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课件 北师大版必修2.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487840 上传时间:2020-01-30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2.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课件 北师大版必修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课件 北师大版必修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课件 北师大版必修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案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学习 探究区 反馈 训练区 1 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 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2 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 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 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课标要求 教材问题解答 学习 探究区 一 历史性的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 1 背景1976年粉碎 四人帮 以后 在两年时间里 国民经济的徘徊不前 人民生活没有改善 2 召开 时间 年12月 地点 3 内容 1 思想路线 提出了 开动脑筋 团结一致向前看 的指导方针 重新确立了的思想路线 答案 1978 北京 历史叙述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 2 政治路线 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上来 3 经济路线 党和国家的工作以为中心 作出了的伟大决策 4 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和共和国历史上最具深远意义的历史转折 成为中国共产党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起点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答案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经济建设 改革开放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 1 指导思想上 从 以阶级斗争为纲 转移到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 政治上 从维护僵化体制转向全面改革 从强化集权 个人崇拜转向民主政治 3 经济上 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向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4 对外关系上 从保守转向对外开放 逐步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从 战争论 转向 和平发展 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 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 5 文化上 从轻视知识 践踏人才转向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 并提出 科教兴国 战略 归纳总结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农民自发变更土地使用权开始的 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特征 逐渐成为中国农村经济的主要经营形式 名师指津 材料最近 国外一位学者提出了 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 的观点 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借用这句话设计了右面这张主题演讲的图片 思考 1 1978年中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 答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答案 深化探究 思考 2 为什么中国的1978年会被视为21世纪开始的标志 答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 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21世纪中国社会仍是坚持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因而是对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政策的延续与发展 二 经济体制改革 1 农村改革 1 原因 长期实行的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 农村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 内容 把集体土地承包到农户 用经营取代生产队的集体经营 3 影响 使农民有了和的自主权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成为中国农村经济的主要经营形式 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展开 计划经济 答案 历史叙述 人民公社体制 家庭个体 生产 分配 生产经营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 重点 的改革 2 主要内容 管理体制方面 实行分开 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离 使企业拥有自主权 增强了活力 在所有制方面 逐步转变单一的公有制为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在分配方面 实行以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3 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经济体制改革 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 中国的国民经济走上了 的道路 国有企业 公有制 按劳分配 答案 政企 经营 持续发展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国营企业为重点 是从扩大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开始的 相继经历了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发展阶段 名师指津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土地公有制 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 而没有所有权 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出发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易混易错 如何全面准确地认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 实行原因 人民公社体制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 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 2 主要特点 它以土地等基本的生产资料的公有为前提 把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有机地结合起来 3 积极影响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向专业化 商品化 现代化方向发展 促进了乡镇企业和城镇化的发展 重点精讲 探究点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深化探究 材料 图一农民领取生图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产承包合同书经营后农业大丰收 思考 1 图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这一事件使农村土地发生了什么变化 答案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民获得了土地的使用权 土地仍归集体所有 答案 思考 2 出现图二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大发展 材料1956年 上海天气很热 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 采取购买风扇 鼓风机降温的措施 但是企业即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自主权 要经过层层批报 当时要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 盖11个章 等最后的章盖完了 夏天已经过去了 沈阳有两个厂 一个是铜厂 一个是电缆厂 两厂仅相隔一墙 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 铜厂归冶金部门管 所以导致了冶金部把铜调到外地去 而电缆厂要从云南调进铜 这样就造成了运输上和时间上的浪费 思考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为改变这种状况 国家采取了什么措施 答案问题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没有自主权 不能发挥创造性 积极性 造成了官僚主义和大量的浪费 影响了生产力的发展 措施 实行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环节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答案 探究点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 背景 1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 中国的改革进入关键时期 2 1992年初 邓小平发表 确认社会主义也可以实行市场经济 2 过程 1 1992年10月 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 的目标 2 1993年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 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确定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体系和基本框架 一系列重要谈话 答案 历史叙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 3 1997年 中共十五大进一步指出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 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发展市场经济 不断 生产力 4 21世纪初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起来 3 意义 1 使中国的社会生产力得到飞速发展 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 