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4世界通史第10讲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教学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540035 上传时间:2020-02-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4世界通史第10讲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教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4世界通史第10讲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教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4世界通史第10讲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教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4世界通史第10讲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教学案专题内容概述1希腊罗马史(公元前2000年公元6世纪)是海洋文明的典型代表,雅典创立的民主制度,罗马创立的法律体系对欧洲及全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希腊的人文思想则对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希腊罗马史是欧洲文明的源头。2世界近代史(15001917年)是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并走向成熟的历史,也是世界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过程。经济上:资本主义工商业兴起,18世纪后期,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始,然后向世界各地扩展,在世界范围内,手工业生产逐渐被机器生产所取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统一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政治上:资产阶级逐渐建立了代议制民主政治,君主专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成为代议制的两种典型形式。思想上:人文主义思想兴起,经历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欧洲思想领域得到彻底的解放,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和民主政治的建立做了准备。文学艺术上: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世界文学艺术经历了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的发展历程,文学、绘画、音乐、电影等全面繁荣。第10讲: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与西方人文精神之源考点一:雅典民主政治一知识网络二核心梳理1形成条件(1)地理条件:三面环水,山峦分割,土地贫瘠。(2)政治条件:小国寡民的城邦,平民与贵族斗争激烈。(3)经济条件:海外贸易和工商业相对发达。(4)思想条件: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人文精神萌发。2发展过程(1)奠基: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改革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2)确立: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进行改革,使地区部落代替血缘部落,打破了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3)顶峰:伯利克里执政时,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三思维点拨评价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时,不应挑剔它哪些没做到或只关注其局限性,而应肯定它做到了什么。如果运用这条标准,那么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贡献也就极其突出开民主政治之先河,为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自由探究的精神,民主政体的理论和实践,丰富多彩的艺术、文学和哲学思想,对个人自由和个人责任心的强调,这些都是古代希腊留给人类的光辉遗产。四难点突破(一)全面认识雅典民主政治1特点(1)经历了民主制度不断完善的过程:梭伦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轨道;克里斯提尼改革最终确立民主制;伯利克里改革使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2)经历了民主范围不断扩大的过程:由血缘世袭到以财产、地域为主,由财产等级限制到逐步取消,由贵族共和到公民广泛参与、人民主权、轮番而治。(3)民主制度不断创新:抽签选举、差额选举制,立法、行政、司法分权制的尝试。(4)少数人的民主:以城邦制为基础,适合小国寡民,只属于雅典少数有 一定经济能力的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外邦人、奴隶则不享有民主权利。2雅典民主政治与今天西方民主政治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雅典民主政治实行的是直接参与式民主,是一种限于城邦内特定范围公民的国家至上的直接民主,它通过建立一种有效协调的参与机制对付来自集团外部的威胁。西方民主是在一个文化多元和结构复杂的大国推行的间 接代议制民主,通过寻求政治代言人的方式实现自己的利益要求。现代西方民主在民主范围、制约机制、治理机制、政治程序等方面比古代要广泛和完善。(2)联系:雅典民主政治为后来西方的政治思想和制度提供了思想渊源。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政治原则,国家机构三权分立的组织形式,“少数服从多数”的决策原则,国家公职选举任期原则等。(二)雅典文明与古代中国文明的比较考点二:罗马法一知识网络 二核心梳理1推动罗马法不断发展的原因(1)罗马平民与贵族的斗争。(2)罗马帝国不断扩张,帝国境内民族关系复杂。2发展历程(1)习惯法:有很大的伸缩性和不确定性,贵族可以随意解释法律。