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灰雀教案3 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536567 上传时间:2020-02-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灰雀教案3 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灰雀教案3 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灰雀教案3 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灰雀教案3 人教版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情感目标: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2.教学挂图。3.多媒体课件。4.收集关于列宁的生平、故事等资料。第一课时一、看图导入,交流资料。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3.板书课题,书空“雀”字笔顺,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散(sn)步”、“胸(xing)脯(p)”、“白桦(hu)树”。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4.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2-13是课文的具体写这件事的,那第1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三、学习课文,第一小节。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独体字“步”、“者”书写时笔画要舒展。4.学生描红、摹写。第二课时一、贴图导入,激发兴趣。1.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a.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4、8、10段。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4.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5.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三、烘托高潮,深入体会。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2.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5.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6.小结板书,总结课文。四、收集故事、积累提高。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来说说。2.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 附送:2019-2020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煮书 1教案 鄂教版教材分析:课文通过爷孙俩围绕“煮书”展开的交谈,告诉学生的方法反复诵读品味,读熟读透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爷爷深入浅出的讲解都是由“我”为题引出的,通过学习也可启发学生明白借鉴别人的学习方法固然重要,但结合自己的实际摸索出适合自己读的书、学习的方法更重要。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独立学会课文中出现的10个生字;会认9个生字,理解“煮书、消化、品味”等词语的意思;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情感目标:通过对煮书的理解,引导学生紧扣爷爷说的话,抓住关键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养成积累和运用关键词语的习惯,培养会读书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教学重点:1学习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消化”,“品味”等词语的意思。注意小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奇怪”“疑惑不解”“豁然开朗”,通过此线索,读出课文中小作者的语气。2理解“煮书”的含义;教学难点:理解“煮书”的含义;知道读书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应学习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学习习惯。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学习内容:1初读课文,读顺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2认识生字新词,初步感受读书的方法。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目标转化。教师板书课题,指名读题。质疑:同学们你们看了课题之后有什么感受?(学生质疑,煮书真的是把书拿到锅里去煮吗?)师: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二、自主学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找出不理解的词语,并作记号。2汇报自学预习情况。A出示生词:文章、品茶、粮食、所以、语文、犯愁、煮书、火锅、杜甫、诵读、否则、牢记、妙词佳句、一篇文章、疑惑不解、得心应手、豁然开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3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教给学生,通过查字典了解词意的方法。)疑惑、得心应手、豁然开朗、疑惑不解、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4小组合作,分段朗读全文。5自由读,思考: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请做上记号。6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边读边想边画。三、学习课文,品读课文第一部分。1指名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看图理解:苍劲有力2教师重点指导学生读好,“我”觉得奇怪,疑虑的语气。3全班朗读此段。四、指导学生写字。1明确读词,复习要写的字。文章、品茶、粮食、所以、语文。2教师范写。请学生点评。3学生独立练写。第二课时学习内容:理解“煮书”的含义;知道读书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应学习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学习习惯。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分别指7名学生朗读本课的7个自然段。(读后请全班同学评一评)二、品词析句,体会感悟。1学习课文第2、3、4自然段。A指名学生朗读“我”和爷爷的对话。重点理解:煮熟了,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呀!(现场查字典,选义项;把选出的意思抄在书上)“消化”食物在人或动物体内,经过肠、胃的作用,变为能够被机体吸收的养料。理解、吸收所学的知识;B小组讨论:本课的“煮书”到底指的是什么呢?全班学生,反复朗读第4自然段。找出相关的语句划下来。(能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熟读透不可。)“品味”咀嚼和体味,深层次的感悟,细细品位是为了深入浅出的理解。C同位合作,反复朗读品味爷爷说的话。2学习课文第5、6、7自然段。A分角色朗读5、6、7自然段。B师:大家想重点煮哪一段?(第六段)C指名读一读,第六段。说说读后有什么感受?3分角色朗读课文。A分小组自主合作学习:一个同学读“我”,一个同学扮爷爷,其他同学扮旁白。B请小组全班交流展示。C评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得好才会读的好。D全班分角色朗读。三、拓展提高,课外延伸。1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读书方法。2推荐读书方法:毛泽东三复四问、不动笔墨不读书,鲁迅既要泛览,又要专注,“活读”和“参读”华罗庚慢工夫打基础;厚薄读书法;3课后收集有关读书、学习方法的名言警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