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年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练习题课题教材第56-59页。课型新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提高口算的准确性。2、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类推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3、培养学生仔细看题、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算理。教具准备课件、小棒。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个性化调整或反思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游乐园吗?游乐园里也有我们的数学,看看这张游乐园的照片,说说你们知道了什么。(出示第56页情境图)生:我知道了游乐园各种项目的价格。师:你能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跟小组的同学说说。学生在小组里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与这些有关的乘法口算的问题。二、教学例1.师:先看题,说说你了解到那些信息。(课件出示例1)生:坐碰碰车每人20元,要求计算3人要多少钱。师:你怎样理解题意?该怎么解答?生:每人20元,3人需要的钱数就是20的3倍,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所以列式为203。师:该怎样计算呢?跟小组的同学一起讨论一下吧。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师:谁愿意把你的想法跟大家说一说:生1:因为3个20是60,所以203=60。生2:因为10个3是30,所以20个3是60.生3:因为23=6,所以203就等于60.师:引导学生推想:2003、xx3得多少?(2003=600,200就是2个百,2个百乘3是6个百,就是600;xx3=6000,xx表示2个千,2个千乘3等于6个千,就是6000)2、教学例2.师:先看题,说说你了解到那些信息。(课件出示例2)生:坐过山车每人12元,要求计算3人要多少钱。师:你怎样理解题意?该怎么解答?生:每人12元,3人需要的钱数就是12的3倍,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所以列式为123.师:该怎样计算呢?跟小组的同学一起讨论一下吧。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师:谁愿意把你的想法跟大家说一说:生:我是借助摆小棒算出来的,先在第一行摆1捆和2根小棒表示每人12元钱,然后在第二行、第三行分别这样摆小棒,这样就表示出了3人需要的钱数。这时整捆的小棒数就是3捆,1捆表示1个10,3捆就是103=30(根),单根的小棒数是每行2根,3行就是23=6(根),所以一共就是30+3=36(根),也就是说3人需要的钱数就是123=36(元)。多给学生机会练习叙述思考过程,只要合理就要给与表扬和肯定。三、总结提升师: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四、课堂作业1、口算下面各题,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204 2004 xx3 304 300072、口算下面各题。42 303 2003 54 4023003 40002 6003 3000310006 903 10005板书设计:口算乘法203=60 想:2个10乘3就是6个10,就是60123=36 想:103=3023=630+6=36第二课时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进位)课题教材第60页。课型新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3、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算理。教具准备课件或挂图、小棒、口算看片。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个性化调整或反思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出示口算卡片。62 42 203 4023002 204 50+7 6+40看谁做得又对又快。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1、出示教学例1.师:观察图片,请同学们说出图意,并且提出一个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课件出示第60页例1情境图)生:图中小红、小丽和小明在一起画画儿,他们三人用的是同样的彩笔,已知每盒装12支彩笔,求3盒一共有多少支。师:怎样列式呢?为什么要这样列式呢?生:123,也就是求3个12是多少。请同学们先估计一下3盒大约共有多少支?生:把12看成10,用103=30,3盒大约共30支。师:要计算出精确的结果该怎样算呢?先在小组里交流。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可以摆小棒,也可以画图等。独立思考后与小组内同学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听听同学的解题策略,说说你的想法吧。学生可能会说:方法一:摆小棒,因为一个因数是12.所以一行摆1捆零2根,因为另一个因数是3,所以摆3行,一共摆了3捆零6根,也就是得36.方法二:画图,3个长条共30个方格,再加上单个的6个共36个。方法三:连加。12+12+12=36.方法四:分解组合,先算103=30,再算23=6,然后算30+6=36.方法五:拆数。93=27,33=9,27+9=3683=24,43=12,24+12=3673=21,53=15,21+15=3663=18,63=18,18+18=36师:组织学生讨论这几种方法的适用范围。方法一和方法二都好理解,但我们学了数学以后就应使用计算的方法来算,方法三如果因数的个数多了,算起来就比较麻烦。方法四不管因数是几都能算。方法五虽然因数不管是几都能算,但是把一个因数拆成几个一位数,再相乘,乘后再加,比较麻烦。师:引导学生用竖式计算。从刚才讨论的结果来看,用数的分解组合来算比较简便,那么我们就可以将这三个算式组合起来写成一个竖式。教师板书并讲解:第二个因数要与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对齐,从个位乘起,先用3乘2得6,表示6个一,写在个位上;再用3去乘十位上的1得3,表示3个十,把3写在十位上(用虚线在个位上写一个0),再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就得36.