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第一节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习题鲁教版必修.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484847 上传时间:2020-01-3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第一节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习题鲁教版必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9-2020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第一节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习题鲁教版必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9-2020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第一节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习题鲁教版必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第一节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习题鲁教版必修1地理环境差异性的主要表现。2地理环境地域分异的成因及特点。3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一、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1表现及成因(1)表现: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及其组合上的差异。(2)成因:不同地域物质、能量分布的不同状况。2陆地自然带(1)形成过程 (2)名称及分布A热带疏林草原带,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C山地垂直带,D寒带冰原带,E亚寒带针叶林带,F热带雨林带,G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H热带荒漠带。3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二、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1水平地域分异名称规律成因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自然带大致与纬线平行,沿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热量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是产生这种分异的基础,水分条件也有重要影响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自然带平行于海岸方向延伸,垂直于海岸方向更替主要受水分条件控制,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递减2.垂直地域分异(1)概念:地表景观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现象。(2)成因:水分条件、热量状况及其组合的垂直变化。(3)分异规律:纬度越低,山体越高,自然带越丰富。3非地带性现象(1)影响因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和洋流等。(2)表现:与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不相吻合。(3)举例:南美大陆太平洋沿岸南纬330之间狭长荒漠带的形成原因:秘鲁寒流及安第斯山脉的阻挡。知识点一自然带的分布与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 问题探究读教材P58图312,探究下列问题。探究1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与气候类型的分布之间有什么关系?提示: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与气候类型的分布大致对应。探究2陆地自然带与气候类型的分布范围为什么不完全吻合?提示:自然带的形成是地理环境各种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二者的范围并不完全吻合。总结深化气候对自然带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会形成不同的自然带,自然带的分布和气候的分布基本一致,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所示(以北半球为例)。指点迷津(1)气候类型与陆地自然带的名称并非完全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对应的自然带同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同种气候类型控制下的自然带也有不同的特征,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亚热带地区大陆东西两岸中的自然带相差一个字“硬”与“阔”,但地理意义相差很大。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不是热带沙漠带,而是热带荒漠带。(2)气候带、植被带和自然带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植被是自然带最明显的标志,另外还有土壤,气候通过对植被、土壤等的影响,形成不同的自然带。学法指导歌诀法记忆全球自然带和植被地球腰带雨林做,宽约十度赤道分。季雨稀树林变草,绿腰两侧倍安分。回归西岸热荒漠,副高信风两恶民。东季西地亚热带,阔叶硬叶差有因。温季温海植同肤,温陆环绘漠草林。高纬亚寒针叶树,挚爱白雪冰洋邻。苔原冰原属寒带,冰雪世界基摩人。 对点演练气候是影响自然带分布的最重要因素。读图完成下列问题。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自然带分布模式图(1)在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中,甲地位于_(风带),请在图上相应的位置用箭头画出该风带的风向。(2)A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_,对应的自然带是_带。(3)从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上可以看出,C地在_和_的交替控制下形成地中海气候,与之对应的地的自然带是_带。(4)图中_(填字母)气候对应两种不同的自然带,_、_(填字母)两种气候对应同一自然带。解析:第(1)题,甲地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所以为北半球西风带,风向为西南风。第(2)题,A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对应热带雨林带。第(3)题,C地位于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结合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可知,C地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第(4)题,温带大陆性气候按降水多少,分别形成了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对应的自然带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答案:(1)西风带画图略(提示:西南风)(2)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3)副热带高气压带西风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4)FDE知识点二陆地自然带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判断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方法主要看自然带的延伸方向和更替方向。