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同步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516068 上传时间:2020-01-3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同步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同步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同步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1.关于声和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们只能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人们根据音色辨别不同乐器演奏的声音C.超声波和电磁波都可以在真空中的传播D.雷达和固定电话都利用电磁波工作2.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B.考场周围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听诊器”能使人的心脏振动幅度增大,响度增大D.用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C.济南二环路以内不允许鸣笛,19大期间工地停止施工,都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高速公路两旁安装的隔音板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4.小丽同学总结的下列几个实验中最能体现“声音的产生”这个探究目的是()A.泡沫塑料小球在播放音乐的扬声器中会不断地跳动B.拉二胡时,手指按琴弦不同部位,发出的声音不同C.钟罩内芯片的音乐声随罩内空气的减少而逐渐减小D.用不同大小的力拨动琴弦,听到的声音的强弱不同5.美国研制出一种用超声波做子弹的枪,当超声波达到一定强度时就能有较强的攻击力,下列有关此武器的说法错误的是()A.此枪不能在月球上使用,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B.此枪可以射杀水中的鱼,因为超声波可以在水中传播C.此枪可以穿过墙壁,因为超声波具有穿透力强的特点D.此枪使用时必须戴耳罩,因为射出的超声波响度太大6.如右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这个实验是我们在学习声现象一章时经常做的实验,它说明了()A.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快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只要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B.发声体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D.人们能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8.中周“海巡31”轮船配有强声设备,可以定向远距离发射高达150dB的警示音,用于警示海盗等人员关于强声设备发出的警示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强声设备发出的警示音是超声波B.强声设备发出的警示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入耳处减弱警示音,以保护听力D.发射器外形呈喇叭状可以减少警示音的分散,从而使音调变高9.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C.声音的频率越高,响度越大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10.逻辑推理是学习科学知识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B.由于水比冰的比热容大,所以冷却食品时0的水比0的冰效果好C.真空罩内的空气越稀薄,在外面听到的铃声越小,所以“真空不能传声”D.置换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所以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11.下列有关声音和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A.卫星定位系统是利用电磁波工作的B.“真空不能传声”是由实验直接得到验证的结论C.我国一些城市实行机动车限行措施主要是为了控制噪声污染D.当导体中有电流时,在它的周围就会产生电磁波12.关于声和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们只能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人们根据音色的不同辨别乐器C.超声波和电磁波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雷达和固定电话都是利用电磁波工作的13.下列有关声现象和电磁波说法正确的是()A.我们无法分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声音B.声音的频率越高,传播速度越快C.“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广播、电视都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14.关于声和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A.电磁波只能传递信息,不能传递能量B.声和光都是电磁波,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某些路段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D.人们能辨别演奏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调不同1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道路两旁的隔音板能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波能够传递信息C.“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D.太空舱中宇航员能直接对话,说明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16.下列关于声和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A.超声波是电磁波B.手机发出的声音不是靠振动产生的C.红外线是电磁波D.“听诊器”能使人的心脏振动幅度增大,响度增大17.关于声和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和电磁波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听诊器”能是使人的心脏振动幅度增大,响度增大C.汽车的倒车雷达利用的是超声波D.小提琴演奏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琴音的音色18.小丽同学总结的下列几个实验中,最能体现“声音的传播”这个探究目的是()A.钟罩内芯片的音乐声随罩内空气的减少而逐渐减小B.拉二胡时,手指按琴弦的不同部位,发出的声音不同C.泡沫塑料小球在播放音乐的扬声器中会不断地跳动D.用不同大小的力拨动琴弦,听到的声音强弱不同19.小华同学在整理复习关于声音的相关知识的笔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我们都能听到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C.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且传声速度最快D.