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单元 人口普查教案 北师大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5583785 上传时间:2020-02-0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单元 人口普查教案 北师大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9-2020年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单元 人口普查教案 北师大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9-2020年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单元 人口普查教案 北师大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单元 人口普查教案 北师大版【学习主题】掌握亿及亿以上数的读法、写法,掌握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写法。【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课 堂 元 素自研自探环节合作探究环节展示表现环节自 学 指 导( 内容学法时间 )互 动 策 略 (内容形式时间)展 示 方 案(内容方式时间)例题导析与方法探究同学们,你知道我国有多少人吗?今天我们就开看看全国各个城市的人口吧。【主题一:大数的读写】 读大数 说一说你是怎么读的? 写大数说一说你是怎么写的?【主题二:大发现】我发现: 读数:写数: 自学评价:( )师友小对子:交流与分享自学成果等级认定帮扶检测:会正确读写大数。检测型展示导师就两人小对子的交流合作成果,进行双基检效性展示。结合实例读写大数。学习共同体分工与预展科研组长就本组学情将本组分为:板书组:结合展示方案,规划版面。预展组:针对规划的板书内容做好组内小展示。过关组:过关“双基”内容。方式与方法:1、在组长的主持下确定好需要展示的题目;2、确定好本组所拓展的题目;3、进行展示任务分工,做好展示前的准备。主题型展示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其他小组注意倾听,及时补充纠正。主题:大发现内容:读法、写法方法与形式:1. 你是怎么读数的?2. 你是怎么写数的?当堂反馈总结归纳环节 潜能生暴露优生修正帮扶教师点化提升 反馈型展示: 填空258736000读作:( ),52576121读作:( )三千零二十八万六千六百写作:( ),五十三万零三十写作:( )一个多位数,它的最高位千万位上是3,十万位是6,其他数位上都是0,这个数写作:( ),读作:( )。三层级能力达标反馈题 自评: 师评 基础题:3、试一试,我会读。(先用竖线分级,再读出来)683596读作: 3598840读作: 9168553读作: 45881008读作: 70964505读作: 80052960读作: 发展题:写出由下列各数组成的数。(1)5个千万、5个百万、5个万和5个一。(2)8个千万、4个万和3个百。提高题:请你用4个5和3个0,按下面的要求分别组成7位数。A. 三个零都不读。B.只读一个零。C.只读两个零。D.三个零都读出来。【培辅课】(附培辅单)疑惑告知: 效果描述: 【反思课】: 今日心得: 今日不足: 【教师寄语】新课堂,我展示,我快乐,我成功今天你展示了吗!附送:2019-2020年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单元教案 青岛版单元备课第一单元 黄河掠影 用字母表示数教材分析:1.本单元,以“黄河掠影”为教学素材,带领学生走进黄河,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黄河,在学习数学的同时,领略黄河的风采,感受祖国的美丽。2.整合教学内容,合理编排知识结构。3.教材编排力求帮助学生学会自主获取知识的方法。教学内容: 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加法运算律以及减法的运算性质;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习了整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以及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几何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今后进一步学习简易方程(四下)、乘法运算律(第二单元)、面积、体积等字母公式、小数、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第五单元克隆牛小数加减法)的基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得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减法的运算性质,并能用字母表示。能够运用所学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3.通过算式的变换,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4.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代数思想。 5.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语言表达的简洁性,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教学难点: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情境串”,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数学。2.引导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培养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3.注重探究问题方法的培养与训练。4.注重评价的导向性。课时安排:8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红点问题、第4页自主练习18题。课题:黄河掠影用字母表示数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初步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学会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的简写、略写方法。