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奇异的琥珀 4教案 沪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555289 上传时间:2020-02-0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奇异的琥珀 4教案 沪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奇异的琥珀 4教案 沪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奇异的琥珀 4教案 沪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奇异的琥珀 4教案 沪教版学习目标: 1.自学生字。 2.背诵课文最后一、节。 3.学习在默读中理解内容:默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4.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发展想像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体会想像的合理性。 教学过程: 一、补充化石知识。 (出示有关资料)学生默读,了解化石形成的基本过程。 二、了解推测的内容。 1.出示课题,朗读。 2.(出示琥珀图片和课文结尾一、节)观察,默读,说说这块琥珀的特点(透明、完好:两只虫子、毫毛可辨、黑色圆环。第一、句概括写琥珀透明,里面苍蝇、蜘蛛完好,第二、句话具体说明怎样透明,怎样完好。) 3.圈划: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像不知道的事情。人们推测出什么? 4.讨论:以下推测的依据是什么? 当时有过挣扎远古时代(一、万年前)已经有蜘蛛和苍蝇(补充介绍检测的方法) 三、推敲故事的合理性。 1.了解故事。默读,根据时间分出琥珀形成的几个阶段,然后简述其形成的过程。(形成松脂球埋入泥沙成为化石) 2.推敲基本情节的合理性。讨论,这样的过程合理吗?(可引导学生回顾化石形成的过程:交换作用形成的化石。) 3.推敲细节的合理性。 (1)找到“夏天的故事”(形成松脂球部分),默读,概括:主要讲什么?(松脂裹住两只虫子) (2)默读,找到故事的关键。 (3)指名让几位学生说说“夏天的故事”。在每位同学简述后,引导学生默读、评议(适当启发,比如:反复写到的、与松脂下滴关系紧密的),逐步抓住关键条件(炎热的天气、松树)。 (4)默读,推敲这两个推测的合理性。 (5.)体会惊险一、幕。 指名或范读,想像松林里的情景。 自己练读,要求读出小苍蝇的悠闲自得,蜘蛛捕捉苍蝇的紧张气氛。 朗读指导,品味词句。(你认为哪些词句用得好?说说根据。) 比如: “热辣辣”用得好,写清了老松树渗出松脂的原因。 推敲细节。蜘蛛捕苍蝇这个细节,有必要写吗?(否则,两只虫子不会靠得这么近。)有没有别的可能,使虫子靠近?(学生设想,大家推敲。) (6.)有感情地朗读“松脂球形成”部分。 四思考合理推测的前提。 1.体会为什么称之为“奇异的琥珀”。 (1.)默读课文,思考圈点:为什么说是一、块奇异的琥珀?然后交流。(比如:刚好松脂落下、时间漫长、地理变动、送上沙滩、偶然发现) (2.)抓住关键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思考合理推测的前提。 (1.)同桌讨论:为什么作者的推测的故事,无懈可击? (2.)全班交流。(提示启发:出示结尾节:观察仔细;回顾化石知识:根据科学规律) 五推荐课外阅读。(比如:蟋蟀的住宅) 板书设计: 1.6.奇异的琥珀 当时有过挣扎远古时代(一、万年前)已经有蜘蛛和苍蝇(补充介绍检测的方法) 出示结尾节:观察仔细;回顾化石知识:根据科学规律附送: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妈妈,我们要活下去 1教案 沪教版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2. 通过默读品味,理解课题“妈妈,我们要活下去”的含义。3. 提高联系上下文、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的能力,体会课文用词贴切的特点。4. 通过多形式地朗读、体味课文,感受洛迪对妈妈的爱和勇于跟自然灾害抗争,努力自强自救的勇敢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1. 默读课文,理解课题“妈妈,我们要活下去”的含义。2. 研读课文,感悟洛迪的品质、精神。 教学准备老师:相应的课件。学生:1. 读通课文,并理解下列词语:惊恐、折磨、俨然、蜷缩等。2. 按课后要求预习课文。3. 查找资料,了解洪水的危害。教学设计一、读读课题,导入新课1. 板示课题,请学生读一读。2. “妈妈,我们要活下去”这句话是谁说的?说明: 抓课题中的题眼设计提问,有表情达意的突出作用。这是课文的灵魂,它既表现了一个小男子汉的责任心又展现了男子汉的勇敢坚强,同时也为我们传递着一种信念,一个人只要有了信念,就会有勇气,就会克服一切困难。3.说说从课题上读懂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学生可能想知道这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为什么这样说,他又是怎样做的)说明:学贵在有疑,学生有了疑问,就能全神贯注地投入课文的学习,努力寻求答案,解决疑问。