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人教版数学三上《加减法的验算》word说课稿.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5593432 上传时间:2020-02-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人教版数学三上《加减法的验算》word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人教版数学三上《加减法的验算》word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人教版数学三上《加减法的验算》word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人教版数学三上加减法的验算word说课稿内容: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中加减法验算部分的内容。一、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前后联系。加减法验算是本单元的最后一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的基础上学习的。而且验算的熟练程度和学生良好的验算习惯还会影响到今后计算的准确率。所以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好这部分内容。2、学情分析学生在以往学习加、减法计算中已经初步感受到加、减法的关系,例如,一年级时学生就能根据一幅图画,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可以想加法算减法等,本节课要从这些已有认识出发,去探索加、减法的验算方法。3、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本课内容特点,联系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并初步总结出验算加减法的方法。(2)使学生能够掌握加、减法的验算方法。(3)初步培养学生检查、验算的习惯和严谨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4)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4、基于以上对于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分析,我确立本课的重点为:使学生能够掌握加、减法的验算方法。而准确地进行加减法验算和验算的书写格式是本节课的难点。二、教法计算本身是枯燥乏味的,机械的训练更使学生厌烦,这是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适时的评价鼓励显得尤为重要,本节课,我努力做到这一点。我尽可能以学生为主体,放手让学生自己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比一比、算一算等探究情境,多给学生一些提问质疑、探索发现的机会和条件。力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认识验算的作用,并初步掌握验算加减法的方法。三、具体环节设计(一)、准备铺垫:针对加减法的各部分关系,开课伊始我设计了两道来自“快乐星球”的挑战问题:(1)你能看着第一个算式填出下面三个算式的得数吗。4556101 5645 10156 10145追问:你怎么算的那么快,你是怎样填的?怎样想的?(2)、一定难倒你!出示: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这些题目,只要求学生口头列出算式,并不要求学生计算。如果这些算式能够熟练的列出来,将有助于学生独立总结出验算加减法的多种方法。(二)、情境导入:计算往往是与应用紧密结合的,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所以我采用了教材中小明要参加学校运动会,妈妈带他去商店买运动服和运动鞋的生活实例为情境。请学生说一说这幅图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并用屏幕显示。(1)妈妈买了一套运动服135元,和一双运动鞋48元,一共要付多少钱?(2)妈妈付了200元,售货员应该找给妈妈多少钱?学生们有积极地解决问题的欲望,不由自主地独立列式并计算出结果。135+48=183(元)200-183=17(元)通过计算两个物品的总价,“你们算的对吗,怎样检验?” 计算找零“售货员找的钱对不对,怎样检验?”两个问题分别引出例1:加法的验算,和例2:减法的验算两部分内容。从实际问题中引出计算,并通过验算去解决实际问题,认识验算的作用。(三)、引导探究,解决问题:1、加法验算方法。怎样检验加减法计算的结果?可以先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计算,然后小组讨论并在班上交流。验算加法时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学生发言,用屏幕显示。135+48=183(元)(1)用48135,看得数是不是183。(2)用183135,看得数是不是48。(3)用18348,看得数是不是135。(如果学生提出重新加一遍也应当肯定。)最后,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27页,这些小朋友想出了哪些验算的方法?哪些是我们想到的?哪些是我们没有想到的?2、验算的写法验算的书写格式是一个重点,在此处一定要规范板书。告诉学生为了区别两道竖式,我们通常在两道竖式的中间写上:“验算” 两个字。引导学生观察板书说说书写时要注意的问题。学生可能会说出:两道竖式要平行,不要偏;不要忘记写验算两个字;不要抄错得数;横式不要忘写得数;竖式中画横线要用尺子等。要及时表扬鼓励。3、减法的验算方法。验算减法时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学生发言用屏幕显示。200-183=17(元)(1)用17183,看得数是不是200。(2)用20017,看得数是不是183。4、归纳总结: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分别总结加减法的验算方法。小结时要重点突出验算方法的多样性。并分别板书加减法的验算方法:加法:1、交换加数位置。 2、和减去一个加数等于另一个加数。减法:1、被减数减去差等于减数。 2、差加减数等于被减数为了加深印象,板书后再让同位两个同学互相说说验算方法。(四)、巩固练习:为了培养学生检查、验算的习惯和严谨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使学生继续突破笔算加减法时可能发生的错误。我以“验算小冠军”为情境补充了两轮计算题目,我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效地学习,在原有基础上有提高有进步。对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因为是新课,知识掌握还不够扎实,往往是方法知道了,但熟练程度还不够,所以,我没有设计过多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而是在他们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加大一些题量。第一轮:出示小博士头像:验算让我当上了小博士!树上有两个大桃子,每个桃子上都分别写着一加一减两道算式:第一个:663 + 282 = 634 - 182 =第二个:239 + 571 = 404 - 186 = 如果做得又对又快,可以摘得两个桃子。要求学生独立验算,找两名学生板书数式过程,订正后引导学生观察订正。小结时选出第一轮验算小冠军。并且重点强调验算的作用,并鼓励应用。第二轮:马小虎的作业学生独立找错,汇报订正后引导学生讨论:观察题目,验算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请提醒同学们注意。