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四年级数学下册 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教案 苏教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5583462 上传时间:2020-02-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四年级数学下册 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教案 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四年级数学下册 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教案 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四年级数学下册 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教案 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四年级数学下册 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教案 苏教版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能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的试题的特点,学会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2让学生学习应用估算的方法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3让学生联系现实问题主动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感受数学规律的普遍适用性,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运用数学规律提高计算效率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加学习的兴趣和自信。教学重难点:学会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学习应用估算的方法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课前准备:小黑板、学具卡片。教学活动:一、铺垫引入 1.出示题目,让学生独立做题,然后指名口答。 在口里填上合适的数,在方框里填上运算符号。 647+643=640(口+口) 你是根据什么规律来填的?仔细观察这两个等式,看看每个等式中是左边的算式计算简便还是右边的算式计算简便? 2谈话:这节课我们探究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探究新知 1. 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提问:从题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谈话:求买102件短袖衫一共要多少钱,应该选择哪些条件来解决这个问题?怎样列式?板书: (2)提问:你能先估计一下计算的结果吗? 把102件看作100件,32100=3200(元),所以32102的积比3200大。实际付出的钱要比3200元多,多多少,你能口算出来吗? 提问:你能口算出买102件要付多少钱了吗? 学生回答时,教师板书:买100件用3200元,买2件用64元,一共用3264元。(3)谈话:口算得对不对呢,我们再用笔算来验证一下,各自列式计算,指定一人板演。(4)谈话:口算和笔算相比,你觉得这道题哪种算法简便?(指名口答)现在我们就把口算的过程详细地记录下来。边板书边谈话:我们把102分成两个数,于是写成32(100+2)。你能把下面的算式填完整吗?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你能接着算下去吗? 32102 =32(100)+2) =32口+32口 学生说算式,教师完成板书。 谈话:这就是用简便方法计算32102的思考过程。回顾这个过程,谁来说一说,先怎么办?再怎么办?这样计算的根据是什么?(5)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48202 73lOl 30215 指定三人板演,其他学生任意做13题,共同订正。2教学补充题:买8件上衣和8条裤子,一共要多少元?(1)根据已知条件列式。658+458(2)提问:你会用简便方法计算吗?你打算怎样书写计算过程?先在小组里交流,再各自计算,指名板演。 658+458 =(65+45)8 =1108 =880(元) 提问:第一步进行算式变形的依据是什么?你觉得哪一步计算简便?3教学“试一试”。出示题目:用简便方法计算。4612+5412学生独立做题。展示部分学生的答案,共同评议。4小结。 提问:什么样的试题能够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呢?各小组讨论。 一种是:一个数乘两个数的和(或可以转化成一个数乘两个数的和),分别相乘比较简便,可以直接应用乘法分配律分别相乘,再求和,算出结果;另一种是:求两积之和的算式里有一个乘数相同,另外两个乘数的和正好是整百、整十的数,可以逆向应用乘法分配律把相同的加数提出来,先求和,再相乘,算出结果。 三、巩固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题。先独立填空,再让学生交流各是怎么想的,依据是什么。 2做“想想做做”第2题第一行。各自独立做题,展示部分学生的答案,共同评议。提问:你是怎样发现这三道题适合用简便方法计算的? 3做“想想做做”第3题。指名口算第1题,学生说口算过程,教师板书 303=90 23=6 90+6=96 这个过程写成一个综合算式是什么?提问:你能说一说这里是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的吗? 同桌相互说一说另外两题是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的。 谈话:其实我们早就应用了乘法分配律。现在知道这样口算是有理论根据的,我们计算起来更理直气壮了。 4做“想想做做”第4题的第一行。 各自独立做题,展示部分学生的答案,共同评议。 提问:你觉得这两题这样计算简便在什么地方?你是怎样发见它们适合用简便方法计算的? 四、课堂作业完成“想想做做”第2、4题的第2行,第5、6题(提示:最好是叫成运算简便的算式)。 五、全课总结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附送:2019-2020年四年级数学下册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青岛版五年制 (一)联系学生,重组教材内容,改变呈现形式: “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灵活处理教材。”是我们教师努力的方向,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认为重组教材内容、改变它的呈现形式,更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如:由学生说出一些分数后,让学生自己选题进行分数加减法的练习,在练习中即可以复习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在碰到问题时,在合作交流、互相讨论、相与诘问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新知的探索,这有利于知识的正迁移,更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 (二)素材来源于学生,体现一个“亲”字: 学习材料提供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由教材提供,也可以有教师提供,还可以由学生来提供。但就学生个体而言,自己提供的材料尤其是自己的创造的材料总是最亲切的。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初步分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学生学习的材料都来源于学生自己,学生通过对材料的感知,唤起对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回忆,在回忆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提高,激发起再创造的欲望。第一是导入阶段: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出一些你认为印象比较深刻的分数,为后面的学习提供可操作的材料。第二是展开阶段:分二个层次进行,第一个层次是由学生自己自由选择刚才列举出来的分数进行分数加减法的练习,通过教师选取典型的练习进行反馈,来复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第二个层次也是在自由练习的基础上,通过反馈来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以及计算方法;三是巩固练习阶段:采用互相出题,同桌互批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总之,在本节课中,本着所用到的学习材料完全“来源于学生,取自于学生,用之于学生”这一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探索的欲望,使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 (三)充分开放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的欲望: 开放性的教学对开发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潜能,切实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正真成曾学习的主人并获得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节课教师首先力争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平等、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试图开放师生关系。如:教师走下三尺讲台,俯下身来和学生交谈和学生交流;学生可以做小“老师”,互相出题、互相批改习题等等。其次以开放性的内容作引导,开启学生的思维。如:本节课采用学生自己说出一些分数,然后在这些分数上找自己会做的分数加、减法,在互相交流、争论、合作的基础上探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突破为什么要先通分再计算的算理;在知识的巩固上采用学生之间互相出题,互相批改等形式。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开放、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参与的机会,以促进各个层次的学生进行交流和发展,努力营造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很好地体现了课堂的开放性。 我认为,课堂应该是大气的、开放的。师生的学习过程就像是一次有意义的旅程,没有权威,没有必须遵循的固定路线;通向目的地可以有多种途径,也可能发现意外的收获与发现。 (四)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求新知识: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上了这一节课后,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发现了解法的正误,得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正确的计算方法,最后让学生去考一考自己的同桌,这样学生对于计算方法的理解会更加的深刻。 正如波利亚所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与联系。”只有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才能产生主动探索的愿望,学生才会充分调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通过不同角度的探索,想出较多解决新问题的方法;也正是有了交流的机会、展示的舞台,学生才敢于大胆表达自己不同的见解,提出个性化、创造性的问题解决办法;才会从中体会到数学思考的乐趣,体会到探索成功的喜悦。 (五)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教材内容开放了,教学过程开放了,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参与了,整节课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的探索、讨论活动,怎样处理好教材中知识点的落实,这是我思考的问题之一。因为,现在的课中,特别是一些研讨课、公开课,更注重的是怎样让孩子们参与学习过程,如何让孩子们在探索中学习,很少考虑知识点是否落实,怎样落实。我们让孩子们停下探索的脚步参与练习,这又恐怕不合适,我们让孩子们不停地去探索,而不管知识落实情况,可能也不恰当,那我们该怎么办? 2在计算课的教学中如何把握算法多样化的问题。是不是算法越多越好?要不要总结出一种计算方法比较简便? 3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做到根据学生的“学”来调整教师的“教”;如何处理好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教师引导的时间; 这些问题都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碰到的一些困惑,值得我们去探讨、去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