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全册导学案(word版65页).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506152 上传时间:2020-01-31 格式:DOC 页数:63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全册导学案(word版65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全册导学案(word版65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全册导学案(word版65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选修6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全册导学案(word版,65页)【学习目标】1、通过对案例分析,准确地理解“环境”的概念和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概括知识的能力。【阅读思考】一、什么是环境1、环境的定义: 注意:周围事物(环境)是相对于中心事物并和中心事物相关的事物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法中的“环境”的中心事物是 3、 天然环境:定义: 环境(分类依据: 举例: 人类对其影响程度) 人工环境:定义: 举例: 二、人类与环境1、关系: 2、人与环境关系变化历程:A、最初: B、随着 和 ,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 。C、今天 【问题探究】人类社会废弃物物质 能量环环境境1、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内圆占有一定空间的人类社会外圆人类社会与其周围环境构成的人地系统内外圆之间的空间人类社会周围的环境箭头代表的含义代表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和能量;代表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代表人类通过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A、正面:人类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或者废弃物排放不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B、负面: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代替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质量下降代表环境对人类的反馈作用(正面和负面)2、阅读案例思考:(1)在旧石器时代,周口店的居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有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2)农业文明以来,周口店的居民与环境的关系出现了什么问题?原因又是什么?(3)你是如何理解人类和环境之间关系的?(4)进入21世纪,周口店乡是如何对待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的?【实战演练】(见金版教程 )【学习反思】1.2 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学习目标】1了解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2认识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重点难点: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学习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等【阅读思考】一、环境问题的表现1环境问题的概念环境问题:当人类违反环境发展的客观规律,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环境则把这种不良影响反作用于人类,就会出现影响人类的生存、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的环境问题。 2表现(2)环境污染-由于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以废气、废液、固体废弃物、热、噪声、电磁波等形式),导致环境质量下降。事件污染致害原因玛纳斯大气污染河谷地形,逆温天气且有雾,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洛杉矶三面环山,静风,不利于空气流通;阳光充足,工业、汽车废气在紫外线作用下生成光化学烟雾多诺拉河谷形盆地,逆温和多雾天气,不利于污染物扩散伦敦逆温天气,不利于污染物稀释扩散;SO2在金属颗粒物催化下生成SO3、硫酸,附着在烟尘上吸入肺部四日重金属粉尘和SO2随煤尘进入肺部水俣海洋无机汞在海水中转化甲基汞,被鱼、贝类摄入,并在鱼体内富集,当地居民食用含甲基汞的鱼而中毒米糠油食品食用含多氯联苯的米糠油富山水体用河水灌溉稻米,使米中也含镉,变成镉米(3)生态破坏(主要是植被的破坏)生态破坏-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4)全球环境变化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自然灾害2人为原因(更重要) (1)资源的 性与人类需求的 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 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2)短期 与长远 的矛盾(3) 利益与 利益的矛盾(4) 行为和 利益的矛盾【问题探究】1、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空白框内(每字母限填一次)。