动听的音乐永远不会是噪音20.2016年12月22日3时2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我国首颗全球二氧化碳检测科学实验卫星(TANSAT,简称“碳卫星”或“嗅碳卫星”)发射成功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碳卫星发射时产生的巨大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B.碳卫星发射过程中人们总是先看到升空的场景而后才听到巨大的响声,这是因为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比光速小C.碳卫星实现大气温室气体探测是通过超声波来识别二氧化碳气体的D.碳卫星发射基地附近的居民将窗户装上双层玻璃(双层玻璃的夹层内抽成真空)就能有效地防止碳卫星发射时产生的巨大噪声21.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中,会看到水花四溅的现象。关于为什么将音叉放入水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使音叉振动发出的声音大一些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C.使音叉的振动时间长一些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22.下列关于声音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戴耳罩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声波能传递信息,但不具有能量23.我们的身边就存在着许多的与声音有关的现象,下列声音的现象与声音的知识对应不正确的是()A.同学们能听到上课的铃声-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B.物理老师上课的声音很大-声音的响度C.老师讲课时,甲乙两同学在窃窃私语-甲乙同学的说话声音较小,属于次声D.老师在黑板上板书时没有转脸也知道是哪位同学在说话-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2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3.0108m/sB.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医生用“B超”检查患者身体是次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里的“高”指的是音调高25.下列关于声和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和光传播都需要介质B.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C.高声喧哗指的是音调高D.日晷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26.如图,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中的真空罩实验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B.图中是示波器接收某物体振动时产生声音的声波图象,由图象可知该声音属于乐音C.图中,当小男孩把塞子往下拉时,管内空气柱变长,吹出声音的音调会变高D.如图是城市道路两旁的隔音板,可以在声源处阻隔噪声的产生27.以下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的倒车雷达利用回声定位来探测障碍物B.人耳听不到次声波,是因为响度太小C.“真空不能传声”是仅通过推理获得的D.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阻断噪声传播28.某同学在操场进行体育运动时观察到一些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运动员鞋底的花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的B.跳远时助跑可以增大运动员的惯性,从而提高成绩C.掷出的实心球落地后越滚越慢,是因为受到摩擦阻力的作用D.同学们发出的加油声是由于空气振动产生的29.2017年8月27日第13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在天津的“水滴”体育场举行,关于开幕式的一些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我们能听出是习近平总书记宣布运动会开幕是依据声音的响度不同判断的B.开幕式上主持人的声音是通过地面传播到观众的耳朵中的C.开幕式盛况是通过电磁波传递到电视观众面前的D.我们看到国旗是红色的是因为国旗能反射所有光3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C.“闻其声,不见其人”是根据音调来分辨人的D.戴上耳罩可以防止噪音的产生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2.0分)31.听漏工是城市自来水管理中一个特殊职业。如图所示,听漏工用“听漏杆”判断地下自来水管是否漏水。他们只要将杆一端贴在地下自来水管上,一端贴在耳旁,就能听到自来水管道里的动静,从而初步判断水管是否漏水和漏水位置。听漏工通过听漏杆听自来水管道里的“动静”利用的物理原理是_。32.“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是赞美泉城济南趵突泉美景的佳句。其中“波涛声震大明湖”则形容了泉水喷涌时产生的声音的_非常大;(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而且我们听到的“波涛声”是通过_传播过来的。33.公路上常用超声波测速,这种仪器还能测距某次测车速时测速仪发出至接收超声波信号用了0.4s,当汽车遇到超声波信号时距测速仪_m,利用这种方法不能测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理由是_(空气中超声波速度340m/s)34.中国好声音第三季亚军帕尔哈提弹奏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琴声是通过_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为了在_(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35.遇到大风的天气,郊区路旁架设的高压线会嗡翁作响,这种声音是由于电线的_而产生的,“震耳欲聋”是指_;弦乐队在演奏前,演奏员都要调节自己的乐器-拧紧或放松琴弦,这样做主要是为了改变乐器的发出声音的_。36.“呼麦”是蒙古族的一种高超演唱形式,演唱者运用技巧,使气息猛烈冲击声带,使声带_发声,形成低音。在此基础上调节口腔共鸣,形成高音,实现罕见的一人同时唱出高音和低音的现象,这里的高音和低音是指声音的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0分)37.如图是课本上的演示实验,请按要求回答:甲图:该装置能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还能探究声音的_和_的关系。乙图:实验现象是:_。实验现象说明了:_。38.为探究声音的反射与吸收特点,小明同学进行了实验探究。(1)在玻璃圆筒内垫上一层棉花,棉花上放一块机械表,耳朵靠近玻璃圆筒口正上方10cm处,能清晰地听见表声,表声是通过_传播的。(2)当耳朵水平移动离开玻璃圆筒口一段距离后,如图(甲)所示位置,恰好听不见表声。(3)在玻璃圆筒口正上方10cm处安放一块平面镜,调整平面镜的角度直到眼睛能从镜面里看到表,如图(乙)所示,则AOB是该光路的_角。此时耳朵又能清晰地听见表声了,说明声音_(填“能”或“不能”)像光一样反射。(4)用海绵板代替平面镜听见的声音明显减弱,说明海绵板吸收声音的能力_(填“强”或“弱”)于玻璃板。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0分)39.如图所示,在喇叭上撒一些小纸片,当喇叭“唱歌”时,会看到如图所示的现象,这个现象说明:_。40.阅读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超声波及其应用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超声波具有许多奇异特性:空化效应-超声波能在水中产生气泡,气泡爆破时释放出高能量,产生强冲击力的微小水柱,它不断冲击物件的表面,使物件表面及缝隙申的污垢迅速剥落,从而达到净化物件表面的目的。