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选修模块 自然灾害与防治创新学案 选修5.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495503 上传时间:2020-01-31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2.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选修模块 自然灾害与防治创新学案 选修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选修模块 自然灾害与防治创新学案 选修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选修模块 自然灾害与防治创新学案 选修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选修模块 自然灾害与防治创新学案 选修5考试标准考试内容知识体系预览自然灾害概述1.列举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2.归纳自然灾害的特点3.说明世界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4.说明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相互关系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1.分析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2.分析主要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3.列举虫灾和鼠灾等生物灾害带来的主要危害自然灾害与环境1.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2.分析某地或某种自然灾害频发的原因并列举防治措施防灾与减灾列举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或应急措施雨涝灾害:由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等使低洼地区淹没、渍水的现象。(3)热带气旋概念:是指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空气涡旋。危害:形成狂风、巨浪。伴随发生暴雨、风暴潮,引起洪涝,冲毁农田,毁坏房屋和其他建筑设施,中断交通、通信、输电线路,造成海难事故和人员伤亡。等级划分:根据中心附近最大风力的大小,划分为4级。名称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风力67级89级1011级12级或以上分布: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我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地区和美国东部海岸。2.地质灾害(1)概念:是指由地质动力作用所导致的岩体或土体位移、地面变形以及地质环境恶化,并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现象或过程。(2)类型: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震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量度指标,震级与地震释放出的能量多少相关。危害: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破坏房屋和其他工程设施,引起火灾、水灾、煤气和有毒气体泄露、细菌和放射性物质扩散,以及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烈度:是反映地震活动所造成的地面和建筑物的破坏程度的指标,震级越高,震源越浅,距离震中越近,烈度越大。分布:集中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滑坡和泥石流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结构面发生整体顺坡下滑的现象。中国、美国、日本、意大利、瑞士等是受滑坡危害比较严重的国家。泥石流:是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中国、秘鲁、智利等国的泥石流活动较为频繁。3.海洋灾害(1)概念:因海洋自然环境发生异常性激烈变化,而导致在海上或海岸地带发生的自然灾害。(2)类型:风暴潮、海啸、海浪、海冰、赤潮等。风暴潮概念:由热带气旋或温带气旋等大气运动所引起的海面 异常升降现象。分类:主要分为热带风暴潮和温带风暴潮。危害:可倾覆海上船只、破坏海上设施;严重侵袭沿岸地区,淹没城镇、村庄、耕地,破坏房屋与工程设施,甚至造成人员伤亡。4.生物灾害(1)概念:一般来说,由动植物的活动和变化所造成的灾害,就是生物灾害。(2)农林牧生物灾害:在农耕区、林区、牧区,由于某种原因而导致在农作物、森林、牲畜等生物中,病害、虫害、草害、鼠害暴发或流行的现象。(3)森林火灾和草原火灾概念:指的是由于人们生活用火、生产用火或雷电、煤自燃所引起的森林林木或草原牧草失去控制的大范围燃烧现象。危害:会烧毁大量林木、牧草,造成不同程度的人畜伤亡,还对特定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考点突破一、自然灾害的特点1.自然灾害的概念自然灾害是灾害的一种主要形式,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自然异变现象和过程。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判断一些现象或事件是否属于自然灾害,关键是看其是否以自然变异为诱因,是否有人、财产等承灾体。2.