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记金华的双龙洞 5教案 苏教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5593478 上传时间:2020-02-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记金华的双龙洞 5教案 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记金华的双龙洞 5教案 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记金华的双龙洞 5教案 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记金华的双龙洞 5教案 苏教版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教学难点: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要点:导学48自然段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上节课,老师和大家一同坐上了开往金华双龙洞的旅游车。在途中我们听到了导游小姐的热情介绍,欣赏到了美丽的途中风景。迎着溪流我们来到了双龙洞洞口。今天这节课,我们请导游带大家去双龙洞洞内看看,领略一下那奇特、美丽的自然景观,大家愿不愿意?(愿意!)二、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读后回答:作者游览双龙洞的顺序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来的?(答后归纳板书:外洞-孔隙-内洞-出洞)三、导学课文第4自然段。1.生大声朗读第4自然段,然后回答:你读懂了什么?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师梳理归类:a.外洞有哪些特点?从哪些词句可以体会到?b.作者是怎样写出外洞高、宽、大的特点的?2.学生自读、自写、自划后,同桌讨论上述问题,师巡回辅导。3.指名释疑,其他学生评议、补充。(师归纳板书:高、宽、大)4.指导朗读训练:a.指名读这段话,读后评议朗读效果。b.男、女生比赛读这段话。5.指名当小导游,模拟导游的语言、动作、神态,向同学们推介外洞这一景点。小导游介绍完毕后,教师引导学生评议。四、自学第5自然段过渡:刚才,我们通过自读自悟,了解到外洞的特点。再加上小导游风趣的介绍,使外洞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呢?请大家先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然后,结合课文内容,向大家详细介绍由外洞进入内洞的方法。1.学生自由读第5自然段,师巡回辅导,纠正学生的读书姿势。2.指名当“小导游” ,结合多媒体课件(大屏幕显示由外洞进入内洞的情况)和课文内容,介绍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3.“小导游”讲完后,师引导全班学生评议补充。4.同桌间互相给对方当“小导游,介绍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5.归纳小结:指名说说,刚才通过自已读书,自已当小导游,你了解到孔隙有哪些特点?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师板书:小、窄、矮)。6.指名感情朗读你想读的句子,并说说自已是怎样做到读得有感情的?五、导学68自然段过渡:通过刚才惊险的水上之旅,我们终于来到了内洞。内洞的景色又怎样呢?请大家默读第68自然段。1.学生默读第68自然段。2.学生读后质疑问难,师梳理归类。a.内洞有哪些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b.为什么说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3.学生自思后,同桌讨论,然后指名回答。4.师归纳小结板书:大、黑、奇5.组织朗读训练a.学生自读后,指名读,读后评议。b.师与生比赛读。6.指名当“小导游”,向同学们介绍神奇的内洞。六、课堂小结,渗透教育:听了刚才几位导游的介绍,通过你自已的学习,你对金华的双龙洞有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你此时想说点什么吗?(学生自由发表赞叹)七、布置作业:抄课后生字词。板书设计4.记金华的双龙洞高小黑途中见闻外洞宽孔隙窄内洞大出洞大矮奇附送: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实录 苏教版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今天我们就随着叶圣陶爷爷,一起去游览金华的双龙洞,好不好?(板书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齐读课题。二、新授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看能读懂什么,把不明白的地方划下来。(师副板书)(1)你都读懂了什么?(4人)(如果学生只从句段说,提前安排一人)板书:入山、外洞、孔隙、内洞、出洞请你来你说你来。同学们知道得真多。(2)那么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5人)对问简单的词语,可以说:你来谁来帮帮他?你明白了吗?请你说你能帮他解答吗?懂了吗?对学生有创造性的提问,可以说:你的想法很独特!多么独特的想法呀! 与众不同,有创意。敢于向权威挑战,了不起!这个问题值得我们研究。这个问题待会解决(副板书)老师把它记下来也把它记在这。相信这些问题讲完课文后,你就会明白。2.(指板书)那么,在这几部分中你最喜欢哪部分,用你喜欢的方式来学习,可以自己读,合作读,还可以画画,谈体会。听明白了吗?开始。全班汇报交流:刚才同学们学习的热情很高,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入山:谁喜欢入山这部分?(字幕:2-3段)你来。你准备用什么方式来交流?生:朗读、谈体会。开始吧!师:多美的景色啊!谁还想交流?(入山时见到的溪流。字幕:将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画线.)为什么喜欢?生:用上了时而、时而、时而、时而这些词,写出了溪流的变化。(课件:将4个时而变色)师:那谁能读出溪流的变化呢?你来读。师:同学们来评价一下,他读的怎么样?师:那你能不能把溪流的变化读出来呢?生读。(读的好时,师:你这一读,老师仿佛听见了溪流变换调子的声音。谁能读的比他还要好?生。告诉老师,为什么溪流会时时变换调子呢?生:因为山势在不断变化。)(读得不好时,谁来教教他?你再来试一试!如果都读的不好,师范读,加手势。师:听老师来读一读。看谁能把溪流的变化读出来。表扬。听老师来读。谁来和老师比赛?问:为什么溪流会时时变换调子呢?生:因为山势在不断变化。)师:我们一起来读读吧!外洞:3.师:你还喜欢哪部分?