一般来说,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的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最明显的大洲是非洲;南北方向延伸、东西方向更替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如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自然带的变化。(1)在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2)在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拓展延伸高、中、低纬度地区地域分异存在重大差异的原因(1)高纬度地区和低纬度地区表现最为明显的是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这是因为高纬度地区气温低,蒸发量小,相对湿度大,东西方向上的水分条件差异小;低纬度地区则因地处赤道低气压带,降水普遍较多,水分条件的东西差异也很小。(2)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表现尤为显著。这主要是因为中纬度地区大陆广阔,大陆西岸通常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大陆东岸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从而形成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内陆由森林带到草原带再到荒漠带的依次更替。学法指导歌诀法记忆自然带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赤到极,热量基,东西延伸南北替。海陆差,水分基,南北延伸东西替。 对点演练甲、乙两图分别为沿某条经线和纬线绘制的部分地形剖面和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甲乙1甲图自然带分异的基础是()A水分 B热量C地形 D土壤2乙图中的图例依次表示的自然带是()A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温带草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温带荒漠带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草原带解析:1.B2.C第1题,甲图在非洲大陆,自然带大体呈带状南北对称分布,沿纬线方向延伸,沿纬度变化方向更替,属于以热量为主导的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所以正确答案为B项。第2题,乙图中自西向东降水逐渐增多,自然带依次为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某研究人员依据我国多年平均气候资料,按一定方向分别选取了AF和共12个地区,分类绘成甲、乙两图。读图完成34题。甲乙3关于甲、乙两图反映的地理环境分异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甲图反映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乙图反映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从A地到F地,经度发生变化从地到地,纬度发生变化A BC D4如果某地水热状况与D和地区比较相似,则对该地情况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带可能是热带疏林草原带B可能是温带季风气候C可能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D可能生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解析:3.A4.B第3题,甲图AF热量逐渐减少,是因为纬度逐渐增高,体现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乙图从水分逐渐减少,是因为距海洋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体现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第4题,从图中可见D的积温在4 000左右,地区的降水在600 mm左右,据水热状况可判断该地应该在我国华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对应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知识点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问题探究下图是珠穆朗玛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读图探究问题。探究1如何确定珠穆朗玛峰南坡山麓地带所处的热量带?提示:根据山地山麓自然带与所在纬度水平自然带一致的规律,山麓的自然带(基带)反映山地所处的热量带。珠峰南坡山麓基带为常绿阔叶林带,说明处于亚热带。探究2珠峰北坡为何缺少森林带?提示:自然带的形成是从水热状况及其组合方面分析。北坡海拔高,气温低,不具备森林生长所需的水热条件。探究3珠峰南北两坡相比,自然带较丰富的是哪坡?分析原因。提示:南坡自然带丰富。南坡比北坡纬度低,热量条件好;南坡为迎风坡,水分条件好;南坡山麓海拔低,与山顶相对高度大,自山麓至山顶水热条件差异大,自然带复杂。探究4如何判断迎风坡与背风坡?提示:迎风坡降水较为丰富,自然带的数量较多,雪线的海拔较低,如珠峰南坡的积雪冰川带分布的海拔较低,说明降水较多,为迎风坡。 总结深化(1)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数量多少的因素(2)垂直带谱分布特点同一自然带在山地阳坡的分布高度高于阴坡;迎风坡高于背风坡。纬度低的高大山地自然带数量要多于纬度高的山地。山地雪线高度与气温、降水、地形的关系学法指导“四步法”判读山地垂直自然带第一步:分析基带类型:由基带类型可推知山地所处的气候区。第二步:分析带谱的丰富程度:一定高度的山地,自然带带谱越丰富,说明山地所处的纬度越低。第三步:分析同一自然带在山地不同坡向分布的高低:一般情况下,同一自然带在向阳坡、迎风坡分布的海拔较高。第四步:分析雪线在不同坡向分布的高低:雪线较低的往往为迎风坡。对点演练下图是我国不同纬度的两座山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1图中代表阳坡的是()A甲A 乙CB甲A 乙DC甲B 乙CD甲B 乙D2乙图中D坡自然带谱复杂的原因是()A纬度低,海拔高B纬度低,相对高度大C纬度低,降水少D纬度低,降水多3与乙山的针叶林相比,甲山的云杉林分布高度较低,主要原因是()A甲山纬度较高,温度较低B甲山纬度较高,降水较少C甲山纬度较高,背风坡温度高D位于甲山背风坡,降水较少解析:1.B2.B3.A第1题,根据同一山体、同一自然带阳坡海拔较阴坡高判断,A、D为阳坡。第2题,影响自然带谱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山体海拔及山体相对高度。第3题,影响不同纬度同一自然带高度的主要因素是纬度高低。4读我国三座名山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数字所代表的自然带依次是_、_。(2)在三座山峰中,天山自然带最丰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比较天山南北两坡的雪线,较低的是_坡,导致天山雪线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4)造成贺兰山地两侧带谱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解析:第(1)题,大兴安岭随着海拔升高,地形抬升作用使降水增加,发育为落叶阔叶林;海拔继续升高,热量减少,植被演变为针叶林。第(2)题,影响山地自然带的因素主要有纬度、海拔和相对高度。图示三座山脉纬度位置近似,因此垂直带谱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海拔和相对高度。海拔和相对高度越高,垂直带谱越丰富。第(3)题,同一山体,降水越多的山坡冰雪覆盖面积越大,则冰雪下限即雪线海拔越低。第(4)题,同一山体相对高度近似的不同坡向,垂直带谱的差异主要是由水热条件变化的多少所致。南北走向的山地,一般迎风坡降水多,水热条件更加复杂多变,带谱更加丰富。答案:(1)落叶阔叶林带针叶林带(2)天山的相对高度比贺兰山、大兴安岭的相对高度高得多。(3)北水分(降水、湿度)因素的差异(4)贺兰山东坡是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西坡是背风坡,降水较少。