自然灾害的特点二、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与世界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根据自然灾害的成因和特点,大体可以把自然灾害分为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和生物灾害等四大类型:类型成因和特点危害主要分布地区气象灾害干旱长期降水偏少或无降水农作物、林木干枯死亡;河湖干涸、用水困难;局部地区社会动荡全球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以及季风气候区洪涝洪水暴雨、冰雪融化以及水利工程失事等原因引起江河湖泊水量迅猛增加,冲垮河道、堤坝危害农作物;破坏房屋、建筑及各种设施等;人员伤亡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地区,如欧洲西部和南部、东亚和南亚季风气候区、美国、中美洲、南美东部沿海地区雨涝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等使低洼地区淹没、渍水农作物减产、绝收;破坏农业生产以及其他产业的正常发展陆地沿河、沿湖、沿海地区热带气旋热带海洋上的空气涡旋形成狂风、暴雨、风暴潮、洪涝,造成陆地生产、生活损失,海难事故和人员伤亡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我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地区和美国东部海岸地质灾害地震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强烈释放引起的地壳震动摧毁建筑,造成人员伤亡,危害严重主要集中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滑坡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沿一定的软弱结构面整体下滑毁坏或掩埋农田、建筑物、道路主要集中在地形崎岖的山地,如欧洲南部的阿尔卑斯山区,中国西南的横断山区、南美西部的安第斯山区泥石流山区暴发的包含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阻塞江河、摧毁建筑,破坏森林、农田和道路海洋灾害海啸是由于海底突然变动引起海水的大幅度升降而形成的巨大波浪巨大波涛导致船只颠覆、港口设施摧毁,给沿海地带造成严重破坏附近多地震的海域,如太平洋西岸和东岸的印度尼西亚群岛、东亚东部和美洲西部沿海风暴潮热带风暴潮是由热带气旋(台风)或温带气旋所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倾覆海上船只,破坏海上设施;淹没城镇、村庄、耕地,破坏房屋与工程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夏秋季节受台风、飓风影响的沿海地带,如印度洋北岸的南亚南部沿海,太平洋西岸的东亚沿海地区温带风暴潮增水过程相对平缓春秋季节的中纬度沿海地区,以欧洲北海沿岸、美国东海岸、我国北方海区为多生物灾害虫灾鼠害等是由动植物的活动和变化所造成的灾害给农业、林业、畜牧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甚至不同程度的人畜伤亡分布广泛三、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相互关系1.生态破坏与自然灾害(1)生态破坏原因人类对自然界实行掠夺性的利用表现土壤侵蚀、土地沙化、森林枯竭、草原退化后果加剧了洪水、风沙、干旱、滑坡、山崩、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频度和成灾强度(2)主要类型土壤侵蚀概念指土壤在自然侵蚀的基础上,因人为因素的加入而使侵蚀强度骤然增加的侵蚀后果耕地侵蚀在侵蚀区,耕作层流失后,土层变薄,保水、蓄水能力降低,干旱时易加剧旱情,暴雨时易形成山洪沟谷侵蚀沟谷侵蚀的发展,往往诱发山崩、滑坡和泥石流灾害远离侵蚀区的下游由于泥沙沉积,河道行洪能力、湖泊调洪蓄洪能力降低,增加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土地荒漠化原因:自然原因:气候干旱、风力强劲,植被少、土壤发育差,疏松沙质沉积物较多;人为原因:过度放牧、乱砍滥伐、开垦草地等。危害:加快土壤风蚀和雨蚀的速度,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和农牧业减产,进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一系列社会问题。2.环境污染与自然灾害(1)危害区域性:20世纪中期世界八大公害事件。全球性:气候变化、臭氧层耗竭和生物多样性减少。(2)全球气候变暖主要原因: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增加。主要影响:造成海平面上升;加剧洪涝、干旱和其他气象灾害;影响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影响人类健康。(3)臭氧层空洞臭氧的功能:吸收太阳紫外线,使人类和地球上的其他生命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侵害。破坏臭氧层的元凶:人类大量排入大气的氟利昂等。危害:到达地面的有害紫外线增加,损坏人的免疫力,使皮肤癌、白内障患者增多,传染病的发病率增加。(4)生物多样性减少原因:人类对森林、草地的大规模破坏和对生物物种的过度利用等。危害:物种灭绝和遗传多样性丧失,逐渐瓦解人类的生存基础。3.工程活动与自然灾害工程活动引发的灾害产生的原因大城市建设地面沉降、地裂缝地下水过量开采和高层建筑物的重力作用采掘地下矿产资源地表沉降、塌陷和地裂缝地下形成大片采空区山区工程建设崩塌、滑坡挖高填低大型水库建设地震水文地质环境发生改变思考(1)日本火山、地震频繁反映了自然灾害的哪些特点?(2)为什么西北干旱区降水稀少,但并不是我国旱灾最为严重的地区?提示(1)日本多火山、地震反映了自然灾害的地域性、频繁性和不可避免性。(2)西北地区常年干旱,多为荒漠景观,工农业生产活动较少,受灾体较少,造成的损失少,干旱并不意味着旱灾严重。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截至当地时间2011年6月19日,智利的普耶韦科登考耶火山已经持续喷发了15天。由于智利本国地形狭长,大量的火山灰随着气流由西向东飘过安第斯山脉后才缓缓降落,导致邻国阿根廷反而成为这次自然灾害的最大受害者。(1)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智利火山喷发的原因?(2)以上材料反映了自然灾害的哪些特点?(3)火山喷发会带来哪些危害?解析第(1)题,智利处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第(2)题,火山喷发,是自然变异的结果,具有不可避免性和周期性。由材料中可知,本次火山喷发,使阿根廷受害,这体现了自然灾害的联系性和危害的严重性。第(3)题,火山喷发的危害可从其诱发的次生灾害以及直接危害等方面分析。答案(1)智利处于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消亡边界,两大板块碰撞,地壳活动强烈。(2)自然灾害具有一定的周期性、联系性、不可避免性和危害严重性等特点。(3)诱发地震、海啸、火灾、崩塌等灾害,影响交通,摧毁森林,吞没土地,污染大气和水源,危害人体健康等。考点专练1.太平洋及周边地区,无论是政治地理和经济地理格局,还是其资源、环境的重要性,都备受世界关注,成为当今世界最主要的热点地区之一。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地区突出的自然灾害是_,原因是_。(2)1960年5月22日,智利沿海地区发生了里氏9.5级地震,引发的海啸巨浪以236 m/s的速度横扫太平洋,A地区被巨浪掀得人仰马翻,死亡、失踪138人。这说明自然灾害具有_性和_性。