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下册 七律·长征 1教学实录 苏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587681 上传时间:2020-02-0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下册 七律·长征 1教学实录 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下册 七律·长征 1教学实录 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下册 七律·长征 1教学实录 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下册 七律长征 1教学实录 苏教版板块一:导入、释题播放难以忘却的长征录像片段,初步了解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就随着长征的亲历者毛泽东一起,走进他的七律长征。谁来读课题?生:(读课题,但没有注意停顿)师:中间有个间隔号,稍微停顿一下。(示范读)生:(齐读课题)师:知道什么是“七律”吗?生:每句话都是七个字的。师:还不够准确。生:首字和末字可押韵也可不押韵。师:你了解得还真多!请大家翻开课本看看,这首诗一共有几句?生:八句。师:每首诗有八句,每句七个字,一般情况下我们就叫它“七言律诗”,简称“七律”。一起再读课题。生:(齐读课题)板块二:初读感知,疏通诗意师:这究竟是怎样的一次长征呢?请大家读一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把诗句读通顺。(生自由读文)师:会读了吗?谁来读?生: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师:对不起,打断一下。这两句是整首诗的眼睛,一定要读好它,他读正确了,谁愿意再来读一读?生: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师:真好!一起来一遍。生:(齐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师:下面两句难度有点大,谁愿意挑战一下?生: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读成wlng,第二句重复了一遍。)师:感觉你有点儿激动,暂时按捺一下。请你再把这两句读一遍,我们仔细听,你有什么发现?生: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仍然读成wlng )师:读顺了,可惜的是有两个字音读错了,谁发现了?生:“w lng”他读成了“wlng”。师:你在读一遍!生:w lng师:当两个三声字在一起的时候,第一个字的三声要变成(俯身问先前读错的学生)生:(小声的)第二声。师:对了,第二声。你在读一遍!生:五岭逶迤(“五岭”仍然读成wlng)师:停一下!(示范读“w lng”)你再读。生:五岭逶迤。师:好!还有一个字是个多音字,你们发现了吗?生:磅(png)礴。师:对了,在这里读磅(png)礴。再把这两句诗练一练。(生自由练读)生:五岭逶迤腾细浪,(“五岭”仍然读成wlng)师:慢一点,再读一遍!生: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师:读出感觉来了,谁愿意在读?生: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师:真好!一起来一遍。生:(齐读)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师:后四句谁来读?生: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师:他不但读正确、读通顺了,而且读的很有感觉。掌声送给他!师:谁愿意把整首诗连起来读一遍?这有点难度,要不要练一练?生:不用!不用!生:(读整首诗,读到“金沙水拍云崖暖”时把“崖”读成“xi”)师:不要着急,这个字是一个生字,读生:(齐声纠正)“y”。师:“云崖”,再读一遍!生: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师:他很努力地读好了,掌声也送给他!我们一起再来读一遍!(生齐读整首诗)师:不错!诗是读正确、读通顺了,不知道诗的意思大家明白了没有?(有部分学生举手)不着急,拿出笔来,我们再把这首诗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圈一圈、画一画,也可以和同桌交流。(生读诗交流,师巡回指导)师:我们交流一下。你读懂了哪些地方?哪些地方还需要大家的帮助?都可以说。生:我不知道“磅礴”是什么意思?师:谁愿意帮帮他?生:“磅礴”在这里指乌蒙山气势很雄伟,很高大。师:所以有一个词叫“气势磅礴”,你明白了吗?生:嗯。师:“逶迤”知道是什么意思吗?生:“逶迤”就是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师:对了,大家发现了没有,这两个词语都是形容生:都是形容山的。师:谁能把三、四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先练一练。生:红军过了弯弯曲曲的五岭,又过了一条条小河师:看来这里有点儿问题,我们先不着急,“腾细浪”、“走泥丸”这两个词有必要单独理解一下。谁知道“腾细浪”是什么意思?生:“腾细浪”就是翻腾着的小浪。师:谁能把第三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生:连绵不断的五岭,山路都是弯弯曲曲的,就好像是翻起来的小波浪。师:在谁的眼里?生:在红军的眼里。师:连绵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的眼里就像细小的波浪一样。下一句的意思你们应该明白了。生:乌蒙山是那么的高大、雄伟,可是在红军的眼里就像是脚下滚过的泥丸。师:就像是脚下滚过的泥丸那样生:轻松自在。师:这两句诗的意思弄明白了,还有没有哪些地方不明白?生:“万水千山只等闲”的“只”是什么意思呀?师:谁来帮她?生:“等闲”就是平平常常的意思。这句话连起来就是万水千山在红军眼里是非常平常的事。生:再高的山,再陡峭的路表面上看起来很艰难,但他们都挡不住红军坚强的意志。