(2)公民法: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共和国颁布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的公民法。(3)万民法:公民法仅适用于罗马公民,具有狭隘性。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境内的一切自由民,使法律有了更大的适用范围。(4)民法大全:查士丁尼时汇编而成,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3基本内容(1)承认私有财产不可侵犯。(2)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4历史作用(1)维系罗马帝国的统治,有利于罗马帝国的繁荣与发展。(2)成为近现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法律的先驱。四难点突破罗马法的内容和对后世的影响1内容(1)核心内容是调整财产关系,规定奴隶制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2)保护自由民的权利,提倡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影响(1)它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它不仅严格界定法律主体的权利和义务,而且阐明了相关法理,为人们提供了行使权力和承担义务的法律依据。(2)罗马法是现代欧洲大陆法系的基础。西方法律大都继承了罗马法的陪审制度、律师制度及某些诉讼原则,甚至政治制度的某些方面也都源于罗马法。(3)近代初期阶段西方资产阶级都根据罗马法中的思想,制定保障自己利益的法律。如美国的1787年宪法、独立宣言、法国的人权宣言民法典等,并且从中发展性地提出了“天赋人权”“权利平等”等口号。考点三: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一知识网络 二核心梳理1智者学派(1)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2)主要思想:人是万物的尺度。(3)意义:对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起了 积极的作用;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2苏格拉底(1)主张:“认识你自己”,“知识即美德”。(2)影响: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3柏拉图:关注的焦点是人类社会,著有理想国。4亚里士多德: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三思维点拨关注人、肯定人是智者学派、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共同点。三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侧重点的差异,智者学派强调“人”价值的绝对性,苏格拉底强调知识对人的作用,亚里士多德则强调整体高于个人的观点。四难点突破古代中国儒家思想与古希腊先哲的人文精神的比较1相同点:(1)都注重人与人类社会。(2)都将道德看作是政治的基础,认为匡正道德是振邦救国的根本。2不同点: 感悟高考:近3年高考真题汇编例1:(xx年高考天津卷)罗马法是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下列司法理念中,明显违背罗马法原则的是A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B被告有权利在法庭上同原告对质C主要按照以往的习惯和判例进行判决D主要按照法律和法学家解释进行判决【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和理解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罗马法对当今世界产生的影响。罗马法的基本原则是法治。A项是注重证据,B项反映了罗马法的“保护人制度”,D项体现了尊重法律,以上都是罗马法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C项是按照习惯而不是按照罗马成文法进行判决,显然违背了罗马法的原则。例2:(xx年高考全国卷)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语”。这一现象是雅典A政治体制的产物 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映C频繁改革的结果 D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答案】A【解析】解题关键:“政治领袖”是“演说家”,或者“演说家”容易成为“政治领袖”。这显然与演说家口才好,善言辞,具有煽动性,容易得到大家的选票有关。而这些都与雅典的“直接民主制”相关联。本题貌似考查必修一,但需要调动必修三的知识。例3:(xx年高考全国卷32题)公元前340年,雅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按法律当处死。辩护人用动情的言辞质问:“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罗狄特(古希腊美丽女神)的弟子香消玉殒吗?”这打动了陪审团。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A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 B妇女享有广泛政治权利C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 D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答案】A例4:(xx年浙江高考20题)“尽管罗马法律在妇女继承财产上做了严格限制,但一些聪明人往往能找到法律的漏洞随着罗马在地中海地区的扩张,妇女们也开始占有大宗财产。许多妇女管理着家庭的财政事务和大地产。”这段话表明A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逐渐与男子平等B罗马法关于财产关系的规范不够严密C妇女的财产继承权富有自然法的精神D妇女的财产占有体现公民法的灵活性【答案】B例5:(xx年安徽高考19题)伯利克里时代,雅典通过的一项法律规定:“对一切不相信现存宗教者和一切神明持不同见解者,立即治罪。”根据这项规定,有些人遭到陪审法庭的审判。这表明A雅典公民权利神圣不可侵犯 B雅典公民只尊奉神明的意志C雅典民主制不能保障言论自由 D伯利克里排斥“持不同见解者”【答案】C例6:(xx年重庆高考10题)公元前5世纪的一天,全体雅典公民集会于卫城。人们对泰米斯托克利言论纷纷,说这位民主派领袖、反波斯英雄正变得专横跋扈,并将他的名字划在碎陶片或贝壳上,最终他得票过半而遭放逐海外。