传播特性-它的波长短,在均匀介质中能够定向直线传播,根据这一特性可以进行超声探伤、测厚、测距、医学诊断等。(1)超声波的频率范围是_。(2)超声波能够清洗物件是因为声波具有_。(3)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利用超声波测定两山之间的距离,是由于_。(4)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l500m/s,利用回声定位原理从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射一束超声波,到接收回声所用时间为4s,那么该处海洋的深度为多少米?(请写出计算过程)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单元第1节同步练习(含答案)【答案】1.B2.A3.D4.A5.D6.A7.D8.C9.A10.C11.A12.B13.D14.C15.C16.C17.C18.A19.B20.C21.B22.A23.C24.B25.D26.B27.A28.C29.C30.A31.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32.响度;空气33.68;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34.音调;空气;声源处35.振动;响度;音调36.振动;音调37.响度;振幅;温度计示数升高快慢不同;电流相同时,相同时间内,电阻大的产生的热量多38.空气;入射;能;强39.喇叭发声时在振动40.高于20000Hz;能量;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解析】1.解:A、人们可以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A错误;B、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音色是判断发声体的依据,因此人们根据音色辨别不同乐器演奏的声音,故B正确;C、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的传播,但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D、固定电话是利用电流传递信息的,不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故D错误。故选:B。(1)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2)音色是判断发声体的依据;(3)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4)固定电话利用电流传递信号,雷达、移动电话、广播与电视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本题考查了声音的特征、减弱噪声的方法、超声波的应用及电磁波的传播等,综合性较强,但难度不大。2.解:A、声音靠介质传播,若物体在真空中振动发出的声音,人耳就不会听到,故A错误;B、考场周围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正确;C、“听诊器”能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故C正确;D、用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故D正确故选A(1)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物体发生振动;介质向外传声;良好的听觉器官;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有足够的响度;(2)减小噪音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3)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与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4)声音既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此类题目是考查声音方面多个知识点的综合题目,要结合相关物理知识点进行分析解答3.解:A、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低于20Hz高于20000Hz的振动人耳不能感知,故A错误;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故B错误;C、不允许鸣笛,19大期间工地停止施工,都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D、安装的隔音板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故D正确故选D(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2)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3)减小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考查了与声音相关的多个知识点,只有熟记才能准确解答4.解:A、泡沫塑料小球在播放音乐的扬声器中会不断地跳动,说明声音发声时振动故A符合题意;B、拉二胡时,手指按琴弦的不同部位,发出的声音不同研究的是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故B不符合题意;C、钟罩内芯片的音乐声随罩内空气的减少而逐渐减小,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故C不符合题意;D、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琴弦,琴弦振幅不同,响度不同研究响度跟振幅的关系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1)物体发声时一定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体积大,质量大的物体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响度跟振幅有关音色跟材料和结构有关(1)掌握声音的三个特性,三个特性的影响因素(2)掌握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5.解:A、月球上没有空气,即是真空,所以声音在月球上无法传播,故A正确;B、由于液体可以传递声音,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可以射杀鱼,故B正确;C、超声波具有穿透力强等特点,故C正确;D、人耳朵是无法听到超声波的,不需要带耳罩,故D错误故选D超声波是指高于20000Hz的声音;虽然人耳无法听到,但其仍然是一种声音,即其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且在传播过程中需要介质,即真空不能传声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是超声波,理解其特点和应用是解决该题的关键6.解: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多次被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从而说明声音是由音叉的振动产生的,因此,本探究实验是研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故选:A。本题是把音叉的振动转化为轻质小球的运动,这样可以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进行放大。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产生的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了解,以及物理学法中的转换法的应用。7.