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说明-粮油检验 粉末油脂丙醛与正己醛含量的检测-征求意见稿

上传人:H****r 文档编号:551555 上传时间:2019-05-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66.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编制说明-粮油检验 粉末油脂丙醛与正己醛含量的检测-征求意见稿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编制说明-粮油检验 粉末油脂丙醛与正己醛含量的检测-征求意见稿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编制说明-粮油检验 粉末油脂丙醛与正己醛含量的检测-征求意见稿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粮油检验 粉末油脂丙醛与正己醛含量的测定行业标准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协作单位、主要工作过程、行业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等;1 任务来源LS/T -粮油检验 粉末油脂丙醛与正己醛含量的测定行业标准制定项目是国家粮食局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17 年第二批粮油行业标准制修定计划 (国粮办发2017177 号)的通知正式下达的工作任务。2 协作单位本标准由江南大学负责起草。主要起草人有黄健花、王兴国、金青哲、张晖、常明、刘睿杰 3 主要工作过程粉末油脂是以食用油、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为主要原料,复配食品添加剂,加工制成的具有特定加工性能和/或营养功能的粉状产品。目前市售产品包括植脂末、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型粉末油脂是粉末油脂的主要品种之一,截止到 2013 年,婴幼儿配方奶粉用多不饱和脂肪酸粉末油脂产值达 40 亿元。目前与粉末油脂产品氧化劣变相关的质量指标主要为油脂的过氧化值、全氧化值等,这些指标均需提取粉末油脂中油脂后测定。然而,粉末油脂的油脂提取过程比较繁琐,且对于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型粉末油脂产品,其中所含油脂的稳定性较差,在提油过程中很可能伴随发生油脂的氧化,极有可能无法如实反应产品的氧化劣变情况。因此,极有必要建立一种更方便的评价指标,评估产品的氧化情况,以适应粉末油脂的不断发展需求。丙醛与正己醛是油脂中多不饱和脂肪酸氧化的代表性产物,具有挥发性,在亚麻籽油、鱼油氧化方面的研究报道中广泛应用,是评价多不饱和脂肪油脂氧化情况的代表性指标之一。因此,项目借鉴应用于多不饱和脂肪型粉末油脂的氧化评价,建立多粉末油脂丙醛与正己醛含量的测定方法,实现多不饱和脂肪酸型粉末油脂氧化情况的便捷评价,该测定方法填补相关方面空白,对于有效监控粉末油脂质量,保障产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3.1 查询资料 本标准起草小组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科技文献及相关资料,并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为本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和依据。代表性参考文献如下:1The influence of drying methods on the stabilization of fish oil microcapsules: Comparison of spray granulation, spray drying, and freeze drying. Journal of Food Engineering, 2011, 105(2): 367-378.2Encapsulation efficiency and oxidative stability of flaxseed oil microencapsulated by spray drying using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wall materials. Journal of Food Engineering, 2013, 115(4): 443-451.3Tuna oil and Mentha piperita oil emulsions and microcapsules stabilised by whey protein isolate and inulin: characterisation and stabili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 2017, 52 (2): 494-5034Stability of tuna oil and tuna oil/peppermint oil blend microencapsulated using whey protein isolate in combination with carboxymethyl cellulose or pullulan. Food Hydrocolloids, 2016 , 60 :559-571.5 Complex coacervation of soy protein with chitosan: Constructing antioxidant microcapsule for algal oil delivery. LWT -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2017 , 75: 171-179. 