a.臭氧层空洞 b.全球变暖 c.酸雨 d.森林锐减(2)说明导致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3)简述减轻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2、P8思考题三、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 1、危害的 性;2、过程的 性;3、规模的 性;【实战演练】(见金版教程 )【学习反思】1.3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学习目标】1在与传统环境观及其实践的比较中明确新环境观的基本观点,并进行“正确认识见诸行动”的教育,以促成环境观发展的新水平。2在新环境观基础上建立可持续发展观。重点难点:树立可持续发展观。环境伦理观的形成学习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分析归纳法等【阅读思考】一、一种新的环境观1环境观的概念:人类对其与赖以生存的环境相互关系的 ,也称为自然观,或 。2.功能:决定了人类对环境的 ;制约着人类在 的行为。环境伦理观要回答的基本问题是人类对待自然环境的正确态度是什么,到底自然有没有价值,有什么样的价值。 3、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谋求人地协调时期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20世纪后半叶生产力水平生产力低下,发展缓慢生产力不断提高科技突飞猛进,生产力迅速提高生产力继续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人类活动采猎文明时期,以动、植物为取食对象步入农业文明,开发利用土地、水、气候等资源进入工业文明时期,人类试图主宰自然界,牺牲自然,积累财富重新审视自己的经济行为,关注环境和发展问题人地关系恐惧和依赖依附性减弱,对抗性增强不协调,人地矛盾激化谋求资源、环境和发展相协调人口数量十分有限开始增长人口迅速增加人口继续迅猛增加环境问题不严重地理环境趋于恶化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危及人类生存公害泛滥,人类开始认识环境问题,逐步解决环境问题4两种不同的环境观传统的环境观新的环境观人地关系“ ”或“ ”基本观点征服自然(到了工业社会,人类才真正实现了征服自然的愿望)。砍伐森林、开垦草原、开发矿山、拦河筑坝、移山填海,一时间,人类似乎成为自然界的主人。认为人类是自然的儿子而不是主人,人类只有保持同自然界(环境)的平衡与协调,才能生存与发展。后果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向人们发出警告,公害病频发就是对人类的报复。人们不得不对自己“征服自然”的行为进行反思。良性方向发展思考题:分析思考导致当代环境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通过图“全球商业性捕鱼简史”,分析思考导致当代环境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传统的征服论环境观是导致当代环境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活动树立正确的环境观是重要的,更重要的是人人都要把这种正确的认识见诸行动。我们往往在思想上认识到它的重要性,而在实际行动中却常常背道而驰。请以无记名的方式在下列表格中打勾,用投票箱收集。1收集表格,计算每一项结果的百分数,然后分析结果。在课前组织环境小组或环保积极分子进行“环保行动调查”活动,印发、收集统计问卷。上课时公布调查结果,全班进行讨论。2根据统计结果进行全班讨论,分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这项活动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的环境观念提升到指导行动、形成行为习惯的水平。人们对知行差异司空见惯,往往习以为常。调查活动能揭示这一问题,引起关注和思考,促使学生进入“从我做起”的境界中。这是一项育人价值较高,有较强的可操作性。3人类应该怎样实现“保持同自然界(环境)的平衡协调”呢? 二、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1.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有封山育林、定期开禁、保护生育期的鸟兽鱼鳖,使自然资源休养生息,以保永续利用的主张和法令。“与天地相参”“天人合一”可以说是我国古代生态意识的目标和理想,这对于当今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仍然有极大的启发意义。2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 (1)概念: (2)内容:一是 二是 (3)内涵: 持续发展; 持续发展; 持续发展。(4)基本原则: 性原则; 性原则; 性原则;(5)基本思想:一是 ;二是 ;三是 。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必然选择4.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战略中国世纪议程 思考 1据你所知,近年来家乡有哪些建设项目?哪些已经完成,哪些正在进行?安排学生课堂快速阅读,并点明保护环境,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不仅是世界进步的潮流,而且是我国的基本国策。