二、初步感知,概括内容1.分节朗读课文。随机正音:俨然、蜷缩、栅栏。说明:这几个字音很容易读错,及时正音,能给学生正确的第一印象。2.这篇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完成填空:“妈妈,我们要活下去”说的是10岁的洛迪在 的危难时刻,他 ,同妈妈一起坚持着活下去的感人故事。说明:本阶段的训练目标概括段意,概括主要内容,因此,教学目标定位能概括主要内容,如果让学生自己概括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一定的难度,给学生一些提示,会降低概括的难度。三、细细品文,体会品质(一)读文品句,体会情况的危急1.让我们走进事发现场,与洛迪一起经历那场生命危在旦夕的灾难吧!请你找一找小洛迪遇到了怎样活不下去的危难?说明:这是一个关键问题,对学生理解“妈妈,我们要活下去”之句中心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着重体会这样几句:第一句:第3自然段中“洛迪蜷缩在汽车后座上,被眼前的景象吓坏了。”引导:“眼前的景象”是怎样的景象?洛迪被“吓坏了”又会是怎样的反应?第二句:第4自然段中“可是刚一迈步,激流便把他俩抛起来,卷进了洪水。”引导:从“抛”和“卷”可以体会到什么?他们一共被激流卷进几次?第三句:第4自然段中“不一会儿,水漫上了座位,他们的身体开始感到麻木。”第四句:第5自然段中的“时间慢慢地过去,冷水泡得他们浑身麻木。”第六句:第7自然段中“他保护着妈妈,在冰凉湍急的洪水中坚持了整整3个小时!”适时播放洪水录像,启发学生思考、感悟、朗读。说明:险情是故事发生的原因,倘若学生不能对当时危急的情况有一定的感受,那么对人物品质的感知也就无从谈起,更不要说深入地体会了,所以引导学生关注、想象当时危急的情形是很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学生在预习中已经初步了解洪水的危害,此时出示媒体,给学生更形象的感觉,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在交流中,我会强调学生的朗读,理解与朗读相结合,才能引起共鸣。3.朗读句子,进行概括训练。当( ),洛迪要和妈妈一起活下去。指导学生先读句子,分清主次,找到最重要的情况的句子,提炼出来。4.如果你处在这样的情况下,会怎么想?怎么做?(二)细节研读,体会洛迪的品质1. 过渡:当灾难降临之际,让我们看看小洛迪,这个比我们年龄还小的孩子是怎么做的?2. 读读课文的3-7节,小组交流:你最佩服、欣赏洛迪的哪些表现?说明: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为学生创设个性化阅读的空间有利于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自由地在语言文字中徜徉感悟。3.学生交流:适时引导:(1)在什么情况下,想起爸爸的话?爸爸的话是什么?哪些词可以读得响些?为什么?由此可见,爸爸的话对于洛迪来说有怎样的作用?有感情地朗读爸爸的话。(2)洛迪对妈妈说的“妈妈,坚持住!我们要活下去!”中,两个感叹号包含的是什么感情?有感情地朗读妈妈的话。(3)引读第七节,按课文内容填空,再体会词语在句中的作用:a.洛迪双脚( )蹬水,空着的一只手( )划水。b.洛迪( )鼓起劲头,坚持游下去他保护着妈妈,在( )洪水中坚持了( )整整3个小时!有感情地朗读第7节。(三)发挥想象,合理地表达1. 出示句子:母子俩在黑暗中慢慢地爬行着,海伦无力地对洛迪说:“你一个人往前去吧!找到人再来救我。”可小洛迪怎么也不愿意离开妈妈。” 2. 此时此刻,洛迪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说明:这一问题的提出给学生留下的联想和再创造的空间。学生可以透过已经学过的内容去想象、去思考,而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想象力越丰富,创新能力则越强。因此,有效利用文中可思维的空间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四、比较理解,升华中心1.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在美国的报纸上曾以妈妈,我不让你死为题报道过,请你比较一下课文的题目妈妈,我们要活下去你认为哪个比较好,为什么?说明:这样的提问具有开放性和思维性,在这种较有深度的问题的交流中,教师的教拥有很大的弹性,教师根据学生理解感悟的程度及时调节教学行为。2. 师总结:面对挫折,我们要勇敢地去面对,永不放弃;我们明白,爱的力量是伟大的,但我们更要付诸于行动,懂得感恩,这样的人生才会绚丽多彩! 五、作业1. 读写双通道:写段。2. 查阅有关自救的方法。3. 收集有关珍爱生命的名言。【板书设计】:妈妈,我们要活下去 (洛迪)洪水 危难时刻 保护妈妈,鼓励妈妈是个撑门户的男子汉关于说课一、 教材分析 妈妈,我们要活下去是一篇记叙文,情节性强,是一篇比较感人的母子情深的文章。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向大家展示了一个年仅十岁的小男孩在洪水中保护并挽救自己受伤的母亲,同妈妈一起坚持着活下去的感人事例。妈妈,我们要活下去这篇文章最打动人心的地方就在于它以感情为基点,独辟蹊径地记叙了一件孩子救妈妈的事。文章分9个自然段。第1、2自然段向我们简单地交代了父亲叮嘱洛迪要照顾好妈妈。