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图形的平移、旋转与对称测试题.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553512 上传时间:2020-02-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图形的平移、旋转与对称测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图形的平移、旋转与对称测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图形的平移、旋转与对称测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图形的平移、旋转与对称测试题一、填空。(41分)1、下面的现象中是平移的画“”,是旋转的画“”。(12分)(1)索道上运行的观光缆车。( ) (2)推拉窗的移动。( )(3)钟面上的分针。( ) (4)飞机的螺旋桨。( )(5)工作中的电风扇。( ) (6)拉动抽屉。( )2、看右图填空。(12分) A(1)指针从“12”绕点A顺时针旋转600到“2”;(2)指针从“12”绕点A顺时针旋转( 0)到“3”;(3)指针从“1”绕点A顺时针旋转( 0)到“6”;(4)指针从“3”绕点A顺时针旋转300到“( )”;(5)指针从“5”绕点A顺时针旋转600到“( )”;(6)指针从“7”绕点A顺时针旋转( 0)到“12”。3、先观察右图,再填空。(12分)(1)图1绕点“O”逆时针旋转900到达图( )的位置;O4321(2)图1绕点“O”逆时针旋转1800到达图( )的位置;(3)图1绕点“O”顺时针旋转( 0)到达图4的位置;(4)图2绕点“O”顺时针旋转( 0)到达图4的位置;(5)图2绕点“O”顺时针旋转900到达图( )的位置;(6)图4绕点“O” 逆时针旋转900到达图( )的位置;4、想好了再填。(5分)、封闭的电梯的上上下下属于( )现象。、正在拧动水龙头开关属于( )现象。、开动汽车时方向盘的转动,属于( )现象。、飞机降落到机场跑道到机身静止这一过程,对于整个机身而言,属于( )现象,而对于滚动的轮胎而言,它是( )现象。二、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里画“”,错的画“”。(4分)(1)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4条对称轴。( )(2)圆不是轴对称图形。( )(3)利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变换可以设计许多美丽的镶嵌图案。( )(4)风吹动的小风车是旋转现象。( )三、画出下列轴对称图形的一条对称轴。(9分)四、1、写出镜子中的这段话。(7分) 2、仔细观察,再填一填。(10分)小鱼先向( )平移( )格,再向( )平移( )格,又向( )平移( )格,最后向( )平移( )格。五、分别画出将 向上平移3格、向右平移8格后得到的图形。(6分)六、画出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画出绕点“A” 逆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6分)AO七、画出下面图形的轴对称图形。(5分)八、1、写出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成的角是锐角、直角还是钝角。(6分)2、勉勉说以下的图形隐藏着他家的电话号码,请你找出来写在下面。(6分)勉勉家的电话号码是( )。选做题:1、按规律接着画下去。(10分)(1) ( )(2) ( )2、将长方形分成相等的四份,你有几种分法(至少画出三种),试试看。(10分)附送:2019-2020年五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 用数对确定位置课件 青岛版五年制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用数对确定位置。一、教材与学情。 本节课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学生通过四年级的学习明确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本单元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或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为下面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础。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五年级学生认知能力我确立以下三维目标,它们是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的。学生在经历、体验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体会了数学的价值。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二、教学过程: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同时遵循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我设计以下4个教学环节。 (一)激情导入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首先我创设了国庆阅兵的情境,对小学生来说,天安门前的阅兵,令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学生被整整齐齐的队列所吸引。同学们,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学生能说到以后像这些军人一样好好表现自己;长大要保卫祖国等等。接着用一句话“这是参加军训的一个方队,其中的小强表现的最为突出”出示课本中的情境图,问学生:你知道小强在什么位置吗?“你能不能用简洁而准确的语言把小强的位置描述出来”。这样,既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探究热情。