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五下《盘山公路的启示说课》word教案.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5626784 上传时间:2020-02-0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五下《盘山公路的启示说课》word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五下《盘山公路的启示说课》word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五下《盘山公路的启示说课》word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五下盘山公路的启示说课word教案新秀杯新区实验小学徐迎春学情分析: 所教班级是一个小班,全班有34人,男生20人,女生14人,总体班风比较活跃。对科学课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实验习惯还没有规范的养成。动手能力较强,但是科学的实验方法,了解不多。对于斜坡的启示学生的生活经验还是比较丰富的。发现斜坡,感受斜坡省力是比较容易,重点还是应该放在教案设计的第二部分。教材简析:斜面是学生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简单机械,本课让学生了解已经运用了几千年的斜面中所蕴含的科学道理,使学生能初步了解家庭、学校和社区周围的各种斜面及其器械的性质与功能。本课结构遵循科学探究活动的一般步骤,经历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交流数据、获得发现、拓展运用 这几个阶段,使学生认识斜面,了解斜面。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第1单元神奇的机械中的第3课。对于简单机械方面的学习,标准要求“认识几种最简单的和最典型的机械,最好能让他们动手操作这些机械,真正体验到这些机械能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能改善我们的工作环境。了解这些简单机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每种机械有什么功能,大致可用于什么场合,会在自己的周围环境中做简单的应用,也可以让他们了解这些机械的改进、结合和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斜面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简单机械。教材开篇为学生设置一个大家来找茬的游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通过车棚台阶有无斜坡,进行导入。然后让学生看一看生活情境中斜坡的运用,再让学生感受斜坡对生活的帮助,最后设计一个斜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比较深入的了解、体验斜面这一简单机械。在探究斜面坡度的大小对小车拉力影响的实验环节,我认为最好不用书本的多少来改变斜面的坡度,因为这需要学生准备很多厚的书(书太薄,坡度改变不大,实验效果不明显,也不方便。),所以就利用科学实验室的斜面材料。由于测力器测量不明显,并改造了小车,增加了小车的重量,使得数据更明显。螺旋和s形是斜面的两种变形,通过学生已有的登山经验先让学生设计路线,然后通过“三角形绕笔的实验”有利于帮助学生了解螺旋式斜面的变形,体会和理解螺旋和s形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深刻理解斜面这一简单机械所蕴含的科学道理,认识到机械的改进、结合和发展会使我们的生活更加舒适和便利。教学结构: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发现生活中的斜坡,知道、感受到斜坡可以省力,并会利用斜坡去解决问题。知道在研究时,斜坡就是斜面,也是一种简单机械。理解斜面的特征。第二部分:先根据斜坡的特征去搭建斜坡,比较斜坡的不同之处,提出问题:坡度不同的斜面,它们的省力情况一样吗?不一样!那是坡度大的更省力,还是坡度小的更省力呢?让学生大胆预测,仔细设计实验,测量出三种情况下的拉力大小,并做实验,记录数据,通过分析得出结论。第三部分:认识斜面的变形及运用。此部分为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发现方法,理解变形和实际运用五个环节组成。通过设计发现螺旋和s形是斜面的变形。第四部分:了解斜面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先让学生自己发现身边的斜面及螺旋的运用,再利用课件出示非身边的情景,让学生发现斜面或螺旋,说出作用。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标准的要求,为本课确定以下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通过实验验证斜面省力的原理;能够就斜面坡度与用力大小的关系做出假设并探究可能的答案。知识与技能知道斜面是简单机械之一,了解它的结构特征及组成;知道斜面及其变形螺旋、楔形的功能及作用;了解斜面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科学实验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关注身边的简单机械的应用。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发现斜面可以省力,并通过实验发现坡度越小的斜面,越省力。难点:理解螺旋和s形是斜面的变形。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课件、一块长的木板、一个重箱子。2分组实验器材:实验用的小车、塑料板、支架、测力器、试验表格。学生准备:螺丝钉、开酒器、剪刀、等具有斜面的实物教学过程设计一、设置情境,认识斜面1今天是你们和我第一次上课,先来做一个游戏,让徐老师看看谁的眼睛亮。游戏的名称是大家来找茬出示两幅图片(车棚的台阶 ) 你们真是太聪明了!那你知道这里为什么要做一个斜坡吗? 