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四 第10课时 专题整合提升课教学讲义.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482865 上传时间:2020-01-3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四 第10课时 专题整合提升课教学讲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四 第10课时 专题整合提升课教学讲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四 第10课时 专题整合提升课教学讲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四 第10课时 专题整合提升课教学讲义链接一明朝内阁与清朝军机处之比较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相同点目的都是为了加强皇权而设立,且都达到了目的构成都具有机构简单,官员品级不高,行政效率较高的特点影响都导致权力高度集中,但同时也使封建专制制度趋于僵化而走向衰败不同点背景明代废除丞相后,皇帝政务繁多,故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办理西北军务,加强皇权地位只是皇帝的顾问机构,没有法定地位,无定员是政府法定部门,有品有级特点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皇帝的决策和国家大政方针,保密性不强无决策权,只是跪受笔录,保密性强链接二阻碍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主要因素1腐朽的封建制度的束缚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2统治者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实行专卖制度,对民营商业课以重税,影响了扩大再生产的资金的积累和国内市场的扩大。3长期以来抑商和歧视商人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4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的“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限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针对训练1(xx长沙联考)钱穆认为:“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A秦、汉B明、清C宋、元 D隋、唐解析:选B。材料认为中国古代政治的进步在于政府的权力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形成君权与相权相互制约的关系,明代废除丞相,清设立军机处,君权高度强化,与“相互制约”背道而驰,B项符合题意。2(原创题)张居正是明代的内阁首辅,和珅是清朝的军机大臣,两人都拥有的权力是()A对重大政事进行决策B向执行部门传达皇帝的旨意C决定采取怎样的外交政策D管理六部并监察政府官员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比分析能力,考点是明代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职责权限。根据教材所学可知,军机大臣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无决策权,故排除A、C两项;内阁和军机大臣都不具有监察职能,故排除D项。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都可以向执行部门传达皇帝旨意,故B项符合题意。3(xx甘肃河西五市联考)民谣“山西人,大褥套,发财还家盖房置地养老少”反映了古代山西人外出经商的普遍追求。从中也可解释近代晋商衰落的原因是()A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彻底瓦解B以农为本传统观念的逐步松弛C财富流向无益于资本原始积累D投资周期过长致使资金大量积压解析:选C。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以商富之,以农守之”的传统观念,这样就使商人积累起来的财富流到农业领域,严重影响到手工工场的扩大再生产,反过来又影响到商业的发展。故应选C项。4(xx河北廊坊模拟)明朝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后,一直到嘉靖时期,海禁政策时松时紧,总体上说是以紧为主。但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海外贸易的需求日益增长,出现汪直等民间海商集团,然而明政府认为其是与倭寇勾结的海盗行为,屡次镇压。以上现象造成的最深远影响是()A汪直等海商集团与倭寇勾结损害了政府利益B使沿海百姓丧失了部分经济收入C强化了“海禁”政策D扭曲了中国人的海洋观念,丧失了面朝大海发展自我的机会解析:选D。注意题干要求“最深远影响”,“海禁”政策对中国社会最深远的影响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不利于中国社会的转型,比较四个选项,与此最接近的是D项,故D项正确。关联一明清时期中国和西方历史的不同走向中国西方经济农耕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开展工业革命,向工业化国家转变政治君主专制统治进一步强化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资本主义制度逐步确立外交闭关锁国殖民扩张思想理学占主导;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科技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没有发展为近代科技近代科学产生典题训练1(xx广东珠海质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晚明时,中国政治上已明显比西方落后。(清朝)康乾历称“盛世”,但生产力并无根本性进步,乾隆晚期,国运已现衰象。几百年欧洲每个世纪都有创造。中西发展趋势上差异,已十分昭然。陈乐民欧洲与中国材料二18世纪末19世纪初,历史来到了一个岔路口,英国出现工业革命并且领先于世界,东西方之间开始逐渐背离,分道扬镳,距离越来越大。彭慕兰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试对中西方社会从17世纪至19世纪前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的不同发展趋势加以比较。解析:本题考查对比分析能力。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抓住时间限制:17世纪至19世纪前期,根据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答案:政治上:中国明清两朝加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而西方逐渐确立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经济上:中国没有产生根本性的变革,仍以自然经济为主,实行“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 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西方则进行了工业革命,经济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并继续殖民扩张的道路。文化上:中国在明末清初产生了批判继承儒家的民主进步思想,但影响并不广泛,明清中国社会的思想主流仍以理学为主体;西方17 世纪末以来产生了启蒙思想,并影响广泛。