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五上《太阳和影子》全单元教案.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5615096 上传时间:2020-02-03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1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五上《太阳和影子》全单元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五上《太阳和影子》全单元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五上《太阳和影子》全单元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五上太阳和影子全单元教案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连续观察记录物体的影子变化。科学知识:1、知道一天中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2、懂得一天中气温和影子与太阳的运动有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进持之以恒的观察品质。意识到完整的观察记录对结论的重要性。教学重点认识影子的形成及变化规律。教学难点认识影子的变化规律。教学准备教师课间带领班级几个学生给影子的位置、长短做记号分组记录纸,粉笔,橡皮泥。铅笔,温度计,白纸,尺子,指南针,手电筒,细铁丝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今天,是开学的第一节科学课,老师要带同学们到操场看太阳,观察阳光下的影子。(板书:太阳和影子)二、学习新课1、观察阳光下物体的影子(1)提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观察阳光下哪里有影子?是什么的影子?并可以选择一些影子用粉笔把它画在地面上(2)分组活动(3)教师巡视并提问:你们有什么发现? 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影子? 影子和实物有什么不同?(4)师生共同小结:影子的产生有2个条件,以一要有光源,二要有不透明的物体。(5)讨论:从早上太阳升起到傍晚太阳落山,物体的影子有变化吗?2、了解影子变化规律(1)出去观察刚才做记号的影子。(2)观察老师事先做记号的影子。(3)汇报发现:一天中影子的长短、位置是变化的。3、模拟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1)谈话:一天中影子是怎样变化了?由于时间的问题,我们不能马上在课堂上观察到。但是,我们可以进行模拟实验。(2)看书,了解实验方法(3)学生讲述实验过程,教师补充(4)分组实验(5)汇报: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影子的长短和太阳的高度有什么关系?(6)预测:气温的变化和太阳的运动会有关系吗?三、巩固总结1、提问: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疑问?课堂上没解决的问题是什么?2、课后研究活动:实际观测一天中物体影子的变化。(1)教师讲解器材、方法,及记录纸的使用。(2)小组商量实验时间及分工。太 阳 钟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做一个用太阳的影子表示时间的钟表。科学知识:1、了解太阳钟的计时原理。2、认识古代计时工具日晷及其他计时工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可以利用自然规律为人类和社会的发展服务。2、体会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进步的。教学重点、难点知道太阳钟的计时原理教学准备1、日晷资料及碟片。2、制作日晷材料教学过程一、汇报课后研究成果(太阳和影子)1、每个小组汇报测量数据及研究成果2、小结二、自主学习1、了解有关日晷的知识(1)谈话:现在几点?你是怎么知道的?古代有时钟吗?他们怎么知道时间?(2)学生谈谈自己了解的知识。(3)讲述:同学们的课外知识真丰富呀。确实,在很久以前,人们就注意到太阳的运动和投影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人们就根据这个规律推算时间,并制作了计时工具日晷。(4)看书,认识各种日晷(5)讨论:日晷为什么能反映时间?(教师适当讲解)(6)碟片介绍:日晷2、制作简易太阳钟(1)谈话:古代的劳动人民,通过自己的长期观察制作了各种形状的日晷,你们想做一个属于自己的日晷吗?(2)看书、讨论本小组的制作方案。(3)动手制作(4)展示、评比。3、玩手掌日晷(1)讲述:在古代除了借助物品制作日晷外,埃及人还发现可以借助手掌做日晷。(2)看书,了解具体情况(3)教师讲解、演示(4)室外活动:手掌日晷三、总结本课教学内容四、布置作业回家制作一个其他式样的日晷昼夜交替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会做地球自转形成昼夜现象的模拟实验;2、能收集资料,了解人类对昼夜现象认识的历程。科学知识:1、知道昼夜的成因。2、知道哥白尼和托勒密的主要观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科学是在不断发展的,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在不断进步的。教学重点 认识昼夜交替形成的原因及其规律教学难点 通过模拟实验,认识昼夜交替的成因教学准备教师有关光的教学碟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或者手电筒),地球仪分组手电筒,小地球仪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多媒体演示昼夜交替情景,这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大家知道是什么现象吗?2、昼夜变化有什么规律呢?