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三年级语文下册 千里跃进大别山1教案 语文A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531765 上传时间:2020-02-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三年级语文下册 千里跃进大别山1教案 语文A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三年级语文下册 千里跃进大别山1教案 语文A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三年级语文下册 千里跃进大别山1教案 语文A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三年级语文下册 千里跃进大别山1教案 语文A版教学要求:1.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刘邓大军不怕牺牲,顽强斗争的革命精神和昂扬斗志。2. 进行在了解句与句的联系的基础上,读懂自然段的训练。3.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会用“布置”“叮嘱”造句。4. 对作者运用恰当的比喻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加生动,具体的写作方法的所感悟。5.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了解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时代背景和“狭路相乔勇者胜”中“狭路相逢”的意思。2.进行在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读懂自然段的训练。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18旅到达汝河时,战斗形势十分险恶紧急。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 课件演示:刘邓首长的照片 师:谁认识照片上这两位身着军装的人是谁? (生: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2. 简介历史背景 师:在解放战争时期,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率领的“刘邓大军”是一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军队,他们所到之处无不打得敌人落花流水,四散奔逃。今天,我们学习的第24课就描述了其中一次重要的战斗千里跃进大别山。(板书课题) 课件演示:地形图 “大别山”位于湖北,河南,安徽三省交界地区,在国民党反动派的首府南京和长江中游重镇武汉之间,北临淮河,南靠长江,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敌人的心脏。1946后,当另人民还在欢天喜地庆祝抗日战争的胜利,国民党反动派却再次大举进攻解放区。面对敌人的进攻,党中央率领解放区人民积极防御,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仅一年的时间就歼敌一百一十余万。1947年,党中央决定,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率领刘邓大军于1947年8月7日从解放区出发,行军千里长驱直入,经历二十天在8月27日胜利进入大别山,从而揭开了我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的序幕。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只是节选了其中的一次战斗。3. 释题 师:结合刚才老师的介绍,谁能说一说课题中的“千里”“跃进”是什么意思? (指导:“千里”是指刘邓大军的行军路线。“跃进”是指一种长驱直入,直攻敌人心脏的进攻方式。)4. 示标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到那场激烈的战斗中,体会解放军战士为了战斗的胜利不怕牺牲,顽强斗争的革命精神,并在学习中继续进行在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基础上,读懂自然段的训练。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质疑问难。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读要求:轻声自由朗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一边读一边用在文中勾画出不理解的地方。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千里跃进大别山中的哪一次战斗?(生读文)2 检查自读情况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划(hu hu)齐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千里跃进大别山中的哪一次战斗?(生:抢渡汝河一仗)(师:汝河一仗是千里跃进大别山中最激烈的一场战斗。)3质疑问难(师生共同解决)查字典理解:“布置”:放,摆,安排。设立,设备。购买。“叮嘱”:再三嘱咐。蚊子叮咬。追问。“不约而同”:约定。三、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一)第12自然段。1. 轻声自由读课文第12自然段 思考:你了解了哪些战斗的有关情况? (生:时间1947年8月23日,起因刘邓大军奉命向大别山挺进,地点先头部队行军十几天到达汝河北岸。)2. 齐读课文 想一想:文中哪个词语的意思和课题中“跃进”的意思一样?