关联二比较中国与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异同比较项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西欧资本主义萌芽不同点产生的背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是在封建专制空前加强的情况下出现的西欧资本主义萌芽是在地中海沿岸的自治城市里产生的分布地区中国仅出现在江南一些地区的城市和少数几个部门,没有深入到农村西欧出现在许多国家的许多城市,并深入到农村商业资本所起的作用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主要在手工作坊内部产生,商业资本所起作用较小西欧资本主义萌芽有两条途径,商业资本起了巨大作用发展环境中国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西欧随着新航路开辟、殖民掠夺和重商主义的推行而发展很快结果影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没有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瓦解了封建社会,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相同点(1)都是在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出现的(2)都以手工工场的出现为标志(3)产生的时间大体上都在1416世纪,中国比西欧稍晚典题训练2(xx河北唐山模拟)李伯重英国模式:江南道路与资本主义萌芽说:“明清江南工业发展最主要的特点之一,是其重工业畸轻而轻工业畸重,从而形成一种超轻结构。规模庞大的轻工业加上规模同样庞大(甚至更为庞大)的农业,生活资料的生产占了社会生产的绝大比重,以重工业为主的生产资料生产在社会生产中所占比重十分微小。”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特点的成因为()A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B明清时期营养不良、先天不足的毛病C农业和轻工业比重大D政府重农抑商解析:选A。题干中“规模庞大的轻工业加上规模同样庞大(甚至更为庞大)的农业,生活资料的生产占了社会生产的绝大比重,以重工业为主的生产资料生产在社会生产中所占比重十分微小”表明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导致农业和轻工业发达,而重工业投资大,回报周期长,不是个体家庭所能承受的,故A项正确;近代民族资本主义轻工业发达,重工业薄弱是在于营养不良、先天不足的毛病,故B项错误;农业和轻工业比重大是题干中的现象,不是原因,故C项错误;题干中轻工业发达,重工业落后,与政府重农抑商没有关联,故D项错误。3(xx北京西城区质检)有学者认为,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材料中中国“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的准确理解是()A因闭关锁国而丧失世界贸易中心地位B中国传统的农耕经济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C工业革命没有对中国产生较大影响D没有形成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和市场解析:选D。题干反映明后期至清前期中国传统经济发达,但依然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没有充分发展,没有推动社会的转型。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两个关键的因素是资金与市场,故D项正确。题干材料“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表明A项说法错误;中国传统的农耕经济的发展为工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存在利于贸易发展的一面,B项排除;工业革命开始于1765年,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故C项“工业革命没有对中国产生较大影响”说法错误。,学生用书P55)主题一政治制度的完善与创新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热点综述制度创新是政治安定、国家统一的保证,明清时期,中国作为多民族统一封建国家,继续发展,政治制度的创新与完善功不可没。高考由这一着眼点切入,经常考查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如明朝内阁制的建立、清朝军机处的设立等相关知识。知识通关一、图示明清时期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二、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强化的特点与影响1特点(1)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如监察制度、选官制度、行省制度等都体现了继承性的特点;而内阁、军机处的设置则是一种新发展。(2)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主要体现在大明律的制定、特务统治的加强、八股取士的推行、军机处的设置和文字狱的严酷等方面。(3)体现了时代特征。君主专制逐渐达到顶峰,并且走向反动,反映了我国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2影响(1)积极影响明清君主专制强化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明清君主专制强化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明清君主专制强化有利于民族大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和提高。(2)消极影响经济上,君主专制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政治上,专制统治的空前强化剥夺了人民的政治权利和言论自由,民主思想和行动受到压制和打击。思想文化上,专制统治使知识分子脱离实际,阻碍了科技创新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对点训练1(xx石家庄模拟)乾隆三十八年,将秘密立储制度化。为防止意外,“又另书密封一匣,常以随身”。并称:“建储册立,非国家之福,召乱起衅,多由于此”,“不可不立储,而尤不可显立储”。该制度()A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B避免了皇族内部权力倾轧,有利于政局稳定C摆脱了宗法观念的束缚,有助于选贤任能D排除了其他势力对皇位继承的干扰,加强了皇权解析:选D。题干材料中“又另书密封一匣,常以随身”,可见在立储制度上,乾隆帝排除了其他势力对皇位继承的干扰,加强了皇权。A项是军机处设置的影响,故排除。皇族内部权力倾轧的现象始终存在,乾隆帝在立储问题上的做法有利于政局稳定是其直接影响,最根本的影响是加强了皇权,故排除B项。C项说法本身错误,直接排除。主题二经济政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热点综述政府的经济政策对一定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目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进一步深入发展,党和政府的经济政策的制定显得尤为关键。如何从历史上吸取经验教训,成为国家制定经济方针政策的重要课题。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被官方所沿用,但一定程度上出现并容纳了“工商皆本”思想的存在和发展;同时,“海禁”政策造成中国落伍于世界发展潮流,值得深思和引以为戒。知识通关一、图示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新变化及经济政策二、对古代经济政策的正确认识1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从战国时期开始,贯穿整个封建社会,对古代政治、社会经济、人们思想观念及价值观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明代“海禁”、清代闭关锁国政策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产物。2重农抑商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异同(1)相同点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都是统治者为维护封建统治而采取的政策,都是由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决定的。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都具有限制和压制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都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影响了中国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2)不同点战国时期最早实施重农抑商政策,贯穿整个封建社会;闭关锁国政策实施于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主要是为了征收赋税和巩固封建国家的统治,压制商业发展,实质是维护封建经济;闭关锁国政策主要是为了防范人民的反抗和西方殖民势力的侵犯。