2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3在探索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建立字母式子的模型,充分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作用和优越性。4在学习中逐步感受符号化思想,发展抽象概括能力。教学重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初步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学会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的简写、略写方法。教学准备:黄河资料片及图片、自制课件预习设计:1.让学生课前先收集一些有关黄河的资料或图片,在课堂上交流。通过课件、资料或图片介绍黄河三角洲的形成原因。2.读懂图中的数学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尝试解决。检查预习:1.说一说黄河三角洲的形成原因 2.观察情景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说一说怎样解决。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我们来轻松一下好吗?(课件反复播放ABC英文歌曲。学生跟着唱。)刚才我们唱的是什么歌?(英文字母歌)谁能来说说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字母?(生答)小结:是的,字母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广泛的应用,在音乐简谱中它表示音高,在车牌号上可以表示一个地区同样,在数学中也经常用字母来表示数量,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怎样用字母表示数。(板书课题:用字母表示数)你知道我们的母亲河指哪条河吗?你去过黄河三角洲吗?(根据学生回答,播放有关黄河的影像片。)这个单元我们就跟随地理学家一起走进母亲河黄河,去领略她的风采。板书课题:黄河掠影 二、解决问题(出示情境图)1.观察情境图,你看到了什么?从图上你得到了哪些信息?(1)我知道了黄河三角洲目前的面积已达5450平方千米。(2)我知道了黄河三角洲形成的原因。(3)我知道了黄河三角洲平均每年向渤海推进23千米。(4)我看到了一望无际的黄河三角洲。2.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1)2年造地约多少平方千米?(2)3年造地约多少平方千米?4年呢?5年呢?3.怎样解决2年(3年、4年)造地约多少平方千米?(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造地时间(年) 造地面积(平方千米)2 252503 253754 254100 4.观察上面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吗?(1)我发现造地面积和造地时间有关系。(2)我发现求几年的造地面积,就用25乘几。(3)我发现求造地面积时,只有一个因数在变化。 5.能用一个式子简明地表示出任何年数的造地面积吗?小组讨论一下。(学生讨论后,全班交流)(1)直接用25乘年数,就写成25年数。(2)用表示造地的年数,造地面积为25。(3)用表示造地的年数,造地面积为25。想一想,上面的、在这里可以代表几年?(1)可以代表2年。(2)可以代表3年。(3)可以代表4年。(4)可以代表任意年数。 6.大家说得很好,为了简洁、准确,在数学中我们经常用字母来表示数。通常用字母t表示时间,那么,t年造地的面积怎样表示?t年造地的面积可表示为:25t。小结:在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中,“”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如:25t可以写作25t或25t。三、灵活运用,拓展延伸1.省略乘号,写出下面各式。 m;xx;5;z3;b;8;bb;1 2.教材第4页 3 、4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填写理由。3.教材第5页第5题。这是结合实物图巩固用字母表示数的练习。第二组题关系比较复杂,练习时,要引导学生说清图中的意思,再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红绳的长度。4.教材第5页第6题。这是一道联系实际巩固用字母表示数的练习。练习时,要让学生明白,大坝的高度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水面到坝顶的高度,另一部分是水面以下大坝的高度。5. 教材第5页第8题。 四、课堂小结,自我评价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如果让你为自己今天在课堂上的表现打分,你想给自己打多少分?五、限时作业:1.你能用你的岁数表示出家庭里每一位成员现在的岁数吗? 2.如果爸爸是a岁,你还能表示出家庭中其他成员的岁数吗?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3页红点例题、第6页自主练习915题。课题:信息窗一黄河三角洲(用字母表示数)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求简单的含有字母式子的值。2.使学生经历把实际问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表达的抽象过程,初步学习用符号语言进行表述、交流。3.能体会数学与实际问题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1.弄清含有字母式子的含义。2.会用符号语言进行表述、交流。教学准备:黄河资料片及图片、自制课件预习设计:1.读懂课本第3页。知道t表示什么意思?t等于8表示什么意思?2.投篮比赛,投中一个得2分,小云投中了a个,小花投中了b个,小云得( )分,小花得 ( )分。检查预习:指生说一说预习题。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小游戏:老师想起了童年的时候,我们经常玩“数青蛙”的游戏,谁愿意再数一遍给老师听听?(指名数)及时评价:真流利,很有节奏感。你能告诉大家为什么你数得这么好,这么快吗?生:这里面有规律。小组讨论一下,将你发现的规律想办法表示出来。看谁的办法好。