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五年级上册第18课《革命烈士诗两首》word教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542091 上传时间:2020-02-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五年级上册第18课《革命烈士诗两首》word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五年级上册第18课《革命烈士诗两首》word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五年级上册第18课《革命烈士诗两首》word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五年级上册第18课革命烈士诗两首word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2.了解囚歌的写作背景,读懂诗句意思,特别是读懂有比喻义的诗句。3.体会内容,学习先烈崇高的精神境界和革命的生死观。4.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板题示标: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革命烈士诗两首的第一首:囚歌。作者是叶挺。(板书)请看这节课的课时目标:1.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2.了解囚歌的写作背景,读懂诗句意思,特别是读懂有比喻义的诗句。3.体会内容,学习先烈崇高的精神境界和革命的生死观。4.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齐读教学目标。二、第一次“先学后教”(了解叶挺和囚歌的写作背景)出示自学指导一:查阅资料,了解叶挺和囚歌的写作背景。1生自学。2.检测。叶挺(18961946),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军事家。抗日战争爆发后,出任新四军军长。1941年1月,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扣押,身陷囹圄,坚贞不屈。1946年3月4日获释。4月8日因飞机失事遇难。叶挺将军这首囚歌,原诗以“六面碰壁居士”落款,这正是他当时处境的形象写照。皖南事变后,时任新四军军长的叶挺将军,遭到国民党当局长期的无理拘押。写作此诗时,他被囚禁于重庆郊区的红炉厂,此处专门关押高级政治犯,是臭名昭著的中美技术合作所的“禁地”。三、第二次“先学后教”。(初次读词,读准字音)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词,要求读准字音,如有困难可以请教别人或查工具书。2分钟后比谁读得好。1.生自由读,师巡视。2.指名读,其他人纠正。四、第三次“先学后教”(再次诗歌,理解诗意)大家读得真好!我们一起来看自学指导二:请同学们联系当时的写作背景,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并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1.生自学,师巡视。2.检测。“人”在这里指坚贞不屈的革命者;“狗”指革命队伍里的叛徒;“一个声音”指国民党反动派的声音;“地下的烈火”指革命的烈火,至人民群众中蕴藏的巨大的革命力量;“活棺材”比喻国民党反动派设置的牢狱。第一小节写出了革命者面临的是坚贞不屈与苟且偷生的考验。第二小节将革命者坚定的选择。“深深地知道”写出了革命者决不能为了活命而向敌人屈膝投降。第三小节表达了对革命蓬勃发展,扫荡黑暗势力的热烈期望和为共产主义献身的决心。师:从这首诗歌中我们体会的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写出了诗人不畏敌人的威逼利诱,为了革命勇于献身的精神。五、展示读。指名读评价指名读评价指名读评价齐读六、当堂训练(背诵)同学们,我们比一比谁背得最熟练。(3分钟)生自由背。同桌互背。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2.了解耕荒的写作背景,读懂诗句意思,特别是读懂有比喻义的诗句。3.体会内容,学习先烈崇高的精神境界和革命的生死观。4.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板题示标。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革命烈士诗两首的第二首:耕荒。作者:蓝蒂裕(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请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1.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2.了解耕荒的写作背景,读懂诗句意思,特别是读懂有比喻义的诗句。3.体会内容,学习先烈崇高的精神境界和革命的生死观。4.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齐读教学目标。二、第一次“先学后教”(了解蓝蒂裕和耕荒的写作背景)蓝蒂裕(19161949),共产党员。1948年冬被捕,囚于“中美合作所集中营”,1949年牺牲于重庆大坪。耕荒是蓝蒂裕临刑前在渣滓洞楼上第六号牢房写给儿子的遗书希望儿子继承他的遗志,为祖国而生、为祖国而战、革命到底。三、第二次“先学后教”(初次读诗,读准字音)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如有困难可以请教别人或查工具书。2分钟后比谁读得好。1.生自由读,师巡视。2.指名读,其他人纠正。四、第三次“先学后教”(再次读诗,理解诗意)大家读得真好!我们一起来看自学指导一:请同学们联系当时的写作背景,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并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1.生自学,师巡视。2.检测。“从荒沙中来,到荒沙中去”写出了儿子出生时祖国和人民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到处荒芜,兵荒马乱,而孩子长大了也要向父亲一样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中,和众多革命者一起拯救这片土地。“今夜,我要与你永别了。”表现出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满街狼犬”指当时的国民党反动派和特务们。“遍地荆棘”是指当时的社会现状,人们生活在一块没有安全感的土地上。第三小节:春天是播种、耕耘、希望的季节,秋季是收获的季节。父亲希望儿子永远都满怀希望地参加革命,为祖国的解放和富强而奋斗。师:大家说的不错,那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这首诗抒发了革命烈士视死如归的革命豪情。五、展示读。指名读评价指名读评价指名读评价齐读六、当堂训练(背诵)同学们,我们比一比谁背得最熟练。(3分钟)1.生自由背。2.同桌互背。板书设计:18.革命烈士诗两首囚歌 叶挺坚贞不屈英勇献身耕荒 蓝蒂裕视死如归大义凛然教学反思:附送:2019-2020年五年级上册第19课常见的农作物word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家乡常见的农作物,并知道1-2种农作物播种和成熟的时间。2.能通过查阅图书、网上搜索等方式,收集2-3种家乡的农作物生长习性的资料。3.主动与同学分享自己的资料,并积极参与研讨活动。4.知道各种不同的农作物播种和成熟的时间不同,农作物生长习性各不相同。5.体会祖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感受植物生长的多样性。二、教学准备:师生共同收集不同农作物的图片或实物,不同农作物的生长习性资料。三、教学建议:第二课时的主要内容是知道不同地区的农作物种类各不相同,研讨本地区适宜什么农作物的生长。(一)交流引入1.提问:你搜集了哪些农作物,它们分别生长在什么地方?它需要什么生长条件?学生可能收集到很多全国各地的农作物,有些是本地区没有的,教师重点指导学生交流几种常见的农作物的生长条件,如小麦、棉花、大豆、高梁、红薯、水稻等。2.大家说的这些农作物,哪些是我们这里没有的?各个地区由于地理位置不同,气候条件不同,土壤类型不同,适宜生长的农作物也各有不同。教师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提前搜集本地区没有的农作物品种,了解这些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条件。(二)研讨1.思考:为什么这些农作物在本地不能生长?这种农作物生长需要什么条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推测,这些农作物为什么不能在本地生长的原因是什么?在学生预测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查阅这些农作物的生长习性。2.讨论:本地区的气候特征是什么?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当地的地理位置、气候土壤条件,和这些农作物的生长条件进行对比分析,讨论这些农作物不能在本地生长的原因。3.除了我们知道的本地区的农作物外,你推测,还有哪些农作物可以在本地区正常生长?本地的气候和土壤环境也许适合有些农作物的生长条件,但是由于没有进行种植和实验,在本地还没有引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大胆推测,并积极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引进新的农作物品种进行实践活动。(三)课外实践1.访问有关农学专家,了解本地区农作物的种类。这一活动意在让学生了解家乡,认识家乡的农产品,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意识。2.种植实验:找一种本地未种植,但是本地区的生长条件又能满足其生长的农作物,进行栽培实验,做好记录。学生在进行种植实验时,教师要及时给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