解:A、振动频率低于20Hz和高于20000Hz的声音人耳是听不到的,故A错误;B、发声体的振动频率越快,音调越高,故B错误;C、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故C错误;D、人们能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是不同的,正确。故选:D。(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2)音调的高低和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快,音调越高;(3)声音的传播速度和介质的种类、温度有关,真空不能传播声音。(4)不同的发声体所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一样的,根据音色的不同来区分不同的声音。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全面,有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音调的影响因素、真空不能传播声音以及声音的三个特性等知识点,属于识记性内容,比较基础。8.解:A、强声设备发出的声波高达150dB,是人耳能够听到的,而超声波人耳是听不到的,故A错误;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警示音不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C、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正确;D、声波定向发射器的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分散,增大响度,故D错误故选C(1)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的范围是20Hz20000Hz,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超声波;(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3)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4)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的,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本题考查了声现象在高科技设备上的应用,体现了物理知识和科技的联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9.解:A、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在固体、液体、空气中都能传播,故A正确;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C、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其影响因素是振幅和距声源的距离,故C错误;D、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20000Hz,超出这一频率范围的声音人耳是听不到的,故有时物体振动我们听不到声音,故D错误。故选:A。(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成为传声的介质,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2)真空不能传播声音;(3)声音有三个特性,即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其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与振幅及据声源的距离有关;(4)人耳的听觉有一定的范围,只能听到2020000Hz之间的声音。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条件以及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等,是一道基础题,难度不大。10.解:A、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二氧化碳虽含有碳元素但性质同无机物相似,常归到无机物类,故A错误;B、虽然水比冰的比热容大,但是冰融化需要吸热,故冷却效果更好,故B错误;C、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罩内的空气越稀薄,在外面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小,所以真空不能传声,故C正确;D、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例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反应不是置换反应,故D错误。故选:C。(1)根据有机物的定义分析;(2)根据冷却的实际效果分析;(3)根据声音的传播条件分析;(4)根据置换反应的概念解答。总结规律要注意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所以在判断说法是否正确要针对所叙述的知识是否存在特殊情况。11.解:A、卫星接收和发送信号要靠电磁波传递,卫星定位系统也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号的,故A正确;B、实验中只能尽可能抽出瓶内的空气,不可能把瓶内空气完全抽出,因此这是一个理想化的实验,所以,通过此实验不能直接得到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而是在此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推理法得出实验结论,故B错误;C、一些城市实行机动车限行措施主要是为了保护环境,减弱尾气对大气的污染,故C错误;D、当导体中有迅速变化的电流时,导体就会向四周空间发射电磁波,故D错误故选A(1)电磁波是移动通信传递信息的介质;(2)真空不能传播声音;(3)机动车限行是为了保护环境;(4)电流的迅速变化会激起电磁波本题考查电磁波基本特性的了解程度属于基础知识,是一个很好的题目12.解:A、人们可以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A错误;B、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音色是判断发声体的依据,故B正确;C、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D、固定电话是利用电流传递信息的,不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故D错误。故选:B。(1)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2)音色是判断发声体的依据;(3)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4)固定电话利用电流传递信号,雷达、移动电话、广播与电视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本题考查了声音的特征、减弱噪声的方法、超声波的应用及电磁波的传播,需要认真分析判断。13.解:A、声音的特征除了之外,还有音色,因此如果音调和响度相同,我们还可以通过音色的不同来分辨。故A错误。B、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与频率无关,声音的频率越高,传播速度不一定越快,故B错误;C、“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D、广播、电视都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故D正确。故选:D。(1)声音的特征除了之外,还有音色,可以通过音色的不同来分辨。(2)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与频率无关;(3)防治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在传播中、在人耳处;(4)移动电话、广播与电视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结合防治噪声的途径,声音特性的辨别,声速、电磁波利用等可逐一解答,属声学的基础知识。