生:我喜欢外洞,(放图片)走入里面就仿佛走进了大会堂,在那里聚集一千或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师: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我们学校的阶梯教室大约只能坐二、三百人,而内洞中一千或八百人开会也不觉得拥挤。能想象出外洞有多大吗?(字幕)谁能读出外洞的大?一生读。他读的外洞大不大?你能读读吗?孔隙:生一:我最喜欢孔隙这一部分。(课件:第4段的字幕)师:你准备用哪种方式来交流?生:我准备用朗读的方法来交流。生交流。读了这部分你有什么感受?我感觉孔隙又窄又小。师:从哪可以看出孔隙很小呢?生:只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两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课件:点击热区,将此句划线)谁还有?生补充: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课件:热区-划线)找得非常准确。你是通过读体会出孔隙又窄又小的特点。师:谁还想来交流这一部分?生二:我们组是以画图的方式来介绍这一部分的。(实物投影)大家看,我把由外洞进入内洞上面的石头画得这么低,是因为孔隙很窄小,高度大概只有从人的腹部到臀部的距离。船很小,只能并列躺着两个人。船两头都系着绳子,从内洞里拉动绳子,船就进来,再从外洞向外拉绳子,船就出去。多么有趣啊!我想这大概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方式吧!(师马上带头鼓掌。)你是通过画图来体会的。师: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出示孔隙的动画)请看。这两位游客上船了,刚才通过朗读、画图,我们知道了孔隙又窄又小。现在谁能把这一整段课文读一读?(出示此段的字)先自己练练。谁来试试?你来。评:他读得怎么样?生(读得不好)哪儿不好?你能把这儿读一读吗?读得很好。你再把这一段读一读。内洞:师:你还喜欢哪部分?生:我很喜欢内洞。你想以什么方式来介绍内洞(谈体会)生:进入内洞就好像置身仙境龙宫了。那里有蜿蜒在洞顶的双龙,还有千姿百态,颜色各异的石钟乳和石笋。师:你为什么喜欢它?生:因为它形状-,颜色-。师:你能不能用课本上的词来表示?(变化多端、颜色各异)师:那些石钟乳和石笋是什么样的?生谈:形状像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师:除此之外,洞中的石钟乳和石笋还有什么样的?让我们一起走进内洞。(放内洞部分录像)师:他们像什么?请你来。生.谁再来说?其实我们看到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内洞里的景物还有很多。张开你想象的翅膀,谁再谈谈?(如果没有谈的,师:比如猴子观海、海底捞月、哪吒闹海等)谁再说说?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说了这么多,现在能把内洞变化多端、颜色各异的特点读出来吗?(字幕:首先当然是值得观赏。)先自己练一练。请你来。(一生读)同学们,他读的怎么样?自己练练,谁来?读得怎么样?老师也认为很好。喜欢读的站起来读。三、练习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暑假即将来临,阳光旅行社要招聘一批双龙洞景区的小导游。(课件:招聘条件熟悉各处景点,普通话标准,举止文明,待人热情大方。)同学们愿意来试试吗?师:首先以小组为单位作准备,每人介绍一处景点,介绍时可以把课前收集的资料充实进来。各小组要选出最优秀的一名同学参加竞聘。谁想来介绍入山?(找一人)谁来介绍外洞、孔隙、内洞?(四人在前面一字排开)来,(挂导游牌,发小旗)师:我们由金华城出发。小导游们,开始吧!生一:(出示录像-入山图)如果导游开始没自我介绍,师要喊停。问:平时我们外出旅游,见到的导游也是这么说的吗?生。对,要先自我介绍。再来说说。导游:双龙洞属于岩溶景观,以洞中有洞、卧船入洞为特色。我们现在正通往双龙洞。你们看,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是不是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真是一片明艳。随着山势,迎着溪流,我们继续往前走。导游:再往前走,就到了双龙洞口,溪水就是从那儿流出来的。师:(拍肩)该轮到你了!生二:外洞我叫xx,大家叫我x导好了,将由我和大家一起游览外洞。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你们看,洞口的形状真像桥洞,这么宽。导游:让我们走进去看看吧。它高大明亮,洞高66余米,广、深各33余米,面积1200多平方米。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这儿聚集一千或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会觉得拥挤,像不像个大会堂。你看,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就是外洞。外洞的常年洞温保持在17摄氏度左右,冬暖夏凉,特别是在炎炎夏日,更是人们纳凉的好去处,比起天然空洞,更是过之而不可及。古人形容的好:上山汗如雨,入洞一身凉。师:谁还查找了其他有关外洞的资料?一生读:我还知道了外洞厅北有一挂黄色石瀑(生出示图片)大家看,它俨然是古人衣袍,这就是传说的吕先生藏身景点。相传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曾隐身于此,又有传说是,有个村姑誓不嫁抢她的财主,被锁困在洞中,吕洞宾就是从这里去营救洞中的村姑的。你是从哪儿知道的?(上网)师:利用上网来查阅资料是一种便捷的方式,可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生三:孔隙导游:(图)我叫xx,大家叫我x导好了。请看,这就是孔隙,可以容下一只小船进出。这就到了内洞。生四:内洞(录像)导游: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双龙洞内最神奇的自然景观-内洞吧!大家看,洞顶上有两条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那边是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各异,你可以依据其形状自由想象,即使不比作什么,我觉得也很值得观赏。如果你在内洞转一圈后,你会发现内洞比外洞大得多。接下来,请大家自由游览。师:导游工作结束了,现在请大家评价一下他们的表现?祝贺你们!四、谈收获1.(指副板书)这些问题你明白了吗?2.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五、布置作业:课后,请同学们用做诗、画画、唱歌、写广告语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双龙洞的喜爱,下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