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五年级科学下册 国旗怎样升上去3教案 苏教版.doc

返回 举报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五年级科学下册 国旗怎样升上去3教案 苏教版 课 题 国旗怎样升上去 授课日期 教学内容 1. 不知道滑轮的基本结构,也不知道动、定滑轮的区别。 2. 知道滑轮的基本结构,但不知道动、定滑轮的区别。 3. 知道滑轮的基本结构,也知道动、定滑轮的区别。 教学目标 知道滑轮的结构特征及其分类。 知道两种滑轮的作用以及一些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数据的重要意义。 建立一种物体可以有多种用途的意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反思与讨论 一、导入 1.有谁做过升旗手。 能告诉我,你升旗的时候是向下用力还是向上用力的呢? 为什么向下用里,国旗却会向上走呢? 2.讲解滑轮的概念。 3.交流讨论:滑轮的形状 4.小结:滑轮式用来提升物体的一种简单装置,他实际上就是一个绕了绳子的边上有槽的轮子,它可以围绕中心的轴转动。 5.谈话:使用滑轮有什么好处?滑轮到底有什么作用?让我们继续来学习。 二、了解滑轮的分类及作用 1.你认为一个滑轮应该有哪些部分构成? 2.出示滑轮,讲解各部分名称。 3.讲解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 4.定滑轮除了可以帮助我们改变用力的方向,还能帮我们省力吗? 5.动滑轮又有什么用呢? 6.学生选择研究动滑轮还是定滑轮。 7.讨论实验。 8.交流、改善实验。 9.实验、记录、交流、小结。 10.要想做到既省力,又改变用力方向,可以怎样做呢? 11.讨论。 12.实验验证。 三、学习应用,迁移拓展 1.生活中如果想应用滑轮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你觉得必须要有哪些条件,才能比较方便地使用滑轮? 从学生的身边引入课题 做为选做 生活中并不是什么地方都很方便使用滑轮,所以这里再讨论一下,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比较适合用滑轮,比如前面讲到的搬箱子上卡车,就不适合使用。 作业设计 完成实验册p10、p11的实验记录。 板书设计 5.国旗怎样升上去 教学后记 这课我一共上了4个班级,两个班级失败,两个班级基本算成功。在起初备课时,我对学生的动手能力估计不足,以为学生组装滑轮不需要太多时间,因此在五(4)班上第一次时出现了较大的问题。我在简单演示讲解完组装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方法以及实验方法后,就让学生活动了,结果学生在组装时混乱不堪,有的把架子装反了,有的不知道用什么螺丝,有的不知道滑轮装在哪个孔内,尽管我到各个组去辅导,但学生用了17分钟直到下课也没有装好。我反思了一下,认为学生是在我讲解组装方法时不够专心,另外自己讲解的内容也太多了。因此,在教第二个班的时候,我把组装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分为两步走,我在讲解演示组装方法之前,提出要比一比哪个组组装得快,以促使学生专心听讲,在讲解完以后我还提醒学生如果组装有困难可以去其他先装好的组看看学学,结果学生的积极性很高,组装实验装置用的时间也稍稍减少了些,但组装的速度还是不快,到下课的时候学生才刚刚装好,更别说实验了。第三次教学,我讲一步让学生做一步,学生组装的过程要顺利多了,但实验时学生不会分工,要么都抢着拿测力计,要么谁都不看上升高度,结果到下课时许多组还只完成了定滑轮的实验。之后我再进行了一下反思,一、发现自己对学生的动手能力高估了,组装滑轮对教师来说可能比较容易,但对学生来说这是个新事物,需要时间去摸索,即使有了老师的讲解演示但仍需要老师的更多指导。二、要引导学生学会分工合作,小组活动时组长要安排好谁操作、谁观察、谁记录,只有分工明确通力合作才能做实验做好。三、学生的探究活动离不开老师的引导,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强调探究,但不是放手让学生动手就行了,老师必须充分估计学生在探究时会遇到的困难,并准备好相应的策略,在学生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时及时给予引导和帮助。在上第四次和第五次的时候我吸取了前面的教训,采用了分步走、多指导的方法,使学生较好地完成了探究活动。上完后心里还是有许多困惑,一、学生的探究活动需要充足的时间,他们要思考,要摸索,也会有失误,这都要时间,但课堂只有四十分钟,要让学生充分探究时间往往不够,这怎么办?二、实验中的注意点有几条,但学生只记住了其中的一两条,实验方法不正确,影响了实验结果,这怎么办?三、教师指导多了,会不会给人以不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不以探究为核心的印象? 附送: 2019-2020年五年级科学下册 国旗怎样升上去4教案 苏教版 教学资源开发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的第五课。 滑轮是用来提升物体的一种简单机器,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滑轮的结构特点及分类,知道定滑轮用力的方向,动滑轮省力,滑轮组即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知道滑轮可以使工作变得更加轻松、容易。借助于模型,通过一系列观察和实践活动将指导学生认识滑轮这种装置的结构和功能,使他们认识生活中的常见机械,密切他们与生活之间的沟通和联系。 在教学中,滑轮的构造特点可以通过观察、组装活动让学生掌握,滑轮的作用可以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来概括,这没有太大的难度。但要运用杠杆原理来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认识滑轮是变形的杠杆,这具有相当的难度。