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小学科学四年级《燃烧的蜡烛》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5578901 上传时间:2020-02-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小学科学四年级《燃烧的蜡烛》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小学科学四年级《燃烧的蜡烛》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小学科学四年级《燃烧的蜡烛》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小学科学四年级燃烧的蜡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从拉瓦锡的实验中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并以燃烧的蜡烛为对象进行探究。2.能仔细观察燃烧前的蜡烛、燃烧中及其燃烧后所发生的变化情况,猜想、验证蜡烛燃烧时产生了什么物质并初步渗透物质不灭的观点。3.能够利用拉瓦锡的研究成果对自己的研究结果进行鉴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愿意深入思考某种现象所产生的原因,乐于用合适的方式进行探究。2.能仔细观察、尊重证据,感受美妙的、多样的、有规律的物质变化。科学知识1.知道蜡烛燃烧中既有形态的变化,又产生了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并初步知道物质不灭的原理。2.知道蜡烛燃烧中伴随的熔化是可逆的变化过程,而燃烧并产生二氧化碳的变化过程则是不可逆的。3.知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以利用它的这个特性鉴别二氧化碳气体。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对比观察研究燃烧前的蜡烛、燃烧中及其燃烧后所发生的变化情况,教学难点是猜想、验证蜡烛燃烧时产生了什么物质并初步渗透物质不灭的观点。教学准备有关拉瓦锡研究燃烧情况的课件或图像资料、一小截蜡烛、火柴、烧杯、澄清的石灰水。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导入燃烧中,物质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教材中引用了法国科学家拉瓦锡关于燃烧的科学研究史启发学生做出思考,抓住“密闭容器里木炭燃烧完后,总重量并没有改变”的事实,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并提出自己的猜想。 活动 蜡烛的变化烛燃烧后的结果鉴定”“ 全课总结”这样的顺序来进行。1认真观察燃烧前的蜡烛、燃烧中的蜡烛与燃烧后的蜡烛, 2在蜡烛的燃烧过程中,要指导学生观察蜡烛燃烧的现象,闻一闻燃烧过程中有什么气味,记录自己的观察情况。3鉴别蜡烛燃烧时所产生的气体,将沾有澄清石灰水滴的烧杯倒扣在蜡烛上时,要注意烧杯与烛焰的距离。如果因为石灰水滴太小而致使实验现象不太明显,教师应当教育学生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认真、仔细地进行观察。4关于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让学生阅读指南车信箱中提供的“拉瓦锡的研究”来指导学生认识燃烧产生了二氧化碳,知道是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发生了变化。5对“蜡烛燃烧中有些什么样的变化”进行回顾和总结,同时应对整个单元所学的物质的变化进行总结。附送:2019-2020年小学科学四年级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教案附点评【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过程与方法: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想象食盐的溶解过程。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水和固体的混合物。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实验中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感受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教学重点】能描述固体在水中溶解的主要特征:变成肉眼看不见的颗粒、均匀地分布在水中、不产生沉淀、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教学难点】观察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现象。【教学准备】教师用:1、 食盐、沙子、面粉与水的混合物。2、 高锰酸钾、药匙、盛放的器皿、装水的烧杯。3、 4个过滤装置(2个方座支架上各装2个铁环、2个漏斗与2个烧杯)、4张滤纸,4个烧杯。1盆洗玻璃棒用的清水、1块干净的抹布。4、 2个一次性饮水杯,1包儿童感冒冲剂、1包麦片、长柄勺子、1个装开水的保温杯。5、 1张“面粉、沙、食盐、高锰酸钾”在水中的状态记录表。学生分组实验材料:1、 1个烧杯、一份高锰酸钾、一根搅拌棒2、 1套过滤装置(1个方座支架装1个铁环、1个漏斗、1个烧杯、1张滤纸),1份过滤的液体(四个大组分别过滤食盐、沙子、面粉和高锰酸钾与水混合液中的其中1种)。3、 教室两侧摆放装有清水的水槽。【教学过程】一、 复习导入(3分钟)师:(老师出示食盐、沙子、面粉的混合液)上节课,我们观察了食盐、沙子、面粉在水中的状态。