对此,你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3、学生讨论交流。二、学习新课活动一:通过模拟实验,认识昼夜交替的成因1、你认为昼夜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地球的自转、公转;太阳围绕地球转等)2、学生讨论并交流。3、你能设计一个模拟实验来解释你们的假设吗?(出示地球仪和手电筒)4、学生讨论汇报并上台演示过程。教师提醒学生几个注意点: (1)根据太阳的东升西落现象,你认为地球仪应朝哪个方向转动?(2)把投影仪(手电筒)的光射向地球仪;(3)投影仪(手电筒)不能靠地球仪太近,要让射出的光“包围”地球仪。5、学生分组模拟实验,讨论昼夜的成因。6、讨论太阳围绕地球转能否引起昼夜交替?7、分组汇报。8、教师讲解活动二:确认不同地点所处的时间差异(1)、师:观察转动的地球仪,想一想地球上一部分国家和地区是白天的时候,哪些国家和地区正处于黑夜?哪些国家和地区处于清晨?哪些国家和地区处于黄昏?(这里以中国为例)提示:(1)先找到“昼夜交界线”,然后再判断;(2)注意地球自转的方向;(4)地球自转时,哪边先进入白天,哪边先进入夜晚。2、小组实验,填表3、汇报活动三:根据已知地点的已知时间,推测其他地点的所处时间1、如果xx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晚上20点,那么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观众应该分别在什么时候收看实况直播?提示:(1)确定这些国家所处的位置;(2)考虑地球自转方向。2、学生分组讨论3、分组汇报。活动四:了解人类认识昼夜交替现象的历史1、分组自学书P8页内容讨论:(1)这几种传说和理论当中哪一种更加可信?(2)找出这几种理论中合理和不合理的地方。2、分组讨论3、分组汇报4、阅读了这些资料之后,你有什么想法?看 月 亮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根据记忆,画出多个月相图,并能够按顺序排列;2、连续一个月观察月亮,给月亮记日记。科学知识:1、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2、知道月亮在天空的运行模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够坚持长期观察;2、能够实事求是的观察;3、意识到如实现观察的重要性。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给月亮的形状排序,了解其成因及规律。教学难点 能够坚持给月亮记日记,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教学准备教师记录纸、月相盒、多媒体课件分组记录纸、制作月相盒的材料、月相日记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猜谜语“小时两只角,长大没有角, 到了二十多,又生两只角。”(打一天体)2、学生思考后汇报3、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月亮二、学习新课活动一:知道月亮有各种各样的形状1、不同的日子里月亮会显出不同的形状。画出你记忆中月亮的形状。 2、小组汇报3、让学生给画出的月相排序。(提示按时间先后排,会是怎样的排法呢?)4、学生讨论后,演示汇报。(可能会出现右蛾眉月在前还是左蛾眉月在前的争论,这个留在后面通过实际观察,给月亮做日记来解决)5、指导学生制作月相盒。6、学生小组合作制作。活动二:连续观察月相,发现月相变化的规律1、坚持每天晚上给月亮记日记。提示:(1)讨论要记哪些内容?怎样记录?(画图)(2)内容除了画出月相外,还应该包括观察日期(尤其是农历日期)、时间、天气状况。(3)记录在书后P65-66页上。(4)强调要有足够的耐心,是一项长期作业。2、记录完以后再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此处要等后面记录结果出来后再继续完成!)第二课时1、 汇报观察结果以及自己总结的规律。2、 教师利用课件演示月相的变化规律。3、 教师点评学生的观察记录4、 结合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相应的教育。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教学目标过程和方法:1、学会调查身边动植物变化与昼夜交替的关系.2、能根据调查作出相应的分析和判断.知识与技能:1、知道昼夜变化对动植物会产生影响.2、知道动植物,人体都有自己的生物钟. 3、建立事物之间存在普遍的联系的初步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到昼夜交替对生物的奇妙影响.2、培养尊重证据的科学品质.教学重难点重点:昼夜对动植物,人的影响教学准备大量关于夜行动物的图片或影片片段,有关植物一天活动的图片资料,课前布置学生观察一种植物早晨7点、中午12点和下午6点的变化情况并记录。教学过程一、导入1、生活中有些现象很奇特,比如:我们到了晚上想睡觉,早上没人叫却也会按时醒来,夜来香傍晚时花朵才会绽放,发出阵阵香气,这一切都与什么有关呢?到底是什么在影响动物和植物的生活呢?2学生回答,可适当板书过渡: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二、学习新课1、昼夜对植物的影响(1) 观察郁金香、牵牛花、合欢树、等植物在一天中不同时段的图片。思考:这些植物在一天中有什么变化?是什么在影响着它们发生变化?(2) 从这些植物的变化中可以发现什么规律吗?交流每个人的植物日记。给予表扬与鼓励。(3) 小结:每种植物的生活习性都是受着节律的支配,这种节律有时按24小时变化着,和钟的周期一样。这种影响植物的节律我们也称作生物钟。(4) 正因为昼夜对植物的影响,有位科学家就利用不同植物开花时间的不同做了一个花钟。(5)我们能不能根据一些常见开花植物也编制一个花钟呢?(6)学生分组根据课前调查的植物开花时间设计花钟。(只要能表示大概时间就可以了。)2、夜对人的影响 (1)植物有生物钟,人类有吗?