学生说: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到底是为什么吧!出示推车视频现在你知道了吗?说说看!学生说:因为做一个斜坡比较省力。(板书:斜坡 省力)2、刚才我们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了利用斜坡会省力,下面就请一位同学感受一下。请你直接把重纸箱搬到高处。(感觉如何?)请你利用这个木板,把重纸箱推上去。(感觉如何?)哪种方法好?为什么?3、小结:利用斜坡,搬运工作会简单许多、会比较省力气。谈话:像车棚台阶边的斜坡、推车时和搬重纸箱时斜放的木板。古时候的人们就已经想到用这种斜坡把笨重的物体从低处推到或拉到高处。4、斜坡就是一种斜面,斜面也是一种简单机械。(板书:面)那怎样的面,就是斜面呢?(板书:两头一高一低)教师可以示范引导。二、探究斜面坡度的大小与用力的关系1、我们已经知道了斜面的特征,那你们会利用材料篮里的材料搭建一个斜面吗?需要哪些材料?准备怎样搭建?给你们一段30秒的音乐,音乐停止,全体坐正!(老师指导)请每个科研小组的组长,上来展示你们这组的科学成果。2、留下坡度不同的三个斜面。你发现这三个斜面有什么不同?也就是说(斜面的坡度不同) 3、学生预测:我们已经知道斜面可以省力。那么坡度不同的斜面,省力情况一样吗?(不一样) 那是坡度大的斜面更省力,还是坡度小的斜面更省力呢?学生预测,教师出示学生预测结果。作为科学家,我们可以大胆猜测,能不能随便猜测?我们要怎么样?(通过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测)4、实验设计:做实验,你准备使用材料篮里的那些材料?你准备怎样使用这些材料呢?我们要比较三种坡度不同的斜面,哪种情况更省力?我们要测量几次?这三种坡度情况,先测量( )再测量( )最后测量( )。测量这三种情况时,什么没有变?什么变了?还需要注意什么?5、实验步骤:对了!第一、实验员1按顺序搭建坡度不同的斜面。第二、实验员2测量出三种坡度情况下,小车上坡需要的拉力。第三、记录员做好记录。第四、组长组织分析数据,得出什么结论?证明你的预测对不对。第五、得出结论后,请组长收好实验器材。6、注意:第一、在使用测力器前,看一看指针是否对准0刻度。第二、用测力器测量小车拉力时,要顺着小车的运动方向 ,慢慢拉动。第三、测量过程中,看清楚指针所指的刻度。开始试验,并填写好你测量的数据。组长汇报实验结论,并验证自己的观点是对还是错。7、小结:斜面不仅可以省力,而且坡度越小的斜面越省力。反过来想:所以我们想借助斜面省力时,要适当的降低斜面的坡度。看一看。(模拟动画)三、认识变形的斜面1、 那这位叔叔骑车上坡,感觉怎样?他又想了什么办法呢?出示自行车上坡情景。学生回答。把一个很陡的斜面,设计成坡度很小的多个斜面。(出示课件)2、课件出示,提问:你愿意从这条路爬上山顶吗?为什么?讨论:怎样爬上这座陡峭的山,比较省力呢?请小组讨论设计出登山路线。3、展示设计,并说明为什么省力?(实物台)科学家们,你们真是太聪明太伟大了,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盘山公路。(出示图片)像这样螺旋和s形的设计路线,实际上是斜面的变形。4、那么斜面是怎样变形的?我们做一个演示吧!实践操作活动:拿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将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贴在一支铅笔上,然后将斜面围着铅笔绕起来。你发现了什么?斜面变成螺旋了!5、如果说:螺旋就是斜面的一种变形。那么螺钉上的螺纹与斜面有什么关系?出示螺钉,组织观察并讨论:螺纹就是螺旋,也是斜面的一种变形6、小结:螺旋是一种变形的斜面。盘山公路和螺钉上的螺纹都是变形的斜面。四、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1、讨论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斜面和螺旋,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小组讨论,相互说一说。组长汇报。2、老师也带来了一些斜面和螺旋,你能找到,并指出来吗?并说说它的作用。五、课堂小结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从斜坡得到了哪些启示呢?(板书:的启示)2、其实斜面在生活中,还有很多运用,给生活带来了很多乐趣!看一看吧!3、感谢中华路的科学家们!老师问好!来宾问好!实验表格:斜面的坡度大小对小车拉力影响的实验记录序号: ( ) ( )科研小组组长:实验员:记录员:实验材料:斜面的坡度坡度3坡度2坡度1对小车的拉力(单位:牛)实验结论:教学反思: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全市范围内的科学课比赛,心中很是高兴。为此,我们做了很多关于教案设计和实验材料的准备。在备课和上课的这段时间内,我对于成功与失败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得到了很多的经验。备课阶段的反思:1、 科学课的语言很重要。老师说的每句话都要仔细斟酌,绝对不能犯科学性的错误。科学的语言不仅能体现科学教师的严谨,更能帮助学生得到准确地的科学结果。在无形之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学习科学的态度。比如:在斜坡的启示一课中,有一个观点(坡度小的斜面更省力),这个“更”子,比较准确。不仅说明斜面可以省力,还说明坡度小的斜面更省力。2、实验材料的选取很重要。在科学课上,为了让学生看得更清楚,需要清楚地看出实验结果,实验的材料非常重要。比如:在本课中,为了让学生感觉到,观察到鞋面可以省力,我包装了一个很重的纸箱和一块木板,还特意在箱子底部和木板表面贴了透明胶等减少摩擦力的材料。为了通过测量得出不同坡度所用力的大小。我做了七、八遍实验,最后在小车里有原先的20克到后来的80克。数据上有了明显的区别,学生一看就得到了正确的结论。上课之后的反思 :1、通过游戏大家来找茬的图片设计中,如果能找出两幅取景基本一样,需要处再加以电脑的处理,引导的效果会更好。2、在设计盘山公路时,那幅出示的“山形”图,太陡峭。一般情况下,那种占地面积大、坡度不是太陡的山,建盘山公路。3、课件出示和讲解的节奏,由于对多媒体的操作不熟练,还不够一致。4、当学生由于测量方法使用不当出现不正常数据时,虽然给予了分析和校正,如果再让那个实验员上讲台重做一下,那就更好了。