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三上《生命离不开水》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5586328 上传时间:2020-02-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三上《生命离不开水》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三上《生命离不开水》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三上《生命离不开水》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三上生命离不开水教学设计1过程与方法:学会提取植物体内水的方法;初步学会安装“观察小草喝水”的装置。 2知识与技能:知道水是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组成部分,它在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了解常见食物中的含水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水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1师生准备生命离不开水的资料,教师准备相应的课件。 2实验材料:试管、纱布、刀、水槽、小烧杯、记录纸、各种食物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一名学生配乐诗朗诵:“因为有你,小草变得嫩绿;因为有你,鱼儿变得欢畅”让学生猜猜诗中赞美的是谁? 2讨论:为什么水能让小草变得嫩绿,鱼儿游得欢畅呢?(学生各抒已见,教师随机板书) 小结:原来小草,鱼儿离开了水就活不下去了,水是生命的源泉。(板书单元题) 3谈话:除了鱼儿、小草,水还是哪些生命的源泉呢?你们能不能也作首小诗来表达水是生命之源呢? 学生作诗、朗诵,教师及时问你的诗中,谁离不开水? 4小结:同学们在诗中,从各个角度表达了动物、植物、人都离不开水。地球上的生命离不开水(板书课题)。 导入部分设计的意图是通过学生听诗、写诗,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有意识地牵引过来,通过学生文学才华的体现,拉开本节科学课探究的序幕,营造童趣氛围,拉近师生心理距离,为新课的展开奠定坚实基础,)说课: 1讨论生命离不外水。 (1)谈话:生命中、生活中离不开水的事例很多同学们,用你们的聪明头脑去畅想,每人在小组内把自己想到的说给组员听,比比谁说得多,再把你们的想法在大白纸上写下来、画下来,看看哪一个小组最能干。 (2)各组讨论并派代表汇报,教师帮助张贴。 (3)教师利用课件给学生补充人体生命活动离不开水的知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通过学生“头脑风暴”似的交流活动,使学生自主、积极地营造学习氛围,提高学生与同学的合作交流能力) 2教学动植物及人体内含水量的知识。 (1)谈话:生命离不开水,那么我们通过哪些途径能给我们人体补充水呢? (2)讨论:我们有没有方法看到植物体内的水呢?同学们的桌上有一些植物,有的是蔬菜,有的是水果,你们有方法挤出它们体内的水吗? (学生发言,教师板书:手挤、刀拍、捣碎、用压汁机 ) (3)讲解实验步骤: A:这些植物的体内谁含的水多些?谁少些?我们在用它们做实验时,要注意它们的分量应该怎样?(要分量差不多)挤出的水放入几个烧杯中,这样便于比较。 B:我们每个实验小组可以选择喜爱的23种植物,采用我们讨论出来的方法中,你们觉得比较合适的一种,选择好适当的工具来进行实验。 c:实验时注意安全、有序,及时在记录纸上记下实验结果。 D学生实验并汇报: (4)小结:我们在吃水果、蔬菜时,在补充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同时,也补充了大量的水,维护了我们人体的生命活动。因此有人说人是用水做的。大家看,我们人体内与水有关的一组数据。(课件展示) (5)谈话:原来我们人体内也含有这么多的水呀。(板书)其实,生活中很多东西中都含有大量的水分。(课件展示,讲解百分数表示水分的方法)同学们,在你们的记录纸上,用蓝色的笔把含有的水画出来。 (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不是简单的讲授,必须依赖于学生的学习与探究活动,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动脑,亲自实践体验,在此基础上内化而成。在这一研究活动中,给予学生充分的实践时间进行探究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团队精神;同时,放手让学生选择实验材料;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情趣实验要求的交代是必要的。)拓展活动 1“生命离不开水,水就象母亲的乳汁”你们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2我们在小诗中说:小草有了水就嫩绿,你们有办法证明吗?讨论出“小草喝水”的方法,小组做一个装置,课后研究。 拓展部分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教室,培养学生坚持科学考察的持之以恒的态度,并且让学生实事求是地收集、分析研究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实录:师:同学们看老师手上是什么?生(齐):橡皮泥。师:对,如果我们把它放到水里,会怎么样?生(齐):会沉下去。师:怎样验证呢?生:放到水里看一下就知道了。师:好,我们把它放到水了。(把橡皮泥放入水中,橡皮泥沉入水里)师:大家的猜想非常正确,那么你们能想办法让它浮起来吗?生:能。师:你们动手试一试吧。(学生动手试)师:老师看到许多小组的橡皮泥都浮起来了,说说你们的办法。生:我们把橡皮泥捏成小碗一样的,放在水面上,就浮起来了。