2用可持续发展观念,评价这些建设项目哪些是合理的;哪些不尽合理,提出改进意见;哪些是不合理的,应该停建。此项活动需要充分让学生讨论,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老师总结归纳,及时对学生的观点给予正确的评价,形成正确的发展观。【实战演练】1.目前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是因为人类生存和发展要从环境中获取资源和能量 人类生产、消费活动和新陈代谢要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 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资源的再生速度和环境的供应能力 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世界人口数量的增长 生产部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A. B. C. D.2.中国传统文化中肯定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思想是A.人定胜天 B.天定胜人 C.天人合一 D.天命主宰3.局部的环境问题,之所以能够扩大甚至蔓延全球,其原因自然界的大气、水和地表物质的不断运动、循环 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影响和渗透的 一个地区环境的改变,会使全球所有地区的环境随之而变 目前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而发展中国家的面积人口占世界的大部分A. B. C. D.最近,英国科学家研制出了一种噪音地图。假如下图为某城市噪音地图的局部,图中曲线为等噪音量线(单位:分贝)。据此回答45。 4图中主要的噪声污染源可能是A工厂和交通 B建筑和娱乐业 C网吧和歌厅 D采矿和伐木5图中A和B两处噪音量向外迅速减少的原因可能是A城市严格的噪声管理制度 B城市绿化带的作用C修建隔音设施的结果 D噪声声波传播过程中自然减弱阅读“环保综合能力”与“环保破坏强度”曲线图,回答67题6能正确表示我国目前城市环境与发展现状的是( )A. B. C. D. 7下列人类活动,符合可持续发展公平性原则的是( )A.控制人口增长 B.科教兴国,提高人口素质 C.国际合作治理酸雨 D.建立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学习反思】2.1水污染及其成因【学习目标】 1、 了解主要环境的污染问题;2、 学会分析水污染事件形成的原因、过程和危害;3、 了解水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学习重难点: 1、“天然水的自净作用”和“水体污染物”是重点 2、 作用的机理(或作用的过程)是难点,因为作用的机理非常复杂,可以举一两个例子,不必追究细节。学习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探究讨论法等【阅读思考】(一)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以天然水的自净作用为例) 1概念:指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 、 能力。2作用:人类自古以来,就把废弃物排放到自然环境中,但是并未对环境造成明显的 。3自净过程中的几种机理(以天然水为例) 污染物进入天然水体后,可以被一系列的 、 和 过程所净化。读图2.1“天然水体净化作用的机理” ,思考天然水的自净过程。学生讨论思考: 什么样的水体自净能力强?什么样的水体更易受到污染?水体的自净能力与水污染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为什么沿海地区水污染严重的工业要布局在河流入海口附近?“一节5号电池能污染6吨水”,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我们为什么不主张废旧电池回收?阅读图22思考:流动性强的河流为什么比湖泊和地下水的净化能力强?4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 的河流比湖泊和地下水的净化能力强。5自净作用的意义: 掌握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充分利用水体的 能力,就能以最经济的方法控制和治理 。(二)水体污染现象 1水污染的概念: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如果 大量排入天然水体,并超过其 能力,就会改变水和底泥的 性质,改变水中 组成,造成水质 、水体利用价值 甚至 的现象,称为水污染。(分组讨论):利用教材的案例1、案例2、案例3 把学生分成三组,每组分析一个案例。 要求:找出每个案例中的污染物及其来源、污染的过程及其危害。案例震惊世界的水俣病2水体富营养化(淡水水华、藻花;海水赤潮) 营养物:植物营养素 、 等 形成条件: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 ,一方面污染物易于积累 ,另一方面静水利于水生植物的繁殖 ,从而使水体生物群落急剧变化,水体生态系统则失去平衡 ,并造成严重的危害。(3)富营养化的水体中,导致鱼类死亡原因分析:藻类有毒,鱼可能中毒身亡;藻类残体分解消耗溶解氧,使水体下层处于缺氧 状态,鱼窒息死亡。阅读图2.6分析湖泊是如何演变成沼泽原理 (4)湖泊演变成沼泽原理案例2太湖的富营养化现象思考:1导致太湖出现这种富营养化现象的污染物质是什么? 2这些污染物质是从哪里来的? 3太湖富营养化造成的危害有哪些? 4太湖流域污染区域防治的治理措施从控制废水的排放人手,将“监管”“预防”“治理”三者结合起来。一要对污染源进行控制与治理,二要对已污染的水体进行治理和修复案例3瓦尔迪兹号油轮泄漏事件思考:1造成此次海洋污染事件的污染物及其来源是什么?2试说明此次污染造成的危害。