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一年级语文下册 所见1说课稿 西师大版.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5516406 上传时间:2020-01-3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一年级语文下册 所见1说课稿 西师大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9-2020年一年级语文下册 所见1说课稿 西师大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9-2020年一年级语文下册 所见1说课稿 西师大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一年级语文下册 所见1说课稿 西师大版一、 说教材所见是西师大版一年级语文第二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是清代诗人袁枚写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中描述了一个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唱着歌儿,忽然又不唱了的一刹那的情景。表达了作者热爱乡村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全诗 4行共两句话。第二句话体现“牧童行歌图”,第二句话体现“牧童捕蝉图”。金诗的最大特色是:对仗工整,过压鱼鲤甲清新流 肠,明白如话乙有动有静,有声葡爵,本诗从一年级浅显易懂的 画、锄种到二年级的春潮等,难度逐渐增加,本课文 配有一幅插图,但画面上没有画出前两句诗句的画面,因此,在教学时,教师有有必要另外再出示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图画。 二、说学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利对重点难的分忻,我把本课分两课时说完;第一课时: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朗读古诗。第二课时:理解诗句的意恩,体会诗人的情感。 我说的是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如下: I.现解诗的向容,能闻自己的话说出诗中描写的情景。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 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利观察的兴趣。 三、说教法 l.直观教学法: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无意注意和形象 ;思维占很大的优势,因此本课教学月标充分运用了先逃的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诗意,通过图、文、声、动画等直观、能动的变化,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可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新颖的形式,精彩的画面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消解学生观察体验、抽象思维,语言表达等方面的障碍,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 图文结合法:在教学中我图文对照,让图中的情境美和文申的语言美统一再现,使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有机结合。 3. 质疑法:通过一连串的提问,让学生理解诗的内容,觉得自己仿佛身临其境。 4.以读代讲法:本诗语言朴实流畅,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通过反复诵读,熟读成诵,深入领会课文描写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四、说学法 “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用“看、找、读、思、品、背”等方法学整首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读能力,想像能力,增强学生的语感,并且使学生逐步掌握其学法,达到自求得之的目的。 五、说教学程序1.本课我的教学思路是:“巩固探究、精读一一品析、 赏读”即复习旧知识、加深对课文的认知;精读课文,品词品句, 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把握写作意图;赏读,体会感情,训练朗读。 通过这些环节教学,要让学生逐渐达到掌握学习方法的目的。2.看图解词,领会诗意 (1)为了引导学生埋解古诗中前两句的意思,在学生朗读完古诗之后,我用多媒体展示“牧董行歌图”,接着提问:同学们, 请你们仔细观察这幅画,上面都画有什么?你们都听到了什么? 他唱的歌怎样?-他此时的心情怎样?要是你是牧童的话,你会有 怎样的心情?通过这一连串的质间,让他们展开想象,充分丰富- 他们的想象能力、口说能力。便学生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进入诗中,同时随机埋解“牧董、振、林褪”等词,口说这两句诗句 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然后板书这两句诗句,接着范读,小组读、个别读、全体读。从中理解诗意,培养语感,提高朗读能力。 (2)我又用多媒体展示第二幅牧童捕蝉图后间:同学们, 你们再来仔细观察这幅图,图上的景物利第一幅一样吗?你们听到什么叫声?相随理解“欲、捕、鸣”,口头说出”意欲捕鸣蝉。之意。(板书),为了再引导学生口头说出最后一句诗句的意思,我又设置了这样的提问:你们还听到牧童的歌声吗?这时他的表情、动作怎样?要是你们在场的话,会怎么做?你们机理解“忽然、立”。 (板书)。最后对学生 让他们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引 头做法上两句样。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 3.反复吟诵,深入体会意境古诗有它独具的音乐美、节奏美;成功的朗读就是用有声的语言再现诗的意境。我先要学生听录音朗读古诗两遍,让学生学习专家的朗读技巧自由放声地朗读,鼓励学生主动起来朗读,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朗读,好的给予肯定、表扬,促进他们的上进心,加强他们的荣誉感。让个别学生扮演诗人吟诵全诗,最后全体朗读,把诗人的情感读出来。从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受到大自然的陶冶。 4.质疑问难,总结全文 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生共同回答,有利于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不不懂就问的习惯,并根据板书总结全文,再次体会诗人热爱乡村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附送:2019-2020年一年级语文下册 所见2教学反思 西师大版袁枚诗作的所见描写了一个乡间牧童坐在牛背上,在林中快乐地边唱歌边放牛,突然间见到了一只蝉,想把它抓住,所以闭上嘴巴,跳下牛背这一动静结合的有趣的画面。 本诗生动有趣,生活情趣盎然,诗情画意,跃然纸上。古诗中,天真烂漫、童心童趣的小牧童,是孩子们喜欢的:坐在牛背上高声歌唱时的情景,是那样自在神气!捉蝉时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整首诗童趣横生,情趣盎然。严羽曾说:“诗有别趣,非关理也。”因此,诗趣,应该是我教学这堂课的灵魂所在。只有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到这种诗趣,他们才能在学习全过程中全心投入,浑然忘我。而一旦学生领悟到这种诗趣,那么他对诗的意境就体会得更真切。那么,在教学中怎样帮助学生领悟到这种情趣呢?我主要实施了以下几方面的教学:第一,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在情境的再造中觅得诗趣。想觅得诗趣,须进入诗境。想象是通往诗境的佳径,只要通过想象,才能欣赏到绝佳的美景,才能感受到美妙的旨趣。我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段,张开学生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在小牧牛的笛声中,仿佛看到小牧童朝我们走来,让学生在小牧童停凝神望蝉的神情中,想象闪现于牧童脑中的念头于是,整首诗不再是20个汉字的排列,破纸而出的是嘹亮的歌声,是生动的画面,是盎然的诗趣。第二,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在吟诵中吟出情,诵出趣。歌是唱出来的,诗是诵出来的,诗只有朗读出来,才能完成她的全部生命。在这一课中,诗歌的理解,诗意的体会,诗情的领悟,都是通过吟诵来完成的。在吟诵中,学生体味到牧童骑在牛背上的神气十足;在吟诵中,学生感受到牧童生怕吓跑蝉儿的心思;在吟诵中,让孩子们化牧童为“我”,化“我”为牧童,完全融入到诗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