生:我们还有补充,我们刚开始也是把橡皮泥捏成小碗一样,但是放进水里,它却沉下去了,后来,我们又轻轻地放,它才浮起来。所以放的时候一定要轻。生:我们还发现捏得里面越大越容易浮起来。师: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想到办法了。老师还有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实验,你们能想办法完成吗?生(齐):能。师:好,老师这儿有一个马铃薯,把它放在水里,会怎么样呢?生:会沉下去。生:会沉入水底。生:会浮起来,因为它比橡皮泥轻。生:对,会浮在水面上。生:我认为会沉下去,因为马铃薯也有点重的,而且很大。师:大家的猜想都很有道理,但两种意见争论不下,怎么办?生:把马铃薯放进水里试一下就知道了。师:对,让我们来验证一下。(把马铃薯放进水里,马铃薯沉入水底)师:马铃薯沉下去了,刚才同学们想办法让橡皮泥浮起来,现在你们能想办法让马铃薯浮起来吗?生(齐):能。师:好,都很有信心。我们要比一比,哪个组想的办法多,桌上的材料尽管使用。还要把你们的办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到实验记录表上,能行吗?生(齐、大声):能行。生:可以画吗?师:能,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记录,只要你们自己能看懂就行。还有问题吗?生:没有了。师:好,动手实验吧。(学生动手实验,教师了解每组的实验、记录情况,随时指导。)师:停,刚才同学们实验时非常投入!就请大家汇报一下你们想到的办法。生:我们组用了三种办法使马铃薯浮了起来。第一种用筷子不停地在水中搅拌,使马铃薯不沉下去;第二种把皮管子绑在马铃薯上,由于皮管子是浮的,就带着马铃薯也浮了起来;第三种用刀把马铃薯挖一个洞,它就浮起来了。师:想到了三种办法,真不错,而且汇报还很有条理。生:我们还有一种办法,就是把马铃薯放在泡沫上。生:用筷子抵住马铃薯不让它沉下去。生:我们用小刀把马铃薯挖成碗一样,也能浮。师:刚才在实验时,有的小组还用了老师准备的盐,结果怎样?汇报一下。生:我们用盐试过了,它浮不起来。生:能浮起来,他们一定是盐放少了。我们刚做的时候也是这样,放了一点没用,后来汤志超把盐都倒进去,马铃薯就浮起来了。师:同学们表现真棒!想了这么多办法,说明我们的同学非常爱动脑筋。师:我们先来轻松一下,猜个谜语。让它沉它就沉,叫它浮它就浮,驶入大海就不见。生:潜水艇。师:对,你真聪明。潜水艇能在大海中自由沉浮,你们想了解一下原因吗?生(齐):想。师:老师还为每个组准备了一个潜水艇的模型,你们动手试一下,看哪个组最快找到它沉浮的原因。(学生动手实验)师:停。同学们刚才玩得很开心,玩的时候找到原因了吗?生:找到了。生:我们只要把注射器往外一拉,潜水艇就沉下去,然后再一推,潜水艇就浮起来了。师:对,是这样玩的,为什么这样做,潜水艇就能自由沉浮了呢?生:我发现注射器往外一拉,水就进到潜水艇里了;再一推,水就出去了。水进去潜水艇就沉,水出去潜水艇就浮。师:你观察真仔细,说得也好。还有同学想说说自己的发现吗?生:我觉得水进去了,潜水艇就变重了,所以它就沉;水出去了,潜水艇变轻了,所以它就浮。生:我也这样想的。生:对,是潜水艇的重量改变是它能自由沉浮。师:同学们这节课学得非常认真,并通过自己的动脑和动手,找到了许多使物体浮起来的办法。你们能在课外使浮的物体能像潜水艇一样再沉下去呢?生:能。师:好,请同学们课后想办法使泡沫沉下去,桌上的泡沫就送给每个组进行研究,能做好吗?生:能。教师自评:实验课尽管准备实验仪器较为烦琐,但是学生兴趣浓郁,课上的也颇有声色。非实验课就简单化了,师生议一议、论一论,多的时候就用作业来填补。其实,不管是让学生动手还是动口,只要抓住了契机,都能对学生进行良好的科学教育。附送: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三上生命离不开水教案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学会提取植物体内的水。 (2)初步学会安装“观察小草喝水”的装置。 2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水是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组成部分,它在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2)了解常见食物中的含水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水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分组实验用的大试管、植物油、纱布、水果刀、小烧杯、记录纸。 2学生准备:搜集有关生命离不开水的资料;蔬菜、水果、鸡蛋等食物;橡皮泥、小尺、彩笔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朗读小诗:“因为有你,小草变得嫩绿;因为有你,鱼儿游得欢畅;因为有你,地球才这样美丽。” 2学生猜这首诗是赞美谁的?为什么呢? 3揭单元题:“生命之源水” (二)自主学习: 1生命离不开水。 (1)师生讨论:水有些什么用途? (2)引导学生认识动物、植物和人都离不开水。 2哪些地方有水。 (1)师生讨论:哪些地方有水? (2)认识植物体内有水。 (3)学生想办法把带来的植物体内的水挤出来,看看它们含有多少水?比一比,谁想的办法好。比如手挤、刀拍、捣碎、压汁机等等。 (4)让学生感受植物体内有水。 (5)让学生比较哪种植物体内含的水多?哪种植物体内含的水少? (6)我们在吃食物时也补充了大量的水。还补充了大量的维生素等等营养。 (7)注意事项:注意安全。小刀不要伤着手、损坏桌子等。 3比较人体及各种食物中的含水量。 (1)学生新闻记者P24上的内容并完成书上的作业。 4观察小草每天“喝”多少水? (1)生阅读P24下的实验内容。 (2)按照要求完成该项实验。 (3)把实验结果记在P78的表格中。 (三)课后作业: 课后观察比较哪些动植物体的含有水分多?哪些含有的水分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