“千里”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生:挺进;十几天行军。)(二)找出文章中心句。1. 师:这一仗我军取得胜利了吗?你从哪里知道的?2. 指名朗读第9自然段 师:在整个战斗中,对我军能突破汝河防线,胜利挺进大别山有一句话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39自然段找出这句话并用” “把它勾画出来。 (生:狭路相逢勇者胜)3. 理解“狭路相逢勇者胜”并质疑问难(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两个对手在很窄的路上相遇无地可让,此时谁勇敢谁就能取得胜利。提问:刘邓首长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这句话的?在文中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过:“狭路相逢勇者胜”中“狭路”在文中指的是什么?我们接着学习课文。(三)第3自然段。1. 指名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思考:“狭路”表现在哪里? (生:前和强敌,后有追兵,情况十分紧急。)2. 自读课文 思考:你从哪里看出情况的紧急?用”“标出相关的词句。3. 根据学生的回答,演示课件并进行小结 国民党反动派集中兵力跟在后面紧紧追赶,这在汝河南岸布置了一条几十里长的防线。当18旅到达汝河北岸和时候,敌人早已把渡口的船只统统拖走,砸毁了。河水有一丈多深,人马趟不过去。 (师:前有强敌,后有追兵。)4. 指导朗读(抓住重点词语朗读)5. 师:正是在这种紧急的情况下,刘伯承司令员作出了战斗指示(生:狭路相逢勇埏胜)刚才,大家所学习的有关战斗的情况可以用这句话中的哪几个字来概括?(生:狭路相逢)四、总结课文。1. 总结课文2. 师:刘邓大军是怎样战胜敌人的呢?我们下节课来学习。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学习课文第49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刘邓大军为了战斗的胜利,不怕牺牲,顽强战斗的革命精神。2.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狭路相逢勇者胜”这句话。3. 体会作者运用比喻把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加生动的写作方法。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4课千里跃进大别山,在学习新课以前,谁能结合屏幕演示和老师的板书说一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都了解了哪些有关战斗的情况?(生答)师: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些可以用“狭路相逢勇者胜”中的哪几个字来概括?大家一起说(生:狭路相逢)2.师:现在就请同学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相信通过你们的朗读一定能把当时那种情况的紧急表现出来。(生有感情朗读课文)二、设情境,激兴趣,明确学习目标。(一)字面理解“勇者胜”。师:正是在这样的情形下,刘伯承司令员作出指示(生齐读:狭路相逢勇者胜)“胜”是什么意思?“勇者”是什么意思?(生:胜利,勇敢的人)(二)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勇者”。1. 师:在文中“勇者”指的是谁呢?2. 指名朗读课文(接读课文49自然段) 思考:在文中“勇者”指的是谁呢? (生:刘邓大军刘邓首长和战士)(二)课件演示:挺进中原片。师:在抢渡汝河的战斗中刘邓大军是怎样勇的,大家想看吗?(三)小结。师:多么英勇的刘邓大军啊!课文中是怎样表现刘邓大军的勇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的第49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刘邓大军作战的英勇顽强;同时,对作者运用恰当的比喻把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加生动,具体的写作方法有所感悟。三、品读课文第49自然段。1. 自读课文48自然段 思考: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刘邓大军的勇?用勾画出相关的句子。2. 讨论交流1) 表现刘邓首长的勇第六自然段(根据生答,课件演示相关的句子)“我们要采取进攻的手段,从这里打开一条通路。”“不管敌人有多少飞机大炮,我们一定要迅速前进,一定要实现跃进大别山的战略计划。”“要记住,现在是狭路相逢勇者胜,要勇,要猛。”A小组读三句话讨论:你从这三句中体会到什么?(生:刘邓首长决胜的信心。)B自读三句话 思考:应该怎样读?C指导朗读(抓住重点词语)D. 齐读三句话 过:一场战斗的胜利,除了要有首长正确的指示,更离不开战士们的英勇作战。那人民解放军战士的勇又表现在哪里呢?2) 表现战士的勇 第7自然段(根据生答,课件演示相关的句子)每条步枪都插好刺刀,每颗手榴弹都揭开后盖,遇见敌人就打,绝不留下一个据点,绝不留下一个顽抗的敌人。A师:这句话描写的是什么?(生:战士们做好了战斗的准备。)B同桌读 思考:应该怎样读?为什么?C指导朗读 第8自然段 (根据生答,课件演示相关句子)漆黑的夜空被战火照亮了。冒着敌人冲天的炮火,我军在汝河上搭起了一座浮桥。先头部队的战士如猛虎出山,杀向敌人。他们攻占了一个村庄,又扑向另一个村庄;拿下了一个据点,又进攻另一个据点。一夜之间,18旅就攻下了十几个村庄,打开了一条六七里宽的通路。主力部队从打开的通路冲了上去,大军像决堤的洪水,向西南方向奔流。A指名朗读师:在这段话中哪两个句子最能表现出战士们的英勇?A) 生读句子B) (根据生答,课件演示相关句子)先头部队的战士如猛虎出山,杀向敌人。主力部队从打开的通路冲了上去,大军像决堤的洪水向西南方向奔流。C) 读句子比较先头部队的战士杀向敌人。主力部队从打开的通路冲了上去,大军向西南方向奔流。思考:哪句好?