发现食盐能溶解在水中,因为我们用肉眼看不见食盐的颗粒,而沙子和面粉不能溶解在水中,因为我们肉眼能看到沙子与面粉的颗粒,而且杯底还有沉淀,是吗?点评:以上内容修改为:我们知道食盐能溶解在水中,在上节课的实验中,我们发现食盐溶液中看不见食盐的颗粒、溶液清澈透明。而面粉和沙放入水中后水变浑浊了,我们不但能看到面粉和沙的颗粒,而且它们还会沉淀在底部。因此我们认为沙和面粉在水中是不溶解的。)对于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同学们都认为食盐在水中变成了液体状的“盐水”与水融合在了一起。那么物质在水中到底是怎样溶解的(板书),今天我们用高锰酸钾来研究这个问题。二、 观察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现象151、 认识高锰酸钾师:(在投影仪上出示高锰酸钾)这就是高锰酸钾(板书),它是紫黑色具有金属光泽的固体物质,实验室里常用来作氧化剂和制取氧气,医学上常用它来消毒杀菌。2、 实验前指导师:怎么做这个实验呢?先看老师演示,我们桌上都有一个装水的烧杯,(投影出示装有水的烧杯板书烧杯),在水中轻轻地放入几粒高锰酸钾(师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然后同学们必需静静地观察高锰酸钾和水的变化。由记录员将大家的观察发现在科学记录本上记录下来(课前让学生确定好今天的记录员)。老师发下高锰酸钾,同学们就可以开始了。点评:这里,我强调让学生静静地观察,希望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观察思考的氛围。我想只有在这个环节中认真细致地观察了,学生才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依靠这些直观的形象学生才能在脑中构建他们对溶解的理解与认识。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一旦学生开始动起来,孩子那种活泼爱动的天性一展无疑。在我对几个稍好的组进行表扬加分后,各组的声音分贝开始低了下来。但我发现孩子们热衷于动,好象急着想看到高锰酸钾在水中绚丽的溶解过程。但当高锰酸钾进入水中后,大家却也只是粗粗地看,并没看见哪个同学潜心专注地被这神奇的现象牢牢吸引,企望从中看出点什么名堂。也许这是孩子们的正常表现,假若真有学生为此忘乎所以,我想那个孩子将来定会成为一名科学家的。3、 学生实验5事先在每组桌上放置已装好水的烧杯,然后再发高锰酸钾,等学生观察了一段时间后再发搅拌棒。学生实验时老师巡视指导,让学生关注高锰酸钾的变化,用准确简要的词句记录高锰酸钾在水中的状态。点评:水、高锰酸钾、搅拌棒依次发放是用材料进行调控。这也是基于实践得到的对策,原先这三种材料要学生一块儿来领的,发现秩序比较乱,而且学生把高锰酸钾放入水中后便迅速用棒搅拌,根本不作静态观察。高锰酸钾刚入水时的变化还是很震撼人心的,能清楚地看到高锰酸钾颗粒变成肉眼不可见的微粒扩散的过程。4、 交流我们的发现5师:说说你们的观察发现。高锰酸钾颗粒放入水中后,迅速沉入了水底,高锰酸钾经过的水里出现了紫色的条痕,高锰酸钾外部先化成极小的颗粒分散到水中去了。沉降在底部的高锰酸钾周围慢慢出现紫色的云雾状的水域,更多的高锰酸钾微粒分散(板书)到水里去了。搅拌之后紫色的范围不断扩大,烧杯内的水全部变成了紫红色,高锰酸钾颗粒均匀地分布(板书)于水中。注:当学生讲到高锰酸钾化成了“液体”时可告知学生:我们所看到的这种现象,其实是高锰酸钾变成了千千万万极小极小的肉眼无法看清的微粒分散到水中去了。点评:这个环节学生说得不多,我觉得应该让学生充分地描述,因为描述的过程能让语言与形象建立联系,有助于学生的思维的发展,使学生在脑中建构起有血有肉的概念。描述较少是不是观察对象比较单调,或是教师干预过多,没有耐心地听学生充分表达。5、 物质在水中是这样溶解的2师:我们清楚地看到高锰酸钾,在水中变成了肉眼看不到的微粒,慢慢地扩散到水中,最后均匀地分布在水里。根据高锰酸钾的溶解过程,谁来推想一下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变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布在水中)点评:我不知道今天2班的同学是否真的认同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与高锰酸钾是一样的,在5班上课时学生认为高锰酸钾与食盐的溶解过程是不一样的。我判断5班学生的表述和表情表达了这样的意思:“怎么可能呢一样呢?!食盐怎么会和这种会在水里会变幻出漂亮紫色的消毒药品相提并论!”由此我推测5班的学生至今认为食盐有食盐的溶解方式,高锰酸钾有高锰酸钾的溶解方式。事实上高锰酸钾与食盐在水中的溶解状态的确不完全相同。选择学具、教具也有很多讲究,我们必需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考虑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对此我的建议是可以用学生熟悉的物品来做一个过渡:比如红糖、儿童服用的药物冲剂等,这些物质有些颜色。三、 比较描述食盐、沙、面粉、高锰酸钾在水中的不同状态4师:两节课里我们已经观察研究了四种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状态,现在让我们比较一下能溶解的物质和不能溶解的物质,它们在水中的状态有什么不同。(黑板出示P26页的表格,内容事先填好用纸覆盖):面粉、沙、食盐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状态记录表面粉沙食盐高锰酸钾能否看见颗粒看见颗粒看见颗粒看不见颗粒看不见颗粒分布是否均匀分布不均分布不均分布均匀分布均匀是否有沉淀出现有沉淀有沉淀无沉淀无沉淀是溶解还是没有溶解没溶解没溶解溶解溶解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吗过滤可分离过滤可分离过滤不可分离过滤不可分离师:(引导学生归纳)通过这张表我们能清楚地看到物质在水中不溶解的状态是能看见颗粒、分布不均匀、有沉淀。