14.解:A、电磁波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故A错误;B、声音不是电磁波,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光是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C、某些路段禁鸣喇叭,就是不让发出声音,所以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C正确;D、通过音色能辨别不同的发声体,人们能辨别演奏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故D不正确。故选:C。A、电磁波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B、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光是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D、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通过音色能辨别不同的发声体。本题考查了声音和电磁波的了解和区别,属于基本内容,比较简单。15.解:A、道路两旁的隔音板能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错误;B、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波能够传递能量,而不是传递信息,故B错误;C、“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故C正确;D、太空舱中是有空气的,所以宇航员能直接对话,不能说明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D错误。故选:C。(1)防治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在传播中、在人耳处;(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3)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色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可用来辨别不同的声音。(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本题考查了减弱噪声的途径、超声波的应用、声音特性的辨别、声音的传播条件等,属声学综合题。16.解:A、超声波是指超过人耳听觉上限的“声波”,并非电磁波。故A错误;B、声音都是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C、红外线和紫外线都是电磁波的一种。故C正确;D、“听诊器”能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而并不是使人的心脏振动幅度增大、响度增大。故D错误。故选:C。(1)声音和电磁波都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超声波属于声音的一种而不是声音。(2)手机既能接收电磁波,也可以发射电磁波。(3)红外线属于电磁波的一种。(4)听诊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固体传声带动气体传声,减少了声音分散,提高声音的响度。然后再根据每个选项分别作出判断。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声波和电磁波的了解和认识,基础性题目,要分清区别和联系。17.解:A、电磁波能够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心跳的音调、音色和响度和心脏本身有关,听诊器可以减小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耗,减小声音的分散,增大响度,这样可以清楚的听到心跳声音,易于判断病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汽车的倒车雷达利用的是超声波的回声定位,该选项说法正确;D、演奏小提琴时,不断调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琴弦的振动快慢就会不一样,故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不同,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C。(1)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能够在真空中传播;(2)响度指声音的强弱,跟物体的振幅、距声源的距离远近有关;(3)声音既能够传递信息,又能够传递能量;(4)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利用以及音调、响度、音色的区分,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相对比较简单。18.解:A、钟罩内芯片的音乐声随罩内空气的减少而逐渐减小,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故A符合题意。B、拉二胡时,手指按琴弦的不同部位,发出的声音不同研究的是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故B不符合题意。C、沫塑料小球在播放音乐的扬声器中会不断地跳动,说明声音发声时振动,故C不符合题意。D、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琴弦,琴弦振幅不同,响度不同。研究响度跟振幅的关系,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1)声音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体积大,质量大的物体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响度跟振幅有关。音色跟材料和结构有关。(2)物体发声时一定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1)掌握声音的三个特性,三个特性的影响因素。(2)掌握声音的发生、传播。19.解:A、物体振动能够产生声音,但是产生的声音不一定被人听到,只有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内的声音才能被人耳听到,即使在人耳听觉范围内的声音,如果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人也是无法听到的,故A错误;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B正确;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C错误;D、从环境保护上说,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学习、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因此在人需要休息的时候,动听的音乐是令人讨厌的,因此乐音有时也能成为噪声,故D错误。故选:B。(1)人的听觉有一定的范围;(2)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4)影响到人的声音称之为噪声。本题考查了声现象的基础知识,包括声音的产生、传播、传播速度以及噪声的定义。20.