(3)图中B所示区域发生的“厄尔尼诺”现象是发生在水圈的海洋水文现象,它会导致当地渔业减产,这充分反映出自然灾害具有_和_双重属性,同时“厄尔尼诺”现象又会导致全球气候紊乱,这说明自然灾害具有_的特点。解析第(1)题,A地区是日本,最突出的自然灾害是地震,原因是该地区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第(2)题,智利地震引发海啸,反映了自然灾害的联系性,海啸又使日本损失严重,说明自然灾害的危害严重性。第(3)题,“厄尔尼诺”现象是发生在水圈的海洋水文现象,这反映了其自然属性,同时又对人类造成危害,又反映了其社会属性,导致全球气候紊乱,说明自然灾害具有联系性的特点。答案(1)地震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碰撞处,属于环太平洋地震带(2)联系危害严重(3)自然社会联系性2.(xx浙江4月选考)读图例举A国山区常发的一种自然灾害及其灾害链,并分析其多发的原因。解析图示区域位于板块交界处而多地质灾害,同时位于西北太平洋热带海域的海岛而多台风灾害;另外要注意山地地形易形成滑坡和泥石流。答案台风暴雨泥石流、滑坡。接近台风源地(常处于台风移动路径上),台风影响大;台风暴雨在山地易诱发泥石流、滑坡。或地震泥石流、滑坡。地处(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层活跃;山地降水丰富。或台风暴雨洪涝(山洪)。接近台风源地(常处于台风移动路径上),台风影响大;台风暴雨在山地形成洪峰的速度快。3.xx年入夏以来,重庆(图中甲地)遭受了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持续的晴热、高温、少雨天气使农作物枯萎,人畜饮水困难,工厂停产,直接经济损失达70多亿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中提到的“百年一遇”说明自然灾害具有_特点,其具体含义是_。(2)许多自然灾害在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常常诱发一系列次生灾害,出现“灾害链”的现象。这反映了自然灾害的_特点,重庆持续的晴热、高温天气能够直接诱发的灾害有_。(至少两种)答案(1)周期性表示一年内重庆发生特大旱灾的概率是1%(2)联系性森林火灾、农作物病虫害、土壤盐渍化等考点二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加试)考点梳理一、我国干旱灾害的形成原因1.特征:出现次数多、持续时间长、影响的范围广。2.成因(1)降水方面:降水量低于平均值就容易出现干旱。不同地区的降水季节变化是形成全国季节性易旱地区分布的基础。不同季节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对于干旱形成有直接的影响。(2)水资源方面:南方和北方地区之间水土资源分布不平衡,是造成我国干旱灾害的重要因素。(3)社会经济方面:主要是指我国工农业生产用水量的提高。耕地复种指数增加,灌溉面积扩大。北方冬小麦播种面积增加。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不断增多。二、我国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1.成因(1)自然原因:我国绝大多数河流的洪水是由降雨尤其是暴雨所形成的。夏季的锋面雨带和热带气旋是直接引发暴雨的重要天气因素。气候异常所导致的长时间持续暴雨,是造成我国洪涝灾害的直接原因。(2)人为原因:河流上游地区森林面积缩小、水土流失加重,造成中下游地区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河流排水不畅等。2.分布(1)空间分布:南方地区降水量大,雨季长,暴雨多,是洪涝灾害的多发地区。(2)时间分布:多发生于春、夏、秋季,以夏季最为集中。三、我国寒潮灾害的形成原因1.概念:是指规模较大、势力较强、温度较低的冷气流侵袭现象。2.特点:降温快、温度低、来势猛、风力强、规模大、范围广。3.源地:北冰洋地区和西伯利亚北部。4.路径:东路、中路和西路。5.危害:降温农作物冻害;暴风雪草原牧区“白灾”;大风干燥地区沙暴;大雪、冻雨通信和输电线路中断。四、我国台风灾害的形成原因1.能量主要来源:海水蒸发旺盛,湿热的空气上升,水汽凝结成云而释放出大量的热能。2.台风构造:台风眼、旋涡风雨区、外围大风区。3.多发季节:影响我国的台风常发生在每年的510月,尤以79月最多。4.影响:台风造成的灾害主要是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五、主要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展过程1.我国的地震灾害(1)基本特点:分布范围广;地震频率高,强度大;地震震源浅,危害大。(2)成因:构造运动是大多数地震形成的最初动力。我国位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会处。我国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3)分布我国的地震分布是不均匀的。西部主要有六大地震带。东部主要有七大地震带。总的来说,大陆东部地震活动比西部弱。2.我国的泥石流与滑坡灾害(1)我国的泥石流和滑坡灾害的特点发生普遍:由于我国山地面积大,雨量集中,森林覆盖率低,加之人为因素的不良影响,泥石流和滑坡的发生比较普遍。分布范围广,危害大。(2)泥石流灾害主要类型类型分布地区暴雨泥石流我国西部和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气候过渡带的山地环境冰川泥石流东经102以西的高原成因自然因素:地形坡度大;地表多松散堆积物;植被覆盖率低;充足的水(强降水、溃坝、冰雪融水)。人为因素:乱砍滥伐森林和不当的开挖、堆积等。(3)滑坡灾害成因内在因素:岩体或土体的性质、内部结构以及外表形态。外部因素:地下水活动、暴雨(主要外部因素)、地震、河流冲刷、人工爆破等。分布我国滑坡的地理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东部滑坡分布较为稀疏,西部较为密集。我国滑坡分布极密集区:秦岭川西滇西山地。我国滑坡灾害频率最高的省:四川省。六、虫灾和鼠灾等生物灾害带来的主要危害1.我国的虫灾(1)主要害虫农作物害虫:蝗虫、黏虫、稻飞虱、水稻纵卷叶螟等。森林害虫:松毛虫、松材线虫、杨树蛀干虫、泡桐大袋蛾等。(2)蝗灾蝗区类型:滨湖蝗区、沿海蝗区、内涝蝗区、河泛蝗区。危害:对当地农牧业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使本已脆弱的草原生态环境加速退化。2.我国的鼠灾(1)鼠灾的特点: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2)两大危害区喜湿鼠类危害区:华东和华南区的全部,东北、华北和西南区的大部,以及西北区的少数地区。耐旱鼠类危害区:西北区的大部、青藏高原大部,以及东北和华北区的边缘地带。(3)类型农田鼠害:危害十分严重。草原鼠害:使草原生产能力下降;破坏草原。森林鼠害分布:东北和西北地区。