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四年级下册《四边形的内角和》表格式教案教学建议.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5580839 上传时间:2020-02-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四年级下册《四边形的内角和》表格式教案教学建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四年级下册《四边形的内角和》表格式教案教学建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四年级下册《四边形的内角和》表格式教案教学建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四年级下册四边形的内角和表格式教案教学建议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探究并了解四边形的内角和。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四边形内角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与能力;让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探究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3情感目标:通过实例引入,使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唤起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活动的重要意义和合作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合作意识。教学重点:四边形的内角和。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参与到探索四边形的内角和的过程;探索多边形内角和时,如何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思路教学环节问题情境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应用设计意图目标达成导入新 课1、 复习引入1、 出示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2、 如果剪掉一个角,剩下的图形是什么图形?内角和是多少度呢?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四边形的内角和。学习新知环节2、 新课探究1、 我们学过的四边形有哪些?2、 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内角和都是多少度?你是怎么知道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它们的内角和是360。那么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内角和是否和长方形和正方形一样呢?你有办法验证一下吗?3、 验证:(1) 用量角器量一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四个角。(2) 如果是任意一个四边形呢?A:把这个四边形的4个角剪下来,拼成一个周角。B:把这个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3) 总结:四边形的内角和都是360度3、 拓展延伸:1、 你有办法求出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吗?2、 你有什么发现?四、回顾总结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我们是怎样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节课我们分别用度量、剪拼、折一折的方法对猜想进行验证,最后运用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附送:2019-2020年四年级下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过程与方法: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不同现象;能从多个物体发声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来观察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现;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教学重点: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教学难点: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教具学具准备:锣、鼓、钢尺、皮筋、音叉、水槽教学过程:一、 导入:1、请大家安静,注意听,你听到了什么?播放各种声音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能听到哪些声音呢?(学生说生活中的声音),老师今天也带来一些声音,我们一起来听听。(录音带:各种自然界的声音)可见,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声音无所不在。2. 到底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板书课题)二、使物体发出声音1师:现在每组的桌子上都有鼓、钢尺和皮筋,你们有什么办法让它们发出声音?(生说)师:为了使我们的实验做得更好,老师给大家提出了一些建议:投影:锣、鼓注意不要发出太大的声音。注意安全,小心使用铁钢尺。实验结束,把器材放回原处。2、接下来就请同学们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你们猜测得对错。比一比哪个小组的速度最快。开始。(生分组实验)3师:刚才老师已经发现同学们用自己想出的方法让物体来发出声音。但是,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在实验的过程中,哪些方法是不能让物体发出声音的?