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三年级语文下册《埃及金字塔》教案 沪教版.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5599989 上传时间:2020-02-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春)三年级语文下册《埃及金字塔》教案 沪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年(春)三年级语文下册《埃及金字塔》教案 沪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年(春)三年级语文下册《埃及金字塔》教案 沪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春)三年级语文下册埃及金字塔教案 沪教版教学目标:1能在阅读中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能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学过的方法理解“宏伟”、“精巧”、“矗立”、“巍然屹立”、“傲对碧空”等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理解作者是怎样将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写具体的,体会这样写的好处。能说出金字塔的建造过程。4 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和影象材料,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教学重点:了解课文段落内容和结构安排,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重点语句和段落,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怎样将金字塔“宏伟”、“精巧”的特点写具体,体会这样写(列数字、作比较)的好处,能说出金字塔的建造过程。预习准备: 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学过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理解“宏伟”、“精巧”、“矗立”、“巍然屹立”、“傲对碧空”等词语意思。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随音乐欣赏图片“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一、 开门见山,揭示课题1揭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中至今唯一存在于世的只有埃及金字塔。2板书课题:埃及金字塔(提示“及”字书写顺序,指导读题。)3补充课题二、 学习第一、二小节1出示表格埃及金字塔埃及首都开罗西南面金黄色沙漠中形状大约在公元前27世纪用途轮廓有点儿像汉字的“金”字2交流了解到关于金字塔哪些方面信息,完成表格(1)地理位置 (2)形状是角锥形a.找出课文第二小节具体描写角锥形的句子,学生读句b.出示角锥形图片,分析角锥形c.学生练习说一说什么是角锥形(3)建造时间(4)用途埋葬法老的尸体(提问:古埃及法老是谁?)(5)名字的由来3小结板书:概况过渡:从一、二小节了解金字塔的概况,作者接下来又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呢?(进入三、四小节。)三、 学习第三、四小节1.自由轻声朗读三、四小节,找出一句话可以直接了解三、四小节内容,用括号括出。(教师巡视)2.出示: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3.提问为什么要找这句话?(预设答案:第四小节围绕后半句,第三小节围绕前半句。)4.板书:建造过程 建筑特点5.提示这句话是过渡句及它的作用,读句。6出示 宏伟而又精巧的胡夫金字塔 用学过的方法(拆词法)理解“宏伟”,板书过渡:作者是怎样将金字塔的“宏伟”写具体的?默读第三小节,用直线划出相关句子。(一)宏伟1出示:“这座金字塔高146米,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一公里的路程。塔身由231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最大的一块重160吨。2(指名读)提示发现这段话的特别之处。3.指导朗读(关注数字)。4.句子分析出示A这座金字塔高146米,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1)指出作者拿金字塔与40层摩天大厦作比较。(出示对比图片)(2)着重理解“相当于”(3)比较句子,指出作比较需要选择大家熟悉的、合适的对象才能更加形象地写出事物特点。这座金字塔高146米,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这座金字塔高146米,相当于金茂大厦一半那么高。出示B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一公里的路程。(1) 一公里就是1000米。(2) 自主选择作比较对象,学着用“相当于”来说一说金字塔底座的大小。出示: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一公里的路程。相当于_。 我们学校操场一圈大约有200米。 国家体育场一圈大约有1千米。出示C塔身由231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最大的一块重160吨。(1) 读句(2) 指出数量之多,重量之大。5.小结:体会作者用列数字和作比较的方法的好处。(指导再读句)说明:只读数字、整体理解三句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分拆成三句,以“相当于”贯穿于描写金字塔高度及底座大小分句,既巩固训练了学生对作比较手法的理解和运用,也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了作者是怎样用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来把金字塔的“宏伟”写具体的。(二)精巧过渡:胡夫金字塔如此宏伟,但它的建造工艺却是十分精巧的。(板书:精巧)1. 