危害形式:地上鼠类啃食树皮及茎干部分;地下鼠类啃食树木的根系。(4)危害危害农业,破坏草原,毁坏森林,传播疾病,对人体健康构成很大的威胁。考点突破一、我国旱灾的形成原因及分布1.旱灾形成与原因影响因素分析思路形成与原因降水方面降水量低于平均值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时间分布不均,不同季节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大水资源方面水土资源的不平衡状况南方水多、耕地少;北方水少、耕地多社会经济方面工农业生产用水量的增加耕地复种指数增加,灌溉面积的扩大,农田需水量增加北方地区冬小麦播种面积增加,受春旱威胁农田面积扩大人口增加,工业发展,造成生活和工业用水量增多2.我国旱灾多发中心二、我国洪涝灾害的形成与原因1.洪水灾害的对比分析类型时空分布形成与原因影响暴雨洪水49月,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地区台风、锋面等引起,降水多且集中;地势低平,雨季河流排水不畅;人类活动不合理范围最广,时间最长,危害最大;易导致涝灾发生融雪洪水45月融雪洪水,78月冰川融水形成洪水。主要分布在西部和东北高纬度山区随气温升高,积雪、冰川融化形成洪水对农业影响较严重冰凌洪水初冬和初春,河流从低纬流向高纬度的河段,黄河上游的宁夏、内蒙古河段和下游河口,及松花江部分河段初冬时下游河段先冰冻,初春时上游河段先解冻,从而引起上游河水越过下游冰面,溢出两岸,形成洪水影响城市、交通、工业等2.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三、我国寒潮和台风的形成与原因、时空分布及危害四、地震的产生机制和发生过程五、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产生机制和发生过程1.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时空分布特点2.滑坡的产生机制3.泥石流的产生机制泥石流的发生也有三个基本控制因素,包括充足的水、足够的堆积物、足够的地表和沟谷坡度。4.两者的异同类型相同点不同点发生地点主要发生在山地地区运动物质的体积大小不同;泥石流形成必须有水的参与作用力主要由重力作用形成,在一定坡度上,物质向下运动诱因人类活动可诱其发生特点突发性,破坏力极强六、虫灾和鼠灾等生物灾害带来的主要危害主要种类成因危害虫灾农作物害虫,以蝗虫危害最为严重由气象条件、农作物本身抗虫性及害虫天敌三方面决定对农牧业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使生态环境加速退化,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森林害虫,以原产北美的松材线虫危害最为严重外来有害生物入侵使森林遭受严重威胁,大片林木枯死鼠害喜湿鼠类耐旱鼠类当鼠类密度达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严重的鼠灾破坏草原、毁灭森林,而且传播疾病,对人体健康构成很大危害思考(1)华北地区冬季降水比春季少,为什么我们不说它“冬旱”更为严重?(2)一提到寒潮,人们自然就会想到它的“过”,那么寒潮对人类有益处吗?说明理由。(3)全球台风发生次数最多的区域在哪里?提示(1)春季是冬小麦的生长季节,降水少可能严重影响小麦生长;冬季,春小麦越冬,处在冬眠状态,降水少不影响小麦的生长与收成,不造成灾害。(2)有益处。寒潮有助于地表的热量交换;寒潮是风调雨顺的保证,能缓解我国冬季的旱情;寒潮带来的低温是最有效的“天然杀虫剂”,能减轻作物的病虫害;寒潮能带来风力资源,是一种无污染的宝贵动力资源。(3)西北太平洋热带洋面。例1(xx新课标全国卷)江苏省里下河地区总面积1.35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3米,其东面的通榆运河比里下河地区高12米,北面的黄河故道比里下河地区高5米,南面是新通扬运河和沿江高沙地,西面是高耸的京杭运河大堤,因此里下河地区易发洪涝灾害。下图示意里下河地区位置和河网分布。提出里下河地区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解析主要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方面分析。结合材料可知该地四周高,缺少入海河道,因此通过河道整治、分蓄洪工程与水库的建设等扩大河道的泄洪量、分流、疏导和拦蓄洪水,以减轻洪水灾害。非工程措施主要是预报、管理、保险、宣传教育等。答案开挖入海新河,改造河网,分散水流;建设水利枢纽工程,洪涝期间排水;修筑蓄洪(水库),加强湖泊对洪水的调节能力;退耕还湖;加强预报监测;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答出其中2项即可)例2(xx浙江自选)矿山地质灾害是人类在采矿过程中发生的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滑坡和崩塌等灾害。矿产开采方式、矿区地质地貌、降水特征、地表植被覆盖率等因素与矿山地质灾害发生直接关联。下图为我国两省矿山地质灾害分布图,其中甲省盛产煤炭,乙省盛产有色金属,两省矿产露天开采比例不高。完成(1)(3)题。(1)甲省西部区、乙省西部区均有分布的矿山地质灾害是()A.崩塌、泥石流 B.滑坡、地面塌陷C.崩塌、滑坡 D.地裂缝、地面塌陷(2)甲、乙两省矿山地质灾害以地面塌陷、地裂缝居多的共同原因是()A.耕地占比大,地表植被稀疏B.位于我国二、三级地形阶梯之间C.降水量集中,土壤侵蚀强D.矿产开发以地下采掘为主(3)比较两省矿山泥石流灾害的差异,并分析主要原因。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地质灾害的分布可以看出,都分布有地面崩塌滑坡灾害。第(2)题,根据经纬度及省区轮廓可判断,甲为山西省,乙为湖南省。由材料可知甲省煤炭资源丰富,乙省有色金属资源丰富,两省矿产露天开采比例不高,因此矿产开发应以地下采掘为主,长时间容易造成地面塌陷、裂缝等危害。第(3)题,乙省位于我国南方地区,降水较甲省多,持续时间长,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气象水文条件;同时乙省西部为山地,地形起伏大,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地形条件,所以矿山泥石流灾害较甲省多发。答案(1)C(2)D(3)差异:乙省矿山泥石流灾害较甲省多发。原因:乙省较甲省降水量大,持续时间长;乙省西部为山地,地形起伏大。考点专练1.(加试题)(xx浙江10月选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内陆湖。湖面海拔3 196米。湖区全年风力较强,冬、春季节多大风,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图1为青海湖流域略图,图2为图1中甲区域沙地分布图。图3为湖区某地气候统计图。图3材料二下表为环青海湖区域1977xx年部分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单位:平方千米)。