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二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诵读 回乡偶书教案2 沪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574639 上传时间:2020-02-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二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诵读 回乡偶书教案2 沪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二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诵读 回乡偶书教案2 沪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二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诵读 回乡偶书教案2 沪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二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诵读 回乡偶书教案2 沪教版教学目标:1、认识诗中的5个生字,会写“客、何、音”三个字,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2、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教学方法:凭借课件,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和师生互动、讨论,达到简单了解古诗内容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前准备:电脑课件教学过程:一、动体验,激趣引入:课件出示贺知章画像。师:你知道这是谁吗?学生回答。课件出示贺知章简介,简介作者生平,学生认识作者感兴趣的事件。(贺知章:唐朝诗人,一生仕途顺利,八十多岁衣锦还乡,唐玄宗曾亲自赐诗送别,十分风光。踏上了故乡的土地,有感而发,写下了两首回乡偶书。)(设计意图:简单了解作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二、读诗悟情1、出示回乡偶书,教师范读师:打开书,做到独立识字。不认识的字看树叶中的拼音。(自由读生字、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古寺。指名读诗。师:还有三个字宝宝要求我们会写。(课件出示:音、客、何)怎样记住他们呢?学生分析字形师指导书写生字。强调各的撇捺要舒展开。生书空。(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排除学习困难。)2、初读古诗,了解大意再读诗,想一想:古诗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分小组交流。指名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说出:诗人很小就离开了家乡,八十多岁回到了家乡,儿童们都不认识他了,笑着问他:“你从哪里来呀?”(设计意图:充分放手,给学生探究、交流的时间和机会。)你还有哪句不明白?(“乡音无改鬓毛衰”是什么意思?)出示课件,理解“乡音”和“无改”。用肢体语言解释“鬓毛”。出一个难一点的问题:你能不能用“虽然但是”说一句话,还可以解释这句诗的意思?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想后指名学生说。(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突破本课理解上的难点。)3、读出节奏知道了什么意思,就读的更好了。会读了吗?学生练读。指名读。课件出示节奏,学生读。少小 离家 老大回,乡音 无改 鬓毛衰。儿童 相见 不相识,笑问 客从 何处来(设计意图:简单了解诗意后,鼓励学生读出节奏,为下一步读出感情做准备。)4、读出韵味诗人离开家乡时间长吗?你怎么知道的?诗人回到家乡什么心情?带着自己感觉到的心情读一读。指名说并读一读。(指导学生带着不同的语气读。)一个“笑”突出了儿童的高兴心情。我们一起是着读一读吧!齐读古诗。(设计意图:指导学生个性化的朗读,读出不同的韵味,进一步感悟作者复杂的感情。)5、表演古诗贺知章和儿童之间会说些什么吗?两个同学合作演一演吧!自由结组,合作表演。全班表演。给表演好的小组以掌声。6、你能从诗句中找出反义词吗?(设计意图: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工具性与人文性并重。)三、拓展阅读:我们刚才介绍贺知章的时候就说了他写了两首回乡偶书。想知道另一首吗?出示另一首回乡偶书。回乡偶书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师范读。学生自由练读。(设计意图:拓展同一作者,同一题材的诗,对理解本诗,了解作者有很大帮助。)四、作业:选择其中的一项完成:1、古诗配画。2、对古诗进行故事续编。3、课外阅读贺知章其他的诗。(设计意图:这种作业形式能体现层次性。)板书设计:回乡偶书(热爱家乡)儿童 贺知章(笑)附送:2019-2020年二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诵读 大林寺桃花教案1 沪教版注释(1)大林寺:在庐山大林峰,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我国佛教胜地之一。(2)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从大林寺上看,好比天堂人间(3)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4)尽:指花都凋谢了。(5)山寺:指大林寺。(6)始:才开始;刚刚开始。(7)长恨:常常惋惜。(8)春归:春天回去了。(9)觅:寻找。(10)不知:岂料、想不到。(11)转:反。(12)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译文四月,正是平地上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竟才刚刚盛放。我常常为春天的逝去,为其无处寻觅而伤感,此时重新遇到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没想到春天反倒在这深山寺庙之中了。作品鉴赏该诗短短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 、“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但细读之,就会发现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是写诗人登山时已届孟夏,正属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 一片始盛的桃花。从紧跟后面的“长恨春归无觅处”一句可以得知,诗人在登临之前,就曾为春光的匆匆不驻而怨恨,而恼怒,而失望。因此当这始所未料的一片春景冲入眼帘时,该是使人感到多么的惊异和欣喜。诗中第一句的“芳菲尽”,与第二句的“始盛开” ,是在对比中遥相呼应的。它们字面上是纪事写景,实际上也是在写感情和思绪上的跳跃 由一种愁绪满怀的叹逝之情,突变到惊异、欣喜,以至心花怒放。而且在首句开头,诗人着意用了“人间” 二字,这意味着这一奇遇、这一胜景,给诗人带来一种特殊的感受,即仿佛从人间的现实世界,突然步入到一个什么仙境,置身于非人间的另一世界。正是在这一感受的触发下,诗人想象的翅膀飞腾起来了。“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诗人想到,自己曾因为惜春、恋春,以至怨恨春去的无情,但谁知却是错怪了春,原来春并未归去,只不过像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偷偷地躲到这块地方来罢了。这首诗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而且还把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不,岂只是有脚而已,看它简直还具有顽皮惹人的性格呢。在这首短诗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是如此的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如果没有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没有诗人的一片童心,是写不出来的。这首小诗的佳处,正在立意新颖,构思灵巧,而戏语雅趣,又复启人神思,惹人喜爱,可谓唐人绝句小诗中的又一珍品。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海拔越高,温度越低,所以季节的出现也较陆地晚这里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大林寺的桃花在季节上为什么比山下要开得迟?从气象的角度来解释,答案只有一个,这就是“受了气温垂直差异的影响。也就是说,大林寺桃花之所以开得迟,原因是由于这里是“山地气候” 的缘故。 常识告诉我们,在山地地区,气温是随着地势的高度的上升而相应递减的。一般说, 高度每升高100米,气温就下降0.6。当山地垂直起伏到几干米时,气温的垂直差异就更为明显。加上植物对气温的适应能力不同,这样,处于不同高度地段的植物景观必然就会出现差异。庐山海拔高度约1 400米,山顶气温比山麓平川地区一般要低89;大林寺位于今日庐山“花径风景区”,比山下平原高出1 100余米,气温较山下的九江市一带低67;加以庐山地处长江与郡阳湖之间,江湖水汽郁结,云雾弥漫,日照不足,更使山上的气温降低,春天当然就来得迟了。对于这个道理,生活在一千多年前的白居易自然是无法理解的。这从他在游大林寺序中所写的一段话“大林穷远,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四月),正如正、二月天,梨桃始花,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初到恍然若别一世界者”,可以证明。 其实,气温垂直变化对植物的影响,不仅在庐山是这样,就是在别处也不例 外。试以喜马拉雅山在我国境内一段山地为例,位于山地东南谷地的察隅、墨脱一带,由于海拔较低,日照充足,气温较高,可以种植水稻、玉米、柑桔等喜高温作物;由此往上,到海拔3 000米处,气温下降、雨水减少,只能种青裸、小麦一类作物;再往上,则是草木稀疏的高山牧场;雪线以上则因终年积雪、气候恶劣,除了偶尔长着几棵雪莲以外,啥植物也长不了。可见,在山地地区,植物在垂直分布上的差异性是与山地气候要素一一气温和降水的垂直变异分不开的。所以山地地区的气候就表现出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特色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