那么你们的生物钟是怎样的呢? (2)学生说说一天的作息时间安排。(要排除特殊日子或事件。) (3)小结:我们发现大家的作息时间有着类似的规律,都是按24小时变化的,这就是我们的生物钟。3、昼夜对动物的影响(1)既然昼夜对植物有影响,那么对动物也有影响吗?能不能举例说明。(2)观看收集的图片或多媒体资料。学生讨论各自解释。(3)看图:你认识他们吗?这些动物哪些在昼间活动?哪些在夜间活动?夜间活动:蛾,猫,猫头鹰,蝙蝠。白天活动:狗,公鸡,刺猬,蜜蜂。(4)为什么它们会这样?昼夜影响和环境变化。(5)在我们的周围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我们可以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它们在夜间都干些什么?-调查。(6)该怎样调查,要注意些什么呢?师生共同讨论确定方法。(可以举例启发学生思考,明确调查须知,课后进行。)4、生物都有生物钟,你能不能改变它们的生物钟?(1)出示图片:夏天能看到菊花吗?冬天能吃到西瓜吗?为什么?(2)学生发表意见,预测。(3)利用课前收集的资料进行简单交流,找结论。(4)小结:原来,当我们改变光照条件时,就能改变动植物原来的生活节律和生长状况。它们和人类一样都能自己调节生物钟。三、拓展作业从收集的资料中选择常见的进行改变光照状况的实验,并做好记录。光的行进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找到光源,并区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2、能够对光是怎样行进,提出假设。3、能够制作小孔成像实验盒。科学知识:1、了解什么是光源以及光源的种类。2、知道光在同一种介质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3、初步了解“小孔成像”原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2、感受到光学世界的神奇与奥妙。教学重点通过实验了解光的直线传播。教学难点通过制作小孔成像实验盒,进一步验证光的直线传播。教学准备教师有关光的教学碟片,手电筒,学生手电筒,三张带孔卡纸(两人一组)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朗读单元小诗,问:单元小诗中写的究竟是谁?2、谈话:光与我们人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同学们对它也并不陌生,请谈谈对于光与色彩你都知道些什么。 二、认识光源及其分类1、提问:光从哪里来的?你知道哪些发光物体?2、学生交流。(师把学生的汇报板书,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物体是否都是自己发光)3、小结:把这些能自己会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4、学生活动:把这些光源进行分类。5、介绍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冷光源和热光源、生物光源。三、初步认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1、谈话:光源发出光后,是怎样行进的?(板书课题)2、生看图进行推测、举例,交流。(可让学生在黑板上板书)四、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1、谈话:刚才,同学们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你们的想法对吗?怎样验证自己的观点?2、引导学生讨论设计方案:怎样做这个实验?需要些什么材料?(拿什么做光源?)要注意些什么?(也可建议学生参考文中插图)3、学生分组实验,汇报交流实验现象。五、初步认识小孔成像现象1、谈话:在两千多年以前,中国古代的学者墨子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什么呢?请同学阅读课文18页相关内容。2、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教师可在黑板上板画)3、指导学生动手试一试小孔成像实验。(1)学生阅读资料,了解制作过程。(2)师指出注意事项。(3)学生分组活动,交流,评比。六、巩固总结1、提问:今天科学课上,你们研究了什么?有什么收获?2、教师总结。七、课后拓展实验中我们发现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在水中怎样呢?请同学们回家设计实验进一步展开研究。照镜子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在玩镜子的过程中,发现镜子有成像和反光的作用。2、学会制作万花筒和潜望镜。3、通过研究不锈钢汤匙的双面,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科学知识:1、知道镜子具有成像作用。2、知道镜子具有反光作用。3、知道凸面镜和凹面镜成像的不同。4、知道能照出影象物体的共同特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教学重点研究镜子的成像和反光作用。教学难点通过研究不锈钢汤匙的双面,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教学准备教师镜子,万花筒,潜望镜学生镜子,各种物体,制作潜望镜材料,不锈钢汤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谈话:每天早晨起来,同学们都会照一照镜子,整一整自己的仪容,你们知道吗,其实在照镜子的活动中也蕴藏着许多科学知识,今天让我们深入研究。(板书课题)二、玩平面镜,知道镜子能成像1、提问:在平时照镜子时,你们有哪些发现?2、学生交流。(镜子中的像有什么特点?)师可在黑板上画简图。3、对学生提到的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为什么在镜子中能看到自己?4、汇报,小结镜子能成像的结论。5、提问:你们还有什么玩法?(看书P20提示)6、玩镜子:改变两面镜子夹角,比一比谁的发现多;看着镜子,让笔在五角星的缝隙间“行走”。