进一步说明:因为积的十位上的3表示3个10,所以这个0可以省略不写,可以把3直接写在积的十位上。教师再次板书:1 2 因数 3 因数 3 6 积可以请学生再说一说乘的过程。三、总结提升师: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交流今天的收获。四、课堂作业。把一根长10米的木料锯成2米一段的短木料。每锯一段需要3分钟,全部锯完需要多少分钟?第三课时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课题教材第61页。课型新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3、使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掌握不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教学难点掌握不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教具准备主题图、小棒、口算看片。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个性化调整或反思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 出示口算卡。2、 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1 2 3 2 4 3 2 2 1 2 4 3 2 4 二、 探究体验,经历过程。教学例2.师:观察图片,谁愿意把图意跟大家说一说(课件出示第61页情境图)生:王老师到书店给同学们买连环画,一套16本,买3套一共多少本?师: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生:163,也就是求3个16是多少。师:怎样计算呢?生1:先用小棒摆一摆,通过摆小棒得出163的结果。每行摆一捆(10根)和6个一根,摆3 行。3个6根是18根,满10根要捆成一捆,共可捆1捆,与前面3捆合起来一共有4捆,再加上单独的8根,共48根。生2:用连加的方法。1616+ 16 48师:同学们很善于动脑,想出了不同的方法,那么用乘法竖式怎样计算呢?学生试做,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并请一位同学进行板演,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1 6 3 4 8生:从个位乘起,先用3乘6得24,把8写在个位上,1表示1个十,向十位进1;再用3乘十位上的1得3个十,再加上进上来1个十是4个十,把4写在积的十位上。师:为什么要从个位乘起,而不先从十位乘起呢?生:如果先从十位乘起,十位乘完后得3,当个位乘完向十位进1时,十位上的3还要再加1,就需要把3变成4,这样计算既麻烦,又容易出错。三、 总结提升。师: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交流。四、 课堂作业。第四课时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课题教材第62-65页。课型新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2、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3、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掌握连续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具准备口算看片、挂图。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个性化调整或反思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 口算下面各题。44+2 57+4 65+1 34+22、 说一说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时,应该怎样计算。(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哪一位满几十,就向它的前一位进几)3、 计算下面各题。请三位同学板演,其他同学写在练习本上,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2 9 1 4 2 1 3 1 3 4 7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出示教材第62页例3的情境图。师:学校正在召开运动会,老师和几名同学为运动员们准备了饮料。每箱24瓶,9箱饮料一共有多少瓶?师:怎样列式?为什么?生:249,也就是求9个24是多少。师:先估算一下,9箱饮料大约是多少瓶?生:10箱是240瓶,9箱一定比240少。师:用竖式计算。请一位同学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试算。做完后共同订正。2 4 9 2 1 6请计算正确的同学说一说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个位上49=36,向十位进3后,十位上29=18,表示18个十,18个十还要加上刚才进上来的3个十共21个十,2应写在积的百位,1应写在积的十位)教师小结:用一位数乘另一个因数的十位后,要看看个位上乘得的积有没有进位,如果有进位,不要忘记加上进位数,如加上进位数后又需进位,那么还需向百位进位或把最高位写在百位上。师:下面请同学们做下面的练习。6 8 6 9 7 8 学生独立完成。算完后组织学生讨论:在计算过程中,这两道题的主要区别在哪里?第1题十位乘完后再加上进位数后最高位没有改变,第2题十位乘完后再加上进位数后最高位又增加了1.三、课堂作业。1、学校运动会开幕式,有4个方阵,每个方阵128人,一共有多少人?2、最大的一位数与最大的两位数的乘积是多少?第五课时 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课题教材第66-69页。课型新课教学目标1、知道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结论掌握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2、理解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算理,能正确地进行计算。3、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重点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结论和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个性化调整或反思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数学王国里,有一个非常特殊的数字是什么吗?学生猜想。师:在数学王国里的特殊数字就是0,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与0有关的乘法计算。