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下册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7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516322 上传时间:2020-01-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下册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7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下册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7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下册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7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下册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7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3.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读通,读懂课文,读出感情。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从中受教育。【教学准备】:利用课件媒体的辅助功能,使学生更直观地感知课文内容,为品味课文内涵而服务。教学过程一、导入:世界是五彩缤纷的,既有让我们引以为荣的中华文化,也有我们还不太了解的外国风光、异域文化。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学习第八组课文。打开书149页,我们一起来看单元导语。谁来读一下?这一单元的专题是什么呢,谁能说一下?(异域文化)导语中对我们学习本组课文提出了哪些要求呢?谁来说一说?(要学生理出1、2、3条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异域文化”这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25,齐读课题。文章是谁写的?对季羡林你了解多少?课件(师简介季羡林)同学们看课题,自己的花是谁的花?为什么又让别人看?相信随着课文的学习,大家就会明白的。二、检查预习:课前都预习了吧,老师先检查一下预习情况。看屏幕:1.读词语:脊梁 莞尔一笑 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应接不暇 耐人寻味指生读(及时纠错、正音)谁再读?师强调:莞在本课中读wn,如莞尔一笑;当表示地名时读gun,以后大家会学到。(4)理解词语:看划线的词语,你是怎么理解的。莞尔一笑是形容微笑的样子。那怎样是莞尔一笑呢?同桌之间互相做一下。 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又是什么意思?课件这就是“花团锦簇” ; “姹紫嫣红”呢?课件这就是“姹紫嫣红”。师:课件像这样的词语谁还能说几个。师:同学们掌握的词语真多。(5)我们再来读词语(齐)看本课的生字。 2.读生字:莞 姹 嫣 (1)谁读,其他同学及时纠正。(2)这3个字在读音和字形上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3)齐读。3.生字词语大家掌握得非常好,课文你们读得怎么样呢?打开书第150页,提读课文。注意读得正确、流利;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师: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生:主要写德国景色奇丽、民族奇特。(板书:奇丽)师:奇丽是什么意思?三、感知课文内容: 1.作者在德国到底看到了怎样的奇丽景色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到文中找一找,并用波浪线画出来,体会体会。(1)生:课文第2段中“家家户户都在养花-只能看到花的脊梁。”是作者看到的奇丽景色。(找出来了,一起看大屏幕)课件师:谁再读一遍?看这段话,奇在哪里?生:德国家家户户都在养花,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朝外开、家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生边说师边板书:都在养花 栽在外面 花朵朝外)师:为什么花朵都朝外,(他们养花是给别人看的,还有花本身具有向光性。)师:德国人把花种在外面,让花朝外开,这种现象让季羡林先生很吃惊、不理解!能试着把这种吃惊的语气读出来吗?师:评价一下。过渡师:德国奇丽景色还体现在哪里呢?找出来了吗?谈谈你又体会到了什么?(2)课文第3段中“走过任何一条街-应接不暇。”走在街上,我看到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摆满了花,颜色也特别鲜艳,非常美丽。师:课件看大屏幕,从那几个词感受出来的?(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生答师板。课件师:结合课文说说“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是一种怎样的景象?生:就是每一家窗子前都有花,一簇连着一簇-。师:从这两个词中我们除了感受到花的多,还感受到了花的美!这么多美的花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课件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师:老师想问一下,“山阴道”是什么意思?生:-师:为什么说像走上了山阴道?生:- 师: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美美地读这部分,课件边听边展开想象,然后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师配乐朗读)生1:我仿佛看到每一家的窗子外面都栽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生2:我仿佛看到德国的人们每天都更换新花-。生3:我好像闻到-。生4:我好像-。师:同学们的想象太丰富了!整条街道上的花就像海洋一样,前不见头、后不见尾,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应接不暇。师:怪不得作者会发出这样的赞叹:多么奇丽的景色!谁来有滋有味地读一读。(你试试)他读得怎么样?我们来评一评。生1: -。生2:我觉得他-。师:那你愿意像他那样读给大家听吗? 谁能读得更好。(谁还想来!)那么多同学都想读,那我们就一齐走进这美丽的画卷中吧。(齐读)师:德国每一家都把花种在外面,养花给别人看;走在街上又能欣赏到别人的花。这充分体现了德国人的一种什么思想?(生答师板:人人为我、我为人人)(3)过渡师:正是德国人这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高尚境界铸就了德国这个奇特的民族。所以作者说课件引导齐读(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师:其实这种高尚的思想境界不但德国人有,我们中国人也有。同学们,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吗?生1:我想到了咱班学生-生2:同样,-生3:我也想到了-生4:我还想到了-生5:我想到了- -师:是啊,我们每个人心中都要有他人,都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每个人都能做到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相信我们居住的地球就会成为一个美丽的家园、人类的乐园!