3.2 方法验证3.2.1 本实验室内方法验证采用本方法测定了不同企业采集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型粉末油脂样品的丙醛和正己醛含量,各样品分别于不同日期的三天内各测定一次。3.2.2 第三方实验室验证研究将上述高中低三个样品(样品 1、2、5)及方法发至 3 个单位做了验证试验。3.3 标准的起草制定及修改完善本标准在实验室检测研究及文献报道所得数据的汇总分析基础上,2018 年 9 月前,完成了粮油检验 粉末油脂丙醛与正己醛含量的测定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2018 年 10 月上旬,将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发给相关的单位进行意见征求和讨论;并对返回的征求意见进行汇总分析,反馈采纳或不采纳的意见和理由,对标准稿件进行修改,并完善编制说明,形成送审稿,提交粮标委;2018 年 10 月底,参加粮标委组织的专家评审,根据粮标委组织专家对本标准的评审意见,对标准进行修改完善,完善编制说明,最后形成报批稿,提交粮标委。3.4 本标准的编制原则 在本标准的编制过程中掌握的总体原则是:以规范食用植物油检测方法为目的,遵守适用性、可行性、先进性的原则,适应我国食用油产业需求和国内检测机构发展现状,促进食用油产业发展和规范化提供服务。编写规则是按照 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GB/T 20001.4-2015标准编写规则 第 4 部分:试验方法标准以及 GB/T 1.2-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2 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的要求进行编写的。(二)行业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行业标准主要内容(如技术指标、参数、公式、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的论据(包括试验、统计数据) ,修订行业标准时,应增列新旧行业标准水平的对比;1 标准编制原则本标准遵循 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参考了国内外相关文献、企业标准、采集样品并进行数据验证。2 标准主要内容的确定粮油检验 粉末油脂丙醛与正己醛含量的测定行业标准为推荐性标准,其主要内容包括:(1)封面(2)前言(3)标准主体内容:范围、原理、试剂和溶液、仪器和设备或装置、测定步骤、结果计算等。2.1 标准的主体内容2.1.1 粉末油脂样品的预处理称量 1.00 g 样品(精确至 0.01g),置于顶空进样瓶中,加入 5mL 去离子水(与顶空进样工作条件的温度一致),盖紧瓶盖,振荡使样品充分溶解或分散。2.1.2 空进样工作条件将预处理的样品在设定温度下保温 30 min(通常设定为 70-90),利用顶空进样针取进样瓶顶部 1L 空气进入气相色谱分析。2.1.3 气相色谱仪工作条件HS/GC/FID 色谱柱:DB-23 60*0.32 mm*0.25 m。载气:高纯氮气,纯度大于 99.99%进样:分流进样,分流比 1:1进样口温度:200检测器温度:250检测器气体流量:氢气,47mL/min;空气:400mL/min2.1.4 丙醛、正己醛工作曲线绘制分别绘制丙醛、正己醛工作曲线,按如下方法进行:标准工作溶液各 5mL 于顶空进样瓶中,在上述色谱工作条件下,每个样品分别进行 2 次测定,得到峰面积平均值 A,以峰面积 A 对丙醛含量 C 作线性回归分析得到工作曲线(A=a*C+b)或绘制工作曲线。其中:A标准工作液丙醛的峰面积,单位为微伏秒( Vs);a工作曲线斜率;C标准工作液丙醛/正己醛的量,单位为微克(g);b工作曲线截距。2.1.5 结果计算将试样测得的丙醛和正己醛峰面积(A1 和 A2)分别代入对应的工作曲线计算丙醛和正己醛的量(C1 和 C2),试样中丙醛和正己醛含量 D 按(1)公式计算:(1)2D=Cm式中:D试样中丙醛和正己醛含量,微克/克(g/g);m粉末油脂样品的质量,单位为克(g);C1试样中丙醛的量,单位为微克(g);C2试样中正己醛的量,单位为微克(g)。计算结果以平行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表示,保留小数点后二位。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数平均值的10%。2.2 标准主要内容的确定依据查阅文献后通过实验确定样品的测定方法。详细如下:2.2.1 气相色谱条件的优化鉴于粉末油脂的挥发性物质较多,首先需优化色谱条件,保证丙醛和己醛与其他挥发性物质实现有效分离,采用气质定性检测各挥发性物质(表 1),质谱条件为离子源温度 250,传输线温度 200,电子能量 70 eV,离子化模式为 EI,分子离子碎片扫描范围为(m/z)20450。