(学生分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你能用一个字母来说出任意只青蛙的儿歌吗?最后出示:a只青蛙,a张嘴,2a只眼睛,4a条腿。回想一下上节课我们学了哪些知识?(学生简答。)小结:我们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知道t年造地的面积表示为25t。二、讲授新课,解决问题。t年后黄河三角洲的面积约是多少平方千米?1.你想怎样列算式?指明“t年后”的面积现在的面积t年造地的面积2.指名说:545025t。你能说说式子中各部分表示的意思吗?5450是黄河三角洲现在的面积,25t是t年造地的面积,545025t是t年后黄河三角洲的实际面积。3.提问:当t=8时,黄河三角洲的面积约是多少平方千米?(1)t8表示什么意思?表示8年造地的面积。(2)把t8代入式子545025t求出结果。 545025t54502585650(3)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个代入过程,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强调: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时,计算的结果一般不写单位名称。三、拓展练习。1.书第6页第 9 题。这道题是理解含有字母式子意义的题目。练习时,要让学生知道每个字母在图中的含义,然后试着解释每个式子表示的意思并相互交流订正。2.第12题是一道按程序写含有字母式子的练习。练习时, 可指导学生完成第1小题, 使学生掌握方法后, 再放手完成其他练习。练习过程中, 要重点指导运算顺序与括号的使用。3.第14题是借助日历中的规律练习用字母表示数的题目。练习时,可先引导学生研究蓝色块中9个数之和与它的中心数的关系,然后再推广到其他数。通过研究可以得出:蓝色块中9个数之和是它中心数的9倍。然后,移动色块,发现这个关系仍然存在,用a表示中心数,色块中9个数的和可表示为9a。除此以外,还可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色块中的数,发现其他的规律。如:横看,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1;竖看,下一个数比上一个数多7; 斜看,两条对角线上三个数之和相等。4.第15题是一道结合生活实际巩固用字母表示数和求含字母式子值的选作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练习时,可先让学生弄清铃响次数与间隔次数之间的关系,从而找出从响铃到结束共持续的时间,可以把铃响次数与间隔次数合起来考虑,也可以把铃响次数与间隔次数分开来考虑。具体做题时,可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找到自己的方法,再写出合理的表达式,然后独立求式子的值。答案只要清楚地表达出数量关系即可,不要求学生化简。第 (1) 小题答案为 4x+ (x-1) 2,6 (x-l )+4, 6x-2 均可。四、限时作业:1.书第10、11题是巩固用字母表示数和求含有字母式子值的综合练习题。第一步根据数量关系写出含有字母的式子, 第二步求式子的值。由于题目的内容离学生的生活较远, 学生对题中所说的事情比较陌生。练习时, 可先给学生讲清题目说的是什么事情, 待学生弄明白题意后, 再进行练习。2.补充练习:学校体育组买了a个羽毛球,每个3元,买了20个排球,每个b元。下面式子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和小组内的同学相互说一说。 3a 20b a-20 20b-3a 3a+20b 五、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把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说说你的收获?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89页课题:黄河漂流-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能用含有字母的数字表数量关系或计算公式,学会求简单的含有字母式子的值。2.使学生经历把实际问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表达的抽象过程。3.初步学习用符号语言进行表述、交流,能体会数学与实际问题的密切联系。教学准备:黄河漂流的图片、自制课件、微机、电视预习设计: 1.借助图片或资料让学生了解黄河漂流活动的情况,让学生对这一活动有初步的了解。 2.读懂情境图中的记录表,根据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解决问题。检查预习:1.找学生介绍黄河漂流情况。 2.说一说图中的信息和问题。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我们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什么?(生答:黄河掠影。)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信息窗二,了解有关黄河漂流的知识。板书:二、黄河漂流课前,我让大家搜集有关黄河漂流的资料,谁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知道的知识?学生交流资料,对认真搜集的学生提出表扬。可问:你从哪里找到这个资料的?小结:现在国内较为多见的漂流主要有竹筏漂流、橡皮艇漂流。我为大家找到了几幅黄河漂流的图片,请大家看屏幕。(出示课件)从这些图片以及刚才的资料我们可以了解,黄河漂流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活动,是一项考验人的体能和智慧的探险活动。 二、共同探究,学习新知。1.请同学们打开书第8页。我们一起来看看情境图,从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漂流队每天漂流情况记录表。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交流自己发现的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1)我想知道23日漂流多少千米?(2)我想知道26日漂流多少千米? 根据同学们刚才的提问,可以综合成一个问题:板书:每天各漂流多少千米。要求“每天各漂流多少千米,”还应该知道哪两个数量?(速度、时间)2.我们来算一算。(根据图中信息,列式计算。) 漂流日期 漂流路程23日 117=7724日 126=7225日 67=42 观察一下这些算式,11777表示什么意思?(11是23日的漂流速度,7是漂流时间,11777是用漂流速度漂流时间漂流路程。如果学生说不出,可先作示范。)