万水千山在红军的眼里只不过是平平常常的事。师:真不错!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大部分学生没有反应)师:老师再读这首诗的时候,第五、六句的“暖”和“寒”,老师想了好一阵子,也没有想明白,谁来帮帮我?(学生小声议论,举手者很少)师:能不能联系课前发的资料来谈谈。生:红军巧渡金沙江(语塞)师:红军巧渡金沙江,取得了长征途中的一次胜利,红军的心情会生:很高兴。师:金沙江水拍打着岩石,红军战士的心里生:暖暖的。师:下一句呢?生:“大渡桥横铁索寒”的“寒”字表达出了红军战士爬铁索时很困难。师:那根根铁索冒着寒气。(出示:泸定桥图片)生:哇师:走上去,试试看,什么感觉?生:走在铁索上,看着脚下滚滚的江水,让人心里发寒。一不小心就会掉下去。师:是呀,让人心惊胆寒。最后两句诗的意思谁来说说?生:“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就是红军面对千里雪山,仍然很开心。因为他们走过好多的路,现在快要走完了。师:翻过岷山,胜利就在眼前,红军战士是多么的开心呀!生:过了岷山,他们就胜利了,个个喜笑颜开。师:你能不能读读这句诗。生: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师:我们理解了诗意,再来读读这首诗,一定有不一样的感觉。(生自由读)板块三:聚焦“难”,感受“远征之难”师:这究竟是一次怎样的长征呢?谁能用诗中的一个字来说一说?生:难。师:是呀,远征难呀!从诗中的的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远征之难”?默读诗歌,圈圈画画有关的诗句,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生默读圈画,师巡回指导)师:我们来交流一下。生:“五岭逶迤”,那弯弯曲曲的山路很难走,走过去非常的艰难。生:“大渡桥横铁索寒”,战士们手握着铁索,望着脚下的江水,让人觉得很害怕。师:想一想,脚下是什么?生:滔滔不绝的江水。师:对岸是什么?生:对岸是敌人乌黑的枪口。生:想要过去非常不容易,比上刀山,下火海还难。师:能不能把这个“难”送到诗句中去读一读?生:大渡桥横铁索寒师:是呀,让人胆战心惊!还有哪些地方能感受到?生:从“千里雪”可以感受到。岷山到处都是雪,非常的寒冷。红军战士的衣服又那么的单薄,很难走过去。师:是呀,同学们,读着“千里雪”这个词,你们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耳边仿佛听到了什么?生:我眼前仿佛看到了一望无际的白雪,听到了风呼呼刮过的声音。师:皑皑白雪,狂风呼啸。生:那是一片白雪皑皑的世界,雪连着天,天连着雪。我听到战士正鼓励身边的战友:“坚持住,坚持住,一会儿就到了。”师:真好!让我们静心想象一下,我们的红军战士脚上穿的是什么?身上穿的是什么?生:红军战士身上穿着单薄的衣服,脚穿草鞋,每走一步都是那样的艰难。寒风吹来,就像是针刺进了骨头里。师:你体会得很深。战士们饿了渴了生:饿了,渴了就抓一把雪塞进嘴里。生:饿了,就吃一个辣椒;渴了喝一口辣椒水。师:要翻过这千里雪山,容易吗?同学们。生:不容易!师:是呀,不容易呀!还可以从哪里看出来?生:我从“乌蒙磅礴”看出来,山高大险峻,山路很难走。红军战士穿着草鞋,脚都磨破了。师:大家谈得很好。我把大家找到的这些词语都打到了课件上。把我们刚才的体会带进这几组词语中,好好的读一读。生:(齐读)五岭逶迤 乌蒙磅礴金沙水拍 大渡桥横 千里雪山师:红军战士仅仅是翻过这几座山,淌过这几条河吗?请大家读读课后的“资料袋”,特别提醒大家关注那几组数字。生:红军翻越了18座大山,淌过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行程约25000里。师:是呀,红军走过的是生:万水千山师:万水千山,谈何容易呀!把这种感觉融入到这几组词语中生:(齐读)五岭逶迤 乌蒙磅礴 金沙水拍 大渡桥横 千里雪山师:我们的红军战士面临的仅仅是大山、大河这些自然方面的艰难险阻吗?不着急,静静地看一段文字。(课件出示:湘江战役是红军有史以来进行的最为惨烈的一次战役。1934年11月,中央红军与数十万国民党军在湘江边展开激战。经六天血战,红军终于冲过了敌人的封锁线。但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中央红军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长征途中,红军遭遇的战斗在400场以上。平均每三天就发生一次激烈的大战。在漫漫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中,平均每300米就有一个红军战士牺牲。)生:仅湘江战役,红军战士就从8.6万人锐减到3万人,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师:五万将士血洒湘江呀!生: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还要面对敌人的枪林弹雨。生:还要进行残酷的战斗。师:前有拦敌,后有追兵,空中是敌机的狂轰乱炸。我们的红军战士就这样跨过了一座座大山,淌过了一条条大河,翻雪山,过草地,走过了二万五千里。同学们,这是怎样的一次长征呀?生:这是一次艰难的历程。生:这是一次考验红军意志的长征。生:这是一次惊心动魄的长征。师:把我们现在的这种感觉再次放到这几组词语中读一读。生:(齐读)五岭逶迤 乌蒙磅礴 金沙水拍 大渡桥横 千里雪山板块四:聚焦“闲”,体悟“长征精神”师:在红军战士的眼里,在长征的亲历者毛泽东的眼里,长征又是怎样的呢?默读圈画。(生默读圈画,师巡回指导)生:我从“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里“腾细浪”、“走泥丸”这两个词知道了红军根本不怕这万水千山。生:连绵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眼里就像细小的波浪。师:走的是那样的生:轻松自在。生:在红军眼里,翻过气势磅礴的乌蒙山就像走过泥丸那样简单。师:那样的生:悠闲自在。师:谁能把红军的这种悠闲自在的感觉给读出来?生: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师:真好!掌声。男同学读前面四个字,女同学读后面三个字。明白了吗?