选出第二轮笔算小冠军。(五)自我评价总结通过让学生参与总结收获,了解学生对加减法验算的掌握情况,又能使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享受成功的喜悦。 进一步指导学生不要把验算当成形式,养成验算的习惯,可以避免很多计算错误。这样,学生才能喜欢验算。附送: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三年级第五册P7、8/千米的认识例3、例4教学目标:1、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表象。2、运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千米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估算和分析能力。3、感受千米与实际生活地紧密联系,体会“千米”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教学难点:千米感念的建立。教学具准备:米尺、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一)交流信息。出示课件:美丽的校园(教学楼、广场、操场、跑道等)。(点击出示校园、操场图片)师:同学们你喜欢我们的学校吗?为什么?(生可能回答:我们的校园很漂亮。生可能回答:我们学校操场很大。)师:课前老师带你们去操场上了解相关的信息,谁愿意把你了解到的信息和大家一起分享?学生交流信息后教师板书:1、走100米的路大约需要200步。2、我走了一圈(200米)大约需要3分钟。3、沿操场跑5圈(1000米)很累。(根据学生回答点击1(二)揭示课题。设计意图:通过生活实际,学生收集整理信息后,了解了相关的数学信息,并从中知道“米”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也从这儿引出了更大的长度单位千米。2019人教版数学三上千米的认识word教案23出示)(二)揭示课题。设计意图:通过生活实际,学生收集整理信息后,了解了相关的数学信息,并从中知道“米”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也从这儿引出了更大的长度单位千米。师:对于“千米”,你想知道些什么?(点击出示)(生可能回答:1千米到底多长?也有生会问:什么情况下要用千米呢?生3:千米和米有关系吗?)(点击出示相关问题)师: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有关千米的知识。在你们的印象中,你认为1千米有多长呢?(生1可能回答:用米尺要量1000次。生2可能回答:走这样100米的路,要走10次。生3可能回答:走100米的路大约200步,所以走1千米的路大约xx步。生4可能回答:绕学校200米的操场要走五圈。生5可能回答:绕200米操场走一圈大约3分钟,所以走1千米的路大约需要15分钟。)(根据学生回答点击12345出示)师:我们发现10个100米就是1千米,也就是1000米也可以写作1千米。(板书:1000米是1千米)不过,1000米和1千米听起来不太容易区分,谁能想办法通过不同的朗读,把他们区分开来,使人一听就明白呢?(点击出示:10个100米就是1千米,也就是1000米。1千米=1000米)2、估计1千米的距离。(做一做)师:从我们学校门口出发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呢?学生估计,师生共同评价。(点击出示图片)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感受,建立1千米的表象,并且通过1千米路程的估计,进一步将距离与时间联系起来,更充分的表明1千米路程的长短情况。(二)探究二:千米的应用。师:我们知道千米也叫公里,可以用km表示。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想想你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千米呢?(生1可能回答:公路边的里程牌,生2可能回答:指路标志,生3可能回答:限速标志,生4可能回答:汽车或摩托车上的表盘上,)(点击出示相关图片)师:同学们真是生活中的细心人,老师也从生活中收集了一些“千米”,我们一起来看看。珠穆朗玛峰,高度约9千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点击出示图片)汽车速度表,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大约是80千米。(点击出示图片)自行车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大约是15千米。(点击出示图片)我国的万里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大约长6700千米。(点击出示图片)小结:千米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也可以表示交通工具每小时行驶的路程,还可以表示比较长的物体长度。(点击出示小结)设计意图:学生观察,教师引导,充分让学生认识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广泛。三、练习。(一) 练习一。(课本第9页第2题。)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点击出示图片,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结果)(二) 练习二。(课本第10页的第4题。)1、师:现在正是春暖花开的日子,这些天很多小朋友都和爸爸妈妈商量着去哪儿玩呢!(出示:)师:想一想,他们选择什么方式去比较合适呢?(生可能回答:这样的距离,步行比较好,可以欣赏欣赏周边的环境。)师: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可以达到呢?(生:根据刚才我们的推算1千米大约15分钟,那么3千米的路大约要45分钟。)(这时学生可能会选择更合适的自行车,因为觉得45分钟的步行路程会有些累。时间上也可以节约很多,按照1小时15千米,那么3千米只要12分钟就可以了。)2、师:这位小朋友他要去30千米外的表哥家,你认为步行或者骑自行车还适合呢?那又该选择怎样的交通工具呢?出示:)(生可能回答:不合适,选择小汽车更合适。大约半小时左右可以到了。)3、师:瞧!这一家三口正打算十一区黄山旅游呢。路途还挺远的,有1200千米了。你认为选择什么方式去比较合适?大约需要多长时间呢?(生可能回答:路途遥远,坐火车吧,每小时120千米,大约10个小时可以到了。也有学生可能回答:我觉得更合适坐飞机,每小时800千米,大约1个半小时就可以到了。)师:对,看来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路程选择更合适的交通出行方式,可以合理的安排我们出行的时间。(三) 练习三。根据图上的信息回答下面的问题。(点击出示图片)从小明家到学校有几条路?(点击出示,并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结果及路线)从小明家出发到什么地方所行路程正好1千米?在图上用彩笔画出这一路线。(点击出示,在图中标出1千米路程)(四) 练习四。课外拓展:课后请在父母的帮助下查找这些资料。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每小时不能超过( )千米。地球绕太阳每秒运行( )千米。马拉松长跑比赛全程大约( )千米。(点击出示)四、小结。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通过学习我们认识更大的长度单位“千米”,并且知道1000米就是1千米。五、作业。课本第9页第一题。同步解析与测评第8页基础练习第2题。千米的认识1000米=1千米附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