由此可见,古代雅典民主是A直接民主 B民主派专有的民主C代议制民主 D大多数居民的民主【答案】A例7:(xx年江苏高考13题)右侧为古代雅典居民结构的比例图,观察图示信息,对于雅典民主与居民的政治联系,下列叙述准确的是A雅典超半数的居民拥有公民权B雅典民主的社会基础为自由民C少数奴隶主贵族独享雅典民主D外邦人享有雅典最广泛的民主【答案】B例8:(xx年四川高考8题)1927年中国一部中学历史教科书写道:“假使中国是一个民治之国,而又适有一个有才干有计谋的政界人物,在民国四年的夏间,来把反抗日本作为他的主要政策,一般的人民,还有不欢迎他为元首的吗?在同样情形之下,伯里克利此时乃做了雅典的领袖。”这里的“同样情形”不包括A雅典公民普遍好战 B伯里克利才能杰出C雅典实行民主政治 D雅典面临外邦威胁【答案】A例9:(xx年四川卷)西塞罗认为:“正义只有一个,它对所有的人类社会都有约束力,并且它是基于一个大写的法,这个法是运用指令和禁令的正确的理性。无论谁,不了解这个大写的法无论这个法律是否以文字形式记录在什么地方就是没有正义。”此“大写的法”指的是A自然法 B万民法 C公民法 D十二铜表法【答案】A【解析】本题以西塞罗的话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题干“正义”“理性”等信息可知,“大写的法”不是具体的法律条文,是一种法律观念,即自然法。十二铜表法、公民法、万民法都是具体的法律。故正确答案为A项。例10:(xx年山东卷)古希腊城邦雅典的公共墓地主要用于埋葬牺牲的战士,城邦为他们树立墓碑,刻上所有牺牲者的名字,但并不写明他们的家世。这旨在强调A城邦公民的平等B军事对城邦的重要性C共同的宗教信仰D血缘对城邦维系的作用【答案】A【解析】本题以雅典城邦为牺牲的战士树立墓碑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和调动知识的能力。解题时要抓住材料中“刻上所有牺牲者的名字,但并不写明他们的家世”这一核心信息,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材料强调的重点是公民的平等。故正确答案为A项。例11:(xx年广东卷)公元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钦定的法学教科书中说:“皇帝的决定也具有法律效力,因为根据赋予他权力的王权法,人民把他们的全部权威和权力移转给他。”这说明A社会契约论影响深远B王权法丧失了法律效力C古罗马皇帝崇尚“君权神授”D古罗马有重视法律的传统【答案】D例12:(xx年江苏卷)“市民法亦称公民法,是罗马国家早期的法律罗马法采用属人主义而非属地主义,就是说凡是罗马公民均受法律的保护,而不论其居住地区如何。”据此判断,建国之初(公元前5世纪早期以前)的罗马A公民在外邦活动时受公民法保护B公民在外邦活动时受万民法保护C公民在本邦活动时受成文法保护D居民在本邦活动都受公民法保护【答案】A【解析】本题以罗马法律条文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依据题干时间“公元前5 世纪早期以前”和材料中“凡是罗马公民均受法律的保护,而不论其居住地区如何”,说明只要是罗马公民均受公民法的保护,故A项正确;B项万民法是公元前3世纪颁布的;C项成文法在“建国之初”还没有出现,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颁布于公元前5世纪中期;D项说法明显不符合题意。例13:(xx年新课标全国卷)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A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B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C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D自杀有违崇尚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答案】C【解析】本题以古代雅典法律规定的内容为切入点,考查古代雅典政治,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并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材料只有一项法律规定,不能说明雅典法律的完备性,故排除A项;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强调的是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在本质上是和谐统一的,与自杀无关,排除D项;雅典公民自杀必须先申请,说明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与法律尊重生命无关,排除B项,选C项。例14:(xx年新课标全国卷)罗马共和国早期,当罗马遭受外族进攻时,平民曾多次将自己组成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就是这种斗争的成果之一。可见当时A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B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C贵族让步在法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D平民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例15:(xx年浙江卷)如何看待物质需求,东西方思想家中有的认为“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有的甚至提出“去人欲”;也有的针锋相对:“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下列人物中,明确表达上述主张的有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朱熹李贽A B C D【答案】D【解析】本题以古代中外思想家的言论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题干材料中“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是亚里士多德的主张;“去人欲”是南宋朱熹的主张;“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是李贽的思想主张。故D项符合题意。例16:(xx年江苏卷)“佛罗伦萨人文主义派甚至采取更惊人的步骤,他们反对对财富的谴责,并且创立这样一种学说: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法。”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A鄙视贫穷 B认为财富即道德C揶揄上帝 D反对安于清贫的说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