂变化、激荡起伏的情感及乐观自信、积极追求理想的顽强精神。2、典故在诗中的含义。送友人1、 诗人写离情,感情真挚热诚无缠绵哀伤的情调。2、 寓情于景的艺术手法。月下独酌1、体会诗人看似自得其乐,实则凄凉孤独的复杂感情。2、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说明:唐诗是我国传统文化之瑰宝,课文的学习过程对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意义重大。同时,对六年级学生而言,要能体会到三首诗中诗人复杂的感情,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过程应循序渐进,从学生较易掌握的诵读入手,通过熟读来感知诗歌的内容,进而通过对诗中关键字词的品读,领悟诗歌的意境及诗人复杂的情感。在本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既不能教师满堂灌,使学生失去了主体体验的过程,而一味片面强调学生的自主能力,任由其随意发挥也是不可取的。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课文的重点、难点处给予点拨、讲解,为学生的理解、感悟创设平台。行路难、月下独酌由于篇幅较长,其中蕴含的情感也较为复杂,可由教师引领学生去品读,并及时总结学习方法,让学生掌握一些古代诗歌赏析的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以学生为主,学习送友人,教师在诗歌难点处适当点拨即可。通过师生共同质疑,学生释疑完成本诗的学习。教学过程行路难教学环节老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以李白有“诗仙”之美誉引出作者介绍,请学生吟诵学过的李白诗篇。2、简介写作背景。学生背诵自己知道的李白诗篇。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简介作者,为课文学习做好必要的铺垫。初步理解, 整体把握1、运用多种诵读方法,理解诗歌大意。2、词义答疑,出示重点词。除课下注释外,可补充:“顾”:看;“安”:哪里等。1、诵读、同桌互读、示范朗读等。2、词义理解交流、互相答疑。熟读是理解感悟的基础,采用诵读和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对全诗内容有整体的理解。深入研读1、面对盛宴,诗人的心情怎样?2、为什么“不能食”,感到“心茫然”?3、诗中典故的含义是什么?1、 自由散读。2、 圈画重点字词:“停”、“投”、“拔”、“顾”显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理解“冰塞川”、“雪满山”等词语的象征意义,理解典故的作用。让学生通过读,沉浸到文本中,品味诗歌的深层内涵。本部分是学习的重点、难点,教师要适时指导,结合李白生平点拨关键词句,引导学生进行感悟。自主探究1、从“行路难”句到诗歌的结尾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侧重学生的自主理解、感悟)2、揭示诗歌的主旨。自读,小组交流。摆脱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自信乐观的强音。在“深入研读”部分教师示范指导的基础上生生交流,进行思维的启发、碰撞,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训练判断、分析、概括、表达等语文能力。点拨层次,总结全诗点明全诗的情感层次。通过失望希望、抑郁与追求的急遽变化,彰显诗人的人格精神。读品悟,感悟本诗的深层内涵,揭示本诗的写作特色。布置作业1、有感情的朗读全诗,并摘录名句,做好积累。2、自读月下独酌。熟读成诵。巩固学习内容,增强传统文化积累。月下独酌教学环节老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诗人是一人在饮酒还是与人共饮?学生根据预习回答。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初步理解, 整体把握1、运用多种诵读方法,理解诗歌大意。2、词义答疑,出示重点词。除课下注释外,可补充:“徘徊”:来回走。1、诵读、同桌互读、示范朗读等。2、词义理解交流、互相答疑。熟读是理解感悟的基础,采用诵读和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对全诗内容有整体的理解。深入研读1、既然诗人在独饮,为什么要写成“三人”?具体是哪“三人”?2、找出诗中写“月”、“影”、“我”的诗句,再读,读出了什么?1、 自由散读。2、 圈画重点字词:“月”、“影”、“我”等。3、“月”、“影”伴“我”月下饮酒,看似诗人自得其乐,场面热闹,实则写尽凄凉孤独。让学生通过读,沉浸到文本中,品味诗歌的深层内涵。本部分是学习的重点、难点,教师要适时指导,点拨关键词句,引导学生进行感悟。深层探究1、怎样理解诗歌最后两句?2、揭示诗歌的主旨。自读, 诗人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在仙境中重逢,可见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孤单落寞。读品悟,感悟本诗的深层内涵。总结全诗1、点明全诗的情感脉络。2、想象在诗中的作用。由独而不独,到不独而独,独到不独的过程,体会诗人看似自得其乐,实则凄凉孤独的复杂感情。揭示本诗的情感内涵及写作特色。布置作业1、有感情的熟读全诗,并摘录名句,做好积累。2、通过这两首诗学习,小结赏析古代诗歌的一些基本方法。熟读成诵。总结学习方法。巩固学习内容,初步掌握古代诗歌赏析的基本方法,增强传统文化积累。送友人教学环节老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赏析古代诗歌的一些基本方法是什么?1、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所处的时代背景。