解:A、碳卫星发射时产生的巨大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B、因为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比光速小,所以碳卫星发射过程中人们总是先看到升空的场景而后才听到巨大的响声,故B正确;C、大气在太阳光照射下,二氧化碳分子会呈现光谱吸收特性,通过碳卫星对二氧化碳光谱吸收线的精细测量,就可以反演出大气二氧化碳的浓度,故C错误;D、双层玻璃的夹层内抽成真空,碳卫星发射时产生的巨大噪声不能通过真空传播,达到防止噪声的目的,故D正确故选C(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2)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比光速小(3)碳卫星是在可见光和近红外谱段,利用分子吸收谱线探测二氧化碳浓度(4)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本题是一道综合了多个知识点的题目,做题时要对照相关的物理知识,仔细分析每一种情况的对错21.解:由于音叉振动的幅度过小,人眼无法直接观察和区分,所以用“转换法”将这个实验效果进行放大;当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中,会看到水花四溅的现象,此时音叉的振动将水弹起,即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成水的振动。以便于观察和进一步的研究;故选: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这种振动往往不易观察,需要将实验效果进行“放大”。“转换法”是中学物理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可以借助某些物体的特性来研究看不到或不易观察到物质,形象直观。据此判断。此题就是用转换法来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的,是初中物理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应当掌握。22.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当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故A正确;B、戴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D、声音即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故D错误故选A(1)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当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减弱噪声的方法有: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接收处减弱;(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声,但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4)声音即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本题考查学生对防治噪声的途径、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征、声音的利用等多个知识点的理解,此题属于中考中常见的综合性题目,属于识记性内容,比较简单23.解:A、同学们能听到上课的铃声,说明空气能够传播声音,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物理老师上课的声音很大,是指声音的响度大,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老师讲课时,甲乙两同学在窃窃私语,指声音的响度小,但仍能听得到,不属于次声,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D、不同人的音色不同,因此老师在黑板上板书时没有转脸也知道是哪位同学在说话,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1)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2)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的,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3)次声波是指频率小于20Hz的声音,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4)音色指声音的品质,是由发声体的结构、材料决定的,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本题考查了声音的相关知识,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24.解:A、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B、道路两旁的隔音墙可以阻断噪声的传播途径,起到减小噪声传播的作用。故B正确;C、医院的B超是利用超声波探查人体内部信息的。故C错误;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D错误。故选:B。(1)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2)减弱噪声有三个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3)波长极短的超声波可用来进行医疗检查;(4)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决定于发声体的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本题考查声音的特性、传播及减弱噪声的途径,属于基础题。25.解:A、声传播需要介质,光传播不需要介质,故A错误;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通常人固体中最快,液体中次之,空气中最慢,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故B错误;C、“高声喧哗”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大,故C错误;D、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日晷能够测量时间是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故D正确。故选:D。(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不同的介质中声速一般不同;(3)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4)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此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声、光传播的认识和了解,以及声音的特性,属于识记性内容,比较简单。26.解:A、真空罩内是真空,声音不能传播出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A错误;B、图示的声音的波形图可以看出物体的振动是有规律的,所以声音是乐音,故B正确;C、音调的高低和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系,空气柱越短,振动频率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故C错误;D、城市道路两旁的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阻隔噪声,故D错误;故选:B。(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2)从产生的角度定义,噪声是由物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而产生的声音。(3)声音的三个基本要素:响度、音调和音色。音调的高低和物体的振动频率快慢有关,振动频率越快,音调越高,振动频率越慢,音调越低;(4)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此题主要考查声音的传播和特征,以及减弱噪声的途径,难度不大。27.解:A、倒车雷达是利用回声定位来探测车后的障碍物,故A正确。