2 人民的生活发生巨大的变化 解决了 问题 朝着 的目标迈进 解放和发展 答案 温饱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计划经济体制的特点是行政手段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 资源配置方式是行政手段 而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 资源配置方式是市场配置 但是市场不是万能的 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与破坏性 历史认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除具有欧美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外 还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 一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三 国家能够对市场经济的运行实行有力的宏观调控 选自岳麓版 教材互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和作用1 特点 1 在所有制结构上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 中外合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等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不同的经济成分之间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 2 在分配制度上 以按劳分配为主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 3 在宏观调控上 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 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 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归纳总结 2 作用 1 市场机制能够推动资源的合理流动与分配 提高资源利用率 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2 宏观调控有利于保持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 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平稳运行 新中国经济体制经历了哪三次重大变化 1 第一次 新中国成立初至1956年 从建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体制向高度集中 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转变 2 第二次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经济 从计划经济体制转为以计划经济为主 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 3 第三次 中共十四大以来 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归纳总结 第一组过去购物要凭票抢购 答案第一组图片反映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第二组图片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两种经济体制最大的区别是资源的配置方式是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为主还是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 答案 深化探究 思考 1 两组图片分别反映了怎样的经济体制 它们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第二组今日商品任意挑选 材料 答案措施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 1992年 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1993年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原则具体化 系统化 1997年 中共十五大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等问题提出新思想 答案 思考 2 从第一组图片到第二组图片的转变 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 返回 课堂小结 1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使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于 A 1949年B 1956年C 1966年D 1978年 解析1978年12月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 解析答案 反馈 训练区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2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实行 两权分离 取得良好效果 近年来又实行 三权分置 拉开了第三次土地改革的序幕 两权分离 中的 两权 是指 A 所有权 承包权B 经营权 承包权C 自主权 承包权D 所有权 经营权 解析1978年 安徽 四川的一些农村 开始实行包产到组 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 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拥有对土地的承包权 但是所有权仍然归集体 也就是所有权和承包权相分离 选择A项符合题意 A 解析答案 1 2 3 4 5 6 3 右图是中国大陆一幅描述人们经济生活的漫画 此时的流行语是 A 人民公社 一大二公 B 工业增速 超英赶美C 阶级斗争 一抓就灵D 改革开放 联产承包 解析提取图片中的关键信息 欢迎选购 可以看出此时期的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因此 漫画出现在新时期 综合判断此时的流行语是 改革开放 联产承包 D 解析答案 1 2 3 4 5 6 4 右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 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的出现是因为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B 调整 巩固 充实 提高 方针的落实C 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 城市改革刚刚起步D 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 政企分开 简政放权 解析1978年 农村开始经济体制改革 农民收入有了大幅度提高 到1985年前后 与城市居民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1984年 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城市居民的收入又逐步提高 城乡差距又有所扩大 C 解析答案 1 2 3 4 5 6 5 1991年首钢销售收入91 4亿元 是1978年的6 3倍 实现利税29 26亿元 是1978年的6 72倍 当时首钢能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是 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B 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的继续贯彻C 国民经济实行全面整顿思想的提出D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制定 解析本题分析的是1978年至1991年首钢效益快速增长的原因 B项指的是 一五 计划的特点 C项发生于20世纪60年代 D项出现于1992年中共十四大 故选A项 A 解析答案 返回 1 2 3 4 5 6 6 右图为 市场 一词在历届中共三中全会报告中出现的频率统计 其中1993年在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出现频率高的直接原因是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B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C 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基本确立D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1980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在全国普遍实行 故A项错误 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所以1993年 市场 一词出现频率比较高 故B项正确 到目前 我国只能说初步实现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并不能说基本确立 故C项错误 2001年中国才加入世贸组织 故D项错误 B 解析答案 链接阅读1 提示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反过来生产关系能推动或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小岗村以前搞人民公社体制 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成为 讨饭村 而 包产到户 后 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被调动 生产力得到解放 粮食产量不断提高 小岗村最终变成了 冒尖村 探究思考1 提示 突破 材料一指出要改革计划体制 发展商品经济 材料二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意义 中共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 解放思想 进一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教材问题解答 返回 2 提示 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 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实现了历史的伟大转折 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开辟了道路 确定党和国家的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 实施了一系列经济体制改革 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城市重点进行了国有企业改革 激发了企业活力 大大解放了生产力 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逐步扩大对外开放 利用外资和先进的技术 管理手段 加快了经济发展 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市场经济体制 以市场引领和推动经济的运行和发展 党和国家实行了一系列正确的方针 政策和措施 促进改革和发展 广大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 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推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