所以,我们都是根据“路程速度时间”这个数量关系来列式的。板书:路程速度时间你能用这个数量关系把这个表中的漂流路程算出来吗?请同学们把记录表填完整。3.研究“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你能用自己想出的式子简明地表示出漂流路程吗?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和小组里的同学说说。(小组讨论)指名说:谁来说说你的想法。(指名学生回答)(学生用什么符号代表速度、时间、路程,先不要干预。)小结:通常用s表示路程,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学生没有说出数量关系,问:你会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直接说出数量关系,所以:s=vt (指黑板说)大家比较一下这两个式子,哪一个式子更简捷、方便?小结: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既简捷又准确。3.拓展:如果已知s和v,怎样求t?(ts/v)如果已知s和t,怎样求v?(vs/t) 三、拓展应用。第1题是用字母表示行车速度和发电总量的练习题。练习时,要先引导学生解读题意, 明确数量关系, 然后用字母表示出数量关系。第2题是借助表格练习用字母表示单价、数量、总价之间关系的题目。可以先小组研讨, 完成填表练习。然后, 进一步了解分别求单价、数量、总价时, 算式变换的方法。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谁来说说你的收获? 五、限时作业: 自主练习第 3 题:用字母表示单产量、数量、总产量关系的题目。可以先让学生独立试做, 然后沟通, 提高认识。第四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9页小电脑提出的问题课题:黄河漂流-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学会用字母表示学过的计算公式。2.在学习用字母表示学过的计算公式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语言表达的简捷性,体会数学价值。教学重难点:掌握学过的计算公式的字母表示方法。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预习要求:1.想一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并写下来。 2.试着用字母表示出来。检查预习:指生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这节课我们继续向下学习。 二、探究学习。(一)用字母表示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计算公式。1.出示正方形卡片:看,我这里有一张正方形的纸片,怎样求这张正方形纸片的面积和周长呢?2.指名答并板书: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正方形周长边长43.合作探究:如果正方形的边长用a表示,用S表示面积,用C表示周长,你能用字母表示出正方形面积和周长的计算公式吗?请同学们先想一想,然后和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一下。4.指名答。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板书课题: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板书:正方形面积:Saa,正方形周长:Ca4。)5.教学a2 。 教师说明: aa通常写成a2,读作:a的平方,表示2个a相乘。当字母与字母相乘时,省略乘号,用点表示,相同字母的话就写一个字母,再在字母的右上角写上2,是谁就读做“谁的平方。”6.区分a2和a2。大家说“a2”和“a2”表示的意思一样吗?“a2”表示aa,是2个a相乘的积。“a2”表示2个a相加的和。如果a3,你能分别算出这两个算式的得数吗?(a29,a26)如果a4呢?a5呢?当a2时,a2=22=4 a2224 小结:当a2时,虽然a2 和a2的结果相同,但是它们的意义不同。判断:a3a2 25=52 a2=aa a2=a+a a2=a2(二)用字母表示长方形面积和周长的计算公式。1.出示长方形纸片:我这儿还有一张长方形纸片。请同学们先写出文字表达式,再写出字母表达式。请同学们直接填写在书的第9页。2.学习自主完成,填完纠正:Sab C2(a+b)说说你是怎样想的?三、拓展应用。1.自主练习第6题。(1)谈话:快来帮助大眼夹找找朋友,看谁连的最快。(2)指名回答,集体纠正。(3)说一说,应该注意哪些题目?注意:aa2a aaa2 xx2x xxx2(4)说一说,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写成一个数或一个字母的平方的形式?2.补充练习:在( )里填上“”、“”或“”。172( )1717 152( )152 42 ( )16 632( )6363(1)学生独立完成题目。(2)指名订正,全班交流。 四、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你有哪些收获?五、限时作业:补充练习: c a b(1)左边小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2)右边小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3)大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认真看图,说一说做题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学生独立完成题目,集体交流纠正。第五课时教学内容:信息窗二自主练习(书第1012页)。课题: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练习课。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指名说。)我们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你都知道哪些数量关系?(及时板书。)(1)速度时间路程 (2)单产量数量总产量(3)单价数量总价 (4)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怎样用字母表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长方形面积Sab 长方形周长C2(a+b)正方形面积Sa2 正方形周长C4a二、练习巩固:1.自主练习第4题。