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局2018年工作总结2019年工作思路

上传人:焦** 文档编号:557334 上传时间:2019-05-1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住建局2018年工作总结2019年工作思路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住建局2018年工作总结2019年工作思路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住建局2018年工作总结2019年工作思路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住建局 2018 年工作总结 2019 年工作思路2018 年,住建局紧紧围绕“美丽太和”建设目标,全面实施“双轮驱动”战略,深入开展“五大专项行动”,结合争创省级文明县城和国家园林城市行动,完成投资超过 13 亿元,实施了城市道路、市政、园林、供水、污水、燃气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现将主要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一、城乡建设管理工作开展情况(一)完善城市交通设施坚持改旧建新并举,统筹推进拉开城市东部、北部框架,对中部老城区综合建设提升,全年共投资路网 6.8 亿元,新增城区道路 26 公里,改造提升道路 30 公里。新建银杏路、胜利路等10 条(平安路、幸福路、莲蒲路、环城路、府东路、府前路、兴业南路和沙河东路)道路,使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开,城区、旧县镇、开发区已经连为一体,城市发展空间进一步扩大;实施了民安路、解放路及小街巷综合改造(沙河路、文明路、国泰路、建设路、人民北路、太和大道、光明路、镜湖路、大通路)等20 多条城市主次干道提升改造工程,打通了环城北路、复兴路、莲蒲路、光明路等建成区的“断头路”,使老城区的交通更加完善、顺畅,建成区的道路标准有了很大提高,配套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目前,城区除曙光中路、友谊路、先锋路(近期改造)外,基本完成了城区道路“白改黑”提升改造。(二)实施生态环境建设以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省级园林城市为目标,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护、高颜值体现,全面实施了一批绿化提升重点项目。投资约 2.5 亿元,在县城范围内实施了道路绿化、街头游园、绿道建设及城区绿化提升工程。完成了105 国道、308 省道、二桥、三桥等主要入口道路绿化建设及提升项目,对团结中路、解放东路、复兴路、国泰北路等主要道路进行了提升建设;重点建设了沙河路标准段、椿樱大道标准段、富民路标准段、团结东路标准段、308 省道标准段等城市绿道建设项目;建设了红丝沟、人民路与沙河路交叉口、文明路、长征南路沿线、民安路沿线、五桥入口等多个城区内街头游园项目,绿化新增总面积近 50 万平方米。通过合理的设计与施工,选择最佳的绿化结构,将城区、街道进行创意性绿化和美化,有效提高了县城的生态环境。(三)完善基础设施工程1.大力加强城市管道燃气工程建设。2018 年完成投资约 1500万元,新增铺设燃气中压管道 11 公里,中压管网达 196 公里,庭院燃气管道建设达 220 公里。保障了近 4 万户居民、37 家工业用户、170 家商业及 550 辆出租车和私家车用气需求,年用气量达 2100 万方。同时实施了天然气门站建设和燃气管道接线工程。待天然气门站和长输管线贯通后,管道燃气供气能力达每年 6000 万方。2.加强供水设施建设。2018 年以来,为保障居民用水需求,累计投资约 5000 余万元,铺设 DN100 毫米以上管网 21520 米,DN100 毫米以下管道 44844 米,新装入户 13722 户,改装入户500 户。为提高节水节能,提高用水安全及经济效益,供水公司严堵低冒泡漏,供水产销差控制在 8%以内,达到全省前列水平。为了保障县工业园区、河西新区的的用水需求,我局提早谋划,启动了日供水能力 2 万吨的太和县第三水厂和日供水能力 4 万吨的河西应急备用水厂项目。