3-7自然段则具体讲述了洛迪在洪水中抢救、保护妈妈的经过。第8、9自然段让我们悬着的心放下,为他们舒了一口气,在洛迪自始至终的保护下,妈妈终于可以脱离危险。一幅形象的插图渲染出气氛的紧张,和着跌宕起伏的情节,使我们在心潮澎湃中再次领略爱的力量,爱的伟大。文章的课题“妈妈,我们要活下去” 是人物的语言,在文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课文的灵魂,统领着全文。在危险面前,这个孩子丝毫不放弃,表现出了坚不可摧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虽然这其中是爸爸的话在支撑着他,但他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实现,这是多么的不易!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孩子!文本不仅是小洛迪在和洪水搏斗过程中对生命的无限渴望、对母亲深情激励的呐喊,更生动体现了他顽强的意志和对亲情的永不放弃之情。这是一曲生命的凯歌,也是孩子自强不息和热爱亲人的赞歌。二、 学情分析我班学生比较聪明,能说会道,语言表达能力较好。通过四年多时间的语文学习,学生已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在预习中自学生字,理解词句,感知课文,提出疑问,他们逐渐掌握了一些理解词句和概括内容的方法,能初步运用学到的知识与方法。其中,一些学生喜爱看书,具备一定的阅读习惯和阅读领悟能力。然而,他们大都家庭条件优越,虽然他们懂得要爱父母长辈,多数学生只说不做,在生活中过于娇气,方方面面的行为习惯都没能很好的养成,更缺乏那种顽强的斗志,也许这也是现今孩子的一个共性吧!文中洛迪所面临的危险对于他们来说可能只是耳闻了解,从没有体验的机会,如何让学生身临其境,置身于生与死一线之间,真正感受母子间感人的亲情,到危难之时不言放弃,体会洛迪勇气、顽强和责任心;如何让学生言行一致,从内心深受感染,促成其行为的落实,真正感悟主人公坚定的信念,对生命的热爱,这需要我精心组织教学,为了学习的深入,还要在指导学生课前做好准备工作。三、 教学目标课文虽然比较长,但并没有太多新的难以理解的词语,一些浅易的字词也基本上在预习中得以解决。学生在四年级的基础上已经学会概括句意、概括层意,对“概括”一词已不陌生。开学至今,我根据教学目标,开始训练学生概括段意,学生也初步掌握了概括段意的几个基本方法,从中也找到一些规律,知道概括段意的方法是要结合各种类型的文章而定的,并不是机械地套用某种方法,学生的基本学力为这节课概括主要内容打下了基础。根据课程标准、本班实际及文章的叙事特点和文章的中心,结合本阶段的训练目标概括段意,概括主要内容,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能力是学生阅读、写作的基本功,是语文学习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学会概括对学生的实际生活也有着重大的意义。从生活出发有利于学生的交流和表达;从思维能力出发,它培养了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从表达出发,是学生以简驭繁,化繁为简的语言运用过程。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只有读通、读懂课文,才能在此基础上去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2. 通过默读品味,理解课题“妈妈,我们要活下去”的含义。“妈妈,我们要活下去”是主人公洛迪说的话,是文章的中心,是文章的灵魂,有表情达意的突出作用。它既表现了一个小男子汉的责任心又展现了男子汉的勇敢坚强,同时也为我们传递着一种信念,一个人只要有了信念,就会有勇气,就会克服一切困难。整篇课文也是由此而展开的,因此,要细细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就要把握中心的中心思想。3. 提高联系上下文、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的能力,体会课文用词贴切的特点。语文的理解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理解能力的培养,不只是让学生读文,自主理解,教师一定要交给学生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手段,学生可以掌握并且能自主运用。“联系上下文、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是一个常用的有效手段,我们可以课文为实例,让学生体会课文用词贴切的特点,进而理解课文内容,升华中心。4. 通过多形式地朗读、体味课文,感受洛迪对妈妈的爱和勇于跟自然灾害抗争,努力自强自救的勇敢精神。 朗读对于阅读教学至关重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于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准确领会作者的意图是大有益处的。同时学生的朗读能够进一步感悟出一个真正男子汉的气概,并诱发出要做一个男子汉的决心。每个人的朗读都有自己习惯的方法,多形式地朗读,就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读中感悟,才能感受洛迪对妈妈的爱和勇于跟自然灾害抗争,努力自强自救的勇敢精神,达到教学的目的。 