这种境界那该是多么地“耐人寻味”呀!2.师:四五十年后季羡林先生再次踏上德国,这奇丽的景象变了吗?课文是怎样说的?(生读后谈)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师:联系课文二、三段,说说你的理解。生:我想-,但是有些东西是始终没变的。师:什么没变?生:花还种在外面;家家户户都养花;-。师:原来在美丽的花背后,隐藏着这么多美丽的东西,难怪作者说课件(齐读。) “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师:所以,作者才能在第一段这样深情地写道课件(齐读)。四、总结深化中心:师:这样奇丽的景色,这样奇特的民族,使季羡林先生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做了一个-的梦。(教师引读出来-)师:为什么作者做了一个花的梦,一个思乡的梦呢?课件生1:生2:生3:师:季羡林先生是一位爱国人士,曾在德国留学十多年,在留学期间时常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思念祖国。现在时隔四五十年又来到德国,他看到家家户户窗口上的鲜花,不由得触景生情,仿佛进入了梦乡,回到了四五十年前的留学生活时代,他陶醉在鲜花艳丽之中,沉浸于思乡情绪之中。所以作者说自己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回过头来我们看课题,自己的花是谁的花?(德国人的花)自己的花为什么要让别人看?(因为德国人有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崇高思想。)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跟随季老先生欣赏了德国(奇丽的景色),品味了德国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独特的民族风情,最后,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齐读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节课就上到这儿。谢谢大家!附送: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下册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2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2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教学准备flash课件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外引入,揭题质疑。1出示一张德国哥廷根的照片:这是德国的城市哥廷根。这个城市因一座大学而成名,那就是著名的哥廷根大学。这个大学已经孕育了三十位诺贝尔奖的得主。早在职1935年,我们中国也有两位有志青年带着祖国的期望和自己的宏志求学于歌廷根大学。其中一位就是我们今天所学课文的作者季羡林当时他才二十五岁,满怀雄心壮志在哥廷根大学留学十载,1945年才回归祖国。1980年,三十五年后,当他再次踏上故第二故乡,感慨万千。后来,季老先生写下了今天我们所学的这篇课文。2读课题,质疑问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什么意思?季先生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课文?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通课文。2指名读通课文,对学生读得不准,或没有读通的地方进行指导。3想一想: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的景色?4联系第二、三两段句子进行交流。三、细读课文,感悟“美丽”。11980年,当季老先生在阔别哥廷根三十五年后,迎接我们的主人问他:“你离开德国这样久,有什么变化没有?”季老先生是怎么回答的?2出示季老先生说的话:“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3自由读,季老先生说的“美丽”并没有改变指什么?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花之美?4读第二自然段。从哪里看出德国人爱花?他们爱花的独特之处是什么?请读这一段,好好体味体味。5交流指导:“真切”、“脊梁”是什么意思?哪些行为说明德国人爱花之“真切”?当你和季老先生一样看到这奇异的异国风情时,会怎么说?会怎么想?引出描写女房东的话:“莞尔一笑”是怎么样一种笑?6补充材料:当时,季老先生在哥廷根租住的房子,房东姓欧朴尔。女主人欧朴尔太太大约五十多岁,是一个典型的德国家庭主妇,善良得像慈母一样。他们只有一个儿子,在外地上大学。季先生就住在他们儿子的房间,就像一位家庭成员一样,一住就是十年。听了这个介绍,你觉得女房东是怎么一个人?简简单单的“正是这样”说明了什么?德国人爱花,爱花就把花的美丽全部展示给大家一起享用,他们内敛而不张扬,淳朴简单的人生境界,就像花儿一样美丽。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8读了这一段,你觉得哥廷根之美,还美在什么?第二课时一、复习课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2说说哥廷根的美丽指什么?二、品读课文,再感“美丽”。1引出第三自然段:出示: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这句话前后半句都指什么?这样反复写的目的是为什么?请用肯定的语气读一读。2让我们真真切切地到哥廷根去感受德国人爱花之“真切”吧!再读第三自然段: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体会花之多,花之美。3每天沐浴在“花的海洋”里,闻着花香,看着花语。身处异国他乡的青年季先生,会有怎样的感受?(怀念祖国和故乡,思念亲人)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读出花之美。5仅仅是花美吗?出示句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6理解:耐人寻味。这种境界指什么?你怎么理解这句话?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当我为别人付出的时候,别人也在为我付出;互帮互利,互相赠予,共同享受生活的美丽。这就是一种人生境界。花,使季羡林想到如何做人,这本身也是一种境界。花很美,人也美。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背诵这一段。三、前后呼应,三感“美丽”。1再出示第四自然段中“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一句。读了第二、三自然段后,你对这句话又有怎样的理解?2当作者再一次踏上他生活了十年的哥廷根,踏上他曾经留下生活的痕迹和情感的哥廷根,他会想起什么呢?3补充阅读季羡林先生一书中再返哥廷根一文。4你从文中了解了什么?正是这样的情绪,使得季羡林在文中这样写道:“多么奇异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5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话。四、总结全文,激发阅读兴趣。1配乐朗读全文,说说读了文章的感受。2推荐读书:季羡林散文、季羡林先生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