土地利用类型1977年1987年2000年xx年耕地302419451454草地7 2867 1447 0987 096建设用地7132036水域4 6784 5684 5334 575近年来,环青海湖区域由生态破坏引起的自然灾害加重。说出该自然灾害的类型,并从土地利用变化的角度分析该自然灾害加重的原因。解析结合图中材料:耕地和建设用地增加,而草地和水域面积在减少。答案风沙(沙尘暴),土地荒漠化。(任答一点)草地被开垦为耕地,草原遭到破坏;冬春季节裸露地表增多;建设用地增加,风力侵蚀增强。2.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1)指出A地洪水灾害多发的月份,并分析其气候原因。(2)指出A、B两地预防洪涝灾害应采取的不同措施。解析本题考查洪灾的分布、成因和防治措施。第(1)题,读图可知,A地位于长江流域,其洪涝多发的月份应是长江流域降水较多的“梅雨”季节,即6月份。第(2)题,读图可知,A处位于河流上游,其防洪措施可从修水库、植树等方面回答;B处位于洞庭湖附近,可考虑退耕还湖、加固堤防、开辟分洪区等措施。答案(1)6月份;受夏季风影响,进入梅雨季节,降水量大,多暴雨。(2)A地:植树造林;修建水库;B地:退耕还湖,疏浚湖泊;修建排水、分洪、堤防等水利工程。3.下图示意某次台风期间海南岛降水量分布,读图回答问题。(1)台风在甲地诱发的主要自然灾害有_,在乙地诱发的主要自然灾害有_,乙地诱发灾害的原因是_。(2)甲地防御台风灾害的主要措施有_。答案(1)风暴潮、洪涝滑坡、泥石流乙地地处山地,地势起伏大;降水强度大(2)加强台风监测和预报;建立应急机制,实行防灾保险;加强宣传教育,增强民众防灾减灾意识;及时转移、安置可能受到危害的民众;加强交通、通讯和供电等设施的维护;渔船靠港,船只停开;加固建筑物和堤坝;建设海防林工程;完善城市排水系统考点三自然灾害与环境(加试)考点梳理一、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1.自然灾害损失程度的确定(1)自然灾害损失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破坏的加剧,各种自然灾害的成灾强度日趋严重。由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同一强度的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在时间和空间上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2)自然灾害损失程度的指标绝对数量:即受灾人数、受灾面积、经济损失的合计数。相对数量:即受灾人口与总人口之比、受灾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经济损失与国内生产总值或社会财产价值之比等。2.自然灾害损失的时间差异和空间差异(1)时间差异不同时段,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不同,近年来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呈上升趋势。(2)空间差异世界范围看,亚洲和非洲受自然灾害的危害较为严重。对各地区造成重大损失的主要自然灾害:地区主要自然灾害类型欧洲洪水、地震北美洲热浪、风暴、热带气旋、洪水和地震南美洲洪水、干旱、地震和流行病东亚洪水、热带气旋、地震、滑坡南亚洪水、热带气旋和流行病东南亚和大洋洲洪水、地震、滑坡和干旱,其次是火山喷发和流行病、海啸等西亚和北非洪水和地震西非和东非干旱和流行病南部非洲热带气旋、洪水、干旱和流行病二、某地或某种自然灾害频发的原因1.我国自然灾害分布及成因(1)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多发区灾害类型多发区干旱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四川盆地洪涝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滑坡、泥石流西南山地、青藏高原东南部暴雨山西山地水土流失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太行山区、江南丘陵沙漠化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高原、宁夏、河西走廊低温冷害东北平原、青藏高原(2)我国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国土面积:幅员辽阔、自然环境条件复杂。海陆位置:海陆兼备的国家。气候:季风气候典型的国家。地质地形: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频繁,地形条件复杂。人文原因社会经济:我国东部地区,城市和人口集中,经济相对发达,自然灾害频繁。人类活动:影响深刻,植被覆盖程度低。2.黄淮海平原灾害多发区(1)水旱灾害:本区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降雨集中,年际变化大,夏季多暴雨,加上地势低平,极易发生洪涝灾害。(2)地震:本区位于地震带上,特别是郯城庐江地震带和河北平原地震带处于人口集中、工农业发达地区,地震灾害严重。(3)其他灾害:农作物病虫害、台风等。3.东南沿海灾害多发区(1)主要灾害:洪涝、地震、台风等。(2)成因:受海洋的影响强烈,是全国受台风、风暴潮影响最严重的地区;本区处于我国东南沿海地震带,地震灾害较多。4.黄土高原灾害多发区(1)位置特点:位于黄河中游地区,处于从农业区向牧业区的过渡地带,从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干旱地区递变。(2)主要灾害:水土流失、干旱、暴雨、滑坡、病虫害以及地震等。(3)水土流失的原因:黄土质地疏松;植被稀少,黄土裸露;暴雨较多,冲刷强烈。5.川滇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1)滑坡、泥石流:大部分地区山高谷深,东南部多高原、深谷和盆地;降水丰沛;植被破坏严重。(2)地震:地处我国著名的南北地震带和青藏高原边缘地震带上,构造运动活跃。考点突破一、自然灾害危害的地域差异1.表现(1)从个例看:强度相当的同种灾害发生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其危害程度可能大小不同。如:(2)从总体看:灾害损失的区域分布差异极大,与灾害发生次数相对应。2.原因分析二、某种自然灾害频发的原因分析1.华北地区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2.川滇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三、自然灾害的防御措施灾害种类防灾减灾措施气象灾害台风a.加强监测、预报;b.植树造林;c.修建水利和护坡工程,加固堤防;d.制定救灾应急预案寒潮提前发布寒潮消息或警报干旱a.农牧林结合,营造防护林,改善生态环境,选择耐旱作物;b.