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新探究大一轮复习 第12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检测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499990 上传时间:2020-01-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地理新探究大一轮复习 第12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检测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版高考地理新探究大一轮复习 第12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检测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版高考地理新探究大一轮复习 第12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检测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一、选择题读板块构造剖面示意图,回答12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处可能形成海沟BE处为板块的消亡边界CE处岩石年龄较F处轻DF处地壳运动较E处活跃2若该剖面图是根据地球实际情形进行的大致描绘,则图中甲板块最有可能为() A印度洋板块 B亚欧板块C非洲板块 D美洲板块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F处位于板块生长边界,不会形成海沟;E处为板块的消亡边界,岩石年龄较F处老,所以B正确。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板块西侧为岩石,东侧为板块生长边界,所以甲最有可能是美洲板块,D正确。答案:1.B2.D(2019北京海淀区高三期中)北京市某中学利用假期时间到甲地开展课外实践活动,途经一处石林景观,该石林为花岗岩岩体,经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共同塑造,平地而起,形态各异,岩石多具有水平纹理。随后同学们查找资料,发现自然界里有些区域地表被外力雕琢,没有树木,却也成林。下图为我国四个不同区域的“非木之林”景观。读图,回答34题。3甲地()A位于半干旱地区,温差大,物理风化作用强B位于地势第一级阶梯,气温低,冻融风化显著C气候湿润,森林分布广,生物风化作用突出D人口稠密,酸雨危害大,化学风化作用明显4关于图中“非木之林”表述正确的是()A甲地“石林”岩石多具有水平纹理,主要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B乙地“土林”呈垄、槽相间分布,其延伸方向与当地盛行风向垂直C丙地“冰林”晶莹剔透,近年消融速度加快与全球气候变暖密切相关D丁地“石林”高耸陡峭,错落有致,主要是地壳垂直运动导致的答案:3.A4.C(2019宝鸡质检)日本鸟取沙丘(下图)能实现人们领略沙漠风情的愿望。鸟取沙丘东西长约16 km,南北宽约2.4 km。鸟取沙丘降水较多,适合草木生长。当地政府为了保护该“沙漠”下了很大力气。据此回答56题。5鸟取沙丘形成的主要动力因素可能是()A东北信风 B盛行西风C夏季风 D冬季风6当地政府“下了很大力气”最有可能是指()A植树种草 B持续除草C修筑防浪堤 D从外地运沙解析:第5题,日本地处中纬度地区,不受东北信风影响;为季风气候,基本不受盛行西风影响;鸟取沙丘所在的本州岛西南部,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中部高、南北两侧低,鸟取沙丘位于山地的北侧,处于夏季风的背风坡,夏季风对鸟取沙丘影响相对较小,且对沙丘的形成体现为反作用;日本冬季盛行的西北风,可以将海边沙滩的沙粒吹向该地形成沙丘。第6题,根据日本气候类型及其特点,结合鸟取沙丘所处的位置可知,鸟取沙丘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适合草木生长,为保护“沙漠”必须持续除草,人们才能领略“沙漠”风情。答案:5.D6.B(2019绍兴诊断性考试)下图为甘肃省风力侵蚀、流水侵蚀和冻融侵蚀(是土壤及其母质孔隙中或岩石裂缝中的水分在冻结时体积膨胀,使裂隙随之加大、增多所导致整块土体或岩石发生碎裂,消融后其抗蚀稳定性大为降低,在重力作用下岩土顺坡向下方产生位移的现象)的分布示意图,回答78题。7甲、乙、丙区域的主要侵蚀作用分别是()A冻融侵蚀、流水侵蚀、风力侵蚀B流水侵蚀、冻融侵蚀、风力侵蚀C风力侵蚀、冻融侵蚀、流水侵蚀D风力侵蚀、流水侵蚀、冻融侵蚀8地球表面,最易发生冻融侵蚀的区域是()A高纬平原地区 B极地高原地区C冰川覆盖山地 D山地雪线下侧解析:第7题,甲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的祁连山北侧,处于冬季风迎风坡,风力强劲,以风力侵蚀为主,故排除A、B。乙位于我国祁连山南侧的青藏高原上,海拔高,气温低,土壤和岩石中的水分容易冻结,以冻融侵蚀为主,故排除D。丙位于甘肃南部,夏季风影响相对较大,降水较多,以流水侵蚀为主,故C正确。第8题,冻融侵蚀由冻结过程和消融过程组成,高纬平原区,气温低,很有可能无法出现消融过程,故A错误。极地高原地区以永久冰川为主,不属于冻融侵蚀,故B错误。冰川覆盖的山地,冰雪只存在于山地表面,消融只对地表造成影响,而不是土壤和成土岩石,故C错误。山地雪线以上为永久冰川,雪线下侧为季节性积雪,气温低时出现冻结,气温升高时出现消融,最容易出现冻融侵蚀,故选D。