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1、教学例4.(出示课件)师:你能把图意跟大家说一说吗?先在小组里交流。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师:谁愿意跟大家讲一讲?生:图中有7只小猴子,把它们面前盘子里的桃子都吃光了,问我们7个盘子里一共还有多少个桃子?师: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么?生1:因为每个盘子里都没有桃子,所以每个盘子里的桃子用数字“0”表示,7个盘子就是7个0相加,结果还是0,所以算式是0+0+0+0+0+0+0=0生2:我觉得可以用乘法计算,因为7个0相加就可以写成07=0(个)或70=0(个)师:想一想,03=? 90=? 00=?你发现了什么?生:都得0.我发现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2、 教学例5.师:请看下面与0有关的计算问题,你能解决吗?读完题后先说说你的想法。(出示课件)生:求这个运动场共有多少个座位,就是计算8个604是多少,我们可以把604看做600,那么6008=4800,所以应该比4800个还多一些。师:到底是多少呢?尝试自己列竖式计算一下。学生尝试独立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组织学生开展交流竖式算法:6 0 4 8 4 8 3 2师:十位上写几?为什么?生:十位上应该是3,因为8与十位上的0相乘还得0,加上个位上进上来的3,所以十位上结果应该写3.要适时给予竖式计算正确的学生以表扬和鼓励。3、 教学例6.(1)出示例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学校图书室买了3套小小科学家丛书,每套280元。一共需要多少钱?(2)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2803,也就是求3个280是多少。(3)先估计一下大约得多少。2803900,大约得900.(4)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试着做。教师巡视时找出两位算法不同的同学进行板演,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做的。生1:先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的每一位上的数。由于第一个因数个位上是0,乘3后还得0,所以积的个位上也是0,这个0起占位作用。生2:把280乘3看成28个十乘3,先算28乘3,所以写竖式时把8和3对齐,得出的84表示84个十,这时再把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落下来,这个0起占位作用。(5)比较这两种方法,哪种更简便?第二种更简便。(6)概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计算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先用一个因数0前面的数乘另一个因数,再看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三、总结提升。师: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交流各自的收获。四、课堂作业。1、笔算下面各题。2078 6034 3059 6045 70833904 5203 1907 4606 23042、你能很快说出下面哪个算式的得数大吗?1+2+3+4+5+6+7+8+9+01234567890第六课时 解决问题(例7)课题教材第70-74页。课型新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估算,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2、使学生认识到估算的价值。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掌握估算的方法,能正确进行乘除混合运算。教学难点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解问题的能力。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个性化调整或反思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问题师借助乘法计算解决的,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生活中哪些问题是需要乘法解决的?你能正确解答吗?二、 探究体验,经历过程。1、 教学例7.师:每张门票8元,有29人参观,带250元买门票够吗?引导学生分析题意。要想知道带250元钱够不够,必须先知道29人卖门票共需多少元。也就是要先算出298得多少,然后和250元比较一下。生:298我还没有学过,怎么办呢?师:这道题只要知道298的结果比250大还是小就可以了,不必算出精确结果,因此我们可以用估算的方法,也就是看298大约等于多少。学生可以再小组内讨论,先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教师到各小组巡视,及时指导、点拨学生。集体交流:因为29接近30这个整十数,所以我们把29看成30,用308=240,所以298大约等于240.师:同学们想得很好。298大于等于240,“大约等于”写成数学符号就是“”,这是约等号,读作“约等于”,所以298240板书:298308=240(元)生:通过估算得出了298的结果,和250比较后发现250元钱购买门票了。三、 课堂小结四、 巩固练习1、“做一做”2、三题第七课时 解决问题(例8)课题教材第70-74页。课型新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正、反归一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结构特征及解题关键。2、初步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正、反归一应用题,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归一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会解答此类应用题。教学难点1、线段图的画法2、检验方法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个性化调整或反思一、 复习。课前练习:1、口算。362= 1838 = 436= 664= 21(568)= 42(23)= 2487= 64(243)=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2、 教学例2.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道稍复杂一点的问题,然后说说你的想法。