7、汇报发现,并做记录。三、玩镜子,知道镜子能反光1、谈话:室外的阳光要比室内的阳光灿烂得多,你们有办法把它们引导进教室里吗?2、分组讨论方法。3、汇报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方法。4、提问:为什么能借助镜子把阳光引到教室里?5、小结:光照到镜子上就会发生反射现象,也就是说镜子还具有反光作用。四、认识凸面镜、凹面镜1、谈话:刚才我们一直在研究平面镜,如果把镜面弯曲,看到的像会有变化吗?2、实验:观察不锈钢汤匙的两面,有什么发现?3、讲述:汤匙的两面就是弯曲的镜子,一面是凸面镜,一面是凹面镜,而所成的像一个是放大的像,一个是缩小的像。由此你想到了什么?(哈哈镜)4、分组讨论: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凸面镜和凹面镜?5、学生汇报。(教师可板书)板书设计: 2、照镜子 成像平面镜 正立、左右相反 反射 凸面镜 正立、左右相反 凹面镜 倒立、左右相同第二课时一、复习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的相关知识1、反射2、成像原理以及像的特点二、制作潜望镜1、指导学生制作潜望镜。(1)出示教师制作的潜望镜,分组分析潜望镜看到物体的原理。(2)汇报分析结果,教师画图。(3)分组制作潜望镜。三、课后拓展 制作万花筒研究透镜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学会做凸透镜成像实验。2、尝试制作望远镜。科学知识:1、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2、了解凸透镜的应用。3、初步了解望远镜的构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到人类对光学规律的认识与利用会为我们带来许多方便。2、乐于用所学的知识改善生活。3、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会给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好处。教学重点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教学准备 教师有关凸透镜和凹透镜应用的图片;凸透镜,凹透镜,蜡烛,打火机学生凸透镜,水杯,白纸,尺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同学们喜欢玩吗?会玩吗?会玩的同学在玩中会有许多收获。今天,就请你们玩水,有兴趣吗? 二、利用水滴,形成放大镜1、活动一:(1)把书放在盛水的烧杯后,透过烧杯看书上的字有什么变化?学生活动,汇报现象,交流。(2)把书放在盛水的烧杯下面,从上向下看书上的字有什么变化没有?学生活动,汇报现象,交流。(3)、比较两次观察的结果以及方法的区别,找到原因。2、活动二:用滴管在书上的一个很小的字上滴一滴水(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水,把载玻片放在字上),透过水滴看字,有什么变化?学生活动,汇报现象,交流。3、活动三:1、提问:这三个实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与不同的地方?哪两个实验有相同的地方?你有什么发现?2、学生讨论交流。3、谈话:你知道什么工具会把物体放大?实验中能起到放大作用的“水”与放大镜有联系吗?三、研究放大镜1、了解放大镜的镜片特点。(1)、谈话:同学们都知道放大镜有放大作用,那放大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2)、学生感知,交流。(可请学生画出放大镜镜片的侧面图)(3)、小结:像放大镜镜片这种中间厚,边缘薄的镜片叫凸透镜。刚才第一、第三个实验中的“水”都有这样的特点,所以能放大书上的字,第二个实验中的“水”没有这样的特点,所以字没有被放大。2、指导学生探究凸透镜具有聚光的作用。(1)提问:你们平时利用放大镜做什么游戏?发现什么现象?(2)学生交流。(3)学生活动:拿放大镜在太阳下观察放大镜的聚光现象。(安全教育:不能用放大镜看太阳)(4)教师讲解“聚光”。3、指导学生探究凸透镜具有成像的作用。(1)、凸透镜还有什么作用?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将放大镜对着不透明的白纸,观察有什么现象?(2)、学生汇报交流。(有倒立、缩小的像)(3)、教师小结凸透镜的作用:放大、成像、聚光四、了解凸透镜的用途(1)、提问:你知道凸透镜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运用吗?(2)、交流。(3)、教师介绍五、比较凸透镜和凹透镜1、(出示凹透镜)谈话:老师这里还有一块镜片,它和凸透镜有什么不同?2、实验:用凹透镜看书上的字。3、汇报:有什么发现?4、摸一摸:这种镜片有什么特点?与凸透镜有什么不同?5、小结:这种中间薄,边缘厚的镜片,科学上叫凹透镜。近视眼镜的镜片就是凹透镜。6、实验:将凸透镜与凹透镜组合起来看远处景物,有什么发现?7、介绍:望远镜六、巩固总结1、提问: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2、总结。七色光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学会做日光的色散与合成实验。2、尝试做在单色光下观察物体颜色的实验。3、能够对所观察的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科学知识:1、知道光是有颜色的,了解阳光的色散现象。2、初步了解光与色彩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光学世界的无限奥秘,欣赏大自然的缤纷色彩。教学重点了解光与色彩的关系。教学准备学生分组实验用的:三棱镜,镜子,水,盆,不同颜色的玻璃纸、手电筒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谈话:你们见过彩虹吗?它有几种颜色?分别是什么颜色?在什么情况下能见到彩虹?二、制造彩虹,了解太阳光(白光)由7种颜色的色光组成1、谈话:你们想制造彩虹吗?