5、对于提出问题的明确性和课堂预设一样,但是在学生出现预设外的情况时,语言有了一定的随意性。还要保持一个正常的心态,认真面对,不要紧张。 以上是我就这节课的一些反思,希望专家们再给予更多的宝贵意见。在以后的科学教学中,我会继续努力,先做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再做一名优秀的科学教师,为镇江市的科学教学研究做一点微薄的贡献。附送: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五下矿物的性质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教学内容: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认识矿物的性质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 会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常见的矿物,并能在观察实验中发现矿物的一些性质; 能够按一定的分类标准给矿物分类; 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述矿物的性质。2、知识与技能 知道一些常见矿物在颜色、透明度、光泽、硬度、形状等方面的特征; 认识几种常见矿物,知道这些矿物的用途。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欣赏自然界中的各种矿物; 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好处。课前应做好相应的准备。矿物标本盒、铜钥匙和小刀。教学过程设计一、 认识常见的矿物1 教师出示一些常见的矿物,并提问: 知道是什么矿物吗?本环节旨在让学生从颜色、透明度、形状等方面进行分析,渗透一些矿物的特征。2 认识标本盒里的10种矿物。(对于学生不认识的矿物,教者可以直接告诉学生是什么)3 补充交流: 你还知道哪些矿物?二、 认识常见矿物的特征1 活动过程。(1) 提出问题: 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认识这些矿物呢?学生提出可以从颜色、光泽、硬度、形状等方面来认识岩石。问题虽然换了一种说法,其实还是围绕着矿物的特征。(2) 选择问题: 如果让你们小组来研究这些矿物,你们会从哪方面入手进行研究?让小组充分讨论,结合大家的意见,选择合适的研究项目。教师进行宏观调控,注意不同项目、不同小组之间的协调。每个小组只要求研究其中的两个方面。(3) 制定计划: 你们打算怎样研究?在制定计划时,要让学生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采用什么方法?怎样具体操作? 可能需要什么工具以及哪些方面的帮助? 需要做哪些记录?(4) 教师可以参与个别小组的讨论,提醒学生有哪些注意点,以及还有哪些安全事项。2 学生进行小组研究。学生研究时,教师提供一定的帮助,如他们需要的工具,记录纸等,在课前都要准备好。针对小组的差异,教师相机给出一些研究提示卡,以提示那些研究能力较弱的小组可以从什么地方入手。以下是一些提示卡,供参考:提示卡一1 把赤铁矿和石墨在白色无釉瓷板上刻画,会留下什么颜色的痕迹?2 用其他的矿物试试,有什么不同?提示卡二1 先把矿物标本分成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类。2 再将它们按透明程度排队。提示卡三你能用“像一样”等词语来形容矿物的光泽吗?提示卡四1 先比一比手指甲、铜钥匙、小刀刃哪个软,哪个硬?2 再用它们刻画矿物,观察矿物上的痕迹,并给矿物按硬度排排队。3 交流汇报。在汇报之前将桌面上的矿物标本收好,防止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先让学生讨论: 是不是还有一些发现没有写清楚?到时采用什么样的汇报形式?汇报时应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 我们小组研究的是关于矿物哪方面的内容?(2) 我们是怎样研究的?(3) 有什么发现?(4) 学生自由采用自己喜欢的汇报方式。其他同学注意倾听,看看他们的研究和自己的研究是否是同一领域,和自己的研究发现是否一样。如果不一样,还要礼貌地提出意见。4 发给学生一份“常见造岩矿物基本特征表”,(表略)供学生课后阅读。三、 认识各种矿物的用途1 讲述: 矿物的各种性质,决定了它们在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具有的广泛用途。请你们回忆一下,生活中有哪些应用矿物的地方?2 学生交流。3 学生阅读课本中关于矿物的作用部分。4教师出示金刚石及各种宝石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矿物的作用。附表:师: 想一想,如果我要具体知道在这10种矿物中,哪个最硬,哪个比较硬,哪个不太硬,哪个最不硬,该怎么办呢?生: 可以从硬到软给它们贴上小标签,一看就知道了。生: 也可以按从软到硬的顺序贴标签。说课 尊敬在领导;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4单元“岩石与矿物”中的第2课,属于“地球与宇宙”部分的内容。本课是在前两课认识岩石的特征、了解岩石与矿物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颜色、透明度、光泽、硬度、形状等方面认识矿物的性质,了解它们的用途。教材整体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初步认识几种常见的矿物,讲述我们可以从许多方面来认识它们的特征。第二部分,从几个方面具体研究矿物的特征,并将矿物的特征与它们的作用相联系。第二部分又可分为五个方面。第一方面: 指导学生认识各种矿物的不同颜色,重点介绍了赤铁矿和石墨。第二方面: 指导学生认识各种矿物的透明度,让学生把矿物分成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种,重点介绍了方解石和白云母。第三方面: 指导学生认识各种矿物的光泽,让学生用恰当的词语来形容,重点介绍了方铅矿和石膏。第四方面: 指导学生认识各种矿物的硬度,让学生以手指甲、铜钥匙、小刀刃和玻璃作为工具给矿物标本按硬度排队,重点介绍了滑石和金刚石。