目前,应急备用水厂“项目总体设计”招标已完成,正在实施,第三水厂具备施工招标条件。3.持续改善生活环境。我县污水处理厂一直在满负荷运行,处理污水达到 2165 万吨,已达到污水厂日处理 4 万吨的设计能力。为解决污水处理能力不足的问题,投资了 8000 万元,建设并运营了日处理能力 4 万吨的第三污水处理厂,大大缓解了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的压力;同时,完成了 15 公里的污水处理管网建设;为解决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问题和河西新区的污水处理问题,启动了污泥处置厂和河西污水处理厂项目。其中污泥处置厂正在招标;投资约 1.6 亿,建设规模 4 万吨/日,含 40 公里管网、两座泵站、一座中水厂的河西污水处理厂已经完成项目前期工作;为改善城市污水绕城问题,我局已经开始实施“黑臭水体”治理工程,计划对红丝沟、魏沟、孙沟、引龙沟、杨沟等十条沟渠进行治理修复。目前城区河道综合整治(含黑臭水体治理)工程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和工程的初步设计已完成。魏沟、孙沟、引龙沟、杨沟排污口治理治理已结束,红丝沟、柳清沟综合整治正在实施。(四)推进农村民生工程建设按照县脱贫攻坚推进计划,结合省“三大革命”三年实施方案,实施了农村危房改造、旱厕改造和乡镇驻地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为了夯实脱贫攻坚摘帽基础,按照应改尽改的原则,指导完成四类人员危房改造 10135 户,整治一般农户 106502 户,其中拆除 D 类危房 44256 户,修缮 62246 户,面积超 500 万平方米;为解决不具备截污纳管自然村污水排放问题,在 2017 年完成 30000 户旱厕改造的基础上,今年实施 60000 户,目前已经完成 56000 户。投资 10.5 亿元的 26 个乡镇驻地污水处理项目采取 PPP 模式进行推进,由北京碧水源公司实施。年前在确保郭庙、蔡庙及马集三处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营的基础上,其余全部开工建设,2019 年建成运营,彻底解决乡镇驻地污水处理问题。(五)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一是支持鼓励本地建筑企业做大做强,大力发展拓展建筑行业业务。鼓励申报施工总承包三级企业 4 个,专业承包企业 6 个,企业增项 11 个,劳务企业 16 个;截止到第三季度共完成建筑业总产值约 10 亿元,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活力。二是办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 35 项,建筑面积 81.7 万平方米,合同价款约18.92 亿元。三是积极开展建筑市场执法检查,为规范我县建筑市场秩序,保障工程安全、质量,保障建筑业持续发展,我们先后开展有针对性检查 236 次,签发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200 份,文明创建、扬尘防治整改指令书 130 份,移交城管局执法建议整改 11 份;通报 22 个工程项目,通知未批先建移交函 8 个,进一步规范了我县建筑市场秩序,推动全县建筑质量、安全生产形势的稳步好转。四是积极开展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清理工作。现已摸排 7 个项目,清理农民工工资10508 万元。五是开展建筑节能大检查,促使我县各参建单位对建筑节能工作质量意识大幅提升,进一步提高了工作人员和广大群众的节能意识和责任意识。六是推进建筑业改革。按照国家相关政策,我们积极推进建筑节能和新型装配式建筑工作。我县所有新开共建筑项目均采用绿色节能建筑建设标准;现有一家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赵集安置区项目的部分工程正在采用装配式建筑进行建设。七是推进混凝土搅拌站扬尘污染治理工作。坚持“全面参与,综合治理、长效管理”的原则,强化对非法搅拌站的打击力度。目前已拆除非法搅拌站 34 家。