这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教学中必须运用杠杆模型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模型,然后调动已知,与学生一起运用已有的杠杆知识,用演变图帮助学生理解。 为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特在课堂上安排了组装滑轮装置的活动。这是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补充和拓展,有利于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以帮助人们解决生活中现实的问题,同时还能够维持学生对机械装置的研究热情和兴趣。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学习实际,为本课设置如下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知道滑轮的结构特征; ●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过程与技能 ●能够组装滑轮装置; ●能够通过实验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科学与实际情况联系 ●知道两种滑轮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演示器材:两种滑轮装置、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图片或课件等。 分组实验材料:各种各样的滑轮、铁架台、弹簧秤、绳子、曲别针、重物、实验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导入 教师讲授阿基米德拉动大船的故事,激发学生研究滑轮的兴趣滑轮,并突出滑轮的作用与价值。 ⑴给孩子们讲一个关于阿基米德一个人移动大货船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⑵教师提问“阿基米德为什么能够移动大船”,“同学们你们知道答案吗?” 学生知道:那你们能尝试去组装滑轮吗? 学生不知道:其实阿基米德用的是滑轮,在同学的桌子上有一个轮子和一条绳子,你能尝试去组装一下滑轮吗? (注:常规训练,分小组一号同学试着去组装,其他同学边看边想) 师:看哪个小组又快有静?比一比。 【评析】 心理学家研究成果证实,儿童具有极大的学习潜能,只要善于引导,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和持续的学习行为。旗杆上的小小的装置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是怎么样的?它的结构有什么特点?它为什么能够移动大船呢?疑问从心底升起,学习由此开始。 二、新课讲授 1 滑轮的定义 ⑴讨论:学生自己组装好的滑轮,重点强调绳子要缠绕在带沟槽的滑轮。 ⑵提问:滑轮是一种怎么样的装置呢?让学生观察组装好的滑轮,寻找结构上的特点。 ⑶交流讨论:滑轮形状:像轮子,轮子上有槽。轮子可以在轴心上转动。轮子外有框,框上有小钩子。 ⑷小结:滑轮是用来提升物体的一种简单装置。它实际上就是一个绕了根绳子的边上有沟槽的轮子。它可以围绕中心的轴转动。 2 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⑴联系生活 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地方用到了滑轮?(升国旗,吊车等都应用了滑轮。) (利用课件出示生活中使用滑轮的图片或生活场景。) ⑵国旗为什么能升上去呢?人们是怎样应用滑轮的?使用滑轮有什么好处?让我们继续学习。 ⑶学生讨论。 ⑷出示两种滑轮装置,教师操作演示提升重物。提问:在用滑轮提升重物时,两个滑轮的位置有什么不同?它们分别是什么滑轮呢? ⑸阅读教材第11页上半部分的内容,了解两类滑轮的名称和结构:定滑轮和动滑轮。 3.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⑴提问:为什么要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呢?它们的作用一样吗?下面我们来看两个动画,看一下它们的作用是不是一样?(播放flash动画) ⑵讨论:在动画中我们在两种滑轮提升物体的过程中,用力的大小跟原来有没有变化呢?你还能提出那些假设?(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书写部分假设。) 【评析】 通过图文并茂、富有动感的电化教育手段呈现了学生生活中极易接触的事物和常见的现象,为学生认识科学、理解科学提供了一点扶持、一些支撑。 4动手操作,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⑴各个小组根据提供的滑轮、重物等分别做成定滑轮和动滑轮。 ⑵实践操作,研究两种滑轮在提升重物时的不同作用。 滑轮实验: ①组装定(动)滑轮。 ②用弹簧秤先测出重物是多少牛,并记录。 ③将重物系在绳子一端,将弹簧秤系在绳子另一端。 ④匀速拉动弹簧秤将重物提起,并读数。 ⑤观察有力的方向与物体上升的方向。 实验记录表 作用 名称 是否改变用力方向 省不省力 定滑轮 (动滑轮) 重物移动方向 拉力方向 实验结果 物重(牛) 拉力(牛)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我们的结论是: ⑶交流实验现象,汇报实验收获。 ⑷分析实验数据,讨论: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各有什么作用?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⑸为什么两种滑轮具有不同的作用?老师可以用杠杆和平衡原理来分析一下定滑轮和动滑轮分别属于什么杠杆类型吗?解释一下为什么使用定滑轮不能够省力,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 定滑轮:改变有力方向,不省力。 