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三年级语文下册《陶罐和铁罐》教案 冀教版.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5647341 上传时间:2020-02-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春)三年级语文下册《陶罐和铁罐》教案 冀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年(春)三年级语文下册《陶罐和铁罐》教案 冀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年(春)三年级语文下册《陶罐和铁罐》教案 冀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春)三年级语文下册陶罐和铁罐教案 冀教版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谦虚、神气、恼怒、相提并论、理会、荒凉、惊讶、光洁、朴素、价值、兴奋”等词语。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4.抄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语言。教学重点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教学难点理解课文讲的道理。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形象导入1.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陶罐和铁罐的质地、特点。陶罐是指以粘土为胎,经过手捏、轮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后,在800900度左右的高温下焙烧而成的物品,品种有灰陶、红陶、白陶、彩陶和黑陶等。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早在商代,就已出现釉陶和初具瓷器性质的硬釉陶。陶罐的表现内容多种多样,动物、楼阁以及日常生活用器无不涉及,光洁美观。铁罐是以铁矿石冶炼加工制成的器物,比较坚固。2.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一个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故事,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就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板书课题:陶罐和铁罐,随机指导“罐”字的书写。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教师巡视指导。2.利用媒体资源中的认一认部分,教学生字,指导组词。3.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范读动画,更正读音。三、朗读感悟1.师: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你喜欢谁,不喜欢谁,理由是什么?学生自由读课文,讨论交流,教师巡视。2.学生汇报例:(1)我喜欢陶罐,因为它谦虚;不喜欢铁罐,因为它骄傲。我的根据是课文写“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还常常奚落它。陶罐则不是这样,它不但说话很谦虚,而且不和铁罐一般见识,避免矛盾激化,不和它争吵。(2)陶罐不但谦虚,也很善良、真诚。你看,当人们刚把陶罐从土里掘出来,它立刻就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陶罐不计前嫌,豁达大度,我喜欢它。(3)陶罐敢说真话,我喜欢它这一点。它说:“我们生来就是给人们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从这可以看出陶罐并不是“懦弱”的东西。(4)我不喜欢铁罐,它不仅骄傲,还很武断。它对陶罐说:“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事实上,后来粉身碎骨的不是陶罐,而是铁罐被完全氧化了。看问题不能绝对。师随机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理解“奚落”、“懦弱”等词语的意思。3.指导朗读(1)师:陶罐和铁罐这寓言故事,多像一场两幕的小话剧。你们想演一演这个故事吗?师:要演好故事,关健是要深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请同学们画出描写陶罐和铁罐神态和语言的句子,先自己练习读一读,然后和同桌分角色读一读,读出感情。学生练读、分角色读,师巡视指导。(2)请两名同学分角色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学生评议。教师适时引导:读出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克制,“你敢碰我吗?”语调上扬,有挑衅的意味,显出铁罐的傲慢;“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语调下沉,突出“懦弱”,以示看不起;“住嘴!”由于陶罐言之有理,铁罐恼羞成怒,因而声高气粗;“你算什么东西!”“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语调要紧凑高扬,读出铁罐混不讲理,怒不可遏的心态。而陶罐自始至终是谦和宽容的态度,语言也是平和讲理,语气自然平稳。比如,“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面对铁罐的傲慢无理,陶罐据理力争,“但不是懦弱”,语气要加重,以表达自己不与之相碰的原因,以及内心的坚强。(3)同桌互换角色,再练习有感情的朗读。