(六)加强工程质量监管2018 年以来共监督工程 628 项,面积约 580 万,组织工程质量专项检查 15 次,下发质量整改通知 260 多份,消除质量隐患500 多条,受理处理群众工程质量投诉 30 多起。目前,全县建设工程质量总体水平较好,未发生质量事故,工程质量处于受控状态。二、城乡建设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停车设施缺少,路网不完善。虽然我县城区目前建设有“五纵十四横”十九条主要城市道路,但有些道路尚未贯通,更重要的是缺少停车设施,再加上城市商业区比较集中、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迅速增加,城市交通拥挤现象十分严重。例如莲蒲路、复兴路目前还不畅通,未能形成多渠道循环道路网格系统,再加上城市停车场严重缺失,许多车辆不得不停靠在马路两侧,致使本来就不是很宽的道路越发显得拥挤。二是城市排水设施还满足不了城市排水需求。目前虽然我们加大了城市排水设施建设力度,但由于历史原因和建设单位的协调不足,排水管道高程标准不一,在城区一些路段排水设施不能满足排水要求,城区原有沟塘和城市排水沟渠填占现象严重,城区外围排水通道不畅,每逢汛期经常发生道路积水现象,给人们出行带来诸多不便。三是城区绿化、广场、公园满足不了居民生活需求。虽然近几年加大了城市绿化工作,但由于历史原因以及缺少大面积的城市绿化用地,致使我县绿化距离国家园林城市指标尚有很大差距;目前,我县虽然有太和公园、镜湖公园、国泰广场、细阳广场、沙颍河湿地公园、漯阜铁路文化主题公园等六处休闲娱乐去处,但对于近 40 万人口的城市来讲,远远满足不了要求。四是乡镇建设管理力量薄弱,监管工作呈被动局面。乡镇机构改革后,受人员编制的限制,原各乡镇的城建所均被撤销,大部分乡镇的建设管理工作与当前任务极不匹配,城镇建设工作没有专职管理人员,缺乏有效的监管和协调,致使城镇建设管理达不到要求,严重影响了城镇和乡村建设秩序。三、2019 年工作计划住建局围绕县委、政府的发展总基调,以省级文明县城创建为抓手,尽力做好以下重点工作:(一)抓班子,带队伍以党组创建五星级支部为统领,以中心组学习为抓手,围绕政治素质、业务能力、专业知识提升,通过工程项目推进夯实四个意识。用制度、规矩、监督提升班子凝聚力、向心力及战斗力,加大对年轻干部专业培养,夯实作风,形成风清气正、比学赶超的氛围,确保干成事、不出事。(二)强规划,重引领为避免重复投资,科学指导城市建设,结合我县城市建设现状。一是启动太和县城乡燃气专项规划,指导我县城区及未来 2 至3 年乡村燃气布点规划及管道基础设施建设,规范企业行为,提升群众生活质量。二是围绕正在实施的引水入城重点项目,启动城区污水及雨水排水专项规划,补齐城区污水管道缺失及老旧小区雨污分流的短板,保障城区新增水质不受污染,优化城区水环境。三是加快智慧城市建设,落实省住建厅城市建设发展指导意见,启动智慧管网项目规划及前期工作,普查城区公共区域及老旧小区地下供水、污水、燃气、弱电等管线建设情况,建立安全运行检测平台及智慧管网系统建设,保障城市生命线。(三)盯目标,抓推进围绕“五县共创”,以问题为导向,以项目为抓手,在“建、管、创”上下足功夫,抓好推进。一要加快项目建设。2019 年,住建局结合我县城市基础设施发展需求,积极谋划了 54 个城市建设项目,总投资约 22 亿元。一是城市市政建设。优化城市路网,完善交通网络。计划投资1.2 亿元,对友谊路(环城路至长征路段)、文明东路(长征路至兴业路段)、光明路(太和大道至国泰路段)及万寿路(长征路至太和大道)等道路进行建设改造,完善城市交通微循环;计划投资 1.4 亿元,将一桥升级改造成城市景观桥,助推城市品位提升;为创建安徽省文明县城,对全城的主要交通要道交叉口进行规范化设计提升,确保道路的畅通和安全;实施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二期工程。投资 3000 万元,增设站点 50 个,投入自行车 1500 辆,方便市民出行;按照老旧小区和小街巷三年改造计划,实施益民新村、文明路两个老旧小区改造和九条小街巷综合改造;与城管局合力推进县城停车场建设。二是提升供水能力,保障市民生活。启动投资约 1.1 亿元、供水能力 4 万吨/日的河西湿地水厂(应急备用水厂)建设项目,提前为河西片区的发展做好居民生活用水保障;投资 5000 万元,开工建设第三水厂项目,保障开发区和城区北部的居民生活饮用水需求;启动颖南路网工程配套建设供水管网工程,解决颖南片区居民生活用水;谋划启动日供水能力 15 万吨、投资约10 亿元的太和县地表水厂项目的前期工作。