开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c.跨流域调水;d.循环用水,节约用水;e.改进耕作制度等暴雨洪涝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等。非工程措施:a.监测、预报;b.洪泛区土地管理;c.建立洪水预报警报系统;d.拟订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e.实行防洪保险等地质灾害地震a.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b.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c.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地震);d.护坡固坡,植树种草,恢复植被(滑坡、泥石流)滑坡泥石流(xx4月浙江选考)下图为贵州省略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贵州省主要地质灾害有滑坡、_、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等,分析该省地面塌陷多发的原因。解析本题以贵州省略图等材料为切入点,考查地质灾害及成因。地质灾害类型主要包括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等。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地质现象。根据形成塌陷的主要原因,分为自然塌陷和人为塌陷两大类。前者是地表岩石、土体由于自然因素作用,如地震震动、降雨雨水向地下渗透、自重压力、地下潜蚀掏空等,引起地面向下陷落;后者是由于人为作用导致的地面塌落,如在地下采矿、坑道排水或施工中发生突水、大量开采地下水、水库蓄引水等。贵州省喀斯特地貌广布,故该省地面塌陷为岩溶塌陷,属于自然塌陷,分析其形成原因时,要从喀斯特地貌的特征来分析。答案崩塌可溶性岩石多,地下溶洞发育;岩石裂隙发育,透水性好;地下水溶蚀作用强等。考点专练1.读图1和图2,回答下列问题。气象专家研究发现,我国旱涝灾害的发生和主要降水带的位置变化是由西太平洋高压的强弱和位置所决定的。当副热带高压脊点的位置向北、东移动时,我国北方雨量增多,易发生洪涝;副热带高压脊点的位置向南、西移动时,我国北方雨量减少,易发生干旱,南方情况则相反。图2(1)1952年和1970年相比,我国南方和北方的降水和旱涝状况有何不同?(2)读图2,图中的A河段是洪涝多发之地,试分析导致该区域洪涝多发的原因。解析本题考查了我国洪涝灾害的成因。第(1)题,根据图中不同年代500 hPa平均副热带高压脊点经纬度位置,即可判断。第(2)题,由图中经纬度可判断A为海河。海河流域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从气候、地势、水系形状等方面分析。答案(1)1952年,副热带高压脊点的位置偏西南,南涝北旱。1970年,副热带高压脊点的位置偏东北,北涝南旱。(2)属于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流域地势低平,不利于排水;河流属于扇形水系,各支流同汇一处,给A河段带来洪水压力;泥沙淤积严重,排泄不畅。2.下图为“我国干旱灾害发生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河南省干旱灾害频数在_以上。(2)干旱灾害频数大于30的地区有_、_、_(地形区)。(3)我国干旱灾害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气候比较湿润的季风区,其原因是什么?(4)为减轻旱灾,应采取的措施有哪些?解析第(1)、(2)题,直接读图即可。第(3)题,季风区的干旱多发主要从该气候区的降水变率大角度分析。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干旱形成可从影响我国东部季风区的雨带推移的影响分析。并结合降水量、蒸发量和用水量等因素分析其干旱的形成季节。第(4)题,从开源节流两方面分析减轻旱灾的措施。答案(1)20(2)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或华南地区)(3)季风区季风气候显著,夏季风不稳定;工农业发达,人口集中;干旱发生的频次高。(4)兴修水库,跨流域调水;发展节水农业;合理用水;防治水污染;实施人工降雨等。3.(xx新课标)古乡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上游地区有6条冰川,沟谷有厚度达300多米的堆积物。中游河谷狭窄。冰川末端伸入森林带。每年夏秋季常有冰川泥石流爆发,其破坏力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分析古乡沟夏秋季节冰川泥石流破坏力巨大的原因。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泥石流的成因主要包括降水条件(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汇流速度快、汇流量大)、地面松散物质条件(松散物质多,提供物质条件)、地形条件(坡度大,坡面径流冲击力和物质携带能力大)以及植被覆盖条件,结合具体材料可知该处冰川泥石流还有一个重要条件便是冰川消融提供大量水源。具体来讲,古乡沟沟谷中深厚的松散堆积物为泥石流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夏秋气温高,冰川消融量大,大量冰川融水会同此时较多的降水给泥石流提供了丰沛的水源;河谷狭窄加之落差大,为泥石流蓄积了巨大能量。答案深厚的松散堆积物提供了异常丰富的物质条件;夏秋气温高,冰川强烈消融,此时降水较为丰沛,冰川融水与降水叠加,提供了极为丰沛的水源;狭窄的河谷,巨大的落差,积累了巨大的能量。考点四防灾与减灾(加试)考点梳理一、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1.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1)目的:为了保障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防灾减灾。(2)指导方针:“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3)措施颁布和实施了与防灾减灾有关的专门性法律、法规。成立了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并领导并开展了减灾的一系列活动。2.