怎样操作?2、学生阅读课文P26插图,交流:用什么材料,怎样做? 3、学生领材料,分组活动:(1)、用三棱镜。(2)、把镜子放在水中。(两个活动任由学生选,可做一个,也可做两个)(3)、观察光碟背面(4)、用喷壶背向太阳喷水4、交流实验现象,讨论:这些实验说明了什么?5、小结:太阳光有7种颜色的色光组成。6、谈话:你们知道是谁最先发现太阳光是由7种颜色的色光组成的么?7、学生阅读课文提供资料。8、交流:牛顿伟大的发现为什么遭到激烈的反对?怎样说服别人?从这个故事中你们明白了什么?9、玩七色陀螺。(1)看图,学生交流怎样制作。(学生课前制作好)(2)玩陀螺,观察有什么现象。(先预测会有什么现象)(3)讨论:从玩陀螺中你有什么收获?第二课时一、复习二、认识到色光可以被过滤掉1、滤光实验。(1)学生参考课本P28做滤光实验。(2)学生活动,记录结果。(3)交流汇报,讨论:从实验中,你明白了什么?(4)填空:太阳光照到红色玻璃纸上,滤去( )光,允许( )光通过,反射( )光。太阳光照到红色物体上,反射( )光。太阳光照到黑色物体上,反射( )光。2、活动:透过不同颜色的玻璃纸观察图案。(1)学生按要求活动,多观察几种图案。(2)汇报交流:有什么发现?(3)能举例说说在生活中的应用么?四、巩固总结1、提问: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2、总结简单电路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连接基本电路(使小灯泡亮起来),并画出电路图。科学知识:1、知道一个基本电路的组成要素。2、认识一些常见的电路符号并能画出简单的电路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愿意与同学一起去探讨有关电路的问题。2、体会制作的快乐,感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认识电路的基本特征,能够根据自己的组装图画出较规范的电路图,在画图中逐渐认识电路的组成条件。教学准备:各活动组:电流实验盒实物投影仪,教学课件、图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出示一些电动玩具(小电灯、小电风扇、小喇叭等)问:“同学们,这些玩具会发光、转动、发出声音是靠什么呀?”学生回答(板书:电)对,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电这个精灵,谁能说说电给我们现代生活带来了那些好处?”(请同学们谈谈在生活中对电的认识)刚刚同学们的发言都很精彩,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研究“电”。二、新授:1、学生观察实验材料,根据自己经验来介绍简单的电路元件:电池上面有“+”、“-”符号,表示“正极、负极”(电池能够提供电,它是一种电源。)导线用来传输电能小灯泡也称为小电珠,出示简图认识内部构造2、连接电路:(1)利用提供的材料,使灯泡亮起来,你会怎样做?(2)在白纸上,画出你的连接实物图。(3)指名展示自己的想法。(板演或者实物投影,说说是怎样想的)(4)小结:这样我们就连接成了一个电路。(板书:电路)3、分析连接后的情况:(1)根据学生的摆放,说明连接后的结果。(2)说一说,电池是怎样使灯泡会亮起来的?(3)猜猜电是按怎样的方向走的?(4)说明电流从正极出发最后回到负极。(5)用手指沿着电流的方向“走几趟”体会一下,这是一条怎样的路?(板书:回路)(6)改变电池的位置、方向等,请学生标出电流方向。3、开关的认识:(1)灯泡亮了,能让它一直亮着吗?我们怎样控制家里的灯。(2)给这个电路加一个开关,使它能够控制你的灯泡。(3)领取开关,进行试验。(4)为什么开关能够控制灯泡的?(5)电流被断开了,是一条断路。要使灯泡亮起来,必须是一条通路。(板书:通路)4、闭合电路的认识:我们把这样的一条流通的回路,称为闭合电路。只有形成了一条闭合电路,电流才能通过。这样的电路也是电学中最基本最简单的电路。(板书:简单电路)5、画电路图的指导:(1)当我们要把电路情况表示出来的时候,通常采用画“电路图”的方法。(2)认识电路元件符号(1)电池组 (2)灯泡 (3)连接线 (4)开关 重点注意:电池的正、负极。(3)把刚才的设计时的实物图变成用元件符号表示的电路图。三、拓展:今天我们了解了简单的电路元件,并且学习了简单的电路,可别小看这条简单的电路,我们的每一个用电器就是利用它的原理做成的。我们还可以思考一下这些问题:1如果将灯泡换成其他用电器会怎样?(1)说说看个人的想法。(2)放入发光器,试一试。(3)汇报试验的结果2我们能够让小电珠变得更亮吗?用你们手中的材料试一试,汇报一下。3尝试只用一根导线也让小电亮起来。请你们试一试。4小科学家们,开动你们的脑筋吧,你定会知道其中的奥秘。板书设计:简单电路电珠 电池(正极“+”、负极“-”) 导线 开关 回路、通路第二课时一、复习1、一个简单的完整电路包括哪几部分?2、电器元件的作用以及符号。3、画电路图。4、连接一个简单电路。二、连接一个简单的红绿灯电路1、教师演示事先连接好的红绿灯。2、学生设计电路3、交流心得体会,反思实验过程。导体和绝缘体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对物体的导电性能进行预测,并说出依据;2、能设计验证性的实验方案并学会研究记录;3、能够在电路中对物体的导电性能进行检验;4、能根据实验的结果进行科学性的总结。科学知识:1、认识导体和绝缘体;2、直到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识到交流与合作在研究中的价值;2、体会到学习可以为生活服务,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3、愿意投入到问题的研究之中;感受科学活动和探究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认识有的物体容易导电,有的物体不容易导电,并能联系实际辨认电器、电料、工具等。应该让学生知道还有一种物体(材料),其导电性能在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叫做“半导体”。半导体技术已经深入千家万户,要让学生有个大致的了解。教学准备:铁片、木片,铅笔芯、橡皮、钥匙、塑料尺、回形针、纸张、胶带、组装电路的材料及相关工具。