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专版)2019中考历史高分复习 七下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07单元 多民族政权并立与两宋社会变化习题.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5539319 上传时间:2020-02-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柳州专版)2019中考历史高分复习 七下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07单元 多民族政权并立与两宋社会变化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柳州专版)2019中考历史高分复习 七下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07单元 多民族政权并立与两宋社会变化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柳州专版)2019中考历史高分复习 七下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07单元 多民族政权并立与两宋社会变化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部分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多民族政权并立与两宋社会变化|第28课北宋的统治实战演练一、选择题1.xx青岛 宰相文彦博说:“太祖岂非周世宗忠臣?但得军情,所以有陈桥之变。”“太祖”是指()A.李世民B.赵匡胤C.赵构D.朱元璋2.宋太祖和宋太宗用了近20年的时间,陆续消灭了其他割据政权,统一了()A.北方B.全国C.西南和西北地区D.中原地区和南方3.xx湖州 “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材料中宋太祖这一举措()造成重武轻文的局面增强了军队作战能力导致官僚机构的膨胀有利于士人受到尊重A.B.C.D.4.宋初以“重文轻武”为基本国策,大量提拔文人担任官职,这些受提拔的人主要来源于()A.开国功臣B.皇亲国戚C.科举考试D.地方推荐5.下图是北宋时期中央行政示意图,图中“三司使”的职责是()A.专掌行政B.掌管军事C.管理财政D.选拔人才6.下图的岳麓书院是古代汉族书院建筑,属于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它始建于()A.隋朝B.唐朝C.五代十国D.北宋7.北宋军队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现象的产生,其根本原因是北宋统治者为了()A.防止武将专权B.强干弱枝C.加强禁军D.使其互相牵制8.秦汉时期,丞相一职由一人担任,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丞相,到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员就更多了。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益加强B.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C.丞相权力不断削弱D.民主政治逐渐完善二、材料分析题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宋太祖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宰相赵普回答:“此非他故,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材料三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朱熹朱子语类(1)材料一与哪一政权的建立有关?该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折射出当时威胁中央集权最严重的因素是什么?(2)材料二中赵普认为唐末以来帝王易姓、战争不息的原因是什么?依据赵普的对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3)材料三作者对于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看法如何?参考答案【实战演练】1.B2.D3.D4.C5.C6.D7.A8.B9.(1)政权:北宋。因素:武将拥兵自重。(2)原因:藩镇节度使兵权太重、君弱臣强。措施:派文官治理地方;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剥夺高级武将的军权,编制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3)作者看法:改变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导致“积贫积弱”后患,最终被少数民族灭亡。第29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实战演练一、选择题1.xx青岛 公元10世纪到13世纪,中华大地呈现出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这些政权虽由不同民族建立,但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以下属于这个时期的少数民族政权有()辽北宋金南宋西夏A.B.C.D.2.xx怀化改编 小明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搜集了“契丹的兴起”“澶渊之盟”“宋夏和战”的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探究的主题是()A.中华文明的起源B.统一国家的建立C.多民族政权的并立D.繁荣与开放的唐朝3.下图所示我国古代民族政权并立示意图,不正确的是()ABCD4.北宋与辽、西夏订立和议后,对双方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双方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B.加速了辽、西夏封建化的进程C.加强了民族融合D.加深了北宋的经济负担二、材料分析题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大宋皇帝谨致大契丹皇帝阁下:共尊诚信,虔奉观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二死时,辽朝大臣集会致哀,辽道宗说:“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辙栾城集(1)材料一中“大宋皇帝”指的是谁?“北朝”是指哪一少数民族所建立的政权?(2)材料一中有关“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的规定开始于双方的哪一约定?(3)根据所学知识,请你谈谈材料二说明了什么。参考答案【实战演练】1.B2.C3.C4.A5.(1)“大宋皇帝”:宋真宗。北朝:契丹族。(2)澶渊之盟。