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四年级数学上册 找规律3教案 苏教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5565042 上传时间:2020-02-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四年级数学上册 找规律3教案 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四年级数学上册 找规律3教案 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四年级数学上册 找规律3教案 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四年级数学上册 找规律3教案 苏教版教学目标:1.通过合作探究,找到“两个物体间隔排列时,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多1,中间的物体比两端的少1”这一规律。2.能够利用这一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3.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中,掌握观察、分析、比较的方法。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的思想。培养学生发现与应用规律的积极性和好奇心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学生经历间隔排列规律的探索过程,找到“两种物体间隔排列时,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物体多1,中间的物体比两端的物体少1”这一规律。教学难点:学生能用恰当的方式表述找到的规律,并进行简单的应用。课前准备:每小组若干小棒和圆片,挂图,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探索规律:1.(出示例题里的场景图)师: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师:看到这三组排列,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这三行排列中都蕴含着规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找规律。师:仔细观察每一组两种物体是怎样排列的?和同桌交流一下。1)兔子和蘑菇是怎样排列的?(每两只兔子中间有一个蘑菇)2)像这样每两个同样的物体间夹一个不同的物体叫做一一间隔排列。 3)这样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还有什么? 4)小结:通过观察我们知道每组的两种物体,它们都是一一间隔排列的。2.数一数这些物体的个数,板书个数比一比每组两种物体的个数有什么关系?和你的同桌说一说。3.师:在这组间隔排列中,夹子排在开始和最后,我们把它叫做“两端的物体”,手帕排在中间,我们把它叫做“中间的物体”。 还有哪些物体是两端物体?每一排的两端物体相同吗?还有哪些物体是中间物体?你能再根据这个提示来说一说吗?(小)两端的物体是( ),中间的物体是( )。4.通过刚才的比较和分析,我们发现: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如果两端物体相同,那么排在两端的物体比排在中间的物体多1个。反过来怎么说?(排在中间的物体比排在两端的物体少1)二、动手操作,验证规律1.师:刚才大家发现的很好。是不是这样排列的两种物体都有这样的规律呢?你们能不能自己创造一组具有类似规律的排列的物体呢?2.学生动手操作:任意拿几根小棒,在桌上摆成一排,再在每两根小棒中间摆1个圆。数数小棒的根数与圆的个数,看看有什么关系。(如用铅笔和橡皮、书本和文具盒,如果没有带东西,可以合作,也可以自己画出来。)3.集体交流: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摆的?你发现了什么?问:仍然按上面的摆法,如果摆11根小棒,应该摆几个圆?怎么想的?如果摆6个圆,应该摆几根小棒?为什么?小结:其实这里的小棒代表两端的物体,圆片就代表中间的物体。像这样排列,它们都有这样的规律: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物体多1。三、联系实际,应用规律1.列举规律:师:生活中你见到过有这种规律的现象吗?和你的同桌说一说。2.应用规律:(1)基本练习:师:寻找到规律还不够,关键是我们要会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出示一组排列:8+8+8+8+8+8+8填:两端的物体是( ),中间的物体是( ),( )比()多()个。请思考,5个8连加,要几个加号?经过了15个白天,那么经过了多少个黑夜?你是怎么想的?(2)变式练习:出示问题一P49(1):25根电线杆,每两根中间夹着一块广告牌,共要多少块? 指名回答,你是怎么想的呢?出示问题二P49(2):一根木头锯3次,可以锯成几段?要锯成6段,要锯几次?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如果想不清楚,可以用铅笔代替木料,比划着试一试。(锯的段数总是比次数多1,锯的次数总是比段数少1。)快速抢答:锯7次能锯成多少段?锯9次呢?55次?反过来,如果要锯成8段,需要锯多少次?9段呢?24段呢?师:你们回答得这么快,用的是什么规律啊?(锯的段数总是比次数多1,锯的次数总是比段数少1。)3.游戏活动1)请5位女生站成一排,在每两个女生中间站一个男生,应该请几位男生呢?谁来排?2)同样是5位女生,还是男女生一一间隔排列,如果要求男生比女生多1人。又该怎么排呢?3)如果男女生都是6人,还要求一一间隔排列,怎么排?(围成圆圈)4)比较两种排法,你发现了什么?