(课件出示第71页例8)生1:我们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来帮助理解问题。生2:求买8个同样的碗用多少钱,就需要先算一个碗多少钱,再算8个同样的碗多少钱。生3:一个碗的价钱就是183=6(元),8个同样的碗的价钱就是68=48(元)。生4:也可以列成综合算式1838,结果仍然是8个碗48元钱。只要学生讲解合理就要给予肯定表扬鼓励。师:究竟算得对不对呢?你们检验了没有?生:可以这样检验,买8个碗48元,说明一个碗的价钱是488=6(元),这样3个碗的钱数就是63=18(元),说明我们的解答是正确的。师:对!我么一定要记住解答完之后要进行检验,才能有效提高我们解解题的正确率。想一想,18元可以买3个碗,30元可以买几个同样的碗?生:先算一个碗的价钱183=6(元),再算30元里面有几个6元就可以买几个碗,列式为306=5(个),所以说30元钱可以买5个碗。三、课堂小结。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有哪些收获?四、巩固练习。1、“做一做”第八课时 解决问题(例9)课题教材第71-74页。课型新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正、反归一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结构特征及解题关键。2、初步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正、反归一应用题,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归一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会解答此类应用题。教学难点1、线段图的画法2、检验方法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个性化调整或反思一、 复习课前练习:1、口算。468= 2134= 632= 463= 21(186)= 54(23)= 5686= 42(213)= 二、新知探究,经历过程。1、教学例9.师:妈妈在买碗的过程中又遇到问题了,你能帮忙解决吗?试一试。(出示例9)妈妈的钱买6元一个的碗,正好可以买6个。用这些钱买9元一个的碗,可以买几个?(1)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2)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听听同学们的解答策略,说说你的想法吧。学生可能会说:生1:我首先是画线段图来表示题意的,这样就能比较直观地分析题意了。生2:根据6元一个碗可以买6个,可以算出总价是66=36(元),那么36是9的几倍就可以买几个9元的碗,列式为369=4(个)。生3:可以列成综合算式669,结果也是4个。生4:我检验过了买4个9元的碗和买6个6元的碗,总价是相同的,都是36元,说明解答是正确的。师:同学们,讲得有理有据,真棒!继续努力!五、 总结提升。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交流。六、 课堂作业。1、 一个两位数与3相乘的积大约是180,那么这个两位数可能是多少?2、 张爷爷为了锻炼身体每天要绕圆形花坛步行3圈,每圈400米,如果还是步行相同的路程,绕操场就要步行2圈,操场每圈多少米?第九课时 整理和复习课题教材第75、76页。课型新课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和回顾本单元的知识,是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较为系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2、巩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3、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提高计算能力。教学难点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个性化调整或反思一、总结算法。下面各题你会选择合适的算法吗?(1)小军每分钟大约走65米,他从家到学校大约要走8分钟。他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2)每套课桌椅坐2个人没学校新买来200套课桌椅,一共可以坐多少个人?(3)阳光小学每个年级都有136人,全校6个年级共有多少人?学生独立思考后与小组内同学讨论,然后集体交流。交流时说出各题选择的方法,并说明理由。第(1)题应选择估算。因为不需要求出准确结果,从题目可以看出问题是求大约多远,所以只知道大概的结果就可以了,因此用估算,658560;第(2)题应选择口算,因为题目中的多位数是整百数,口算比较方便,2002=400;第(3)题应选择笔算,因为题目要求求出精确的结果,口算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就要进行笔算。二、练一练。1、口算下面各题。204 703 123 1204 36+52004 6008 214 3203 48+75002 10007 322 11006 88+6做完后说一说口算的方法。(用多位数中0前面的数和一位数相乘,再看多位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2、估算下面各题。984 793 1025 2876536 2124 3197 728做完后说一说估算的方法。(把多位数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或整百数,用这个接近的整十或整百数去乘一位数,就得出了估算的结果)3、 笔算下面各题。2133 897 284 50752136 3544 1469 4703做完后说一说笔算的方法。(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中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它的前一位进几)三、课堂作业。学校组织同学们去华山旅游,成人票每张125元,儿童票每张60元,有2位老师,9名学生,买票一共要用多少钱?附送:2019年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学案教学内容;60页信息窗1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3、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或乘减的运算。 4、进一步学会合作、交流,在合作中建立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 1、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X k B 1 . c o m现在是什么季节?果园里都有什么水果成熟了呢?