2、诵读,借助字典理解字词的含义。3、圈画重点字词,反复吟诵品味,感悟诗歌思想感情及意境。4、把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和老师、同学交流等。为学生自主学习做好必要的铺垫。理解把握,研读探究 1、通读全诗,你读出一种怎样的感情,为什么?2、诗人是如何巧妙的用眼前的景物来写离情的?3、最后一句写什么,写班马鸣的目的是什么?等。问题不局限于此,如能通过学生讨论自行提出问题更好,教师可适当启发。1、诵读、同桌互读、示范朗读等。2、查阅字典,词义理解交流、互相答疑。3、小组交流。质疑答疑。通过所掌握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验学习的乐趣。对于难点,教师要适时启发,点拨关键词句,引导学生进行感悟。总结全诗小结学生回答,并进行一定的纠错、修正。完善对本诗的理解、感悟。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的同时,对诗歌仍须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布置作业1、有感情的熟读全诗,并摘录名句,做好积累。2、读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同是送别诗,两首诗所写内容、手法有何异同?熟读背诵。送孟浩然之广陵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和对他的美好祝愿。比较学习,巩固深化。思路点拨本文有一定的深度、难度,教师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相应的调整。如按文体,从古体诗、格律诗的诗体特点入手,比较、赏析三首诗。也可从诗风入手,李白诗歌豪放飘逸,充满浪漫主义情感。想象丰富奇丽、感情激越奔放、语言清新而又瑰丽等均为李白诗歌的特点,可重点抓住某一方面的特点来串起三首诗赏析,但不管由哪个角度切入进行教学,引导、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诗歌内容是基本。练习举隅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玉盘珍羞直万钱 拔剑四顾多歧路 直挂云帆济沧海青山横北郭 挥手自兹去月下独酌 我歌月徘徊相期邈云汉2、三首诗的语言凝炼传神,富有表现力,请从中摘录你最欣赏的两句诗,作简要评析。3、上网浏览,查找有关李白的资料,并结合对三首诗的理解,以“我了解的李白”为话题写一段话描述李白形象。4、为三首诗配乐或配插图,比比谁配的音乐、图画更能表现诗歌的情感附送: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23课李白诗三首教案 上海版(五四制)教学目标1、运用多种诵读方法,理解诗歌内容,培养良好的诵读习惯,并积累重点文言词语及诗歌中的名句。 2、以诵读促思考,通过反复吟诵品味诗歌的意境,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行路难1、诗人复杂变化、激荡起伏的情感及乐观自信、积极追求理想的顽强精神。2、典故在诗中的含义。送友人1、 诗人写离情,感情真挚热诚无缠绵哀伤的情调。2、 寓情于景的艺术手法。月下独酌1、体会诗人看似自得其乐,实则凄凉孤独的复杂感情。2、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说明:唐诗是我国传统文化之瑰宝,课文的学习过程对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意义重大。同时,对六年级学生而言,要能体会到三首诗中诗人复杂的感情,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过程应循序渐进,从学生较易掌握的诵读入手,通过熟读来感知诗歌的内容,进而通过对诗中关键字词的品读,领悟诗歌的意境及诗人复杂的情感。在本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既不能教师满堂灌,使学生失去了主体体验的过程,而一味片面强调学生的自主能力,任由其随意发挥也是不可取的。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课文的重点、难点处给予点拨、讲解,为学生的理解、感悟创设平台。行路难、月下独酌由于篇幅较长,其中蕴含的情感也较为复杂,可由教师引领学生去品读,并及时总结学习方法,让学生掌握一些古代诗歌赏析的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以学生为主,学习送友人,教师在诗歌难点处适当点拨即可。通过师生共同质疑,学生释疑完成本诗的学习。教学过程行路难教学环节老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以李白有“诗仙”之美誉引出作者介绍,请学生吟诵学过的李白诗篇。2、简介写作背景。学生背诵自己知道的李白诗篇。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简介作者,为课文学习做好必要的铺垫。初步理解, 整体把握1、运用多种诵读方法,理解诗歌大意。2、词义答疑,出示重点词。除课下注释外,可补充:“顾”:看;“安”:哪里等。1、诵读、同桌互读、示范朗读等。2、词义理解交流、互相答疑。熟读是理解感悟的基础,采用诵读和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对全诗内容有整体的理解。深入研读1、面对盛宴,诗人的心情怎样?2、为什么“不能食”,感到“心茫然”?3、诗中典故的含义是什么?1、 自由散读。2、 圈画重点字词:“停”、“投”、“拔”、“顾”显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理解“冰塞川”、“雪满山”等词语的象征意义,理解典故的作用。