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朵杏花1教案 鄂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516758 上传时间:2020-01-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朵杏花1教案 鄂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朵杏花1教案 鄂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朵杏花1教案 鄂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朵杏花1教案 鄂教版【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3. 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二、第一次(学习第1-5 自然段)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2.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教师只作点拨)。3.指导朗读。4.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5.出示投影片:“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6.四人小组练读。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7.指名练读。三、第二次(学习第6-15自然段)1.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2.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3.齐读4.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1)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竺爷爷( )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 )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竺爷爷( )地问:“什么时候?”小孩子( )地说:“刚才。”竺爷爷( )地问:“是第一朵吗?”小孩子( )地说:“是。”(2)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读第三遍: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4)读第四遍: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7-14)5师述: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那王老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6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出示投影片,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7“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 “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计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板书:一丝不苟 师述: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四、点明中心(学习第16自然段)1.出示投影片:“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2.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3.你怎样理解“精确”一词?(非常准确)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4.指导朗读5.竺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6.小结: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板书:精确观察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7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五、总结迁移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总结: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3.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六、作业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板书设计:第一朵杏花竺 精确 观察可桢 一丝不苟设计意图:竺可桢是位知识渊博的科学家,又是一位很有建树的教育家。他从小热爱学习,锻炼身体,培养了坚毅、勤奋的好品质。他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写日记、观测物候,在气象、物候、地理等方面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科学遗产。课文第一朵杏花就是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题为“第一朵杏花”,实际上是从把握第一朵杏花开放的精确时间来说明竺可桢严谨的治学态度。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例子,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三大板块,分别是第一次看杏花,第二次看杏花,以及竺爷爷意味深长的话。通过学生朗读、讨论、评议,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通过补充资料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第一次”,知道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加深对人物品质的感悟。并以此为契机,发动全班搜集有关科学家的故事,举行一次“名家汇萃”的故事会,了解名人故事,体味名人情操,以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附送:2019-2020年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朵杏花2教案 鄂教版教学目标: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2.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教学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看图揭题:1.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花?谁能看图说说杏花的样子? 2.你知道第一朵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吗? 3.板书第一朵杏花。 4.读课题,质疑。二、带着问题初读课文,要求: 1.自由读课文,借助课文后的拼音把课文读通顺、读准确。 2.自由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杏花是在什么时候开放的?文章为何要写第一朵杏花? 3.读了课文你有了哪些新的问题? 4.再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什么内容?三、小组交流讨论自己的自学情况。四、全班汇报: 1.指名读读文后的生字,并组词。 2.指名分节读读课文。 3.说说你读了课文后有了哪些新的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的价值的问题则留作第二课时解决。)4.概括讲讲课文的主要内容。五、赏读品味: 本文多处描写了杏花,请你找一找,读读,说说你有什么感受?“院墙旁的一株杏树泛出了一片淡淡的粉红已经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绽开了花瓣儿”“春风吹绿了柳梢,吹绿了小草吹鼓了杏树的花苞”“阳光下的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六、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想想竺爷爷是个怎样的人?2.抄写词语。第二课时一、回顾导入: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二、精读课文1-5自然段,感悟文章的人物特点。1.自由读,说说你感受了竺可桢是个怎样的人?从哪里看出来的?先自学,然后在小组中交流。2.全班交流汇报。 重点理解“习惯地问”,“我是问第一朵是哪天开的?”体会观察的精确、细致及长期的观察习惯。3.相机指导学生读好对话。 过渡:“时间像飞箭,转眼又是一年”一年中小孩子牢记竺爷爷的话,当他看到第一朵杏花开时, 他是如何告诉竺爷爷的呢?三、情景演示,体会人物心情(6-15自然段) 1.读课文,小组中分角色演示当时的情景。 2.指名演示对话,其它同学仔细看,仔细品,想想人物说话的语气,想象人物说话的神情,评评同学的表演。 3.给这段对话加上一定的提示语。 4.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5.导读“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说说从这一大段中你体会到了竺爷爷又是个什么样的人四、学习最后一段: 1.齐读。 2.理解“精确”一词。(先说说“精确”是什么意思?再请学生从日常生活中举例说说什么才称得上是“精确”。)五、通读全文,总结。 1.自由朗读全文。想想课文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为题? 2.汇报交流。 3.学习了本文,你觉得竺爷爷搞科研采取的是什么态度?从他的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六、课后作业:进一步搜集竺可桢的有关资料。 板书设计: 第一朵杏花 第一次: 数了数 习惯的问 一丝不苟 弯下腰 遗憾地说 精确细致 第二次: 郑重地记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