B、人耳听不到次声波,是因为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Hz,而不是因为响度太小,故B错误;C、实验室很难创造真空环境,因此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是通过实验与推理的方法获得的,故C错误;D、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A。(1)倒车雷达利用了回声定位的原理。(2)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之间,大于20000Hz的声波,人们听不见,叫超声波,小于20Hz的,人们也听不见,叫次声波。(3)真空不能传声是通过实验与推理的方法获得的;(4)防治噪声的途径包括:在声源处、在传播中、在人耳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产生的条件、传播条件、防治噪声的途径和次声波等几个方面去分析。28.解:A、运动员鞋底的花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故A错误;B、惯性大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故B错误;C、掷出的实心球因为受到摩擦阻力的作用落地后越滚越慢,故C正确;D、同学们发出的加油声是由于声带振动产生的,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故D错误。故选:C。(1)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2)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力的作用;(4)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通过介质传播到达人耳。本题主要考查了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力和运动的关系及声音的产生与传播问题,均属基础知识的考查,要正确理解。29.解: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A错误;B、开幕式上主持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观众的耳朵中的,故B错误;C、开幕式盛况是由同步卫星通过电磁波传递到电视观众面前的,故C正确;D、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他反射的色光决定的,国旗是红色的,是因为国旗反射了太阳光中的红色光,故D错误。故选:C。(1)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指声音的品质;(2)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3)卫星通信是通过电磁波来传递信号的;(4)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他反射的色光决定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特性、传播、音色、物体颜色等多个知识点,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30.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可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故B错误;C、“闻其声知其人”,是因为不同人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故C错误;D、戴上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不能防止噪音的产生,故D错误。故选:A。(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可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3)不同的发声体所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一样的,根据音色的不同来区分不同的声音;(4)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全面,有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音调的影响因素、真空不能传播声音以及声音的三个特性等知识点,属于识记性内容,比较基础。31.解:听漏工用听音棒接触地面,检查地下水管是否漏水,这说明固体可以传声。故答案为: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1)一般情况下,在固体中声速最大,液体中其次,气体中声速最小;同种介质中,声速和介质温度有关,所以固体传声的效果好;(2)声音既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以传递能量。知道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并能利用上述特点解决实际问题,同时知道声音即可传递信息,又可传递能量是解决该题的关键。32.解:“波涛声震大明湖”说明声音的振幅非常大,故发出声音的响度非常大;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我们听到的“波涛声”是通过空气传播过来的。故答案为:响度;空气。(1)声音的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够传播声音,都是介质。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和乐音的特征,解决此类的关键要会根据响度、音色和音调的定义区分乐音特征的三个因素。33.解:测速仪发出超声波信号到汽车所用的时间:t=0.4s=0.2s,由v=可得,当汽车遇到超声波信号时距测速仪的距离:s=vt=340m/s0.2s=68m;月球周围没有空气,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超声波不能到达月球,所以利用这种方法不能测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故答案为:68;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根据题意求出测速仪发出超声波信号到汽车所用的时间,根据s=vt求出当汽车遇到超声波信号时距测速仪的距离;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本题考查了回声测距离的应用和声音的传播,是一道基础题目34.解:(1)弹奏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琴弦的振动快慢,即改变声音的音调。(2)琴声和我们的耳朵之间有空气,琴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耳朵中。(3)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答案为:音调;空气;声源处。(1)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2)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温度一定时,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3)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本题考查声音的三要素、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减弱噪声的途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进行分析解答。35.解:遇到大风的天气,郊区路旁架设的高压线会嗡翁作响,这种声音是由于电线的振动而产生的;“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响度大;弦乐队在演奏前,演奏员都要调节自己的乐器-拧紧或放松琴弦,这样做主要是改变乐器发出声音振动的频率,从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