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高效整合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584661 上传时间:2020-02-02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6.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高效整合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高效整合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高效整合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单元高效整合 一 分封制 郡县制 行省制 古代中国三大地方行政制度 二 认识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 主要含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包含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个概念 1 专制主义 是与民主制度相对立的概念 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上 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 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 2 中央集权 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 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 经济 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 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 一切受制于中央 3 二者关系 地方和中央都必须服从皇帝一人 专制皇权的强弱与中央集权的程度紧密相关 2 演变过程 趋势和本质 3 形成原因 1 经济根源 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 春秋战国时期 社会生产力提高导致旧的生产关系解体 秦国商鞅变法确立了封建经济的统治地位 这种经济的特点便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是封建的个体的小农经济 这种经济模式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政权 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 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 新兴的地主阶级也需要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来巩固其统治地位 维护其政治 经济利益 保护其土地所有制度 这种封建的生产方式决定了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2 社会根源 巩固 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 秦吸取周天子在诸侯割据局面下无能力的教训 在统一全国后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以消除地方割据势力 维护国家统一 3 思想根源 法家思想奠定理论基础 秦自商鞅变法后 一直以法家思想为统治思想 韩非子总结诸子百家学说 创造了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权的政治理论 为秦始皇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理论基础 4 地理原因 由于中国属于大河文明 以农业生产为主 土地束缚了过多的劳动力 无法更多地发展商业与手工业 而且领土面积较大 需要统一的管理 4 加强措施 1 加强君主权力 秦始皇确立皇权至上的专制制度 从西汉到唐朝 王国 豪强 士族 节度使都曾是威胁中央集权和皇权的大问题 宋太祖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强化了皇权 明清时期封建专制制度空前加强 2 加强思想控制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 汉武帝的独尊儒术 明清的八股取士 清朝的文字狱 从控制对象的范围看 是由镇压反对派儒生 到控制官吏选拔 再到控制和镇压全体汉族地主与人民 3 调整中央机构 秦始皇时期三公九卿 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 明清时期废丞相 设内阁 增设军机处 中央机构的设立和职权完全服从于专制君权的需要 4 注重官吏选拔制度 秦汉时期官吏由皇帝任免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士族世袭 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 明清时期八股取士 5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秦汉时期的郡县制 王国问题的解决 士族势力的消亡 藩镇割据势力的强大与解决 北宋削弱地方势力 元朝实行行省制 明朝设三司 清朝设军机处直接控制地方的官吏 5 特点 1 皇权的至高无上和不可分割 2 以文化专制来巩固政治专制 3 皇权与相权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贯穿始终 三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特点1 君主专制 一方面 在政治上的体现是帝位终身制 皇位世袭制 渗透着宗法制的原则 另一方面 皇权独尊 集立法权 行政权 司法权于一身 从而保证皇帝个人的绝对权威 2 中央集权 最根本的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上 经济上 军事上 文化上没有独立性 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政令 3 官僚政治 这是君主专制主义的派生物 其主要特点是官为君设 即所有官员都听命于皇帝 从而赋予官僚政治浓厚的人治色彩 4 思想控制 历代统治者都加强思想控制 儒家经典是历代各项制度与政策的主要依据 5 宗法观念 宗法关系的残余严重影响古代政治制度的建设 父权观念渗透到国家政治生活之中 非选择题规范专练 2014 福建高考 从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在中国延续了1300多年 至1905年被宣布废除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创进士科之后 历代踵行 时加修正 以迄于明清 防闲之法益密 取人之道益公 邓嗣禹 中国考试制度史 材料二 科举制 西国莫不慕之 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 而为学优则仕之举 今英 法 美均已见端 将来必至推广 丁韪良 西学考略 材料三贫苦子弟 类皆廉谨自勉 埋首窗下 即纨绔子弟 亦知苦读 以获科第 否则虽富不荣 因此之故 前清时代 无分冬夏 几于书声遍野 夜静三更 钻研制义 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 邓嗣禹 中国考试制度史 材料四邑聚千数百童生 擢十数人为生员 省聚万数千生员 而拔百数十人为举人 天下聚数千举人 而拔百数人为进士 复于百数进士 而拔数十人入翰林 此其选之精也 然内政外交 治兵理财 无一能举者 则以科举之试以诗文楷法取士 学非所用 用非所学故也 梁启超 公车上书请变通科举折 材料五1905年全国工矿企业已达400家左右 铁路 轮船等新式交通事业也逐渐兴办 这些无疑需要大量科学技术人才来操作和管理 同时 新式学堂的急剧增加需要众多的具有新知识的教师 清末新政中增设的许多政府机构如外交部 商部 学部 等 也都需要懂得相关专业的干员 显然 科举制无法培养 选拔这类新式人才 徐辉 废除科举制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 1 据材料一 归纳科举制的主要特点 6分 2 据材料二 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归纳科举制的积极影响 10分 3 据材料四 概括梁启超对科举选才的基本看法 分析梁启超上述议论的目的 10分 4 在近代 科举制 西国莫不慕之 而在中国却难逃被废除的命运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述 10分 解答规范 第一步 审清设问第二步 获取信息材料一 历代踵行 以迄于明清 等信息说明科举制延续时间长 不断发展完善 防闲之法益密 取人之道益公 说明选拔方式规范 公平公正 第三步 规范作答特点 延续时间长 不断发展完善 选拔方式规范 公平 公正 答三点即可 第一步 审清设问 第二步 获取信息材料二反映科举制被西方国家借鉴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科举制的影响 第三步 规范作答影响 被西方国家借鉴 打破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 促进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 促进社会稳定 答五点即可 第一步 审清设问第二步 获取信息第一小问 根据材料四信息 邑聚千数百童生 可以归纳为科举制层层精选人才 然内政外交 治兵理财 无一能举者 可以归纳为所选人才缺乏实际治国能力 则以科举之试以诗文楷法取士 学非所用 用非所学故也 可以归纳为 学非所用 用非所学 第二小问 梁启超是维新派代表人物 从梁启超言论以及维新派挽救民族危机角度来思考 第三步 规范作答看法 科举制层层精选人才 学非所用 用非所学 所选人才缺乏实际治国能力 6分 目的 改革科举制 培养实用人才 挽救民族危机 4分 第一步 审清设问 第二步 获取信息科举制 西国莫不慕之 可以从材料二看出 西方国家认为科举制用考试方式选才 体现公平择优 中国却难逃被废除的命运 可以从明清时期八股取士弊端来回答 第三步 规范作答西方 用考试方式选才 体现公平择优 符合西方平等观念 3分 中国 八股取士束缚思想 民族危机加深 西学东渐 近代工业发展和近代学堂创办 答两点即可 4分 科举考试难以适应近代实用人才培养和选拔的需要 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