男生齐:五岭逶迤女生齐:腾细浪。男生齐:乌蒙磅礴女生齐:走泥丸。师:有没有明白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安排?生:男生的声音比较大,把“五岭逶迤”、“乌蒙磅礴”读得很有气势,很艰难。女生声音较小,就可以把“腾细浪”、“走泥丸”读得感觉很简单,好像很轻松自在,很悠闲。师:真不错!声音一“大”、一“小”,就突出了一“难”一“闲”。我们再来一遍!生齐: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师:读得真好!还有哪些地方感受到?生:我从“万水千山只等闲”中“只等闲”三个字中看出,红军经历了那么多困难,可在他们的眼里,这些困难只不过是平平常常的小事。师:千难万险,红军是等闲视之。你能不能读好这句话?生: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生齐: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生:“三军过后尽开颜”,红军战士克服了重重困难,他们很高兴,好像回到了家一样。在长征这部电视剧里,三军会师后,战士们都发出了肺腑之言,说有了回家的感觉。师:联系看过的电视剧来谈,你理解的很深刻。是呀,翻过了岷山,回头看看,万水千山都已被英勇的红军战士踩在了脚下,都已被远远的抛在了身后,那是何等的高兴呀!谁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生齐: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尽开颜”读得较低沉)师:还感觉不到高兴!你们觉得哪几个字最能让人感到高兴?生:从“尽开颜”可以感觉到。师:怎样才能读好这“尽开颜”呢?练一练。(生练读)师:看着老师的手势,我们再来一遍。生齐: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师:真好!我们的红军战士走过了这漫漫二万五千里,他们靠的是什么?生:他们靠的是双脚。生:他们靠的不仅仅是双脚,还有为了让人民生活更幸福的理想和坚强的意志。生:他们还靠那颗眷念祖国的心,为了祖国富强的心。师:我明白你的意思,是为了让所有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美好愿望。生:他们靠的是顽强的毅力和不怕艰难险阻的精神。师:这就是“长征精神”!正是有了这种精神,红军才创造了这个人类历史上的奇迹。(课件出示:长征,人类历史上坚定无畏的丰碑!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奇迹!)生齐读:长征,人类历史上坚定无畏的丰碑!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奇迹!板块五:配乐齐诵,提升情感师:同学们,长征已经过去了70多年,那段红色的历史可能已经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是,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有责任牢牢记住那段历史。(播放音乐)请全体起立!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齐声诵读这首诗,把长征这个人类历史上坚定无畏的丰碑牢牢地立在心中。(生齐诵全诗)附送: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下册 七律长征 1教案 苏教版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全诗。 2.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重点: 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教学用具:中国地图;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录象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诗歌,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2.战士资料,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了解毛泽东。3.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教学重点: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教学难点: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了解毛泽东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解题,教师简介历史背景 国民党反动派对红军发动了五次“围剿”。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以后,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长征途中,1935年4月,党中央在贵州省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的错误路线对党的统治,从此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从胜利走向胜利。党中央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现已撤销省的建制)、甘肃、陕西等11个省,在整个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红军战士击溃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1936年10月,第二、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北,与第一方面军会合。