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确立气相色谱条件。该色谱条件下进行标准溶液的测定和标准曲线绘制(图 1),据此进行样品丙醛和正己醛含量的定量。表 1 粉末油脂挥发性成分保留时间 (min) 挥发性化合物名称2.37 丙醛3.55 戊醛4.79 丁酸5.36 2,3-戊二酮5.77 己醛6.91 2-丁基呋喃7.77 1-烯-3-戊醇8.15 庚醛8.84 2-己烯醛9.02 2-戊基呋喃9.28 庚烯醛10.01 2-辛酮10.29 1-烯-3-辛酮12.24 2-辛烯醛12.50 1-烯-3-辛醇14.14 3,5-二烯-2- 辛酮14.31 2,6-二烯-壬醛图 1 丙醛和正己醛的标准曲线浓度 mg/L2.2.2 顶空平衡时间的确定为保证 GC 检测数据的稳定性,需确保顶空平衡条件下所测得丙醛和正己醛具有稳定的峰面积,为此比较了不同温度保温不同时间条件下的峰面积变化情况(图2),数据显示 70-90平衡 30 min 较理想。图 2 不同顶空平衡温度下的丙醛和正己醛峰面积变化情况3 试验、统计数据3.1 本实验室方法验证采用本方法测定了不同企业采集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型粉末油脂样品的丙醛和正己醛含量,各样品分别于不同日期的三天内各测定一次,见表 2。表 2 江南大学实验室测定几种粉末油脂的丙醛和正己醛含量(单位:g/g)丙醛和正己醛含量,g/g第 1 天 第 2 天 第 3 天RSD,%样品 1 1.32 1.26 1.34 3.19样品 2 11.72 11.63 11.52 0.86样品 3 2.58 2.68 2.35 6.67样品 4 0.82 0.74 0.78 5.13样品 5 5.32 5.01 4.98 3.69样品 6 0.17 0.19 0.20 8.18样品 7 3.15 3.53 3.22 6.13样品 8 14.24 15.07 14.44 2.97“-”表示未检出所测定结果显示测定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RSD 小于 10%。3.2 第三方实验室验证研究将上述高中低三个样品(样品 1、2、5)及方法发至 3 个单位做了验证试验,四家单位(含标准起草单位江南大学)的测结果见表 3。表 3 不同单位所测定三种粉末油脂的丙醛和正己醛含量(单位:g/g)丙醛和正己醛含量,g/g检测 1 检测 2 检测 3 检测 4RSD,%样品 1 1.31 1.27 1.32 1.39 3.77样品 2 11.62 11.39 11.52 11.79 1.46样品 5 5.10 5.19 4.92 5.22 2.64所测定结果显示四家单位的测定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RSD 小于 10%。(三)主要试验(或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技术经济论证,预期的经济效果采用本方法测定的不同企业采集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型粉末油脂样品的丙醛和正己醛含量,测定结果显示测定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RSD 小于 10%。将样品发至 3个单位做了验证试验,四家单位(含标准起草单位江南大学)的检测结果显示四家单位的测定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RSD 小于 10%。(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度,以及与国际、国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或与测试的国外样品、样机的有关数据对比情况查阅了大量的国外科技文献及相关资料,并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为本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和依据。该测定方法填补相关方面空白,对于有效监控粉末油脂质量,保障产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五)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关系建议本标准暂定为推荐性粮油行业标准。(六)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无(七)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1)首先应在实施前保证文本的充足供应,让生产企业都能及时得到标准文本。这是保证新标准贯彻实施的基础。(2)发布后、实施前应将信息在媒体上广为宣传。 (3)实施的过渡期宜定为 6 个月。(八)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无。(九)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无。粮油检验 粉末油脂丙醛与正己醛含量的测定行业标准起草组 2018 年 10 月 19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各类标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