3海洋水体污染石油泄露 污染物: 及 制成品常发区域:世界的主要港湾 、主要航线 附近、海上油井 周围 原因: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大量石油流失到海洋中,造成范围极广的海洋石油污染。其中大型和超大型油轮事故,经常引发附近海域严重污染的急性事件,对海洋和附近海岸环境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危害:石油污染海洋,会给被污染区域的 带来灭顶之灾。油污染能直接导致海鸟、海兽的毛、皮丧失 和 性能,或因堵塞 和感觉器官而大量死亡。 和 能粘住大量的鱼卵和幼鱼,并阻碍海藻的 作用,底栖动物则还要受沉降到海底的石油的影响。石油在氧化分解过程中,因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也会间接地对生物造成危害。【问题探究】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横贯在上海中部的苏州河,西源太湖,东接黄浦江。苏州河附近分布着机械、锻造、纺织、造纸、印染、蓄电池、电镀、搪瓷等百余家大小工厂,码头连绵不断,舟揖林立,这里早已成为工业品和农副产品的集散地带。然而随着上海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苏州河河床变浅了,河道变狭窄了。在海潮和上游来水的共同作用下,汛期水位往往会高出地面,岸坝几度加固加高。河水的黑臭现象日益严重,鱼类活动绝迹。多年来,上海市人民政府把治理苏州河作为建设一流城市的重要实事和标志性工程,决心将它改造成清新而充满诗情画意的观光河。(1)图中A、B、C三地中污染最严重的是_地。试列举该地三个主要的污染源(除附近工厂污染源外)。 (2)苏州河附近的工厂向河中排入废水,污染了河水。请列举苏州河河水中所含有害人体健康的3种重金属元素。(3)苏州河水域环境的生态平衡被严重破坏,并在短期内无法恢复,清简述其主要原因。(4)目前,靠苏州河的自净能力为何不能使河水变清?【解析】本题以苏州河为例,主要考查环境污染与治理。涉及地理、化学、政治、历史等学科知识,综合性很强,第(1)(3)(4)题是地理学科知识,考查水污染原因、来源以及生态平衡等方面知识。本题难度不大,是理论联系实际,是对所学知识的具体应用,包含了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方面的知识,实用性较强。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地理的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开展热爱家乡的素质教育,体现了高考精神。【答案】(1)C 来自岸上和水上的人们生活废弃物的污染;内河运输造成的污染;河床底泥释放的污染物;大气降水中的酸雨注入;上游和支流带来的污染。(2)镉(Cd),铬(Cr)。铅(Pb),汞(Hg)。 (3)苏州河水域是一个生态系统。由于人为因素对水域环境的严重污染,影响了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生存,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与自动调节的能力,导致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恢复。(4)苏州河附近的、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太大。苏州河流量较小。【实战演练】(见金版教程 )【学习反思】2.2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学习目标】1通过案例明确固体废弃物是如何成为大气、水、土壤环境污染源的,明确固体废弃物通过上述途径对人类造成的危害。2通过观察活动,分析城市垃圾的三大特点,树立垃圾分类减量的意识。3查阅资料讨论垃圾越境转移引发的社会道德和政治问题。学习重难点:1城市垃圾的三大特点2当代垃圾产生的环境问题学习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讲授法等【阅读思考】新课导入:【读图2.9和2.10有关城市垃圾图片,引入固体废弃物(垃圾)的概念;自学教材P20页,分析归纳城市垃圾的特点】一、城市垃圾的特点 1固体废弃物(垃圾)的概念:固体废弃物(通常称为垃圾)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读图2.10分析城市固体垃圾的来源思考 1观察自己家庭的垃圾组成,为它们做分类处理,想想哪些可以重新利用?哪些是可以避免产生的?2访问周围的老人,了解不同时代家庭生活垃圾组成的变化。2城市垃圾的特点数量大 品种多 城市垃圾是多种废弃物的混合物,主要由废纸、厨房垃圾(煤灰、食物残渣等)、废塑料、废电池、树叶、脏土、碎砖瓦、混凝土碎块、渣土等组成(表21)。变化大 现代工业科技,尤其是化学工业的快速发展,导致垃圾成分发生了重大变化,极大地增加了垃圾处理的难度,提高了垃圾的危害性。(二)当代垃圾产生的环境问题阅读教材,思考:城市垃圾的传统处理方式有哪些?读案例4思考:1上述事件中的固体废弃物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危害?2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途径有哪些?3、归纳固体废弃物产生的问题小结:固体废弃物产生的问题1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2对水环境的影响 3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垃圾经过风化、雨雪淋溶和地表径流的侵蚀,一些有毒液体就会渗入土壤,杀害其中的微生物,破坏土壤的腐解能力,甚至导致草木不生。这些有害成分的存在,还会在动植物体内积蓄,通过食物链危及人体健康。 固体垃圾的露天堆放和填埋处理,需占用大量宝贵的土地,使可耕地短缺的问题加剧。有些垃圾堆存在城市的死角,严重影响环境卫生,成为多种疾病的传播源。