四、情境表演1.师:下面你们自愿结合,组成创作小组,演出这个故事,能做到吗?学生三五结合,分别排练“古代”“现代”两幕,分角色扮演陶、铁二罐、众人、旁白者,人人参与,当堂练习。2.推举一组到讲台前表演,头戴不同头饰区分人物,进行表演。五、畅谈体会1.师:这则有趣的寓言故事已经表演完毕,在此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对扮演陶罐、铁罐的同学和部分观众的表演表示感谢,他们精彩的、惟妙惟肖的表演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有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并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在学习或生活中有什么感受。”学生热烈讨论,互相谈自己的感受。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集体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比人优越,也没有理由骄傲。比不上别人也不要消沉,要发挥自己的长处,互相合作、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为社会作贡献。2.请陶罐、铁罐的扮演者和部分同学谈体会。例:陶罐扮演者:“我是一个谦虚而又不懦弱的陶罐的扮演者,但在实际中我可不是一个谦虚的人。铁罐扮演者:“我是一个骄傲而又盲目自大的铁罐的扮演者。从这个角色中我感受到铁罐因为看不起别人的长处也看不到自己的缺点,而得了个可悲的下场、希望自己在学习中不重蹈铁罐的覆辙。”同学:畅谈自己的体会。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谁来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答,提示:国王的御厨里有一只陶罐和铁罐,铁罐仗着自己坚硬。常常傲慢地奚落陶罐。若干年后,陶罐从废墟里挖出来依旧精美,而铁罐却被氧化得无影无踪了。2.师:学了这则寓言,你悟出了什么道理呢?例:人应该谦虚谨慎,不应该骄傲自满。不要只看自己的长处,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人都有长处,也都有短处。人们应该学习陶罐的胸怀,不应像铁罐那样自以为天下无敌。这则寓言通过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这就是不要以已之长,比人之短,要多看别人长处。长处弄不好倒成了短处,铁罐结实但容易氧化;短处弄好了也能变成长处,陶罐埋在土里多少年也氧化不了。3.师:你们体会出的道理,就是这篇寓言的寓意,寓是寄托的意思。二、拓展延伸1.师:同学们,课文我们读过了,说过了,也演过了。老师想你们一定有很多话想对陶罐和铁罐说,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呢?把它写在书的空白处。指名回答。2.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老师也准备了一些名言警句,送给大家。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左眼看别人的优点,右眼看自己的缺点。如果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学生齐读。三、总结全文1.师:这则寓言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值得我们学习呢?和同桌讨论讨论。学生讨论、汇报。2.师总结:这则寓言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将陶罐和铁罐人格化,通过人格化的描写,告诉人们看待问题要全面,不能用自己的和别人的短处比,更不能因此而骄傲。故事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铁罐的傲慢、蛮横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友善、克制都在人物的对话中充分展现。此外,具体、生动的神态、动作描写,使铁罐、陶罐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四、重编寓言师:其实每个人,每种事物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铁罐就没有优点吗?铁罐坚固不易破碎这一点不值得陶罐学习吗?陶罐就没有缺点吗?陶罐虽然比铁罐光洁、朴素、美观,但它很容易破碎,请大家讨论一下,铁罐和陶罐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各抒己见。生议论归纳,教师板书:铁罐优点:坚固,缺点:丑陋陶罐优点:美观,缺点:易碎师:下面我们共同改写这则寓言,赞扬铁罐,批评陶罐,赋予它们相反的性格,题目就叫铁罐与陶罐。生边议边改、汇报。例:陶罐很骄傲,看不起铁罐,常常奚落它。“铁罐子,你敢和我比美吗?丑陋的东西,就知道你不敢!”铁罐回答:“人们用我们盛东西,不是让我们比美”一天,突然发生了大地震,陶罐摔得粉碎,而铁罐却安然无恙。五、自编寓言1.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认识编一则寓言,先想好要告诉别人一个什么道理,然后创编一个寓言故事,说明这个道理,给人以启迪和教益。学生各自开始创编。2.师:谁来介绍一下你编的寓言题目。例:大海和小溪。手机与机。墨水和钢笔。鲜花和绿叶。鹦鹉和老鼠的故事。兵马俑和航天飞船。大树和小草。石头和棉花的对话。黑猫和白猫3.展示作品例:邻居家的老奶奶养了两只猫:一只是黑猫,一只是白猫。骄傲的白猫看不起黑猫,常常奚落它:“你敢和我比一比谁长得白吗?”白猫昂着头,喵喵地说。黑猫和霭地回答:“不敢,主人养我们不是让我们比黑白的呀!”白猫愤怒地大吼一声:“喵呜,住嘴!你这黑不溜秋的东西,快到墙角躲着去吧!”黑猫不再说什么,悄悄躲到墙角去了。天黑了,一只偷粮的小老鼠鬼鬼崇崇地溜出来,一眼就看见了那只大白猫,老鼠“嗖”的一下蹿到了墙角。