三是实施清洁能源计划,推进县域管道燃气科学利用。启动县域燃气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对原规划区范围外加快经营权招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规范城市燃气市场经营行为,推进管道燃气向乡镇延伸,量价结合,推行阶梯价,规范工商企业接户费用标准,降低企业成本;加强居民入户供气管道安全管理,解决“最后一米”安全保障问题。四是提升污水处理,改善人居环境。启动总投资 1.6 亿元日处理 4 万吨的河西污水处理厂工程,配套建设管网 40 千米;投资 4300 万元,配套完善曙光路、解放东路、镜湖西路、建设西路、光明西路、文明东路、105 国道北段及人民路等部分路段的污水管网建设;投资 6000 万元,建设日处理污泥 150 吨的污泥处置厂;围绕引水入城水质安全,加大沿线污水管道连接及老旧小区雨污混流整治,对引水入城工程两岸的排污口,进行截留治理,确保引水入城工程水体不受污染。五是继续推进城区河道综合整治(含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制定太和县黑臭水体三年实施方案,加快完成柳青沟、环城河、红丝沟的综合治理,同步实施牧猪沟、魏沟、主干渠、杨沟等四条沟的综合治理。六是实施太和县智慧管网项目。建成管网安全运营检测系统和管网综合管理平台,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服务能力,为太和县管网的规划建设、安全运营、应急抢险等提供决策支持。七是做好城区绿化环境提升。按照 2017 年 5 月经招标与东方园林签订的太和县城区绿化提升建设 EPC(设计、施工、管养一体化)项目合同,加强与城管局协作,共同努力推进城区绿化建设与提升。八是做好农村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环境。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000 户,确保农村危房应改尽改;完成全县 30%以上符合条件的自然村整村厕改工作(约 60000 户);重点调度剩余 23 个乡镇驻地生活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建设,确保年底完成考核任务;实施不低于 60 个乡镇中心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逐步推进农村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启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对原纳入项目库的部分乡镇政府驻地的道路、供水、停车场、菜市场、绿化、游园等进行综合环境提升。二要强化建筑市场管理。一是大力推行装配式建筑新型建筑模式。在持续抓好建筑节能的基础上,前置土地出让条件,确保2019 年装配式建筑达到省市要求的 10%以上。二是加强对建筑市场的管理,规范建设工程各方主体的市场行为。配齐、配强安监站、质监站队伍力量,加强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扬尘整治、工程质量等工作的监管力度,强化工地安全文明施工意识,加大建筑市场安全生产检查力度;对企业违法违规分包、转包加大处罚问责力度,夯实五方主体责任,同时通过创建企业优秀支部、标化工地观摩促学,完成 8 个标准化工地创建目标,使 2019 年我县的建筑业管理水平有明显提升。三是加大对搅拌站等建材市场的管理。结合布点规划,引导企业合法建设,规范经营,降低太和建筑市场成本。三要创新工作模式。一是积极探索本地建筑业发展路子,通过周边先进地区成功做法,结合现行市场手段,通过整合等多种手段培育本地建筑龙头企业,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助力。二是创新固有的建筑市场管理手段,通过引进先进的科技手段及购买专业第三方进行安全施工管理,杜绝安全事故发生。三是创新改厕、污水处理推进工作模式,规避填压式一刀切,通过对改厕设备选择、施工质量源头把控管理、以点带面示范、群众参与后续管理等方面创新工作模式,确保小厕所、大民生见实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