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夜归鹿门歌课件 新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564953 上传时间:2020-02-02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4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夜归鹿门歌课件 新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夜归鹿门歌课件 新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夜归鹿门歌课件 新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孟浩然 春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导入新课 夜归鹿门歌 盛唐 孟浩然 1 感知诗歌的意境 感受诗人的情怀志趣 2 掌握鉴赏山水田园诗的基本方法 学习目标 谈谈你印象中的孟浩然 提出问题 指导自学 孟浩然的雕像 孟浩然故居 鹿门山 山寺钟鸣昼已昏 渔梁渡头争渡喧 一 分析首联 诗歌开篇写了什么景象 黄昏时候 山寺里悠然传出报时的钟声 渔梁渡口 渡船边喧嚷着抢渡回家的人 悠然的钟声 山寺的超然和僻静尘杂的人声 世俗的杂乱和喧嚣两相对照 唤起联想 诗人在船上闲望沉思的神情隐然可见 合作探究 互动交流 人随沙岸向江村 余亦乘舟归鹿门 合作探究 互动交流 二 分析颔联 这种比照暗示着诗人和世人的选择不同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的志向是什么 前句承 渔梁 诗意 是写村人各自上岸还家 后句承 山寺 诗意 写自己回到鹿门 这两句是以人归引出自归 作为前文的具体补述 两种归途展现两样不同的心境 这又是一个比衬 从中表现出诗人与世无争的隐逸志趣和不慕荣利的淡泊情怀 鹿门月照开烟树 忽到庞公栖隐处 三 分析颈联 诗人既选择归鹿门 那么他在归途中又见到什么景象呢 鹿门山的林木本为暮霭所笼罩 朦胧而迷离 山月一出 清光朗照 暮雾竟消 树影清晰 诗人完全被大自然陶醉 他忘情地攀登着崎岖的山路 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庞公昔时隐居的地方 这微妙的感受 亲切的体验 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 隐者为大自然所融化 至于忘乎所以 合作探究 互动交流 岩扉松径长寂寥 惟有幽人自来去 四 分析尾联 诗人回到鹿门隐居之所 他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这 幽人 既指庞德公 也是自况 因为诗人彻底领悟了 遁世无闷 的妙趣和真谛 躬身实践了庞德公 采药不返 的道路和归宿 山岩之内 柴扉半掩 松径之下 自辟小径 这里没有尘世干扰 唯有禽鸟山林为伴 隐者在这里幽居独处 过着恬淡而寂寥的生活 合作探究 互动交流 将此诗与王维的 归嵩山作 对比 说说两首诗的意境有何异同 明确 归嵩山作 是写王维辞官归隐途中所见的景色和心情 景中有情 情景交融 随着作者把归山途中的景色有层次地一一写来 诗人的感情也在一步步变化 出发时安详从容 途中一度凄清悲苦 最后恬静淡泊 可见 诗人对归隐是积极向往的 感到闲适自得 夜归鹿门歌 与 归嵩山作 在诗境上的共同之处是 人与自然在精神上高度契合 景物和感受诗意地结合在一起 全诗是浑融完整的整体 恬淡 优美 不同之处是 孟诗多用白描 着墨轻淡 比王诗更显淳朴 王诗 诗中有画 有丰富的色泽和光彩 课堂检测 拓展延伸山水田园诗常用手法 山水田园诗常用方法 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白描烘托情景交融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色彩多种感官综合运用 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牛刀小试 思考 诗的第三 四句创造了怎样的意境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天高地远 四野空旷 江水清澈 月亮倒影其中 显得离人很近 创造了一幅空旷 寂寥 清幽的意境 作者通过对客观环境的主观性描绘 显示出诗人的寂寞孤独 将内心深处的愁绪鲜明地展现出来 课堂小结这首诗的题材是写 夜归鹿门 读来颇象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 但它的主题是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路归宿 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 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 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 诗人以谈心的语调 自然的结构 省净的笔墨 疏豁的点染 真实地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和感受 动人地显现出恬然超脱的隐士形象 形成一种独到的意境和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