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和同桌交流,可能出现以下说法:第二排第三个、第三排第二个、从左往右数第三竖排第二个,从右往左数第四排第二个、从前往后数第二排第二个从后往前数第三排第三个等等。对于这些说法要引导学生找出各自的不足,引出下文:要想描述的既准确又简练,那就需要统一的标准。从而引出行和列。这时,我就会顺势引导学生说出竖排称为列,横排称为行。并结合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哪是列,哪是行。告诉学生确定列一般是从观察者的左边往右数,并让学生找一找哪是第一列,第二列等等。确定行一般从前往后数。同时通过多媒体的演示让学生直观的感知了列和行的概念,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二)探索新课 下面是本节课教学重点环节,前苏联教育家提出:数学不应是数学结论的教学,而应该是数学过程的教学。新课标也特别强调知识建构的重要性。因此,我在设计本环节时,设计了4个生动有趣又富于思考的问题,让学生一直处于积极地思维状态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再创造”过程。 首先说一下教学重点的突破 1、问题一:你能不能用列和行描述一下小强的位置?学生已经有了列、行的概念,他们可以顺利的说出张亮在第3列,第2行,也许有的学生会说在第3行,第2列。这时,我就会强调在数学中一般先说列,再说行。 紧接着再让学生说说其他同学的位置。 2、在学生能用语言正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后,让学生观察图片发生了什么变化:有具体的情境图变成了点图,这一步主要是让学生以观察具体的直观图形为基础提高其能力,变成比较抽象的点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让学生找一找此图中的第一列第一行以及小强等同学的位置,此处是深化基础。接着引导学生对比此种表达方法与一开始自己的表述,让学生说一说感受。学生会说此法简洁准确。而此时我又抛给学生一个问题:其实这还不是最简练的方法,想一想你能不能把这种表示位置的方法变得更简练一些呢?学生在经过讨论后,得出自己的方法,比如:图形、符号、数字等等。在进行全班交流时,只要有想法都应该给予肯定。教师进行总结:我发现你们这些方法有相同之处,你发现了没有?最后得出统一标准:第三列第二行写作(3,2),前面的3表示第几列,后面的2表示第几行;中间用逗号隔开,这种表示位置的方法在数学上就叫做数对,同时板书课题。 然后,再以小刚等同学的位置为例,用数对来表示,加强巩固。 虽然这里直接告诉学生数对也未尝不可,但数对产生的背景及必要性就不能为学生所真切感受。我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体验既有方法的繁琐和不便,从而催生出数对的雏形,学生也就经历了知识建构的过程。 3.问题三: 第3个是小游戏“快速找药”,这个游戏是对课后题进行了改进。以男女对抗赛的形式进行。台下的同学说出某种中药的位置并用数对表示大声读出来;台上的同学按所说的数对找出相关的中药。这个小游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并能让学生开心的对多学知识进行巩固。 4.问题四:用数对表示班级学生的位置其实啊,在我们生活中,不仅这些中药的位置可以用数对表示,像我们的座位也可以用数对表示你能用数对表示我们班的每个同学的位置吗?让他们及时将知识应用到生活情境中,说一说,写一写,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在检查过程中注意特殊数对的教学。请同一行的同学说出自己所在位置的数对。例如:(3,1),(3,2),(3,3),(3,4),(3,5),(3,6),并观察这些同学的位置和数对,你发现了什么?总结同一列数对的特点。接着让学生猜测同一行的数对(1,2)(2,2),(3,2),(4,2),(5,2),(6,2)有什么特点。最后验证总结同一行数对的特点。最后一组数对是(1,1)(2,2),(3,3),(4,4),(5,5),(6,6),方法同上。 下面是教学难点的突破: 学习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是本节课的难点,在难点的土坡上我以学生为主体设计了3个步骤,引导学生逐步突破难点,并同时渗透数学思想。 1.让学生观察示意图,读懂方格图。确定第一列第一行。 2.使学生明确在方格纸上数对的含义。引导学生把例1中学习的经验应用到例2中来,促进学生知识与经验的迁移,。 3.让学生表示出图中其他同学的位置,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4.设置疑点:能不能马上找出小红的位置(5,x)此部是为了让学生明确必须要有两个数才能确定一个位置。(三)巩固应用 第三个环节是联系生活,灵活应用。本着趣味性,思考性、应用性相结合的原则,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我设计了两个练习,请看: 1、看图填空2、国际象棋。 (四)回顾总结、拓展视野。 第4个环节是课堂总结,课堂总结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总结,也是知识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的环节,因此我在学生回顾总结后,自然引出地球经纬线的知识,并且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收集生活中用数对表示位置的例子。 三、教法与学法。 以上就是我的教学设计,纵观整堂课的教学,我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让学生亲身经历从实际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在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得到情感与能力的培养,力求教育的润物细无声。当然说课过程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各位领导和老师予以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