这一切都在等着我们来摘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采摘节上逛一逛吧!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感兴趣的采摘活动入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了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身心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二、根据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1、请看,你能从中找到哪些数学信息。(贴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板贴数学问题)会解决吗?请同学说一下算式。2、 观察情境图,你能发现与刚才的图相比,有什么不一样的数学信息吗? 如果仍然要问“还剩多少个篮子?”你会解决吗?自己在数学本上试试看。【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有条理的思考问题。】X k B 1 . c o m 交流、说说你是怎么解决的?并说说是怎样想的?总结:不管哪一种算式我们都是用了同一种方法,都是先算要分多少个篮子,再算还剩几个。【设计意图:学生在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理解算理。明白分布算式与综合算式都是同一种方法,为后面进一步学生混合运算打下基础。】3、观察综合算式,总结算法,揭示课题观察综合算式,是怎么算出得数。(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乘法再算减法。总结:像这种既有乘法又有减法的综合算式,还有一个名字叫乘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设计意图:让学生抛开情境,单独看算式,自己归纳概括出乘加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3、 沟通优化,促进发展1、 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你能从图中找到什么数学信息?(板贴数学信息)你能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2.解决一共来了多少人? 同学们会做吗?请你自己解决,开始吧。(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交流、讨论你是怎样解决的【设计意图:通过进行乘加混合运算的仿例练习,进一步巩固乘加混合运算的算理及算法。】3、 观察算式,交流算法,揭示课题你是怎么算出得数的?先算,再算总结: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像这种算式中既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综合算式叫乘加混合运算。(板书课题)【设计意图:有了乘加的学习基础,在学习乘减时,大胆放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以及交流的过程,使学生轻松掌握了乘减的运算顺序,体现了教学的层次性。】4、总结算法请你认真观察这几个混合运算,看看他们有什么共同点?(都有乘法)在乘加乘减混合运算重要先算什么?归纳:在乘加乘减混合运算中,先算乘法,后算加减。4、 巩固练习现在,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我们知道了,下面看你能不能运用这个知识来解决采摘活动中遇到的问题。1、 走进苹果园,苹果树上接满了又大又红的苹果,可是有的苹果让虫子吃过了,你能把坏了的苹果找出来吗?【设计意图: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是初学的孩子们最容易出错的地方。辨别对错练习的设计,起到了及时提醒孩子们的关键性的作用。】2、 柿子树上黄澄澄的柿子可诱人了,你想摘到吗?想得到柿子可不容易,先完成下面的问题吧。【设计意图:喜欢玩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将数学知识寓于游戏之中,使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为枯燥的巩固练习增添了趣味色彩,教学效果事半功倍。】3、 现在来看看咱们班一共可以收获多少柿子吧!你能解决吗?自己试试看吧。五、全课总结,谈收获。 刚才同学们自己动脑思考解决了采摘过程中的种种问题,我们的采摘活动也马上就要结束了,你能跟老师说说这次采摘之旅你有什么收获?第三课时教学内容;66页 信息窗3【课 题】: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情景,通过尝试改变运算的顺序,理解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掌握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运算顺序,熟练进行混合运算。3、培养进行较复杂运算的能力、能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会计算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并会列综合算式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利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情景图展现了学生解题需要的信息,孩子们在阅读中了解相关信息,教师借助引导、评价,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探索新知可以产生浓厚兴趣。1、谈话:秋天到了,果园里硕果累累。愿意继续和老师一起去果园里领略丰收的喜悦吗?请看大屏幕: 出示信息窗3中的情境图片一。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看能收集到哪些数学信息。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收集到的信息也很全面。那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非常好。善于提出问题的孩子才会喜欢动脑筋解决问题。这么多问题,有没有你一下子就可以解决的?生交流。学生汇报收集到的数学信息。预设:一筐苹果60个。一篮苹果比一筐苹果少38个。一箱梨8个。小孩摘了43个梨。爸爸摘的梨比小孩多21个。学生汇报所提问题。预设问题:1、每篮苹果多少个?2、3篮苹果多少个?3、小孩摘的梨可以装几箱?4、爸爸摘的梨可以装几箱?2、整理思路,尝试解决师:想一想,这个问题该怎样解决,然后拿出练习本试着解决这个问题。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想法。