让学生通过读,沉浸到文本中,品味诗歌的深层内涵。本部分是学习的重点、难点,教师要适时指导,结合李白生平点拨关键词句,引导学生进行感悟。自主探究1、从“行路难”句到诗歌的结尾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侧重学生的自主理解、感悟)2、揭示诗歌的主旨。自读,小组交流。摆脱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自信乐观的强音。在“深入研读”部分教师示范指导的基础上生生交流,进行思维的启发、碰撞,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训练判断、分析、概括、表达等语文能力。点拨层次,总结全诗点明全诗的情感层次。通过失望希望、抑郁与追求的急遽变化,彰显诗人的人格精神。读品悟,感悟本诗的深层内涵,揭示本诗的写作特色。布置作业1、有感情的朗读全诗,并摘录名句,做好积累。2、自读月下独酌。熟读成诵。巩固学习内容,增强传统文化积累。月下独酌教学环节老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诗人是一人在饮酒还是与人共饮?学生根据预习回答。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初步理解, 整体把握1、运用多种诵读方法,理解诗歌大意。2、词义答疑,出示重点词。除课下注释外,可补充:“徘徊”:来回走。1、诵读、同桌互读、示范朗读等。2、词义理解交流、互相答疑。熟读是理解感悟的基础,采用诵读和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对全诗内容有整体的理解。深入研读1、既然诗人在独饮,为什么要写成“三人”?具体是哪“三人”?2、找出诗中写“月”、“影”、“我”的诗句,再读,读出了什么?1、 自由散读。2、 圈画重点字词:“月”、“影”、“我”等。3、“月”、“影”伴“我”月下饮酒,看似诗人自得其乐,场面热闹,实则写尽凄凉孤独。让学生通过读,沉浸到文本中,品味诗歌的深层内涵。本部分是学习的重点、难点,教师要适时指导,点拨关键词句,引导学生进行感悟。深层探究1、怎样理解诗歌最后两句?2、揭示诗歌的主旨。自读, 诗人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在仙境中重逢,可见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孤单落寞。读品悟,感悟本诗的深层内涵。总结全诗1、点明全诗的情感脉络。2、想象在诗中的作用。由独而不独,到不独而独,独到不独的过程,体会诗人看似自得其乐,实则凄凉孤独的复杂感情。揭示本诗的情感内涵及写作特色。布置作业1、有感情的熟读全诗,并摘录名句,做好积累。2、通过这两首诗学习,小结赏析古代诗歌的一些基本方法。熟读成诵。总结学习方法。巩固学习内容,初步掌握古代诗歌赏析的基本方法,增强传统文化积累。送友人教学环节老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赏析古代诗歌的一些基本方法是什么?1、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所处的时代背景。2、诵读,借助字典理解字词的含义。3、圈画重点字词,反复吟诵品味,感悟诗歌思想感情及意境。4、把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和老师、同学交流等。为学生自主学习做好必要的铺垫。理解把握,研读探究 1、通读全诗,你读出一种怎样的感情,为什么?2、诗人是如何巧妙的用眼前的景物来写离情的?3、最后一句写什么,写班马鸣的目的是什么?等。问题不局限于此,如能通过学生讨论自行提出问题更好,教师可适当启发。1、诵读、同桌互读、示范朗读等。2、查阅字典,词义理解交流、互相答疑。3、小组交流。质疑答疑。通过所掌握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验学习的乐趣。对于难点,教师要适时启发,点拨关键词句,引导学生进行感悟。总结全诗小结学生回答,并进行一定的纠错、修正。完善对本诗的理解、感悟。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的同时,对诗歌仍须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布置作业1、有感情的熟读全诗,并摘录名句,做好积累。2、读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同是送别诗,两首诗所写内容、手法有何异同?熟读背诵。送孟浩然之广陵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和对他的美好祝愿。比较学习,巩固深化。思路点拨本文有一定的深度、难度,教师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相应的调整。如按文体,从古体诗、格律诗的诗体特点入手,比较、赏析三首诗。也可从诗风入手,李白诗歌豪放飘逸,充满浪漫主义情感。想象丰富奇丽、感情激越奔放、语言清新而又瑰丽等均为李白诗歌的特点,可重点抓住某一方面的特点来串起三首诗赏析,但不管由哪个角度切入进行教学,引导、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诗歌内容是基本。练习举隅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玉盘珍羞直万钱 拔剑四顾多歧路 直挂云帆济沧海青山横北郭 挥手自兹去月下独酌 我歌月徘徊相期邈云汉2、三首诗的语言凝炼传神,富有表现力,请从中摘录你最欣赏的两句诗,作简要评析。3、上网浏览,查找有关李白的资料,并结合对三首诗的理解,以“我了解的李白”为话题写一段话描述李白形象。4、为三首诗配乐或配插图,比比谁配的音乐、图画更能表现诗歌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