万万没想到,隐藏在暗处的大黑猫一下子就把它捉住了,小老鼠还真纳闷,我怎么就没注意到大黑猫呢?过了几天,老奶奶决定把其中一只猫送给别人白猫想:凭我的美丽洁白,主人一定舍不得让我走,对!一定把黑猫送给别人。结果呢?结果大出白猫所料,主人把白猫送给了别人。临别时,白猫问老奶奶:“我这么洁白,为什么不留我呢?”老奶奶笑着告诉它:“我不管是白猫还是黑猫,捉到老鼠的才是好猫!”六、练习写字1.利用媒体资源中的帮写字部分,指导书写。2.学生写字,写完与范字对照,学会自我纠正。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拓展练习七、找朋友利用媒体资源中的找朋友部分,让学生找出课文中词语的近义词。八、作业抄写课文中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还可以抄写课文中其他你认为写的好的词句。附送:2019年(春)三年级语文下册颐和园教学设计 鲁教版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4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教学准备:学生课前借助拼音把课文多读几遍,借助课后思考题想想课文内容,对颐和园有一个初步了解。教师收集颐和园相关资料,形成课件及教学资源储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了解颐和园的历史背景: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游记,作者游览的地点是位于北京西郊的颐和园。2板书课题,指导“颐”字的写法,强调里面是个口。学生在桌面书空。“颐”3朗读课题,课件出示:同学们,颐和园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怎么读?同学们,颐和园xx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怎么读?同学们,颐和园原名叫“清漪园”,曾被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焚毁,怎么读?慈禧太后却挪用海军军费重新修建,改名“颐和园”,“颐”字在字典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保养”、另一个是“面颊、面腮”。该选哪一种?颐就是“悠然自得”、“心静气和”、颐养天年的意思。4小结:颐和园真的会带给我们很多的感受,我们在学习中要试着用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二、自读课文,了解主要景点和游记结构。1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而且看了图片,那么你对颐和园有什么感受?2学生交流,读读相关的词语,完成正音。3进入作者写作方法,思考游记按什么结构写作?(交流总分总)4在分述部分第25自然段中用“”划出游记介绍的主要景点。5学生交流景点,教师进行景区图进行梳理,指导学生长廊将颐和园分成了山景和水景。(完成殿、廊、阁的书写指导)板书呈现: 万寿山 佛香阁 排云殿 大殿 长 廊 颐和园 昆明湖 十七孔桥三、句子入手,掌握游记写作顺序,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1这么多的景点作者是用哪些话把它们联系起来的。找句子,用“”线划出。2学生自交流,教师小结这就是“过渡句”。3现在,你知道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游记的吗?交流游览顺序。4给表示游览顺序的四句话加上文章的首尾段,再次强调课文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并根据段落提纲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尽收眼底。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5并根据段落提纲可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6“进了、绕过、来到、走完、登上、站在、从下来”这几个词语在表达游览顺序的时候,起着连接的作用。你们看这几个词语有什么好?(出示课件)交流“这几个词语把几个景点联系起来了;用词不重复;非常有条理。”7你能用这些词填空吗?北京的颐和园是个( )。( )颐和园的大门,( )大殿,( )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 )。( )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 ),颐和园的景色大半尽收眼底。( ),就是昆明湖。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8你能用过渡句写一段表示游览的话吗?出示图片,这是一处景点“九峰山”。你瞧,按照森林公园大门、竹林、梅花园、九峰山脚、九峰之巅、这个游览顺序,你能把游览的地点用过渡句有条理地联系起来吗?9评价学生说话时的连接词不重复等优点,按总分总的结构把这段话写完整。四、品读长廊,体会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写作的方法。1这些句子很有条理,可是他们写得不够具体。现在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看看作者是这样把长廊写具体的。2个别读,说说你读出了长廊的什么特点?(1)品读长廊的“长”。A师生交流什么词语写出了长廊的长?一眼望不到头、七百多米(728米)、273间。(早在1990年就被载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B出示图片,理解“间”的意思。C指导朗读。比赛读出长廊的长。(2)品读长廊的“美”师生交流哪些词句写出了美?A根据学生回答,出示“颜色美”的图片,指导朗读。B交流“绘画美”。第一步:哪些词语?第二步:出示补充资料。