教学过程:一、复习理解通路1、展示两个简单的电路,一个灯泡亮、一个不亮。2、学生分析原因。二、认识导体和绝缘体1、解决问题 你们有什么简单的方法让灯泡亮起来?动手实验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让这个电路变成通路呢?分组试验验证,要求:l记录预测结果l两人一组合作验证l填写完成纪录l汇报试验的结果2、认识“导电” 刚才我们把这些物品联通了电路的本领称为“导电”,要测量物体是否导电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 展示“验电球”、检测器并说明其用处和使用方法。 看一看书上的例子,书本34页(感应开关和电笔)3、认识导体和绝缘体4、各种各样的水的导电性能 各种各样的水能够导电吗?你想到了哪些水?怎样设计水是否能导电的实验?分组讨论。 汇报总结研究水的导电性的实验步骤。 四人为一组,分组实验两种水的导电性能。三、了解安全用电: 电力给我们带来了能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他也有巨大的力量,如果我们不能够合理的使用,就会被电击伤。 看书本,说一说,这些行为错在哪里? 电线杆上不晾衣衫;高压电线下不放风筝;不用湿手触摸电灯泡;不将大量的用电器插在一个接线板上;注意触电的标志。四、总结 今天我们对能够导电的物品作了一个了解,并知道了它们在生活中的用处,这些知识可以保护我们不受电的危害。大家要记住。探测暗盒里的电路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利用检测器检测暗箱中的电路;2、能够根据在检测器中观察到的现象对暗箱作假设性的解释;3、能对检测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与反思;4、能利用简单图形整理检测结果。科学知识:1、知道不同的电路连接可以产生不同的现象;2、知道解密暗箱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尊重政局、实事求是;2、愿意去探究暗箱中的秘密;3、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教学重难点: “解暗箱”的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很重要的方法,通过一个检测工具,监测盒盖上的触电,根据外面的小灯泡亮、灭、大火、小火,来判断盒子里面是否有导线,是否有电池或者小灯泡。教学准备:暗箱、电池、小灯泡、导线(每组一套)教学过程:1、观察了解检测器 展示断开的电路,怎样可以使灯泡亮起来?你有几种方法? 我们今天用这个断开的电路作为一个检测器。2、初步观察,认识暗箱 展示暗箱,你看到了什么? 里面是一些电路元件,你能说出哪些电路元件的名称? 讲解:由于看不见里面的构造,我们把它称为“暗箱”。3、初步分析检测器与暗箱的使用今天的任务就是要弄清楚暗箱里面到底有怎样的秘密。在研究暗箱的过程中有两个条件:(1)不允许打开暗箱。(2)里面都是电路元件,就用断开的电路作为检测器。 你觉得应该怎使用这个检测器?(上来演示) 对演示的结果作初步的分析:这样检测的结果说明了什么,暗箱的两点之间会有什么电路元件?3、分组探究暗箱的秘密 要求:两人一组,合作操作并分析;观察、推断的记录在书本上。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解决出现的各类困难。4、总结分析活动 在用检测器进行检测的时候出现了哪些情况?板列出各类情况(不亮、更亮、亮了) 展示各组的电路图,说明试验的情况。 打开暗箱,与自己的电路图作对比,你能给自己评多少分?5、总结:研究磁铁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设计实验,探究出磁铁的性质;2、能利用各种方法测量出两块磁铁磁力的大小;3、能够对磁铁在生活的中的用途做相关的解释;4、能够做磁铁及磁铁玩具。科学知识:1、知道磁铁的一些基本性质;2、知道磁铁间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规律;3、了解隔着物体以后,磁铁磁力大小的变化规律;4、知道指南针的作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对探究日常生活中磁现象有浓厚的兴趣;2、意识到磁现象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好处;3、乐于探究、善于发现。教学重难点: 本课重点放在让学生独立探究,发现磁铁的性质,诸如:磁铁能吸铁,磁铁有两极N极和S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隔着东西也能吸铁;隔一段距离也能吸铁;磁力可以传递等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条形磁铁,马蹄形磁铁、环形磁铁、回形针、大头针、司南、测磁力活动用具8套,相关的图片资料。教学过程:一、认识各种形状的磁铁 展示各种形状的磁铁,这些铁块是什么形状呢? 用比较科学的语言来描述他们分别是:条形、马蹄形、环形。二、初探磁铁的吸引力1吸引它们可不是一般的铁块,它们都有一种本领,你猜猜看他们是什么? 磁铁有怎样的本领呢? 探究活动:分发:磁铁一块、 回形针六枚、小试管一只要求:用磁铁去吸引回形针,看看你能在几种情况下把回形针吸起来?总结:磁铁能在哪些情况下发挥它的本领? 2磁极 磁铁各部分的吸力相同吗?(磁力最大的部分称为磁极) 磁极有方向吗?玩一玩,说说现象。(学习书上的样子吊起来,或放在水面,观察)三、初步体会磁铁的磁极: 了解了磁铁吸引铁的本领,现在我们加入另一块磁铁,看看你是否有新的发现,或者别的玩珐? 体验活动。 加入了一块磁铁后,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呢?总结过渡: 大家都发现磁铁除了有吸引铁和磁铁的本领,它还有排斥的现象,它到底在排斥谁呢?为什么会排斥呢?四、了解磁极展示“司南”,这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谁认识它?演示“司南”,分析:勺柄指向哪里呢?为什么要了解司南?