四、 教学设计我正确认识了课题的重要作用,由此展开,设计本课教学主要分四大环节:1.读读课题,导入新课通过读懂课题,让学生初步感知“妈妈,我们要活下去。”这句用人物的语言做课题的重要性,在文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文章的灵魂。让学生提出疑问,是因为学贵在有疑,学生有了疑问,就能全神贯注地投入课文的学习,努力寻求答案,解决疑问,这样很好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初步感知,概括内容通过初步朗读,感知课文,学生对课文有了完整的印象。本阶段的训练目标概括段意,概括主要内容,因此,教学目标定位能概括主要内容,我以填空的形式出现如果既降低了概括课文主要的难度,又能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重点,为下文的学习铺垫。3.细细品文,体会品质我以“读文品句,体会情况的危急”、“细节研读,体会洛迪的品质”、“发挥想象,合理地表达”这三步进行教学。我引导学生走进事发现场,与洛迪一起经历那场生命危在旦夕的灾难。险情是故事发生的原因,倘若学生不能对当时危急的情况有一定的感受,那么对人物品质的感知也就无从谈起,更不要说深入地体会了,所以引导学生关注、想象当时危急的情形是很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学生在预习中已经初步了解洪水的危害,我再出示媒体,给学生更形象的感觉,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我为学生创设个性化阅读的空间有利于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自由地在语言文字中徜徉感悟。我也给学生留下的联想和再创造的空间,引导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饶有兴趣地进行语言实践活动,学生可以透过已经学过的内容去想象、去思考,而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想象力越丰富,创新能力则越强。因此,有效利用文中可思维的空间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自读自悟,再读再悟,互相补充,互相学习,课堂上书声朗朗,学生声情并茂,理解与朗读相结合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的朗读能力不仅有了很大提高,美感也在不知不觉中被培养了。通过启发朗读,理解朗读,分角色朗读,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人物身上的魅力感受直接进入文章的语言描述,仿佛身临其境,文字的精妙之处反复朗读,学生自然而然悟出了文字之外的情感。4.比较理解,升华中心为了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我又抓住课题进行提问: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在美国的报纸上曾以妈妈,我不让你死为题报道过,请你比较一下课文的题目妈妈,我们要活下去你认为哪个比较好,为什么?这样的提问具有开放性和思维性,在这种较有深度的问题的交流中,教师的教拥有很大的弹性,教师根据学生理解感悟的程度及时调节教学行为,来检验和促成学生学习的达成度。关于课后反思阅读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而服务的质量则取决于课堂教学设计。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过多的关心自己的教学思路,完成自己的教案,很少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由此造成的结果,表现在课堂提问中,往往容易出现表面性提问、习惯性提问等不良现象,有时,教师追求回答问题时要求学生一问齐答,虽然表面上轰轰烈烈、热热闹闹,但实际内容却非常空洞;有时,问题未经精心设计,每讲一两句便问是不是、对不对,形同口头禅,发问不少,收效甚微;或者发现某一学生精力分散,心不在焉。这种教学环境下,学生必然视教师的提问为畏途,丧失回答问题的兴趣和信心。 我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也会出现类似的现象,我为此感到苦恼。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注重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学生的学习气氛浓了,积极参与课堂的学生也多了,我细细反思,有以下一些收获:一、 课题入手,优化课堂提问。课题就如文章的“眼睛”启发学生通过“眼睛”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能使阅读带有浓厚的趣味性。因为题眼是课文的关键字,有表情达意的突出作用。“妈妈,我们要活下去”是课文的灵魂,既表现了一个小男子汉的责任心又展现了男子汉的勇敢坚强,同时也为我们传递着一种信念,一个人只要有了信念,就会有勇气,就会克服一切困难。这句话统领着全文,作者把它作为题目的用途也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这堂课从课题入手培养了学生一定的阅读课文的能力。