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据传,乾隆皇帝下江南下江南,意犹未尽,留恋江南景致。就让画工在横槛上画了许多江南美景,后来又加上许多花鸟山水画。人物画是最后才出现的,有民间故事、神话故事共有一万四千多幅呢!第三步:启发联想,有哪些人物画,展示画作。指导朗读。C交流“花草美” 词语展示,指导朗读。D交流“心情美” 词句交流,指导朗读。出示句子,展开联想,即兴练笔: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在273间长廊里,一间一景,一景一画,真是人在廊中走,景在身边走。同学们,展开你想像的翅膀,想像颐和园的美景。你就站在长廊上,没有风时,昆明湖-;微风吹来,昆明湖-;阳光照在波浪上,昆明湖-,雨天,湖面-。E加入资料体会长廊的“建筑美”。长廊是斗拱结构,全部是由木头搭成的,竟没用一颗钉子。长廊造型不但奇特,还包含着深刻的寓意。整体造型从地面上看是看不出来的,但是如果坐在飞机上从空中看,就会发现它的形状像一只倒挂着的蝙蝠,蝙蝠倒挂的意思就是表示福到了。3在原文中加入表示观察角度的短语,请学生读一读思考这些短语对我们“游”长廊有什么帮助?(放眼一望)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抬头看去)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边走边赏)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4学生整体感受整个自然段,试着从不同观察角度去欣赏长廊,发现长廊的特点并试着用自己的朗读把感受表达出来。指导背诵。5小结:想不到小小的长廊也可以用移步换景,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长廊不同的特点。让我们再次随着文字去感受。五、课后学习建议。1建议大家课后收集一些颐和园的资料,丰富自己对颐和园的认识;2把长廊句段记一记。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1复习生字词语2第二自然段写出了长廊什么样的特点?二、讲读、学习第三自然段1过渡:走完了长廊,我们来到了万寿山脚下。(出示“万寿山脚”的图片)。2让咱们女士优先,请我们女同学先来把第三自然段读一遍。女生读“万寿山脚”段落。3请大家找出在万寿山脚下所看到的景物。4学生汇报(上面佛香阁,下面排云殿。)课件出示佛香阁、排云殿的图片5提问:佛香阁有什么特点?排云殿有什么特点?教师板书(佛香阁高大,排云殿金碧辉煌)6齐读第三自然段。三、讲读、学习第四自然段。1师范读课文。练习:用“”画出地点变换的句子。用“”画出登上石寿山,眼前呈现怎样的景色的句子。2学生回答,师生共同订正,并板书:宫墙、昆明湖、城楼和白塔。3出示句子,并理解欣赏。“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指名读。出示从万寿山上看到的景色的图片。体会颜色美:A、葱郁的树丛是什么颜色?(一片绿色)B、一片绿色中出现了什么颜色?(黄色、绿色、朱红色)体会形态美:A、掩映是什么意思?B、掩映一互相遮掩、互相衬托。C、指导看图:什么和什么相互掩映?指导朗读。要求掌握好:掩映、黄的、绿的、朱红的这几个词的语速和语调,把绿树与宫殿互相遮掩相互衬托的颜色美、形态美读出来。4出示“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指点名读。出示昆明湖的图片。把昆明湖比作什么?(把昆明湖比作一面镜子、一块碧玉)这两个比喻写了昆明湖什么特点?句子中哪两个词概括了这两个特点?(静、绿)“滑”是什么意思?(在光溜溜的表面上溜动)为什么课文写游船,画舫在湖面上前进,用“滑”而不用“划”?滑游船、画舫轻轻地在光滑的湖面上溜过,使湖面保持平静。划用力挥桨使船前进,水漾起波纹,打破了昆明湖的平静。指导朗读:要求读得舒缓,让人感到昆明湖的静。5出示: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远眺是什么意思?(远眺往远处看的意思。)隐隐约约是什么意思?(隐隐约约看得不太清楚。)“隐隐约约”和“远眺”有什么关系?“隐隐约约”与“远眺”有因果关系。因为远眺,所以远处的景物只能看得隐隐约约,作者用词注意前后的照应,用词是多么准确啊!齐读句子。四、学习第五自然段导入:从万寿山下来,作者又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哪些景物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学习第五自然段。出示练习:1用“-”划出作者游览地点变换的词。2昆明湖上主要有什么景物,用圆圈圈出来。3十七孔桥是什么样的?请用“”画出有关句子。自由朗读,同桌讨论共同完成练习。板书:昆明湖、长堤、小岛,十七孔桥。出示句子: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也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齐读出示投影十七孔桥的图片。这个句子介绍了十七孔桥的什么特点?(桥洞多、石柱多、狮子多)思想教育:这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指导朗读:读出民族自豪感。板贴:民族自豪感。五、学习第五自然段1 齐读2 这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总结全文,与开头照应)颐和园的美景远远不止这几处景色,正如作者所感叹那样:“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览。”六、总结今天,老师带大家游览了颐和园,了解了游览的顺序:长廊万寿山昆明湖,这说明写作要有一定的顺序。以后,我们不管是去游览,还是写作,都要按照一定顺序。有机会,再带大家去其他景点游览。北京在欢迎你呢!同学们,就让我们北京欢迎你这首歌中结束我们的课文吧!板书设计:颐和园长 廊:长、美、奇、佛香阁、排云殿万寿山宫墙、昆明湖、城楼和白塔昆明湖:长堤、小岛、十七孔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