知识点四陆地环境的非地带性现象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水热条件的地域组合。但是某些地区因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和洋流等因素的影响,往往表现出与上述分异规律不相吻合的现象,这种现象叫做非地带性现象。具体表现为“约束”“改变”“缺失”“块状”几种情况,如下表所示: 实际分布的自然现象形成原因按理想状态的地带性分布约束南美大陆西岸3S30S狭长的热带荒漠带安第斯山脉阻挡海洋水汽热带雨林带(北)、热带草原带(中)、热带荒漠带(南)秘鲁寒流降温减湿改变南美洲大陆南段东岸形成温带荒漠带(巴塔哥尼亚沙漠)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气流深入内陆温带草原带(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东)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呈现热带草原景观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带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的热带雨林带地处东南信风迎风坡,多地形雨热带草原带东南信风来自海洋,暖湿马达加斯加暖流增温增湿巴西高原东南部的热带雨林带;澳大利亚东北部的热带雨林带;中美洲东侧沿海的热带雨林带成因类似于马达加斯加岛东岸的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缺 失南半球缺少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南半球相应纬度带是海洋,没有陆地分布苔原带(较高纬度)、亚寒带针叶林带(较低纬度)块状天山、昆仑山山麓的绿洲高山冰雪融水使其地表水或地下水丰富温带荒漠带埃及尼罗河沿岸形成“绿色长廊”尼罗河河水的灌溉热带荒漠带学法指导地带性、非地带性的关系及区分 (1)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关系的表现非地带性因素叠加在地带性因素之上,使地带性分布规律变得不很完整和不很鲜明。地带性因素的影响是基本的、普遍的,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是局部的、特殊的。各地的地理环境都具有其所处地带的地带性特征,同时又不同程度地受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使自然环境更加复杂。(2)非地带性分异规律与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区分非地带性可理解为两层含义一是该地按照常理不应该出现的地理事物,但出现了,如马达加斯加岛东侧的热带雨林带;二是该地按照常理应该出现的事物,却没出现,如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地带性与非地带性的判断方法依据该现象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海拔,按地带性分异规律判断应该是什么自然带,然后将实际环境与理论上的自然带相比较,如果一致就是地带性现象;如果不一致就是非地带性现象。 对点演练读下图,完成12题。1图示六处自然带形成过程中,受非地带性因素干扰最大的是()A两地 B两地C两地 D两地2三地气候()A类型相同,成因不同 B类型不同,成因不同C类型不同,成因相同 D类型相同,成因相同解析:1.D2.A第1题,地由于海拔高(东非高原)形成热带疏林草原带,而不是热带雨林带;地由于受暖流、地形(山地迎风坡)的影响而形成热带雨林带。第2题,都属于热带疏林草原气候,但成因不同。读亚洲东部某区域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34题。3P自然带在大陆东岸比西岸分布的纬度低,其主要影响因素为()A大气环流、地形B太阳辐射、洋流C大气环流、洋流D太阳辐射、地形4南半球缺失的自然带有()AF、P BP、HCF、H DE、F解析:3.C4.B第3题,该题考查非地带性的影响因素及表现。据图可判断E、F、P、H自然带分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P自然带分布区大陆东岸受冬季风和千岛寒流影响,大陆西岸受盛行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因此,同纬度大陆东岸温度比大陆西岸低,导致自然带分布位置不同。第4题,受海陆分布影响,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读下面的中国部分区域图及下列描写地理景观、地理规律的佳句,完成12题。1“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今西安附近)花落时”,诗歌中描述的现象()A反映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是由两地的水分差异造成的C是由流经两地的河流流量不同造成的D是一种非地带性现象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句诗从地理角度理解()A反映了冬季风到达不了玉门关B反映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反映了玉门关的热量条件不适合杨柳种植D反映了玉门关以西绝对无杨柳生长解析:1.A2.B第1题,本诗句反映了不同区域自然景色的差异,这反映的是由太阳辐射不均引起的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第2题,“春风”是指夏季风,这体现了由海陆位置差异导致的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读图回答34题。3图中从到的自然景观变化体现了()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D非地带性现象4影响图中从到自然景观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热量 B地形C地质 D水分解析:3.B4.D第3题,从到的自然景观的变化是纬度方向的变化,体现的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第4题,图中从到自然景观变化体现的是经度方向上的变化,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水分。读四川省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56题。5甲表示的植被类型最可能是()A针阔混交林B常绿阔叶林C热带雨林D荒漠6影响该山地东西两坡植被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水分 B热量C海拔 D土壤解析:5.B6.A第5题,四川省位于亚热带,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山地基带的植被类型应与当地对应的水平自然带一致,即为常绿阔叶林,而甲位于夏季风迎风坡,故为常绿阔叶林。第6题,从图中可以直观看出,该山地东坡受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自然带谱多,水分条件好,森林分布多;而西坡处于背风坡,降水少,水分条件差,以荒漠草原为主。所以影响该山地东西坡植被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为水分。7读下面三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图3(1)图2中出现的自然带地域分异与_(图1或图3)相同,反映的是_的地域分异规律,这一规律形成的基础是_。图3中D自然带名称是_。(2)图1中AC依次出现的自然带反映的是_的地域分异规律,这一规律形成的基础是_,该地理分异规律在_(低、中、高)纬度表现最明显。解析:第(1)题,图2中出现的自然带地域分异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与图3相同,热量的差异是其形成的基础。图3中D位于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第(2)题,图1中AC依次出现的自然带依次为森林带、草原带和荒漠带,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的基础是水分,在中纬度地区表现最明显。答案:(1)图3从赤道到两极热量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2)由沿海到内陆水分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