有些生活垃圾中混入了危险废物,例如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医院废弃物甚至放射性废物,其中所含的有毒有害物质得不到专门处理,也给人类健康带来极大危害。读案例5令人不安的垃圾越境转移思考:1、主要是那些国家在进行垃圾越境转移?2、为什么要垃圾越境转移?讨论总结:如何减少城市垃圾?回收垃圾中的有用成分实现垃圾的减量化和资源化【问题探究】当都市里的人们陶醉在繁华的城市生活中时,是否意识到有一支“大军”正向我们逼近,影响我们的生活,危害我们的健康。 (1)在意大利,人们家里的咖啡壶大多是用回收的可乐罐制得。请再列举一种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的事例:_(2)回收利用垃圾,首先要对垃圾进行分类。一群环保志愿者在某社区推广垃圾分类,他们在垃圾房放置一些有分类标识的垃圾回收箱,结果却发现仍然有许多居民并没有分类放置。造成这种现象可以排除的原因是( )。A.居民嫌麻烦,没有垃圾分类的习惯 B.居民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量多C.居民的环保意识不强 D.居民不清楚垃圾分类的标准(3)下图是某居民小区中垃圾收集点(小圆圈)的布局,它在选址上存在的问题有_。垃圾收集点选址应考虑的因素包括_。(4)“填埋”是目前我国处理生活垃圾的主要方法。设计合理、清洁的填埋式垃圾处理场,不仅要能填埋垃圾,而且要防止其对周围环境和地下水源的污染。下图是填埋坑的地下剖面示意图,图中P管设计所起的作用可能是( )A排放垃圾分解产生的气体 B收集在底部汇聚的过滤液C监测垃圾是否污染周围的地下水 D作为衬垫层,防止过滤液渗入土壤(5)有人设想在住宅小区附近建立小型生活垃圾焚烧厂,其流程如下图。请将图中、所要表达的内容填在下面的横线上。_ _ _【解析】(1)废弃材料的回收和再利用可以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利用废纸、废包装盒生产再生纸;利用废旧塑料、橡胶等有机废料炼制油料等都得到了实际应用。(2)生活垃圾的回收需要居民的积极参与,现在某些居民的环保意识不强、对环保知识不够了解等是造成生活垃圾回收不能有效进行的重要原因。(3)从图中可以看出,三个垃圾收集点均集中在中部,且靠近小河。这样做的不利后果是:较远的居民可能因为路远的缘故不愿把垃圾送到收集点;垃圾在下雨时或在转运过程中的散落会对小河造成污染。因此,设置垃圾收集点应使其尽量分布均匀以提高使用效率,还要考虑到是否会对环境造成进一步的污染等问题。同时,造型美观、设计精巧的收集点还能对居民小区起到美化的作用。(4)垃圾填埋后会在土壤中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某些产物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P管伸入填埋坑下的地下水里,可以及时检测到垃圾是否对地下水造成了污染。(5)生活垃圾经过收集、分类后,能直接焚烧的垃圾进入焚烧厂。焚烧产生的热可直接进行供暖等,也可发电提供电能。焚烧后的固体残留物经加工后可以制成各种建筑材料。【答案】(1)废纸、废塑料制复合板;有机废料炼油;废包装纸盒造纸;废旧服装纺纱织布等。(2)B(3)分布不均匀(不合理);沿海放置污染水源。利用率、是否便于居民使用、对小区景观的影响、对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是否污染环境、运输等(4)C(5)垃圾(分类)收集点;热量(或热能、能量、电能等);再利用(或制砖、制肥、建筑填料等)【实战演练】(见金版教程 )【学习反思】2.3大气污染及其防治【学习目标】1通过案例分析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形成的成因、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2通过案例分析酸雨形成的原因、污染过程和危害,及其防治措施。3理解调整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对大气污染治理的普遍意义。4分析大气污染现象发生的时空尺度差异。学习重点:1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形成的成因、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2酸雨形成的原因、污染过程和危害,及其防治措施。学习难点:可吸入颗粒物的概念、酸雨的危害及防治。学习方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讲授法等【阅读思考】一、大气污染现象和大气污染物 (一)大气污染 由于 或 的原因,大气圈中的原有成分被改变,而且增加了某些 的物质,致使大气质量 ,影响了原有的 平衡,严重威胁着 和正常的 ,并对建筑物及各种设备设施 ,这种现象称为大气污染。思考:造成大气污染的自然原因有哪些?案例6 博帕尔毒气泄漏事件 通过案例分析1博帕尔毒气泄漏事件是大气污染中那种类型的事件?2事件的污染源、事件的污染物、事件造成的危害 (二)大气污染物1、可吸入颗粒物(技术上标为PMl0) “总悬浮颗粒物”:空气中悬浮着无数固体颗粒的统称。可吸入颗粒物:指总悬浮颗粒物中去掉10微米以上的那些大颗粒,它是空气质量播报中一个重要参数。原因:人的的鼻毛、分泌物和黏膜可以将大多数大于10微米的粉尘过滤掉,只有小于10微米的颗粒物才会随气流进入气管和肺部。阅读什么是空气污染指数(简称API)? 通过材料了解如下问题:1空气污染指数的概念:2目前北京空气质量日报公布的主要污染物有哪些?3空气质量级是如何划分的?可吸入颗粒物的危害:如果吸入颗粒物过多或颗粒物中含有毒有害成分时,就可能出现 障碍,危害健康。颗粒物中如果含有较多病菌和病毒时,则可能引发传染病;长期吸入过量颗粒物,积聚在肺部,可能使人患“尘肺病”;有些颗粒物沉积在肺部,还可能引起恶性病变。说明:吸入少许颗粒物并非坏事。它们能刺激并锻炼人的免疫机能。我国北方降水量较少,植被覆盖率较低,有些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加上近年来建筑工地遍布,城市汽车数量猛增,尾气排放缺乏标准或不达标,使可吸入颗粒物成为不少城市的主要空气污染物。