毛泽东同志写下了长征这首诗,从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所遇到种种困难和红军战士在战胜这些困难时所表现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二、学生自读课文,并提出不理解的问题。三、范读、教读。1老师先范读课文,明显暗示出诗句停顿节奏。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2学生按节奏试读,达到能读上口,会停顿的程度。四、读句、释词。1读每一句诗,先理解句中词语的意思。(远征:指二万五千里长征。万水千山:“万”和“千”都不是实数,而是说无数的山、无数的水,实指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五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区边境。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绝的样子。细浪:翻着浪花的细流。乌蒙:即乌蒙山,在云南、贵州两省之间。磅礴:气势雄伟。泥丸:泥团子,小泥球。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铁索: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红军过桥时桥上只剩下13根铁索。岷山:在四川省北部,绵延四川、甘肃两省边境,海拔4000米左右,终年积雪。三军:指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也就是整个红军。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2再读诗句,说说每一句话的意思。(“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战士不害怕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这些艰难困苦在红军眼里被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在红军眼里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在红军看来,不过像泥丸一样在脚下滚过去。“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江两岸是悬崖峭壁,水流很急,激流拍岸,给人以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上的铁索悬挂在水流湍急的江面上,使人有寒气逼人的感觉。“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更让红军战士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过了岷山,心情豁然开朗,个个笑逐颜开,表现了红军历尽艰难险阻,取得长征胜利的喜悦。)五、作业。1朗读这首诗。2写课后练习读读写写的词语。3解释:“只等闲”、“尽开颜”、“万水千山”这三个词语的意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深入研读,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总结拓展,激发学生观看长征的兴趣。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意思。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朗读全诗。2.指名背诵并解释全诗。二、明确教学目标。三、品诗、品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1.指名读开头两句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师:这两句是全诗的总起,从1934年10月到1935年10月,红军徒步长征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每天跟敌人,跟饥饿、疲劳、伤病,跟自然界的困难作生死的搏斗。这中间的艰难险阻是可想而知的,但红军战士对这一切的回答是什么?你从这里感受到什么?指导朗读这两句诗,进一步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自由朗读全诗,思考:从哪些诗句中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你是怎么想的?让学生根据下面的提示,在四人小组里练说:第一步先找出的是那一句。第二步说说从这句诗中看出红军遇到了什么困难。第三步说说红军是如何对待困难的。3.学生交流后,汇报。4.你能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吗?5.想象诗句所展示的画面,体会“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等词语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1)轻声读中间四句诗,想象一下红军过五岭、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观看录象)(2)交流。(3)讨论“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这四个词语中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6.红军长征途中征服了万水千山,作者为何只选择五岭、乌蒙、金沙江和大渡河来写?7.齐读最后两句。师:毛泽东用“更喜”来形容什么?这突出了红军的什么精神?四、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五、背诵全诗。六、欣赏歌曲长征。七、总结。伟大的长征虽然已经过去半个世纪了,但红军的英雄形象还留在我们的记忆中。八、扩展阅读。推荐毛泽东的另一首歌颂长征的词忆秦娥. 娄山关。板书设计: 七律长征 腾 五岭 走 乌蒙山 英勇无畏 “只等闲” 暖 巧渡金沙江 乐观向上 寒 飞夺泸定桥 喜 过岷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