(3)说明了:澶渊之盟的积极影响,它使双方保持和平往来,加强了经济文化交流。第31课两宋时期的经济和技术(上)实战演练一、选择题1.根据下列表格相关内容,你认为在“品名”栏中应该填写()品名原产地传入特点越南宋朝高产、早熟、耐旱A.小麦B.甘蔗C.棉花D.占城稻2.宋代手工业远超前代,出现的新兴手工业部门是()A.丝织业B.棉纺织业C.采煤业D.制瓷业3.xx南京 宋高宗曾说:“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材料表明()A.五铢钱的统一铸造B.江南地区的开发C.政府重视海外贸易D.闭关锁国的危害4.xx宿迁 下面图片直接反映宋代哪一方面的繁荣()A.农业B.手工业C.文化D.商业5.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成著名瓷都的城市是()A.杭州B.泉州C.景德镇D.广州6.下列史实最能体现宋朝商业繁荣的是()A.占城稻推广江浙地区B.棉花在两广、福建开始种植C.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D.宋朝政府在广州、宁波等地设立市舶司7.某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收集了如下图片资料。由此推断该同学的学习主题是()A.政权并立B.艺术精湛C.民族融合D.商业繁荣二、材料分析题8.唐、宋都是我国历史上对外交往频繁的朝代,其对外交往的特点也不断变化,从唐朝的海陆并举,再到宋代以海路为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朝对外交往路线图(1)仔细观察上图,图中和分别是哪个国家?请任举一例这两个国家与唐朝友好交往的史实。(2)材料一反映了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什么?材料二宋代海外贸易蓬勃发展,中国在海上贸易中占主导地位。泉州、广州、明州是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政府鼓励海外贸易,设立市舶司进行管理。中国同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南宋高宗末年,市舶收入是北宋治平年间收入的三倍。(3)材料二反映出宋代海外贸易的兴盛,请列举两宋时期一个闻名世界的大海港。请你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宋朝时海外贸易兴盛的主要原因。(4)请你推测一下唐宋出口到国外的主要货物有哪些。(举出两种)参考答案【实战演练】1.D2.B3.C4.D5.C6.C7.D8.(1)国家:天竺(印度);日本。史实:玄奘西行取经(或鉴真东渡或遣唐使访华)。(2)特点:双向交流、对外开放。(3)海港:广州(或泉州)。原因:经济:经济繁荣(经济重心南移;北方多战乱,南方政局相对稳定,南方经济发展迅速);政治:政府鼓励(政府推行开放的对外政策;政府设置管理海外贸易机构;政府设置市舶司促进海外贸易);科技:指南针的发明及运用(指南针用于航海;造船技术先进)。(4)丝绸、茶叶、瓷器、纸张、稻米等。(任意两种即可)第32课两宋时期的经济和技术(下)实战演练一、选择题1.宋史中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这一现象说明了南宋()A.重点支持东南沿海开发B.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C.东南沿海的农民负担重D.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2.xx恩施 某班就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展开讨论,下列史实反映“经济重心南移”的是()南方的水稻已是全国产量最多的粮食作物东京是当时最大城市,商业繁荣南方赋税收入成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支柱南方的棉纺业、丝织业等手工业在全国占重要地位A.B.C.D.3.xx怀化 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以下谚语能反映这种转移完成的是()A.无徽不成商B.扬一益二C.苏湖熟,天下足D.湖广熟,天下足4.xx株洲 “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对此材料解读不准确的是()A.三大发明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B.印刷术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C.指南针为发现新大陆创造了条件D.火药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5.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二三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这里指的是()A.造纸术B.活字印刷术C.火药D.指南针6.xx黄石 宋朝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荣的时代”。这种创新和繁荣的表现是()A.发明雕版印刷术B.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C.改进造纸术D.指南针应用于航海7.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A.造纸术B.火药C.指南针D.活字印刷术二、材料分析题8.我国江南经济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阅读下列相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之财赋,而吴中(江苏)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南宋陆游集材料二汉朝以后长江流域开发进程加快,至南朝后期,赣江一带已开发成重要的稻米产地。从东晋、南北朝到隋、唐、宋时期的几百年间,北方战乱频繁,人口大量南徙(迁移),使南方人口明显大增,移民纷纷向丘陵山区开荒种地,从而促进了长江流域山区的开发。(1)材料一中的“苏湖”在当时占据怎样的经济地位?这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江南地区能够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你认为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参考答案【实战演练】1.B2.A3.C4.A5.B6.D7.D8.(1)地位:太湖流域成为全国的粮仓。变化趋势:经济重心南移。(2)原因: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3)启示:采取积极鼓励发展经济的政策;保持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重视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保护自然环境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