主要减灾工程工程名称主要措施取得的成就长江防洪体系建设工程中下游:治理支流,加固干流堤防;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上游: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治理水土流失;建设三峡工程提高了防洪标准和能力,减轻了洪水对中下游地区的威胁,改善了生态环境“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人工造林、封山封沙育林和飞机播种造林;实行乔、灌、草相结合,带、片、网相结合,多树种、多林种相结合防风固沙、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重点治理区的环境质量有较大改善,生态、经济及社会效益明显淮河流域治理工程治理上中游水土流失;除险加固病险水库、河堤;疏通河道经历洪水和旱灾考验,治理任务仍然艰巨二、高新科学技术与防灾减灾1.高新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1)遥感技术在减灾中的主要应用:灾害前兆监测;灾害跟踪监测;帮助救灾;建立灾害模型。(2)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主要应用于灾后的通信联系、减灾过程中的灾情跟踪和监测;物资空投位置的精确定位、导航;洪水到达的实时监控;森林火灾发生地点的准确预报等。2.高新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前景(1)遥感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结合将更广泛地应用于灾害监测、评估、预报与灾害信息管理,使灾害监测实现综合监测化,并实现监测评估预测预警的智能化、自动化、网络化,大大提高灾害管理水平和防灾减灾的快速反应能力。(2)人工影响天气技术有:人工防雹、人工增雨、人工消雾、人工消云、人工抑制闪电、人工削弱台风等技术。(3)生物工程技术、新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等将对保护资源与环境、有效防治灾害发挥巨大作用。考点突破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或应急措施一、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二、洪水的自救与互救三、高新科学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高新科学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遥感技术(RS)灾害前兆监测;进行灾害跟踪监视,及时发出警报;帮助救灾;建立灾害模型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灾情发生后的通信联络;减灾过程中的灾情跟踪、监测、实时监控;灾害发生地点的准确测报;救灾人员赶赴发生灾害现场的导航和通信联络;可提高救灾的效率和精确度地理信息系统(GIS)对自然灾害进行预报预警和动态监测、灾害发生成因与规律分析、灾害损失调查、灾情评估等,还可以为制定减灾预案和指导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依据(xx浙江温州中学自选检测)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略图。根据相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影响图中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分布的主要因素是_、_。(2)如果该区域出现暴雨,山区易引发泥石流、滑坡、_、_等自然灾害。当你遭遇泥石流时,应采取的避险措施是_。(3)为减轻滑坡带来的危害,你认为甲城市应采取的主要防灾措施是什么?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高风险区多断层,等高线密集,坡度大。第(2)题,暴雨易诱发崩塌等地质灾害,为洪灾提供水源条件。泥石流流向低处,应向高处逃生;垂直于泥石流运动的方向可以最短路径远离危险区。第(3)题,对不稳定山坡加强监测;减少破坏山体平衡的工程活动;采取措施加固坡体,修建排水工程,可减轻滑坡所带来的危害。答案(1)断层坡度(2)崩塌洪灾沿垂直于泥石流运动方向,迅速向高处转移(3)在易发地段加强监测,尽量避免工程项目在该地段选址和施工;建设护坡、排水工程等。考点专练1.(加试题)(xx浙江4月选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下图为赤峰市及附近区域略图。材料二白灾是在冬季引起牲畜大量死亡的一种气象灾害。近年来,赤峰市游牧民在条件较好的区域定居,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居民点,在居民点附近种植饲草发展畜牧业。赤峰市发挥当地优势,发展通过种(种植业)养(畜牧业)加(加工业)产业链,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业综合生产力提高。分析赤峰市发生白灾的自然原因,并说明定居后牧业抗灾能力增强的主要原因。解析本题以内蒙古地区的东部为区域背景,考查畜牧业发展变化、气象灾害等内容。首先要从材料二正确理解“白灾”是雪灾,然后要注意“灾”的含义,即造成的危害大。第二小问,要抓住“抗灾能力”这个关键词。抗灾能力包括牧业对草地资源依赖性变化、冬季饲料储备情况、牲畜棚舍建设情况、当地居民的抗灾意识和救灾能力等方面。答案气温低;降雪量大;积雪覆盖草场时间长。饲草储藏增多;圈舍对牲畜的防护增强。2.下图为京津冀地区泥石流灾害风险等级分布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该地泥石流灾害高风险区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自然原因。(2)说出为防范泥石流灾害应采取的措施。解析注意高风险区在图中的位置,空间分布要用图中信息(山脉、河流)来回答;泥石流灾害成因可从地势起伏、松散物质、降水等角度分析。防范措施包括灾前预防、灾中应急等方面。答案(1)泥石流高风险区主要分布于北部和西部山区河谷地段。该地地质条件复杂,地表碎屑物多;地势起伏较大,沟谷发育;降水集中,多暴雨。(2)关注当地气象及灾害预报;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逃离;不要在河滩和山谷中露营(大雨时不宜在沟谷停留;不宜在有大量固体堆积物的陡坡下避风、避雨)。(任答两点)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堰塞湖是指地震后引起的大规模山体滑坡,河水冲积泥土、山石,堵截河谷或河床后贮水形成的湖泊。地震灾区堰塞湖应急处理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降低和排除堰塞坝以内拦蓄的大量洪水,保证堰塞湖的稳定和安全,以免堰塞湖蓄水可能引发堆积体上游淹没或溃决,产生二次灾害。(1)试分析堰塞湖对该区域地理环境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2)在抗震救灾中将遥感技术(RS)广泛运用到对地震滑坡、堰塞湖的动态监测上,请说明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3)针对堰塞湖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解析第(1)题,堰塞湖堵塞河道,形成临时性的“湖泊”。