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五年级科学上册 用模型解释1教案 苏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619454 上传时间:2020-02-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五年级科学上册 用模型解释1教案 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年五年级科学上册 用模型解释1教案 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年五年级科学上册 用模型解释1教案 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五年级科学上册 用模型解释1教案 苏教版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利用模型进行解释;2.学生会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模型解释的方法.作用。知识与技能1.知道利用模型解释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形式;2.了解简单模型可以向别人介绍自己的解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做成模型后的乐趣;2.意识到利用模型进行解释对科学研究的重要作用。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黑匣子探秘1.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解释,这节课首先就请同学们来解释这只黑匣子。这是一个密封的盒子,盒子里有一个滚珠和一些用厚纸板做的障碍物。厚纸板粘在盒子的某个部位,不许打开盒子,想办法知道障碍物的位置和形状,并做出解释。现在考虑一下怎样才能知道障碍物的位置和形状以及怎样做出解释。2.学生汇报。(板书学生提供的方法)3.谈话:同学们已经知道怎样找障碍物的方法,而我们今天就采用画图的方法进行“解释”。4.提供给学生同样的,包括里面障碍物的位置和形状,正面四角标有A.B.C.D的黑匣子。并提供标有A.B.C.D的图纸。5.学生分组搜集有关盒子的事实。6.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7.全班交流。(学生将各组研究结果粘贴在黑板上)二、用模型解释1.谈话:同学们是不是非常想知道盒子内的障碍物究竟是什么样的?可惜的是我们并不能够打开这个盒子,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类似与“黑匣子”的事物,我们人类并不能直接观察它而获得结果,只能依靠这样那样的方法去推测。你们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科学家又是如何解释的?2.教师出示DNA模型(图).三球仪(模型).自然界水的循环(课件)。让学生说说对这些模型的认识以及作用,还可以说一说根据这些模型懂得了什么。3.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用画图的方法解释了“黑匣子”,又知道用图可以解释DNA的样子,用模型可以解释太阳.地球.月亮之间的关系,用动画可以演示自然界水的循环,这些都是科学研究中很重要的方法“用模型解释”(板书)。4.思考并交流:用模型解释事物或现象要经历怎样的过程?5.谈话:同学们现在是不是还想知道盒子内的障碍物究竟是什么样的?能否根据本课所学,采用画图以外的方法解释盒内的障碍物?我们下节课将继续进行“黑匣子探秘”。第二课时一、“黑匣子探秘”1.提问:想到采用画图以外的方法解释盒内的障碍物的方法了吗?2.谈话:这节课我们用一个盒子和厚纸板,通过收集到的有关“黑匣子”的信息,再造一个“黑匣子”,用这样的模型去解释盒内的障碍物。(这一环节最好引导学生自行讨论得出)3.学生依据图画制作模型。4.学生依据自制模型对“黑匣子”做出解释。5.依据各组的研究结果,推测盒内的障碍物最有可能是什么样的和在什么位置。二、作业:做一个肘关节模型,并解释肘部教学手记在撰写这节课的教案之前,我反复翻阅着教材与教参。面对这教材提供的授课顺序,我总感觉有些不妥之处。我从教材的顺序中隐约感受到一种思想“科学家是这样做的,我们也应该这样做”。以我个人对新课程的理解,这节课不能够这样设计,不能够让科学家的光环束缚学生的发现。参与新课程的教师都清楚,新课程非常注重学生的亲历。所以,我认为应该让学生亲身经历一个典型的建立“模型”的活动,然后让他们自己总结方法,再让他们与科学家的方法对比,最后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方法与科学家的方法没什么两样,我们也是科学家”。因此,我在这种思想的推动下,编写了本课的教学过程。从教学实际情况看,学生对“模型”已经有了自己的认识,能够利用模型解释事物和现象。在第二课时我仍然利用这个“黑匣子”做文章。虽然,教材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很多有趣的活动,但是,如果我们每个都做,不仅时间不允许,而且活动与活动之间也缺少连续性,这样不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整合,也就建立不起来自己知识结构。说到这,我不由得想起那句熟悉的话“用教材教”。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取材于教材,依据教师和学生的特点,依据课程标准,重新创编教材。因此,我就大胆地尝试了改编教材,让学生在第一课所搜集到的信息的基础之上,提供给学生障碍物和盒子,让他们再建一个类似“黑匣子”的模型。在课前我唯一担心的是学生已经见过这个“黑匣子”,会因为熟悉而对这个活动失去兴趣。没想到,学生在“障碍物究竟是什么样的?”想法的驱使之下,百分之百的投入到活动之中。当学生最终获得的结果越来越相近的时候,我知道,“用模型解释”的意义就不用我多说什么了。 附送:2019-2020年五年级科学上册 用橡皮筋作动力教案 教科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动力;橡皮筋的弹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过程与方法:用橡皮筋给小车安装动力;做橡皮筋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重要性。【教学重点】做橡皮筋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教学难点】数据的整理和解释【教学准备】实验用小车一辆、细橡皮筋几根、细线、测量距离的绳子【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小车,提问:在前面的课中,我们是用哪种力使小车运动起来的?2.除了用拉力,我们还能用什么力能使小车动起来呢?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研究用橡皮筋做动力的小车板书:用橡皮筋作动力二、给小车安装橡皮筋1.提问:那我们如何把橡皮筋作为小车的动力呢?学生讨论2.出示小车安装的示意图,学生根据示意图安装3.调试橡筋动力小车三、橡皮经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1.发现问题。引导:每个小组的橡筋动力小车都装好了吗?下面就用你们的小车来一个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小车跑的最远。学生比赛2.交流讨论,发现问题(1)起点、终点不固定(2)橡皮筋绕断了(3)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多的跑的远3.实验验证指导学生看书本73页的记录表,并开始实验4.解释说明提问:为什么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多,小车跑得远呢?(1)学生解释(2)实验:橡皮筋的力怎样产生。(3)出示弹力的概念,书本74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