而能溶解的状态是看不见颗粒、分布均匀、没有沉淀。点评:我觉得这张记录表是重要的,希望籍此来让学生归纳发现溶解特点。但我在课堂操作上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它的作用。虽然我期望学生自己通过回忆两节课当中的实验现象来填写这张表,期望学生通过自己的综合分析与交流来发现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主要特征。但事实上我牵着学生,让他们按我的意愿快速统一地完成了这张表的填写,然后不管他们是否理解、是否接受,让他们按所填的内容直接归纳。这里感觉在“塞”,没有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主动构建。四、 用过滤的方法进一步研究溶解与不溶解的区别151、 师演示实验4师:我们也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对这些液体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出示介绍实验器材)方座支架、漏斗、烧杯、玻璃棒。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将滤纸对折两次,沿着一条边打开,放入漏斗中,滤纸与漏斗吻合后将滤纸外面用清水润湿使滤纸紧贴漏斗壁(教室两侧的桌上及水槽内均有水)。让漏斗颈的底端紧贴烧杯壁。将玻璃棒(同学们用筷子替代)轻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侧,过滤时使液体沿着玻璃棒慢慢流入漏斗内,漏斗内的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2、 学生分组实验5实验分配:各组过滤的液体为,第1排食盐溶液,第2排高锰酸钾溶液,第3排沙和水的混合物,第4排面粉和水的混合物。领器材要求:一生领方座支架、科迷俱乐部的同学用仪器车发漏斗与烧杯,并纷发滤纸、过滤液。就近润湿滤纸、组装好实验器材后,学生分组做过滤食盐、沙子、面粉、高锰酸钾的混合物的实验。教师在实物投影仪上做这四个实验后巡视指导,提出观察要求:比较过滤前与过滤后的液体有什么不同,观察滤纸上留下了什么。学生基本观察完毕后,让学生看看旁边组其它物质过滤的情况。实验完毕后请学生将方座支架放到原处,将其它物品轻轻放入水槽。3、 交流3师:说说有什么发现吧。(过滤后的液体很清澈,滤纸上留下了沙子、面粉。高锰酸钾和食盐(尝一下)仍旧留在溶液里,滤纸上占染少量的食盐和高锰酸钾。过滤后沙子、面粉从混合液中被分离出来,而食盐和高锰酸钾却没有。这说明(完成表格)不溶解的面粉和沙能用过滤的方法从水中分离出来,而溶解在水中的食盐和高锰酸钾则不能被分离出来。我们又增加了一种判断是否溶解的方法。点评:过滤实验本来是上节课的内容,目的是让学生知道还可以用过滤的方法来判断物质是否能在水中溶解。但上节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做了“食盐、沙子、面粉”在水中不同状态的观察比较实验,观察描述的内容也很多,时间很紧张。而这节课只有高锰酸钾溶解实验的操作和讨论比较“食盐、沙子、面粉、高锰酸钾”在水中的变化情况,所以我把过滤实验放在了本节课。在分析比较了四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不同状态,知道了溶解的主要特征后,让学生通过过滤发现:能溶解在水中的物质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而不能溶解的物质则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用过滤的方法也能判别是否溶解。我觉得实验做得很急,学生的操作可能不规范,而且观察也不细致。做了这个实验,感觉整堂课的重点被冲淡了,原先重难点在观察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状态和分析归纳固体物质的溶解特征上。五、 观察区别这些物质在水里溶解了吗?3师:物质有没有在水里溶解,现在你会观察和区别了吗?考考你。能溶解的:小儿感冒冲剂(是否分布均匀可叫学生尝一尝)、不能溶解的:麦片(部分成分能溶解,学生说不能溶解也可以)师:相信在生活中碰到类似的情况你也能区分是否溶解了,留心你身边哪些物质能溶解于水,哪些不能溶解于水,下节课来交流;同时下节课请各组带少量的洗涤剂和胶水,也可连瓶带来,实验完了可拿回去。点评:这个环节是希望学生感受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让他们将课堂上的学习延续到课外,关注生活中的溶解现象,关注生活中的科学。如果时间充裕的话,我想这个环节会让学生很感兴趣的。板书: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面粉、沙、食盐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状态记录表 进入水中 搅拌后 烧杯 面粉沙食盐高锰酸钾能否看见颗粒看见颗粒看见颗粒看不见颗粒看不见颗粒分布是否均匀分布不均分布不均分布均匀分布均匀是否有沉淀出现有沉淀有沉淀无沉淀无沉淀是溶解还是没有溶解没溶解没溶解溶解溶解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吗过滤可分离过滤可分离过滤不可分离过滤不可分离 高锰酸钾 微粒 分散 分布均匀 方座支架 漏斗滤纸总评:急匆匆地将教学过程走完了,关于这节课自己有如下一些整体感受。一、 材料准备工作繁杂二、 教材解读的深度还不够三、 关注了教学内容忽视了教学对象1、 内容安排较多,课堂容量太大2、 学习过程中学生缺少自主构建3、 对学生的了解不够深入四、 关注了习惯的养成教育1、 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发言2、 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