答案:7.C8.D(2019佛山模拟)干热岩是温度高于200 、埋深在地下310 km处的高温岩体,这种岩体的绝大部分为侵入岩。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当海洋板块下沉到地球内部时,海底天然气便在板块交界带边缘上涌,在接触冰冷海水和深海压力下形成水合物。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回答911题。9图中导致干热岩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和岩石类型是()A、乙 B、丙C、沉积岩 D、甲10青藏高原南部是我国干热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这是因为这里()A地处高海拔的高原 B地壳的厚度较薄C靠近板块交界地带 D玄武岩地层广布11可燃冰多形成于()A海岭附近的深海盆 B海沟附近的沉积岩C三角洲附近的浅海 D高纬的较寒冷海域解析:第9题,依据“三进一出是岩浆”,可判断甲为岩浆,则乙为岩浆岩。材料提及干热岩为侵入岩,属于岩浆岩;则干热岩形成的地质作用是岩浆冷凝,即图中;故A正确。第10题,侵入岩是岩浆上升冷凝形成,在地壳活动频繁区域易出现岩浆活动;青藏高原南部处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断裂带多,易于引发岩浆活动,故该处干热岩资源丰富。第11题,依据“当海洋板块下沉到地球内部时,海底天然气便在板块交界带边缘上涌”形成可燃冰,可判断海沟处最易形成,故B正确。答案:9.A10.C11.B二、非选择题12(2019唐山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一位到澳大利亚旅游过的游客在日记中写道:这里的十二使徒岩(下图所示),仿如哨兵一样站立在陡峭的石灰岩悬崖之前,守卫着澳大利亚大陆。其实它们是海边一组十二块各自独立的岩石,其数量及形态恰巧酷似耶稣的十二使徒,因此就以圣经故事里的这“十二门徒”命名。这些宛如“十二使徒”的石柱群,是大自然造就出的“海岸雕塑”。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随着岁月的洗礼,原来的十二使徒现在只余下八个(1)据下面短文,填写后半段内容,完成对“十二使徒岩”形成过程的描述。“十二使徒岩”形成于海浪的侵蚀作用。在过去的1 000万到2 000万年中,来自南部大洋的风暴和大风卷起巨浪,不断地侵蚀相对松软的石灰岩悬崖,并在其上形成了许多洞穴,这些洞穴不断被侵蚀变大,以致发展成海蚀拱桥(门)(2)与图a比较,指出图b的明显变化并说明其变化的自然原因。(3)推测随着时间的推移,“十二使徒岩”海岸地带(景区)未来将发生的变化。解析:(1)在海浪的侵蚀作用下,已形成的海蚀拱桥(门)会倒塌,使海岸岩体从陆地分离出去,最终形成“十二使徒岩”。(2)对比两图可知,图b中有一根石柱已变成了碎石,这主要是石柱底部长期受海浪侵蚀后倒塌所致。(3)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海浪的侵蚀作用下,原有的“使徒岩”会不断倒塌,石灰岩海岸也会不断后退形成新的“使徒岩”。答案:(1)在海浪的不断侵蚀下,海蚀拱桥(门)顶部最终倒塌,海蚀拱桥(门)外侧的部分形成形状各异的岩石柱,并从海岸岩体分离了出去,最终形成了“十二使徒岩”。(2)(石柱数量发生变化)一根石柱已成碎石。原因:海水波浪长期侵蚀着石柱的根基,导致这根石柱倒塌并破碎。(3)由于“十二使徒岩”继续受海风海水的侵蚀,导致“使徒岩”仍会倒塌(数量减少),被海水搬运;同时,海水不断击打、侵蚀石灰岩海岸,使其后退的过程中,又有新的“使徒岩”形成。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在位于巴西东北部赤道附近的伦索伊斯国家公园,白色的沙丘连绵起伏。每年16月为湿季,湿季结束时,沙丘间便会出现数以千计的湖泊,形成沙湖连缀的奇景。在干季(712月),持续不断的东北风最远能使沙丘从海岸边向内陆延伸50 km,沙粒极细,构成了如同洁白的床单一般的风景。此区域内两条大河从东西两面将“床单”揽入怀中。下图为巴西轮廓图及伦索伊斯国家公园景观图。(1)判定伦索伊斯国家公园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并阐述理由。(2)从沙源和动力两方面分析沙丘的形成过程。(3)简述沙丘间湖泊的形成原因。解析:(1)依据图中信息可知,伦索伊斯国家公园处于热带地区,每年16月为湿季,712月为干季,说明当地干湿季分明,因此为热带草原气候。(2)沙丘为风力沉积而成。“在干季(712月),持续不断的东北风最远能使沙丘从海岸边向内陆延伸50 km”说明动力为东北风。本区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细沙不是在本地产生的。当地河流把流域内的泥沙搬运入大海,受海水顶托作用,泥沙在近海沉积,形成河口沿海沙滩的细沙。(3)湖泊的形成需具备两个最基本条件:一是洼地(即湖盆);二是湖盆中所蓄积的水体。可从本地区沙丘之间地势低洼、雨季降水集中、沙粒细小渗透性弱、易积水等方面考虑。答案:(1)热带草原气候。地处热带(位于低纬度地区或赤道附近);16月为湿季,降水丰沛;712月为干季,降水稀少。(2)本区域内河流挟带的泥沙丰富,河流把流域内的泥沙搬运入大海,受海流阻滞(或海水顶托作用),泥沙在近海沉积,形成河口沿海沙滩的细沙(或沙粒);动力为东北风;在海岸沉积,形成沙丘。(3)沙丘之间地势低洼;每年16月为湿季,降雨丰沛;沙丘的沙粒极细,渗透性弱,易积水;洼地积蓄雨水,故形成许多湖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