由于水位的抬高,浸泡河流两岸,容易引发滑坡和泥石流;堰塞湖形成的湖坝,极易崩溃,引发洪水灾害。第(2)题,运用遥感技术,及时获取准确的信息,可为防灾减灾提供指导。第(3)题,针对第(1)题堰塞湖所产生的不利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答案(1)容易诱发新的滑坡、泥石流;湖坝崩溃容易造成洪水危害。(2)遥感观测范围广、信息获取量大、速度快,可以为地震滑坡、堰塞湖的科学处置与减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3)加强监测预报;及时疏通河道(在堰塞湖堤坝上开挖泄洪槽);及时疏散和撤离居民。4.(xx10月浙江选考)阅读非洲某区域略图,完成下列问题。近年来,非洲东部不少国家遭受严重的旱灾,简析其大旱的自然原因。应对干旱,这些国家在发展农业中可采取哪些措施?解析读图可知,非洲东部为热带草原气候。干旱的原因应根据气候特征从降水变率、降水总量、蒸发量等方面来分析。应对农业旱灾的措施,可从水资源的开源节流、进行国家合作、培育抗旱农作物等方面来分析。答案原因: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变率大;气温高,蒸发量大;近年来气候异常,降水偏少。措施:修建水库等水利工程;提高区域用水协作协调能力;培育抗旱农作物等。课时训练1.(xx海南地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雪崩是积雪在陡峭山体发生的一种瞬间崩落现象,运动速度快、冲击力大。火山喷发、地震等可诱发雪崩。1970年5月31日,甲市(位置见下图)发生里氏7.6级地震,距该市130千米左右的山峰发生大规模雪崩。雪崩导致乙市在几分钟内全城被毁,两万多居民死亡。分析此次雪崩形成及乙市受灾严重的原因。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以及城市受灾重的原因。对于雪崩的形成原因主要从灾源和诱导源分析,根据当地的地形特点海拔高导致终年积雪,积雪蓬松稳定性差,地震导致山体震动破坏积雪稳定性。对于城市受灾重的原因主要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方面分析,乙市位于雪崩经过的路径上,山体坡度大时雪崩速度快冲击力大增强破坏性,加上爆发突然,乙市人员短时间内难以转移,人员伤亡大,建筑损坏严重。答案附近山地海拔高,终年积雪;地震破坏积雪稳定性,诱发雪崩;山体坡度大,雪崩速度快,冲击力大,破坏性强;乙市位于雪崩路径上,雪崩突发,到达时间短,人员来不及逃生。2.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玉米冷害风险区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分析A、B两地玉米冷害灾损的差异,并说明成因。(2)该地区应如何减轻玉米冷害灾损?解析第(1)题,解答本题思路如下:第(2)题,从良种培育及防灾措施和预报预警措施等方面分析。答案(1)B地灾损高于A地。A地纬度高,山岭地区,玉米种植面积少,虽然玉米冷害风险高,但灾损低;B地为平原地区,玉米主产区,虽然玉米冷害风险低,但灾损高。(2)培育耐寒品种;使用地膜覆盖技术;加强天气监测预警等。3.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工作站发布xx年草原鼠害调查情况:全区春季草原鼠害危害面积达10 715万亩,严重危害面积为5 225.6万亩。位于呼伦贝尔草原的新巴尔虎右旗鼠害面积达800多万亩,占全旗草场的40%。当地监测显示,该旗生存着上亿只老鼠,每天可吃掉上千吨牧草。材料二xx年夏季,受上游降水影响,洞庭湖区水位迅速上升,约20亿只东方田鼠从洞庭湖滩向垸内转移。湖滩上到处可见老鼠窝,堤岸、护坡变得千疮百孔。(1)鼠灾造成的危害有哪些?(2)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防治鼠灾?解析第(1)题,依据材料,鼠灾会危害农林牧业生产,危及堤岸、护坡等工程安全;破坏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老鼠能传播鼠疫,危害人体健康。第(2)题,可以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对鼠灾进行监测,使用天敌、药物等方式灭鼠,湖垸区可修建防鼠墙。答案(1)啃食农作物、牧草及林木,危害农林牧业生产;在地下打洞,危及沿湖防洪大堤等工程安全;加剧土地荒漠化;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2)利用地理信息技术等手段加强鼠灾监测;改善灾区的生态环境,利用天敌灭鼠;采用药物灭鼠;修建防鼠墙等。4.下图示意我国部分地区冷冻灾害发生频次分布。读图回答问题。(1)指出冷冻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分析图中P区域冷冻灾害高发的原因。(2)简述该区域农业生产预防冷冻灾害可采取的主要措施。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冷冻灾害高发的原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预防措施,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第(1)题,冷冻灾害对农业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作物减产、农业设施受损;由图可知,该地位于山区,地势较高,且山地地形阻碍寒潮南下,加剧了该地区的冷冻灾害。第(2)题,预防冷冻灾害主要从监测预报、防灾管理、生物措施等方面分析。答案(1)农业减产(农作物、牲畜、林木、渔业减产);农田基础设施被破坏。寒潮南下受地形影响,冷空气堆积;地势较高,气温低。(2)加强天气监测与预报;加强减灾防灾管理,做好防冻措施;培育与推广耐寒品种。5.(xx新课标)河南省按水文气象特点可分为5区。下图示意河南省各水文气象区14501979年水旱灾害年数。概括河南省14501979年水旱灾害空间分布特征,并解释原因。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河南省北部水旱灾害发生年份明显多于南部地区。我国季风气候显著,大致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南北分别是亚热带季风和温带季风气候,两种气候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存在较大的差异,造成河南省南北方水旱灾害的空间差异。答案分布特征:北部(三区)水旱灾害发生年份相对较多,南部(两区)水旱灾害发生年份相对较少。原因:北部(三区)和南部(两区)基本上以秦岭淮河一线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