用刚才学过的方法(拆词法)来理解“精巧”(精细而又巧妙)。积累带“精”字的词语,读词。2. 找出描写金字塔精巧的句子,看作者是怎样把它写具体的。3.出示:“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1)提问:从哪里感受到它的精细和巧妙?(2)重点理解“砌合”,读准字音。(3)小结。(生读句)过渡:胡夫金字塔是如此宏伟而又精巧,那么它是怎么建造起来的呢?师生配合读第四小节。(三)建造过程1.知道作者怎样将金字塔建造过程写清楚(提示表示先后顺序的词)2.结合图片理解金字塔第一、二层的建立(板书:砌 堆 拉)提示学生关注动词,在书上圈出。3.学生尝试说一说金字塔第二层建好之后,又是怎样往上建的?理解“就这样一层层砌上去,金字塔有多高,土坡就有多高。”这句话用意。4.着重理解“据说”,知道金字塔的建造方法还有很多种说法,目前书上这种说法是比较合理的。5.读句。6.(指名)学生结合图片说一说金字塔建造的过程。(出示PPT填空。)同桌之间互相说说。四、 学习第五小节1.出示数字:146米的高度 一公里的路程 231万块巨石2.引导学生理解金字塔的建造是古埃及人智慧的表现。(板书:智慧)3.(出示第五小节PPT)师生配合读(1)理解 “矗立”的意思。引出第一小节中“巍然屹立 、傲对碧空”,指导理解。(2)小结: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3)指导读段。说明:在具体理解了金字塔的特点之后再学习“巍然屹立 、傲对碧空”,并把它们与“矗立”放在一起记忆,学生对金字塔“宏伟”的感受会更深,读书时的感情会更激昂。附:(板书设计) 埃及金字塔 智慧 概况 建筑特点 宏伟、精巧 建造过程 砌 堆 拉附送:2019年(春)三年级语文下册大禹治水教案 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会认“禹、垒”等8个生字,会写“洪、荒”等7个生字。2.理解“叮嘱、欣欣向荣、敬仰、爱戴”等词的意思。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理解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原因,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理解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原因,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教学准备:ppt学情分析:这个故事是一个神话故事,有的同学已经通过课外书阅读过,对于课文中体现大禹一心为公,坚持不懈、无私奉献的精神学生也比较好理解。教学重点应该放在理清课文脉络,以及通过学习课文中数量词的运用表现大禹的精神。教学流程:一、破题导入1.师板书甲骨文“”请学生猜是什么字。(水)师:“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知道是什么意思吗?2.当水造成这番情景时,生读【ppt:很久很久以前,洪水淹没了村庄和田野,房屋倒塌了,牲畜被冲走了,庄稼也被冲毁了,人们只好四处逃荒。】3.从这你读出了什么?讲解“荒”字的识记方法。4.看到这般情景总得做点什么吧?治水(板书)。5. 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一个与治水有关的神话故事。补充课题(大禹,师板书并提醒孩子们注意“禹”字的书写)6.齐读课题。二、了解内容,感知大禹精神1.自读课文,找找文中写了谁治水?生:鲧、大禹2.他们俩治水的结果是?生:鲧失败 大禹成功3.为什么大禹成功了,而父亲鲧却失败了?学习2自然段,总结鲧治水的方法堵(板书)4.那大禹用了什么方法治洪成功的?读第3自然段。问:找出描写大禹治水时动作的词,并谈谈你的看法。(读ppt:禹改变了父亲的做法,带领人们开凿了龙门,挖通了九条河,垒起堤坝,把洪水引到东边的大海里。) 学生交流找到的动词。 那禹为什么能成功?你能用一个字概括他治水的方法吗? 从这里可以看出大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善于总结、思考、有智慧的人过度:仅仅因为大禹改变了治水策略,变堵为疏才江水治理好的吗?答案是否定的。还因为他不怕困难,历经艰险,锲而不舍,坚忍不拔的精神。(读ppt4:晚上,他常常睡在草丘山冈,天蒙蒙亮就又出发了。他的脚长年泡在泥水中,脚跟都烂了,他只好拄着棍子走路。) 问:你从这读出了大禹的从哪些字词体会到的?想象:大禹在治水过程中还克服了哪些困难?你觉得大禹是怎样的一个人?生交流: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人。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试着读出大禹的这种品质。三、再次学习大禹的精神1.问:文中还有哪里在写大禹的坚持不懈的精神?生:第4自然段2.自读第4自然段,思考:为了治水,禹三十岁才结婚,在家仅仅住了四天,就告别了妻子。禹治水十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却顾不得进去看一看。思考:大禹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是?2生汇报(读ppt2:禹因此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3.问:大禹为什么会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请孩子默读课文寻找答案,然后同桌交流。计时5分钟。4.全班汇报,师总结:治水成功;奉献精神。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开课伊始我用甲骨文“水”字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再用拆解题目的方法层层深入。正如我们认识、品悟大禹精神一样层层深入。在教学时我始终围绕着品悟关键字词的方法理解、认识大禹和他的奉献精神,同时我采用点线似的板书设计清晰明了的将文章脉络展现在孩子面前。有助于学生能准确掌握课文信息,长此以往也有助于孩子们分析其它文章。虽在我的引导下能理解并说出单元的主旨,但在朗读上还是很欠缺。读得拖沓,无法展现大禹的精神。另外,孩子们的课堂答问习惯不好,总喜欢齐答的形式,这样不利于差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将会在朗读的指导和课堂的管理上再下工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