预设:(1)先求每篮苹果多少个?60-38=22(个)(2)再算3篮苹果多少个?223=66(个)自主探究学习新知自主练习,交流巩固。让学生借助信息出示的条件进行研究,圈一圈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再列式计算。可以让孩子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直观策略的优势。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算法,是算法多样化的实质,体现了“用不同的方法学习数学”的思想。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去思考、去议论、去探索,在引导学生自己介绍选择的方法及理由的同时,促使学生在交流中反思,在反思中进一步梳理了解题思路。】【设计意图:通过说运算顺序对前面所学知识做以巩固,通过红点问题三的解决,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在有小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1、师:要解决这个问题,咱们先要完整的把题目说出来,你能把问题完整地叙述出来吗?(指名生说)。预设:一筐苹果可以装60个,一篮苹果比一筐苹果少38个,3篮苹果多少个?师:想一想,这个问题该怎样解决,然后拿出练习本试着解决这个问题。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想法。师小结:咱们同学真是火眼金睛,一下子就看出第一种写法不对。后面三位同学都能用自己的方法告诉我们要先算60-38,这非常好。老师也很喜欢第四位同学的写法。而且这位同学的写法和我们的数学家不谋而合。像这样的算式,为了先算60-38,数学家们用了一个符号来帮忙把应当先算的一步突出起来。它就是第四位同学用的小括号。板书:小括号( )。追问:你觉得小括号有什么作用呢?生交流。预设:小括号起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在计算这个算式时需要先算减法,所以把它加上小括号。师:有了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遇到括号该怎么办呢?对,要先算括号里的;也就是说小括号括出的一步要最先算。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板书课题)(1)师:现在,你知道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该怎么计算了吗?老师来考考大家。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86-56)8 (82-79) 13 130(90-87)(45+36) 2 9(260+40) 374-742指名交流,集体订正。出示红点问题三:你会计算下列各题吗?84(8-4) 56(5+3)师:看来,同学们已经知道了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那么,你能根据我们学习的内容来解决问题吗?出示问题4:爸爸摘的梨能装几盒?请你先同桌互相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指名板书交流。第一关:我会算:师:刚刚我们说了运算顺序的六道题,你能准确地计算吗?课件出示:(86-56)8 (82-79)13 130(90-83)(45+36)5 9(260+40) 374-742指名交流,集体订正。第二关:我会比算式有无小括号对比教学师:这两题你会算吗?请大家在本子上计算。(5020)5 50205 师:我们已经知道在混合运算中,遇到小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运用这个知识我们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学校有6间微机室,每间有35台电脑。现在每间增加了10台电脑,现在有多少台电脑?2、整理思路,尝试解决预设:X k B 1 . c o m(1)先求每篮苹果多少个?60-38=22(个)(2)再算3篮苹果多少个?223=66(个)4、集体交流,碰撞思维师:谁来交流一下你是怎么做的?生交流。预设:生1:我这样写60-383=223=66生2:我这样写60-383=223=66生3:我这样写(60-38用圆圈圈起来)60-383=223=66生4:我这样写(60-38)3=223=66生交流。预设:小括号起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在计算这个算式时需要先算减法,所以把它加上小括号。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做法小组讨论运算顺序,交流。预设: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生计算,交流订正。预设:列分步算式:43+21=64(个)648=8(盒)列综合算式计算(43+21)8=648=8(盒) (5020)5 50205 指名交流。课件出示:(5020)5 50205305 504 =6 =46生交流。课件出示:解题过程。检测目标1和目标3的达成检测目标1、目标2和目标3的达成检测目标1、目标2和目标3的达成检测目标1、目标2和目标3的达成总结提升新- 课-标-第 -一- 网领悟方法一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仅有知识上的收获,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梳理探究的过程,掌握学习的方法。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惑或什么新的问题,也可以说出来,会提问题的孩子才是会学习的孩子。谁先来?生交流,师相机强调:算式中的小括号有什么作用?计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要注意什么?强调自主探究的重要性。学生可能的回答:有小括号的运算先算有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乘除、后算加减。检测目标2的达成【课堂检测】下面给你五分钟的时间完成达标检测。(一)谨慎计算1、917(4+3) 2、 24(48-40) 3、 98-192(二)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妈妈给了小兰80元钱,小兰买书花了56元钱,剩下的钱正好买了3支钢笔。每支钢笔多少钱? X k B 1 . c o m【设计意图:通过当堂小测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能找到学生掌握好和不好的地方。做好有针对性的辅导。】八:板书设计:混合运算1、每篮苹果多少个? 60-38=22(个)2、3篮苹果多少个? 223=66(个)(60-38)3=223=66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