他跟磁铁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打开书自己读一读第39页的阅读。 读到这儿,同学们对于磁铁还有一些怎样的问题,和感兴趣的话题呢? 五、磁铁的应用: 对磁铁了解了这么多,你能回忆出磁铁常常出现在生活的哪些地方呢?(先自由说,再看书41页) 想做一个磁铁么?看一看怎样做一个自己的磁铁,书本41页最上面。 自己做的磁铁和刚才使用的磁铁谁的吸铁本领比较强?你能设计以一实验来比较一下么?(分组讨论实验方法)汇报,并依据情况安排实验。我们还可以用磁铁做一些玩具,看看你能想到那些?六、总结: 今天我们在玩磁铁的过程中又增长的了知识,了解了磁铁的各种特点,希望同学们利用磁铁的特性发明创造。电磁铁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根据所给的材料制作一个电磁铁;2、能够在探究过程中比较永久磁铁和电磁铁的异同;3、能够对电磁铁的两极变化进行探究;科学知识:1、知道什么是电磁铁;2、知道电磁铁的两极变化;3、了解电磁铁的应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能主动对电磁铁现象进行研究,体会探究的乐趣;2、意识到电磁铁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3、乐于合作交流,善于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学重难点: 本课重点是认识电磁铁的性质,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于什么有关系;知道电磁铁也有两极,并且是可变的。在学生假设猜想的基础上,加以指导,提高学生探究的能力和水平,再由学生设计实验加以研究,汇报交流,总结出规律来。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导线、钉子、电池盒、大头针、回形针、指南针、资料图片学生准备:电池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认识电磁铁: 展示长铁钉:它能变成一个像磁铁一样能吸引铁的工具么?你有什么样的办法? 除此以外你还有什么别的办法?(个人汇报方法) 演示制作电磁铁。 用电磁铁吸引大头针。 你还想用那些磁铁具有的特征来验证它? 你觉得它是一个普通的磁铁么?该起个什么样科学的名字呢? 板书:电磁铁二、制作电磁铁想制作一个像老师一样的电磁铁么?你认为需要那些材料?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分组制作。三、了解电磁铁两极的变化: 我们通过刚才的比较,知道了电磁铁的一些特点。现在我们来比一比,磁铁和电磁铁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用磁针测一测,你的电磁铁的两极。再和其他小组的电磁铁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能解释一下你发现的现象的原因么? 能使你们的两个电磁铁磁极相同么? 比较一些两组组装的电磁铁有什么不同? 合并小组活动,要求:改进一个小组组装的电磁铁,使两个电磁铁磁极一样。(相同的小组则改变成不同) 总结活动过程,板书学生改装的经验方法。 电磁铁的两极是可以改变的,可以通过第二课时一、初步分析电磁铁的磁力 1、比一比,你们的电磁铁,谁的磁铁吸引铁的本领比较强呢? 2、估计一下,你们的电磁铁要增强引力,会和哪些因素有关? 3、总结并且板书学生意见 导线 电池 铁钉规格二、探究实践磁力大小 你能根据自己的推测设计一个实验来试试看吗?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 总结整理:1、只能改变一个单一因素。 2、如何改变这个因素。 3、怎样来记录。 探究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总结汇报活动: 你通过实验,发现你猜测的因素和电磁铁磁力大小有关么? 你们是怎样操作的?比较了那些数据? 将学生的研究成果板书在黑板上。三、全文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一种新的磁铁,我们看看他有什么用处。 看书第44页,简单介绍电磁铁的各种应用。 希望同学们把学到的指示广泛的应用到生活中去,使生活更加方便。测量呼吸和心跳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准确地测量自己在平静时、运动后、运动结束休息3分钟后1分钟内呼吸、心跳和脉搏的次数;2、会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发现呼吸和心脏、脉搏跳动的规律。知识与技能:1、知道呼吸和心脏跳动之间的关系;2、知道运动对呼吸和心脏跳动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到运动会对身体带来影响;2、意识到采集、分析数据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的方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手表或秒表、统计图表、风格不同的音乐学生准备:手表、自制听诊器教学过程设计:一、谈话导入1谈话:在以前的生活中,你对自己的身体有了哪些方面的了解?你还想知道些什么?2提问:刚刚参加过一些运动,你感觉自己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3讲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测量我们的呼吸、心跳和脉搏。二、测量呼吸、心跳和脉搏1测量活动指导。(1)提问:怎么样算呼吸一次?指名让学生讲解并演示。怎么样可以测量到呼吸?(2)提问:你有没有听到过自己心跳的声音?学生静坐体会。教师讲述:利用合适的工具我们可以更清楚地听到自己和他人心跳的声音。分发课前制作好的简易听筒,分组听一听自己和同桌的心跳声音。有力的心跳声音是一个人身体健康的标志。(3)谈话:除了心脏在有力地跳动之外,我们身体上还有脉搏也在一刻不停地跳动着。怎么样来测量脉搏呢?