(1)读一读题,想一想:这道题应该用什么数量关系来做?在本子上写出表达式。(2)指名说。全班纠正。(3)问:要求什么?明确:求还剩多少棵没有栽,就要用总棵数减去已经植树棵数,得出还剩多少棵没有栽。(4)把x125代入表达式,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2.自主练习第5题。(1)读题,和同位说说你想怎样做。(2)自主完成题目。(3)指名回答,集体订正。(4)说一说做这道题应该注意什么问题?3.自主练习第7题。这是一道结合实际巩固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综合题目。(1)仔细观察:找一找图中其他物品价钱与文具盒价钱的关系。在本子上自主完成题目。(2)完成后,指名回答,集体交流改正。(3)说一说做这道题目时,你有哪些困惑?4.自主练习第8题。本题是以游戏形式加深理解含有字母式子意义的题目。(1)指名说说题目的意思是什么?(2)编一编,说一说任意一个式子的意思。(3)体验:同样是一个式子,表达不同的问题时表达的意思不一样。5.自主练习第9题。本题是一道解决现实有趣问题的题目。(1)读读题,找一找蟋蟀叫的次数与当地气温之间的数量关系,然后再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来。(2)指名说一说,在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问题?(3)独立完成后,集体纠正改错。6.你知道吗?本栏目介绍了黄河的有关资料。(1)教学时,先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通过阅读知道了什么。(2)课后,同学们可以继续查找有关黄河的资料,相互交流,感受母亲河的伟大和壮观。三、课堂小结,布置作业。谈话:(1)说说在做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2)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第六课时教学内容:信息窗三黄河流域(书第1314页)课题: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学会概括加法结合律、交换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初步体验猜测、归纳、比较等数学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增强思维的灵活性。教学重点、难点:正确的理解并会运用运算规律进行计算。教学准备:黄河资料片及图片、自制课件预习设计:学生收集黄河发源地、黄河的上游、中游、下游以及黄河入海口的知识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了解黄河的有关知识。请看情境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学生观察情境图,了解黄河的走向,弄清黄河流域与黄河长度的区别, 汇报自己发现的信息。提问: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预设:(1)黄河流域的面积约是多少万平方千米? (2)黄河的全长约是多少千米? 二、教学加法结合律。1.解决第一个问题:黄河流域的面积约是多少万平方千米?谁会解答?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独立列式计算。可能会出现两种计算方法:(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方法一: (39 + 34) + 2 = 73 + 2 = 75 (平方千米) 方法二: 39 + (34 + 2) = 39 + 36 = 75 (平方千米)注意问题:要关注算式的运算顺序和每一步计算的意义。2.解决第二个问题:黄河全长约多少千米?可以怎样算呢?学生可能用两种方法计算:方法一: (3472 + 1206) + 786 方法二: 3472 + (1206 + 786)谈话:观察黑板上的两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在小组内研讨,全班汇报交流。基本知道: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结果不变。3.谈话:这是一个规律吗?你能想办法验证一下吗?学生在小组中,通过充分的例子验证猜测。 鼓励学生多举几个例子来验证,例如可以举一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两位数等加法算式,举较大数研究时,可以借助计算器计算。小结:经过验证,这确实是加法运算中的一个规律,叫加法结合律。如果三个加数分别用字母a、b、c表示, 你能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吗?学生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板书:(ab)ca(bc) 三、教学加法交换律。谈话:学习了结合律,加法中还有其他的规律吗?请完成下面的(教科书第14页)填空,观察这几个算式,看看有什么发现。34+2 2+34 3472+1206 1206+3472 39+34 34+39 1206+786 786+1206学生填空并观察算式,在观察的基础上发现:两个加数,交换它们的位置,和不变。小结:这也是加法运算中的一个规律,叫做加法交换律。你能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吗?学生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板书:a+bb+a) 四、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谈话:刚才我们学习了加法的两个运算律,运用加法运算律能解决哪些问题呢?学生回忆加法的验算,体会加法交换律的作用。谈话:是不是这样呢?你能举例说明一下吗?学生自己举例说明、讨论,想办法进行简便计算。提问:观察下面的算式,想一想,怎样算比较简便?(多举几个例子)出示: 282 + 63 + 37 引导学生计算时学会思考:是连加算式,后两个加数能凑成整百数,用加法结合律简算。五、巩固练习,发展应用。1.完成自主练习第3题。连接完要说说理由,然后将题目做下去,进行简便计算。2.完成自主练习第4题。先看图,了解图中的数学信息,然后列式计算,并注意用简算。 六、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对整堂课的学习内容作简要回顾与整理。 七、限时作业。自主练习第1题:在里填上合适的数或字母。学生独立完成自主练习第1题,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