O O 动滑轮:省一半力,不改变用力方向。 o o ⑹讲述:定滑轮和动滑轮各有优点,也各有缺点,实际上单独使用很少,应用的时候,常常既要省力,又要改变力的方向,使用方便,于是就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使用,扬长避短,这样就组成滑轮组。(出示使用滑轮组的场景)预测一下:滑轮组有什么作用呢? 【评析】 通过列表比较,两种滑轮的不同作用更加明显。利用杠杆原理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突破了学生理解的难点,沟通了几种简单机械结构和功能之间的联系。 三、巩固与拓展 1.滑轮组:大家想一下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用力方向,而动滑轮是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在实际生活中,为了既能改变方向又省力,我们经常使用滑轮组解决问题。具体步骤:播放flash课件,体会滑轮的作用和神奇。 2.那么大家说,阿基米德能不能把大货船移动啊?解决开课时的疑问。 四、检测 1.课外探究:升降电梯的秘密。 (电梯属于简单的滑轮装置。电梯发动机位于电梯轴顶部,转动滑轮,操纵电梯,缆绳穿过滑轮移动。缆绳一端与电梯相连,另一端与平衡重物相连。平衡重物起平衡作用,它的重量等于电梯的重量加上平均乘客人数的重量。) 2.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滑轮装置。 ⑴制作一种能够吊起重物的简单滑轮装置。 ⑵制作能够升降旗的滑轮装置。 【评析】 这些制作活动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有选择地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相关的科技活动时间完成。关键是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保证和材料保证。 教学片断赏析 “导入新课、观察滑轮的构造”教学片断 师:阿基米德为什么能够移动大船”,“同学们你们知道答案吗? 生:想知道。 师:其实阿基米德用的是滑轮,在同学的桌子上有一个轮子和一条绳子,你能尝试去组装一下滑轮吗? 生:能。 师:滑轮是由什么装置组成的? 生:绳子和轮子。 师:绳子是怎样放在轮子上的。 生:缠绕的。 师:轮子有什么特别的,绳子为什么能绕在轮子上(学生不会时)。 生:绳子绕在轮子的沟槽上。 师:那你知道滑轮的定义? 生:一个绕了根绳子的带沟槽的轮子,叫滑轮。 师:同学们平时见过滑轮吗? 生:升国旗,吊车等都应用了滑轮。 师:同学们说的对,国旗为什么能升上去呢?人们是怎样应用滑轮的? 生:人们把滑轮定在旗杆上了,在下面用绳子把国旗升上去。 师:对,我们把这样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吊车用的和它一样吗?(或所有的滑轮都是一样的吗?) 生:不一样。 师:有什么不一样? (或有和这种滑轮不一样的吗?你们猜猜它叫做什么?) 生:这个滑轮跟着重物上西移动 师:对,叫这种滑轮叫做动滑轮。 【片断评析】 尽管学生已经五年级了,可科学课上还是要给予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通过深入的观察活动来认识新事物,丰富他们的知识,提高他们的技能。通过观察,学生对滑轮的结构有了比较具体的了解,一个模糊的概念慢慢地清晰起来了。 教学手记 在传统的科学教育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被放在了一个并不起眼的角落里,成为科学知识教育的一个附带物。科学教育中“重知识”、“重结果”、“重教材”的倾向所带来的结局是许多学生在科学知识和技能逐渐提升的同时,良好的科学态度没有得到及时的发展,学生的科学精神普遍缺失。知识、技能和科学态度、精神的不平衡发展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畸形的科学怪人,从而使科学教育出现了许多的遗憾。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科学学习的动力因素,影响着学生对科学学习的投入,又是科学教育的目标。培养小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能像传授知识一样直接“教”给学生,而是需要教师创设机会,通过参与活动,日积月累,让他们感受、体验与内化。 科学教育中非常重视培养学生记录、搜集、分析信息、数据的能力,我在教学活动中一直要求学生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搜集到的证据,让他们懂得在科学研究中要让事实来说话,用证据来验证。学生们在通过实验验证“使用定滑轮可能可以省力”的假设,挂在重物另一端的测力计的读数指示标却并没有按照他们预料的那样稳稳地停在一个数字上,随着滑轮上悬挂重物位置的提升,读数总是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浮动着。是把教学参考书上的标准答案告诉他们,说“按道理应该是怎么样的”还是说“请大家把实验中收集到的数据记录下来”?我迟疑了片刻,还是选择了后者。如果所有的实验都是为了得到一个标准的答案的话,实验就失去了意义。结果固然重要,而得出结果的过程更是重要的。数据在科学实验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尊重事实、实事求是学生在科学学习中应该有的科学态度。当各组学生汇报完差异较大的实验数据后,我再引导学生分析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可能是什么。虽然花费了比原计划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可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刻了,了解更加清晰了。我想,这种付出应该是有价值的,是会有收获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