方法指导:伸出自己的左手,掌心朝上,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并拢,将指肚部位放在左手手腕外侧,大拇指自然地放在手背附近。这时,中指指肚就可以感觉到手腕处脉搏的跳动了。学生自我尝试。(4)讲解:在同一个时间内,心跳的次数和脉搏的次数是一样的。所以在测量时,我们只需要通过测量脉搏的跳动次数就可以知道心脏的跳动次数了。2预测:你静坐时一分钟呼吸和脉搏跳动的次数是多少?在活动记录上作好记录。3布置任务:每两个人组成一个小组,合作为自己和对方测量1分钟呼吸和脉搏跳动的次数,并在科学活动记录上作好记录。建议可以一人测量自己的呼吸次数,另一人帮助测量脉搏的跳动次数。测量结束后交换。4小组活动:分组测量。5汇报测量数据,并交流与你预测的数据一样吗?6提问:参加活动后我们的呼吸次数和脉搏跳动又会有什么变化呢?7三分钟热身活动。各组一位学生根据音乐的节奏做“坐下起立扬臂坐下”的循环动作。活动一结束,小组内合作马上测量运动后的呼吸和脉搏跳动次数,并作好记录。8播放舒缓、柔和的音乐,让学生休息三分钟以后,第三次测量呼吸和脉搏的跳动次数。9组内交换,另一位学生参加活动热身活动和休息,再分别测量呼吸和脉搏的跳动次数。10休息时间相机安排学生认识人体的呼吸器官和血液循环系统图。三、分析、整理数据1阅读自己的活动记录表,提问:比较一下你测量的这三组数据,有什么发现?(运动后呼吸的次数增加了,脉搏的跳动次数也增加了;休息一会儿,呼吸和脉搏的跳动次数都减少了。)2小组内分析收集到的数据,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3总结:人在运动时,所需要消耗的能量比原来要多很多,所以呼吸和脉搏的跳动次数都会比原来增加。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同,所能够承受的运动的负荷也不同,于是会出现有些人运动后呼吸与脉搏跳动的次数变化非常大的现象。4调查:哪些人在休息3分钟后呼吸和脉搏的次数已经接近平静时的次数了?(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身体恢复平静的同学都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通过锻炼,我们可以逐步改变自己身体的素质。)四、拓展延伸1小资料: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平静时的呼吸和心跳参照数呼吸频率 年龄 每分钟呼吸次数新生儿 4050次5岁儿童 2030次 10岁少年 25次以下 15岁青少年 20次以下成年人 1618次心跳频率 年龄 每分钟心跳次数新生儿 140 3岁儿童 110 4岁儿童 100 10岁少年 90 成年男子 7072 成年女子 762提问:通过上面的测量和比较,你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想进一步研究?小组讨论,交流,把想研究的问题记录下来,课后可以自己先去找些资料来自学一下。肺和呼吸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会做利用氢氧化钙检测二氧化碳的实验。2、会选择一定的方法测定自己的肺活量。3、会利用工具解剖、观察肺。4、能通过收集资料制作戒烟小报。科学知识:1、认识肺、气管、支气管等人体呼吸器官。2、知道呼吸让我们吸进富含氧气的空气,呼出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废气。3、知道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肺活量越大,呼吸功能越强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保护肺等呼吸器官的重要性。2、知道吸烟有害呼吸器官的健康,能逐步养成有利于保护呼吸器官的良好行为习惯。3、懂得珍爱生命,懂得感恩。教学重点:认识呼吸系统。教学准备:猪肺、解剖刀、放大镜、托盘、一次性塑料手套、餐巾纸、澄清石灰水、吸管、烧杯、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前谈话:今天老师想与大家来了解人体。有人说:人类最不了解的就是自身。要研究人体,那范围可就广了,今天老师主要与大家来研究人体的器官。你们知道人体有哪些器官?你对哪些器官以及它的功能比较熟悉?学生交流一、认识“肺”和“呼吸”的重要性1、提问:刚才同学们指出了人体的很多器官,你认为哪个器官最重要?为什么?2、谈话:老师认为肺最重要。古人云:肺乃五脏之华盖。肺是人体呼吸系统中的器官之一,有了呼吸,其他器官才能正常工作,生命才得以延续。3、播放视频资料二、认识呼吸系统1、认识呼吸系统的组成师:关于“肺”和“呼吸”你知道哪些?还想知道什么?小组交流讨论如果学生了解比较少,教师可以提问,如:肺的位置、构造、呼与吸有什么不同等。师:刚才大家提到的(肺、鼻腔)都是呼吸器官(板书),你知道呼吸系统中还有哪些器官吗?学生交流课件介绍,教师讲解各器官的特点、作用。出示人体模型认识各个器官的位置。在自己身体上相应位置找一找各个器官。2、实验证明人体吸进富含氧气的空气,呼出的主要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气体。师:你知道吸进去的气体与呼出来的气体有什么区别吗?怎样证明人体呼出的主要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气体?学生利用二氧化碳的性质设计实验领取实验器材分组实验(实验分演示与分组,教师用气筒向澄清石灰水中打气演示空气中富含氧气实验,学生用吸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呼出的气体,交代学生不能吸,并观察实验前后石灰水的变化。)3、认识肺(从整体到部分)师:肺是主要的呼吸器官之一,让我们利用猪肺认识肺的构造。(提示学生猪肺的结构、功能与人体是相似的)教师出示完整的猪肺,演示吸气、呼气时肺的变化。分组解剖、认识肺。(重点指导学生观察气管和肺组织的特点,鼓励学生用摸、捏、借助放大镜等方法来认识肺组织、肺里面的支气管和气管。)小组汇报4、认识呼吸过程师:呼吸在不停地进行着,生命在不停地延续着。人体是怎样呼吸的呢?播放视频资料师:富含氧气的空气从鼻腔进入咽喉通过气管、支气管进入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