(当男女生间隔排成一排时,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物体多一个;当男女生间隔排成一圈时,两端的物体和中间的物体同样的。)5)根据刚才得出的规律,你能很快完成想想做做第三题和第四题吗?四、总结评价师:今天我们研究了一些排列的规律,当我们面对新的事物或者更复杂的情况时,要学会寻求寻找规律、遵循规律,但更重要的是合理地运用规律、创造性地使用规律为我们的生活服务。附送:2019-2020年四年级数学上册 找规律4教案 苏教版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探究,找到“两种物体间隔排列时,如果两端物体相同,那么两端物体比中间物体多1”这一规律。 2.能够利用这一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在动手操作与交流合作中,掌握观察、分析、比较的方法。 4.形成与人合作的意识和学习的自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教学重点:经历间隔现象中简单规律的探索过程。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恰当的数学语言描述规律。课前准备:每小组若干小棒和圆片,课件。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感知间隔排列大家喜欢玩游戏吗?那咱们先来玩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猜猜看”。看,这是猴子和鸭子,猜一猜,下一个动物会是什么?猜得真准,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它们是有规律的, 一个隔着一个的排列。)像这样一个隔着一个的排列,我们就说是间隔排列。(集体读)(板书:间隔排列) 现在谁来说说分别是什么和什么间隔排列的?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事物是间隔排列的,当两种物体间隔排列的时候,还有着怎么的规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找规律。(板书课题:找规律)2、 教学新课、探索规律。1. 课件出示整幅图。 请认真地观察,说一说从图上你看到了些什么?请再仔细观察,你能从图中看到间隔排列的现象吗?(举手发言)表扬。有三组间隔排列的物体。2. 课件放(兔子蘑菇图)。大家找到了三组间隔排列的物体,现在老师先把其中的一组展示出来。看,快乐的小兔子们劳动完了以后,手拉手排成排在草地上跳舞。 数一数,兔子几个?蘑菇向个?谁比谁多?多多少?( 比 多一个。)排在第一是?最后是谁?那蘑菇是排在什么地方的呢?图中兔子排在开始和最后,我们把它看作“两端物体”,蘑菇排在中间,我们把它看作“中间物体”。(引出两端物体和中间物体的名称并板书:两端物体和中间物体)因为兔子比蘑菇多一个,兔子是两端物体,所以也可以说两端物体比中间物体多一个。最后总结出示那句话:( )和( )间隔排列(个别说,集体说)。既然两端物体是兔子,兔子比蘑菇多一个,那么也可以说:两端物体相同,两端物体比中间物体多一个。(读) 3.课件出示第二幅图:夹子来手帕图。(直接过,快速带过)那大家能不能在下面这一组物体中也发现一些类似刚才的规律呢?(小组活动。)出示夹子有几个?手帕有几个?两端物体和中间物体是谁?(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下去指导。)最后让更多的学生开口说说我发现的规律是:4.课件出示第三幅图:木桩和篱笆图。看,排列得这么美的木桩和篱笆,它是不是也有着刚才的规律呢?在小组内说说你的发现。(让更多的学生来说一说)(说话甜甜的,掌握得真快,有了进步老师替你高兴)小组说后个别说说。两端物体和中间物体分别是什么?说说我发现的规律是:教师总结:例题中每组两种物体都是间隔排列,而且两端的物体一样,那么排在两端的那种物体比排在中间的那种物体多1个。3、 动手操作,摆出规律。那在其他地方,间隔排列的物体是不是也有着这样的规律呢?下面请同学们用小棒和圆片来代替任何物体,或者画不同的符号,来排一排,数一数,看看是否符合我们刚才发现的新规律。展示学生的的操作:大屏幕。在刚才的操作活动中,你们又发现了什么?谁能用自己的话来把这个规律完整地说一说。两种物体间隔排列,如果两端物体是相同的,那么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物体就多1。(板书并读)四、运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1. 老师也收集了一些生活中的数据,看(出示广告牌)。分析题目,让学生(说想的过程),列式计算。25-1=24(个) 大家能不能也用算式来表示两端物体和中间物体之间的关系?两端物体-1=中间物体; 中间物体+1=两端物体。 2. 大家对这个规律掌握得真快!去看看小朋友在做游戏时又遇到了什么规律呢? 5个女生围成一圈做游戏,每两个女生之间站一个男生,有多少个男生?(个别提问:你说,你说4个。)(学生动手画一画,用表示女生, 表示男生) (课件播放由排转为圈的过程)强调:一圈要转起来,头和尾还可以站一个。看来规律被大家用活了。由圆变为排的时候,两端物体还相同吗?不相同,两种物体数量相等。 如果围成一个三角形呢? 得出结论:如果两种物体间隔排列围成一个封闭图形时,比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两种物体的数量相等。(板书)因为首尾的两个物体还可以夹一个。3. 游戏中蕴涵着这样的规律,在乡村里池塘边也有这样的规律呢。请看:沿圆形池塘的一周共栽了75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可以栽桃树多少棵?(说想法,为什么是75棵?)你是怎么想的?河堤的一边栽了75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可以栽桃树多少棵?(谁和谁间隔排列?两端物体是?中间物体是?)5、 总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