(讨论:为什么北方的沙尘暴天气比较多?)2、酸雨概念:人们一般把pH值小于 的降水称为酸雨。说明:酸雨不单指“雨”,也包括雪、雹、雾等各种酸性的降水形式。形成酸雨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有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 对环境造成的危害:A水生生态:使河湖水 ,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 ;B土壤生态:使土壤酸化,造成养分 ,影响微生物的 ,使土壤 降低,导致农作物减产;C植物生长:腐蚀树叶,使 受阻,影响森林生长,林木成片死亡;D建筑物:腐蚀石材、钢材,造成建筑物、铁轨、桥梁和文物古迹的损坏。 我国的酸雨:(以 型酸雨为主)思考:1、我国能源消费以那种能源为主?2、会造成什么污染?3、我国的酸雨分布有那些特点?思考:为什么我国南方的酸雨比北方的严重? 气候: 地形: 土壤: 南方煤炭含硫量高,排放的酸性气体多 阅读 欧洲、北美的酸雨问题看图:世界酸雨的分布图,思考:世界酸雨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是当今世界公认的三大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它们的产生与大气污染有关。 (二)大气污染防治1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生产和消费2大气污染的防治: 和提高 效率、开发 技术、开发 、利用 、控制机动车污染,以及工业污染控制等方面。案例 北京的空气污染和蓝天工程思考 1造成北京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是什么? 2这些污染物质的来源是什么? 3调整能源结构对北京防治大气污染有什么意义?案例 贵阳大力治理酸雨 1贵阳酸雨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 2整治措施: 3现状:思考:贵阳市在治理酸雨的过程中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能够奏效的原因是什么? 总结:教材选取我国一北(北京)、一南(贵阳)两则案例,虽然它们的大气污染现象、主要大气污染物有所不同,但它们在大气污染防治措施上有没有相似的地方。【问题探究】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轿车越来越多地进入家庭。回答14 16题。(1)家庭轿车的大量使用能够( )A.降低燃油消费 B.提高交通效率 C.扩大居民出行范围 D.节省城市用地(2)对大城市来说,大量使用家庭轿车有利于( )A.缓解道路交通压力 B.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C.城市连片发展 D.降低市中心常住人口密度(3)家庭轿车的大量使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A.在城市上空形成臭氧空洞 B.大范围的水体污染C.大规模的酸雨危害 D.城市大气质量下降【解析】随着轿车更多地进入家庭,对家庭、交通、人口分布及环境都会产生一系列影响,综合分析其利与弊。(1)家庭轿车的大量使用方便了居民的生活,扩大出行范围。但由于数量增多停车占地、燃油消费也会增多,也会给交通带来较大压力,降低交通效率。 (2)大城市交通设施完备,家庭轿车大量使用可使部分市民迁往城市外围的郊区,从而降低市中心常住人口密度。但由于往来频繁会加重道路交通压力,使道路通行能力降低。(3)城市人口集中,车流量大,排放汽车尾气直接污染大气,降低城市大气质量。臭氧空洞主要是氟氯烃(制冷剂)影响所致。尾气对水体不会造成直接大范围污染,也不会引起大规模酸雨危害。 【答案】(1)C(2)D (3)D【实战演练】(见金版教程 )【学习反思】3.1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理解自然资源的基本含义。 2说明世界、中国淡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及其危害。 3说明世界、中国耕地日益减少的主要原因及其危害。 4举例说明一些矿产资源濒临耗竭的主要原因及其危害。学习重点:1世界、中国淡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及其危害。2世界、中国耕地日益减少的主要原因及其危害。3一些矿产资源濒临耗竭的主要原因及其危害。学习难点:理解水资源短缺、耕地日益减少、矿产资源濒临耗竭的危害。学习方法:案例分析法、探究法等【阅读思考】补充:自然资源1概念:指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自然界中可以被人类生产与生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2意义:它们是支持人类生存、支持社会可持续发展所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3分类: (1)非可再生资源(2)可再生资源 一、淡水资源短缺(一)世界淡水供应与需求1、世界淡水供应少可以用的水资源少A在全球水储量中,淡水只占 。B所有淡水中 难以直接利用。C人类最容易获取的是 中的水。淡水资源在陆地上分布很不 水资源 2、世界淡水的需求量大各国各地各种用水量以及它们分别在总用水量中所占比例差别显著。3、水资源短缺的影响水资源短缺制约着 发展,影响着 产量,对 产生不良影响,并且直接损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为争夺水资源,在一些地区还引发 。如, 资源短缺已成为中东、非洲等地区国家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之一。同一条河流的上游与下游国家,常因为 的问题发生争执。(二)中国淡水供应与需求1、总特点:中国水资源总量 ,但人均水资源量 。