(生汇报)4看来物体发出声音和发声方法没有关系,那到底物体发声和物体振动有没有关系呢?为了更好找到这个原因,我们就需要跟这个物体不发声时相比,有什么不同的现象?在动手之前,为使我们的实验更成功,老师还有几点实验建议:继续要小心操作小声点,边听边看做记录。一种物体统一采用一种发声做法:锣、鼓敲击皮筋拨动钢尺下压、拔动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实验结束,对部分实验记录作反馈。师:说说你们的发现?师:嗯,通过两个组的实验记录,我们发现,发声的时候,鼓面在(生:振动),锣面在(生:振动),皮筋在(生:振动),尺子在(生:振动)。嗯,从这些物体的情况来看,物体发出声音可能跟什么现象有关?师:我们发现发声的皮筋在振动,发声的锣鼓在振动,发声的尺子在振动。发声的这些物体都在振动。那么,反过来,让这些发声的物体突然停止振动,还会产生声音吗?生:不会有声音了!师:试试!教师拿起一面锣,让一个学生听到“停”,让想办法让锣面停止振动。师:停!学生用手捂住,声音立刻停止。师:手上有什么感觉?生:手很麻。师:看来,物体发出声音跟发声的方法没有多在关系,却跟什么有关?(振动!)(教师在板书上强调振动。)师:现在发现,声音的产生和物体的振动有关。老师这儿还有更多的物体,这些物体发声的时候,是不是都振动了呢?师(出示音叉,并用橡皮槌敲击):听到声音了吗?音叉发出声音时,是不是振动了呢?生:肯定是!师:怎么知道?生:把音叉先放在水里,打敲击一下让它发出声音,水会波动的!生:水溅出来了,说明音叉在振动。师:我们身体上也有一个发声的器官,是什么啊?生:声带!师:让我们将手放在声带的位置,一起发出一个声音“啊”生:手感到振动。师:如果我们感冒了,可能会引起声带发炎,声带红肿变厚,我们的讲话就困难,甚至哑掉了。师:身体上还有一个器官对声音特别敏感,是什么器官?生:耳朵!师:耳朵里有耳膜,很薄,能灵敏地感受到声音。所以我们有的同学很喜欢掏耳朵,其实是很不安全的,因为一不小心可能会戳破耳膜。师:生活中还有更多的物体,发出声音的时候你有办法感受到这些物体的振动吗?生:有!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树叶,看看谁能把树叶吹响?谁最快把树叶吹响?吹响后,用嘴巴感受一下树叶是否在振动?生:好(热情高涨地探究起来)。1分钟师:好,大家可以回去动手试试!现在我们已经研究这么多物体发声时的现象,如果有人问你,声音是怎么产生的,你会怎么解释?生: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生:发声的时候物体都会振动!展示交流。小组交流,边汇报、边演示给全班同学看。要求每个小组汇报时说清楚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制造的声音。3、引导思考,大家制造出这么多不同的声音,你们发现了什么秘密?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引导学生建立明确物体发声时,物体都在动,在来回地动。科学上,把这种来回不断的动称为“振动。”三教师演示:我用力弯曲钢尺、拉伸橡皮筋,物体也受到了力,也发生了运动,有没有产生声音呢?看来我们还得通过实验继续进一步研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实验一:橡筋琴、直尺、塑料瓶子声实验以小组为单位,用橡皮筋、直尺、塑料瓶子发出声音,观察发声时的现象。(发声时振动,可以看见橡筋、直尺、铝箔的振动)并做好实验记录。实验物品 发声的方法 实验中的现象橡皮筋直尺塑料2、实验二:音叉发声实验:敲击音叉发出声音,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能看到振动吗?看不到振动,用系线的乒乓球靠近音叉,演示音叉发声时的振动,让学生体会到间接证明的方法。乒乓球在跳动验证音叉在振动。问题“你有办法让音叉的声音停下来吗?”学生回答后,让学生来试一试,发声的音叉,用手一抓,不振动了,声音就没有了。(反证,没有振动就没有声音)随着学生活动的展开,教师提出新的挑战:你能使纸发出声音吗?利用自己的身体能发出哪些种声音?3、实验三:声带发声实验。人说话的声音也是振动吗?用手摸声带发声时感受声带的振动,不发声时声带是否振动。说明了什么?(嗓子与声带、保护声带)如果我要使正在发声的音停止发声,有什么好办法?能说说你的理由吗?生:握住音,使它停止振动。(学生尝试)理由: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我们人也可以发声,你知道原因吗?A对,在我们的喉咙处有个发声器官叫声带,当声带振动时,我们就可以发出声音了。B集体体验,将手放在喉咙处,不发声,发声时,有什么感觉。C学生交流。师:所以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不能大喊大叫,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声带。3.刚刚我们通过弹拨钢尺使它发出了声音,现在我们再来尝试:轻轻地弹拨钢尺,用力地弹拨钢尺,仔细地看、仔细地听,你能发现什么?学生交流:轻轻地弹拨,振动的慢些,用力地弹拨,振动的快;轻轻地弹拨,声音小,用力地弹拨声音大。(四)拓展活动关于声音你还想了解什么?你还知道哪些?介绍噪音在生活中的存在现象。一(设计意图:听声音、猜物体,引起学生对声音的研究兴趣,通过让学生说说听到的声音,进一步“唤醒”学生对声音的直接认识,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二)制造声音1(意图:让学生发出声音太简单了!学生会不以为然地乱敲乱打,所以这里教师提出:老师不是看哪个学生制造的声音响,而是谁想到的办法多。这样既可以管理课堂,又可以让学生的活动融入了思考。)三)设计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3(设计意图:让学生发出声音太简单了!学生会不以为然地乱敲乱打,所以这里老师提出:老师不是看哪个学生制造的声音响,而是谁想到的办法多。这样既可以管理课堂,又可以让学生的活动融入了思考,当学生观察到物体被敲击和拨动后会发出声音,它们对声音产生的原因可能解释为“物体受到了力”“物体产生了运动”,此时我以实例证实物体受到力,产生了运动也没有发出声音,造成了学生的认识冲突。当他们进一步注意到不同的受力方式物体的状态不同时,将逐渐进入研究物体振动的活动中。)(设计意图:通过使音停止发声的活动,从反面再次应证了声音产生的原因,结合前面的探究,利用实验从正反两方面收集事实,验证假设,得出结论,使学生的认识得到更进一步的理解加深。)(四)拓展活动关于声音你还想了解什么?你还知道哪些?介绍噪音在生活中的存在现象。(在课的末尾我以问题的形式延伸学生的探究兴趣,尽量把学生学到的知识延伸到课外。)板书设计: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