第五方面: 指导学生认识各种矿物的形状,重点介绍了石英和萤石。为此,我们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过程与方法 会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常见的矿物,并能在观察实验中发现矿物的一些性质;能够按一定的分类标准给矿物分类; 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述矿物的性质。知识与技能 知道一些常见矿物在颜色、透明度、光泽、硬度、形状等方面的特征; 认识几种常见矿物,知道这些矿物的用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欣赏自然界中的各种矿物; 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好处。教学过程设计一、 认识常见的矿物为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界中矿物的多样性,教师再出示一些特殊的矿物,让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之处。二、 认识常见矿物的特征1 活动过程。课程改革之后,教师的定位发生了变化,不再是课堂的权威,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组织者、合作者和帮助者。2 学生进行小组研究。科学课要达到“三会”: 会观察、会描述、会表达。让学生动口表达是科学探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不仅要能表述自己的探究过程和成果,还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从而达到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的要求。三、 认识各种矿物的用途有些教师上课完全不用教材,学生人手一册的教科书似乎成了一种摆设。究其原因,是教师不敢用教材,怕走教教材的老路。其实在科学课中既有一些教师该讲的地方,也有一些学生该读的地方,只要我们把握好一个度就行了。科学课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这并不是要教师放弃主导地位,相反教师的指导显得更加重要。该在什么地方指导,该在什么时候指导,这些都是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从研究矿物的硬度来看,学生想到了使用工具,想到了比较,想到怎样描述观察到的现象,而这些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生的。动手之前先动脑是科学探究中一个很重要的理念。至于怎样做,教师不要过多干涉,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给他们的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学生在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肯定会有所收获。一、 探究科学学习的核心科学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个基本理念: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它明确指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本课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探究的方法,让学生从“提出问题选择问题制定计划观察实验表达交流”经历科学发现的过程。学生通过对身边的物体进行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再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进行探究,并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向同学展示自己的研究过程,知道对别人的研究过程提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在此过程中,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同心协力,又解决了一系列的问题,他们的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二、 合作科学探究得以深入的有力保证合作分为大合作和小合作,小合作是指小组内的合作,大合作是指全班同学的合作。本节课既有小组合作,也有全班合作。课的开始部分,学生提出观察研究矿物可从颜色、透明度、光泽、硬度、形状等方面进行。试想一下,如果每个组都要研究这几个方面,从时间上来看,每项活动只有5分钟6分钟,学生只能浅尝辄止,无法深入下去,而这又是我们科学课上最不愿看到的。但如果每个组只选择其中的两个方面去研究,则每个活动可持续到10分钟12分钟,双倍的时间去研究同一个方面的问题,相信学生的研究会更透彻。课的最后,再让学生把研究成果拿出来交流展示,大家一起讨论,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实现资源共享。三、 提示卡科学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本课中采用了发放提示卡辅助学生学习的方式,实践证明,这是一种有效的科学学习方式。它的设计考虑到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考虑到了课堂的生成性。提示卡上有方法的提示,也有描述上的示范,还有表达上的指导。完成提示卡上的任务,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矿物的某一方面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其实提示卡的出示本身就是一种学习方法,而要完成提示卡上的任务,也需要一定的方法,这正好体现了科学课重过程、重方法的教学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