2、地区分布极不平衡总规律:由 向 递减3、时间分配不均我国降水量在时间分配上,年际变化 ,年内分配 ,更给水资源的利用带来困难。4、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我国农业、工业和生活等方面对水的需求量急剧增长。在许多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超过了水环境的承受能力。由于自然和社会因素的综合影响,我国水资源供需不平衡,农业和城市缺水状况已备受关注。 已经成为对工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的问题。思考你怎样认识南水北调工程在我国调蓄水资源中的重要性?阅读中国的水问题通过这个阅读,需要能够了解:中国存在的水问题,从现象上看,可概括为水多、水少、水脏和水浑等问题。二、耕地日渐减少补充:区别土地、土壤、耕地的概念v 土地包含地球特定地域表面及其以上和以下的大气、土壤与基础地质、水文与植物。v 土壤是由土壤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物质组成的。固体物质包括等。v 耕地是指种植各种农作物的土地,它是人类所需食物的主要源泉,是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一)世界耕地需求趋势思考 依据图34,分析以下问题。1依据世界可耕地总面积、世界人口、按现有生产水平所需耕地面积三条曲线,分析世界土地资源供求关系的前景。2如果进一步开垦土地,使世界耕地面积处于动态平衡(如虚线所示),土地资源供求关系的前景将怎样变化?3如果使现有农业生产水平翻一番、翻两番,世界土地资源前景将怎样变化?4你认为开垦土地、使农业产量翻番的可行性怎样?为什么?(二)中国耕地资源面临的压力1、耕地面积总量 ,但人均占有量 2、耕地的地理分布很不均,人均耕地水平也存在很大差别A我国耕地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 B人均耕地水平也存在很大差别3、随着经济的发展,非农业建设用地增长迅速,加剧了人均耕地的减少4、耕地中高产稳产田占13左右,低产田约占13思考你是怎样认识我国人口变化、耕地面积变化的历史趋势与发展前景?思考1通过查阅图书、互联网或实地调查,了解学校附近地区近年来耕地被占用的情况,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2针对此种情况,建议采取什么对策?三、一些矿产濒临耗竭(一)世界矿产资源现状:矿产资源是人类 资料与 资料的重要来源。矿产资源的特性之一是其 性,但全世界消费矿产资源的数量却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二)我国矿产资源的紧迫性表现:中国矿产资源总量 ,居世界第 位,而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矿产资源中富矿 ,贫矿 ,加之开采中采富弃贫,使矿产品位下降。矿产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平衡,矿产品的加工消费区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而矿产资源主要富集在 地区。课堂讨论:结合我国的石油资源问题及其对我国生产、生活的影响来展开讨论,让学生体验到矿产资源短缺的严重性、紧迫性,从而为树立节约矿产资源的意识和行为奠定基础。【问题探究】1、下列物质和能量中,属于自然资源的有:A 地震时释放出来的巨大能量 B 汽油和柴油C 带鱼和小黄鱼 D 水稻和棉花2、关于自然资源、水资源、能源三者之间关系的图解表述,正确的是:【实战演练】(见金版教程 )【学习反思】3.2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学习目标】学习目的: 1结合实例,理解非可再生资源的特点。2知道主要化石燃料的分布概况。3结合实例,理解化石燃料在开发与利用中的环境问题。4结合实例,说明合理开发与利用化石燃料的主要措施。5了解发展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的重要意义,以及主要可再生能源的优势和不足。 学习重点:1理解化石燃料在开发与利用中的环境问题。2合理开发与利用化石燃料的主要措施。3主要可再生能源的优势和不足。学习难点:发展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的重要意义学习方法:案例分析法、探究讨论法【阅读思考】一、化石燃料的合理开发与利用1化石燃料的基本概念主要指 、 、 、 等矿物燃料。它们是重要的 再生资源,也是人类目前主要利用的能源。说明:石油是地质时期的低等生物(如浮游生物)大量沉积在湖泊或海洋中变成有机质,通过复杂的地质作用(如地壳变动等)富集起来的; 煤炭是千百万年来植物在地面上堆积而成的一层极厚的黑色的腐植质,由于地壳的变动不断地埋入地下,长期与空气隔绝,并在高温高压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等因素;天然气系古生物遗骸长期沉积地下,经慢慢转化及变质裂解而产生之气态碳氢化合物,具可燃性,多在油田开采原油时伴随而出; 油页岩是一种石头,同石油一样,是由生物的残体混同泥沙变成的,所以可以用来炼油。阅读能源资源的重要性 通过本阅读材料,了解以下内容: 1近代社会发展的最基本物质基础是什么?2能源工业对于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的影响3中国的能源问题?2化石燃料的分布 总特征:各种化石燃料在地球上分布 。(1)煤炭分布 煤的分布总特征北半球多于南半球主要分布带分别在 大陆从我国的华北向西经 ,横贯 、 、 、波兰、 、法国直到 。这两个煤带的煤炭储量占全球的 。北美洲的 和 也有一个煤带南半球煤炭分布断续分布在 和 ,煤质较好。中国煤炭分布主要分布在华北,其中 、 、 三省区的储量占全国的64,南方除 外,均严重缺煤。阅读煤炭的质量及其环境影响通过本阅读材料,能够让学生了解以下内容:1煤炭的分类:2. 