例:课一开始,我就点到课题,问:“妈妈,我们要活下去。”这句话是谁说的。接着,启发学生读懂课题、质疑问难。这样一来,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二、 课堂提问要以学生为本,兼顾全体学生。所谓深者得之深,浅者得之浅,均有所收获。让不同的学生都拥有思考的兴趣。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求教师在筹划课堂提问时必须抓住教材的整体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使提出的问题按知识点的难易级差递升,体现一定的坡度和有序性。为了使问题呈现一定的坡度,要求教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诊断,了解学生的相关知识储备,以使问题能和学生独特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这样学生的思维就很容易打开,学生也乐于思考。我在吃透教材的前提下,设计了这样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当灾难降临之际,看看小洛迪是怎么做的?你最佩服、欣赏洛迪的哪些表现?”这样的一个问题就比较适合五年级孩子的学习程度,因为孩子们已有了课前的预习阅读,又感知了老师概括的全文,因此这时提出的问题是与学生的个人努力产生了共鸣,学生通过已知的学习经验和努力是能够跨越的,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也随之提升。三、 从想象的角度去设计问题。文中“母子俩在黑暗中慢慢地爬行着,海伦无力地对洛迪说:你一个人往前去吧!找到人再来救我。可小洛迪怎么也不愿意离开妈妈。”这时,我提出的问题是:此时此刻,洛迪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这一问题的提出给学生留下的联想和再创造的空间。学生可以透过已经学过的内容去想象、去思考,而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想象力越丰富,创新能力则越强。因此,有效利用文中可思维的空间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远比解决一个问题要重要得多。” 语文教师的课堂提问关键在驾驭教育课堂的组织能力和设计问题的业务能力,前者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可以水到渠成达到的,而后者就要靠教师潜心研究不断实践才能获得的。因此,教师应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科学、全面解读教材的基础上,紧扣教材的重点、难点及学生学习的疑点来设计问题,让我们的课堂努力追求高效精当的提问。案 例师:“可是刚一迈步激流便把他俩抛起来,卷进了洪水。”这句话中,老师注意到有两个关键的词,一个是“抛”一个是“卷”,怎么理解这两个词? 生:从“抛”、“卷”两个字我看出洪水很大。 师:水势很大,还有吗? 生:我还感到洪水的水流很急。 师:是啊,当时的情景非常危险,水势很大,水流很急。面对这样一个突如其来的意外,洛迪有没有害怕? (有的学生说“有”,有的学生说“没有”。看来有的学生仔细阅读了文本,由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习惯性地回应。)师:我们有不同的意见,请同学们再仔细读一读。 (学生又一次阅读课文,有的低头看书,希望发现答案,有的在书上圈圈划划,有的马上小声说:哦,有。)师:洛迪到底有没有害怕? 生:我从“洛迪蜷缩在汽车后座上,被眼前的景象吓坏了”这一句中发现当时他很害怕,很胆小,被吓坏了。师:他很胆小吗?请大家再认真读一读相关段落。生:他只是一个比我们还小的孩子,在遇到突发状况的最初,有这样的反应是正常的。生:而在这么害怕的情况下,他能最终战胜自己的胆怯并勇敢地面对,这是令我非常敬佩的。(在我的引导下,学生正确认识了主人公的品质。) 在阅读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如何阅读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通常会抓住一些关键词句进行引导, 只是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并不等于读懂整篇文章,那么,我们就要教会学生精心阅读,深入思考。读书需要思考,更需要领悟,这也是教师进一步引领的任务。感悟是一件孤独的事,千万不能让学生总在热闹的场景中,简单地唾手可得,这样会培养他们不劳而获的坏习惯。阅读应该成为心智的重新组合,教师要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让他们不断修正补充自己先前的阅读所得,激发新的感悟。因此,与文本对话,不是空口闲谈,而是要落到实处,让学生反复阅读,不断调整自己的观点,渐入佳境。关于探究、实践活动活动一:运用网络等手段,查阅有关自救的方法。活动二:收集有关珍爱生命的名言。活动三:设计母亲节和父亲节的活动:1. 用自己的力量,体现自己的能力为父母庆祝,让父母开心。2. 要新颖、有意义,体现细节性、过程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