为什么?D) 写作方法指导 师:作者正是运用了恰当的比喻使句子的意思更加生动具体,在今后的写作中我们应该多练习运用这种写作方法。E) 指导朗读句子 B 设置情境(配乐朗读课文)师:有了刘邓首长的英明决策,战士们做好了一切准备,8月23日晚,战斗打响了(课件演示战斗情景读文)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生答)C 自读句子师:把你们听到的,看到的用你们的声音表现出来。体会:怎么读才好。D 指名读,指导朗读E 齐读第8自然段(配音)过:正是有了刘邓首长的正确指示和战士们的英勇作战,我军终于取得了(胜利),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9自然段,把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遍中华大地。3. 第9自然段。1) 齐读课文第9自然段2) 课件演示句子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像一把钢刀插进了敌人的心脏。A读句子体会:这样比喻有什么好处?(生: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意义重大。)B指导朗读(采用轮读的方法)四、总结美读课文,体会文章思想感情。1. 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意思2. 师:“狭路相逢勇者胜”,我军胜利了,实现了跃进大别山的战略计划,为后来解放全中国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奠定了基础。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千里跃进大别山,让那些为了战斗的胜利不怕牺牲,英勇作战的革命先辈永远留在我们的心里。(生朗读课文)。五、布置作业。师:抢渡汝河一仗只是跃进大别山中的一次战斗,在跃进大别山的过程中,还有许多激烈的战斗和可歌可泣的故事。今天回家就请同学们收集有关的资料,我们下一节课交流。附送:2019-2020年三年级语文下册 千里跃进大别山2教案 人教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谈谈对“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理解,学习革命先烈不怕牺牲、顽强拼搏的精神。重点难点:1.着重理解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抢渡汝河时遇到的紧急情况和先头部队怎样杀出一条血路。2.正确理解“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含义。教学准备:有关录象、课件第一课时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教师播放红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一段录象,简要介绍课文的主要内容。(本文讲述的是刘邓大军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在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过程中,强渡汝河的战斗情景,表现了刘邓首长的英明果断和解放军战士勇猛顽强的精神。)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三、自读课文,检查预习。1.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2.指导学生识记生字。A加偏旁记忆的生字:度渡斤析夹狭B换偏旁记忆的生字:峰逢歇揭刚钢3.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四、理清课文层次。1.默读课文,按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自然段中概括性的词语和句子,然后归纳段意。2.思考哪些自然段关系密切,可以合并为一部分。3.概括每一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先头部队到达汝河北岸遇到紧急情况。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刘司令和邓政委亲临指挥,布置强渡。第三部分(第78自然段):部队遵照刘、邓首长的指示,英勇杀出一条血路。第四部分(第9自然段):刘邓大军胜利跃进大别山。第二课时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简单介绍大别山的地理位置及跃进大别山决策的历史意义。二、初读课文,标出自然段,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三、学生讨论、交流:先头部队到达汝河北岸时遇到了什么紧急情况?8月23日晚,先头部队到达汝河北岸。国民党反动派集中兵力后追前堵,渡河没有船,河水有一丈多深。形势真是千钧一发、险恶万分。四、在这紧急关头,谁来了?讲了什么?读读课文。1.学生汇报有关句子。2.教师引导:说说你对这些句子的理解。(其中“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意思是:在形势十分险恶的情况下与敌人交战,双方都有困难,谁勇敢谁就能取得胜利。)五、读读第7自然段,说一说讲了什么?激战前的动员和准备。“狭路相逢勇者胜”这句话很快在部队传开了。任务一级一级地往下传达:一定要杀出一条血路,跃进大别山。每条步枪都插好刺刀,每颗手榴弹都揭开后盖,表明战士们做好拼搏的准备。六、齐读第8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激烈的战斗场面,并说说自己的理解。这段主要讲我军杀出一条血路,为跃进大别山奠定了胜利的基础。主力部队从打开的通路冲了上去,大军像决堤的洪水,势不可挡。七、教师范读最后一自然段。八、总结全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