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9精神的三间小屋练习新人教版(II).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516451 上传时间:2020-01-3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9精神的三间小屋练习新人教版(I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9精神的三间小屋练习新人教版(I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9精神的三间小屋练习新人教版(I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9*精神的三间小屋01 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B)A.襟怀(jn) 宽宥(yu) 麾下(hu) 自惭形秽(su)B.云霓(n) 憎恶(zn) 轻觑(q) 金戈铁马(g)C.积攒(zn) 几案(j) 坍塌(dn) 悄无声息(qio)D.广袤(mo) 挟持(ji) 沼泽(zho) 抽丝剥茧(b)(解析:A.“秽”应读作“hu”;C.“坍”应读作“tn”;D.“挟”应读作“xi”。)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C)A.游弋弛骋形销骨立李代桃僵B.惊骇腐蚀鸠占雀巢俯拾即是C.灰烬泥泞不知所措喜怒哀乐D.濡养矗立羊肠小道可望而不可及(解析:A.“弛”应写作“驰”;B.“雀”应写作“鹊”;D.“及”应写作“即”。)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B)A.小王的男中音和老张的手风琴的伴奏相得益彰,极富艺术感染力。B.他们两人的关系一直亲如兄弟,难怪人们说他们两人间不容发。C.几个少先队员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给抱小孩的阿姨让座。D.这件事发生得非常蹊跷,他决心要把真实情况弄个水落石出。(解析:B.“间不容发”形容事物之间的距离极小,此处不能用来形容关系亲密。)4.阅读下面的语段,选出表述无误的一项(B)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和恨。对父母的尊爱,对伴侣的情爱,对子女的疼爱,对朋友的关爱,对万物的慈爱,对生命的珍爱对丑恶的仇恨,对污浊的厌烦,对虚伪的憎恶,对卑劣的蔑视这些复杂对立的情感,林林总总,会将这间小屋挤得满满的,间不容发。你的一生,经历过的所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仿佛以木石制作的古老乐器,铺陈在精神小屋的几案上,一任岁月飘逝,在某一个金戈铁马之夜,它们会无师自通,与天地呼应,铮铮作响。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那是你的大福气。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凄风苦雨,愁云惨雾,你会精神悲戚压抑,形销骨立。如果想重温祥和,就得净手焚香,洒扫庭院。销毁你的精神垃圾,重塑你的精神天花板,让一束圣洁的阳光,从天窗洒入。A.画线句是并列复句。B.语段中的第一个省略号表示语意的转折,第二个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C.画线句是假设复句。D.加点词语“喜怒哀乐”和“鲤鱼游弋”的结构不一致。(解析:B项两个省略号均表示列举的省略。)5.(山西中考百校联考)丰子恺说:“所谓赤子之心,就是孩子本来的心,这心是从世外带来的,不是经过这世间造作后的心。”品读下面的漫画蚂蚁搬家,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面,表现画中孩子的“赤子之心”。(不少于80字)【微写作】【示例】嘿!瞧瞧那是什么?姐姐和弟弟好奇地想拾起地上那条细细长长的“黑线”,没想到一拾就断开了。原来是蚂蚁在搬家呐!它们忙而不乱,井然有序,就像是一队训练有素的士兵,又像一条配合默契的工厂人工流水线。姐姐拦着走路不注意的大人,怕他们踩了蚂蚁队伍;弟弟则搬来了家里所有的小板凳儿,在一边为搬家的小蚂蚁搭建了一条“安全通道”。姐弟俩当起了小哨兵,指挥路人绕道走。善良可爱的姐弟俩,勤劳有序的小蚂蚁,真是和谐有趣!02 拓展阅读(随州中考)朗读者的成功是人文精神的回归江德斌文化类节目在近期制造了个小高潮。中国诗词大会之后,董卿以制作人、主持人双重身份推出的文化类节目朗读者在央视一套黄金档开播。嘉宾们念诗,读散文和家书,分享曾经打动过、甚至改变过自己生命轨迹的文字。首期节目以“遇见”为主题,有知名演员濮存昕、企业家柳传志、世界小姐张梓琳、96岁高龄的翻译家许渊冲,也有从四川成都鲜花山谷里走来的普通夫妇等。(据2月20日新京报)一段文、一首诗歌、一封信、一个故事朗读者并没有复杂的情节,也没有故意设置的煽情,只是由朗读者简单地回顾人生片段,以及打动或改变自己命运的文字,并给观众当众朗读一遍。朗读者的首播收视率和口碑双丰收,可谓获得了巨大成功,乃是继中国诗词大会之后,又一个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现象级文化类节目。朗读者给观众带来的并非视觉冲击、戏剧化情节,而是在平静的阅读氛围里,将这些感人的文字,传递给荧屏内外的广大观众,为大家在浮躁的繁华世俗里,搭建起一座沉淀心灵的人文殿堂。朗读是很多人在学生时代都经历过的,但大多会忘却,有些人则会爱上朗读,并保持这种习惯,在生活里、工作之余,朗读自己喜爱的文字。总体而言,朗读是一个小众化的领域,与歌舞、真人秀、小品等娱乐节目相比,朗读者乃是一股清流,显得平淡恬静,似乎很难吸引到观众。然而,朗读者节目唤起了大众对朗读的回忆,带领大家沉浸在文字的意境里,享受人文艺术之美。在荧屏到处都是喧闹的娱乐节目之际,观众逐渐产生观赏疲劳,希望看到不同的节目类型,这就给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文化节目,创造了空间。经过多年的社会经济发展,我们在物质财富方面,已经越来越充裕,但在精神方面,却仍然寥落荒芜。社会文化整体呈现出低俗化、碎片化、快餐化等状态,很多人感觉精神过于紧张,心理压力太大,社会太浮躁,希望节奏能够慢一点,大家都能心平气和一些。而这恰恰需要文化方面的熏陶,这也是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的意义所在。事实上,很多电视台也都有读书节目,只是偏重于介绍图书和作者、时代背景等,传递内容局限于知识,并没有延伸到情怀方面,也就容易走高冷化,受众面相对狭小。而朗读者比较贴地气,将朗读者的个人经历与文字连接在一起,更容易触动观众的同理心,抵达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情感。诸如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文化节目的兴起,并受到广大好评,不仅是人文的复苏,也反映出时代潮流的嬗变。在经历多年的娱乐节目轰炸后,观众也开始分化,部分人希望在忙碌烦琐的生活里,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回归人文精神。朗读者做到了这一点,让观众感受到心灵的宁静,优美文字对精神的陶冶,从而喜欢上朗读,重新拾起书本,轻声朗读起来。(选自中国青年网,有改动)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朗读者的成功是人文精神的回归。7.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对比论证。将朗读者与其他电视台读书节目相比较,强调“朗读者贴地气”“触动观众的同理心”是其成功的主要原因。8.第段中加点字“这”指什么?部分人希望在忙碌烦琐的生活里,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回归人文精神。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C)A.朗读者的成功,说明不依靠视觉冲击力一样可以办好文化类节目。B.朗读者唤起大众对朗读的记忆,给浮躁的世界带来一股清流。C.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财富的充裕必将导致精神世界的空虚。D.文中的“人文精神”包含人们对文化艺术之美的追求和心灵宁静的渴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