其优劣评价指标:(1)等级:(2)品质:3那一类煤的质量差?污染大?4思考中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什么?(2)石油和天然气的分布-看图分析石油和天然气的分布 填写表格石油和天然气的分布备注总特征在地理分布上的集中程度更大于煤炭主要分布带在东半球,从地中海地区经 到 其中以 、 蕴藏量最丰富, 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口地区。在西半球,从阿拉斯加,经 、 国西部、墨西哥和 ,到哥伦比亚。中国的分布东部主要集中分布在 、 、 、 、胜利等油田和沿海大陆架;主要集中在 部和 部西部主要分布在 、 、 三大盆地及吐鲁番一哈密盆地。思考:分析图38,你认为西气东输在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中有什么重要作用?3化石燃料的消耗与前景(1)世界的能源消耗:全世界每年都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能源消耗水平差异很大。发达国家能源消耗普遍较 ,发展中国家能源消耗普遍较 。(2)中国的能源消耗:中国能源资源丰富多样,但是由于人口众多,目前人均能源资源相对 。(3)全球能源的年消耗量仍在 。思考阅读以下材料(课本P41“全球石油还能开采多少年”),思考以下问题。1你认为石油资源会不会耗竭?2如果石油资源开采完了,会对人类活动产生哪些影响? 3你认为人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石油资源的耗竭?4化石燃料开发与利用中的环境问题煤炭在开采、运输和利用过程中可能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过程影响开采破坏地表,如露天开采会引发 、 ,井下采煤会导致采空区地面 ;煤炭堆放要占地,废渣可能会 ;矿山排水造成 环境污染;等等。运输与存放运输过程可能会污染 、 与 ;煤炭的堆放要占地,可能破坏景观,造成污染。利用会产生大量的 、 以及多种芳烃化合物,污染 ;释放大量的 ,造成全球增温;释放 和 ,导致酸雨的形成,进而破坏水生生态系统。并可能改变土壤性状,危害 与森林生态系统。5化石燃料合理开发与利用的主要措施 (1)采用科学方法开采化石燃料资源,提高资源的 ,改变乱采滥挖、 、破坏矿产资源的现象,减少生产过程中对资源的严重耗损。(2)在能源资源开发与使用中, 措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同时投入使用。要防止各种有机、无机污染物在资源开发过程中进入 、水体、 ,引起环境污染问题。(3)在矿区生产中应保护 ,合理利用 。因开采能源而扰动、破坏土地,造成地面塌陷时,由采矿者负责进行 ,恢复到 状态。(4)对化石燃料进行深加工和 ,包括发展煤炭洗选加工,实现脱硫,推广 技术等,减少在利用过程中对环境的不良影响。(5)实行 结构改革,在化石燃料中尽可能使用 。【问题探究】思考1你怎样理解在生产与生活中自觉节约能源的重要性?2为节约能源,你建议社区、学校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案例1北京能源结构调整点拨:本案例可参考教材P29案例7,让学生收集北京过去、现在、未来能源结构状况方面的资料,以及政府在调整能源结构方面采取的一些主要措施,实施的一些主要工程等,再在此基础上分析北京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意义(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和成功的经验。【实战演练】(见金版教程 )【学习反思】3.2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学习目标】 学习目的: 了解发展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的重要意义,以及主要可再生能源的优势和不足。 学习重点:主要可再生能源的优势和不足。学习难点:发展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的重要意义学习方法:案例分析法、探究讨论法【阅读思考】二、发展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1、必要性(1)从全球发展趋势看,由于人口数量增长,人均能源消费量 ,人类对能源资源的需求持续 。(2)化石燃料的使用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由此引发的 问题日益显著。2、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1)太阳能人类利用太阳能的两种转换形式:A光热转换,如太阳灶 B光电转换,如太阳能电池特点:A能量巨大 B清洁 C分散影响太阳能分布的因素A纬度因素 B地形因素 C大气透明度(2)风能 风能的特点A可再生能源 B风力、风向不稳定 C清洁的能源风能的利用风力发电思考 建设风力发电站对选址有什么要求?(3)水能 思考结合图314,分析水坝建设对环境可能造成的有利影响与不良影响。 水能的特点A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可再生能源(目前)B发电成本较低(当大坝和电厂建成后)C能源清洁D大坝的建设可能会对库区及其周围地区的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我国水能资源的分布阅读图315分析我国水能资源的分布特点(4)潮汐能潮汐的概念:太阳与 的引力使地球上的海水呈周期性的 。白天海水上涨叫“ ”,晚上海水上涨叫“ ”。分布:巨大的潮汐能蕴藏在狭窄的 、 、江河入海口。潮汐能发电原理:在海湾或河口上建造一个稍低的 ,以拦截涨潮时涌入的海水,拦在大坝里的水流经大坝时推动 而发电。潮汐能特点:干净、无污染。(5)生物能沼气案例2 “三位一体”的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