重农抑商政策主要是对国内市场进行严格的规定和控制,采取重征商税、限制商业活动和歧视商人的政策;闭关锁国政策主要是严格限制国人出海贸易和外商来华贸易。在封建社会前期,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有利于古代农业的发展,到明清时期,则阻碍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闭关锁国政策起到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这一政策的实行阻碍了明清时期的对外贸易往来,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影响了古代中国向近代社会的转型。闭关锁国政策导致封建统治者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导致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对点训练2(xx高考浙江卷)学习历史,不仅要广泛阅读,更要感悟智慧,融会贯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587年“并无大事可叙”。学者黄仁宇却从此年入手,剖析明中后期社会,写成万历十五年。该著作涉及的重要人物有:时年24岁的万历皇帝。他一方面依赖内阁,另一方面又以司礼监太监加以牵制,后来创造了近30年不上朝的专制主义君主制史上的“荒诞奇迹”;已经去世5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他生前虽然守住了内阁只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的底线,却把内阁政治演绎得有声有色;在这年去世的名将戚继光。他曾在浙闽粤沿海大败倭寇,保卫了东南海防;在内地已成功定居4年多的西方传教士利玛窦。他从欧洲出发,经过葡萄牙占领的澳门,活跃于广东一带。据万历十五年编写材料二玉米、番薯等“种出西土”,在不少地方开始种植。据(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书等(1)阅读材料,联系所学知识,简述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形态,并分析造成政治日益黑暗的重要原因。(2)试揭示明朝中后期在经济领域中(含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日益凸显出来的新气象和政府实行的老政策。(3)充分利用材料提供的信息,以日本、西欧(葡萄牙)为切入点,简要叙述明朝中后期中外关系的基本内容以及明朝政府的政策。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并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第(1)问,通过材料中“一方面依赖内阁,另一方面又以司礼监太监加以牵制”“内阁只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等信息与所学知识,从君主专制制度、内阁职能、内阁与司礼监的关系等角度加以分析。第(2)问,“新气象”可提取材料信息“玉米、番薯”,再结合当时手工业、商业出现的新情况加以回答;“老政策”即回答古代封建王朝对农业、手工业、商业的政策。第(3)问,“中外关系的基本内容”注意从日本、葡萄牙与明朝的关系等方面加以回答;“政策”即明朝政府对海事进行限制的一系列政策。答案:(1)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内阁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但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入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皇帝离不开内阁,但又以司礼监太监予以牵制,宦官参政,妨碍阁权,甚至控制内阁,导致政治日益黑暗。(2)蚕桑、棉花种植面积普遍扩大,美洲作物开始传入我国,资本主义萌芽,会馆频现,商帮势力强大。(答对三点即可)重农抑商。(3)倭寇骚扰;葡萄牙占领我国澳门,西方传教士进入内地。明政府维护“朝贡”体制,实行“海禁”政策。主题三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演变及认识热点综述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它深刻影响着华夏文明的进程,它所提倡的“大同小康”等思想对今天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儒家思想也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虽然儒家思想有其糟粕的地方,但是我们应辩证地看待,应充分挖掘和利用好这一历史文化遗产,将它继续发扬光大。高考重视对儒家思想的演变及认识等相关知识点的考查。知识通关一、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1中国古代儒学经历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创立与发展、西汉的改造与独尊、宋明时期的转型与成熟、明清之际批判与继承的演变历程,其演变是由时代政治、经济特征决定的。2自汉代武帝时期至清末,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以法家严刑峻法为辅助、以道教权术为手段的治国模式,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治国思想的基本格局。3儒学思想两千多年来独领风骚的原因,一方面其思想内涵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另一方面其强调的社会责任感,能够随时代需要的变化而不断地调整变化。二、全面认识儒家思想1对待儒家思想的正确态度:总的原则是继承其精华,剔除其糟粕。要继承和发扬儒家传统文化中的宝贵遗产,如“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历史责任感,“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精神追求,儒家思想所宣扬的人道主义精神,坚毅的人格,积极的生活态度,爱民态度和仁爱意识,尊老、爱幼、敬师和见利思义的为人准则等。2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1)儒家思想所倡导的道德规范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2)“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3)“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政治建设。(4)“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思想有利于和谐世界的构建。(5)民本思想有利于“三民”问题和民生问题的解决。(6)“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3儒家思想的世界影响:儒家思想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儒家思想在东亚、东南亚乃至欧洲影响巨大。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对其大加赞扬。4儒家思想的消极作用(1)作为维护封建专制的正统思想,其自身消极作用是很明显的。它是封建文化的主体,它倡导的“三纲五常”的道德戒律,束缚了人们的意志和人格,导致保守、封闭的民族性格,不利于民主和科学精神的形成。(2)它宣扬的等级制度、愚忠愚孝、封建礼教和束缚妇女的戒律,其负面作用非常明显。(3)儒家思想不重视农业生产知识的传授,不重视科学知识的学习,不重视逻辑,一味重视经验,阻碍了自然科学和科技的发展。对点训练3(xx高考江苏卷)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通过家国意识同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民族传统道德思想与规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材料二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训约十四条材料三宣圣谕。圣谕曰:“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此六事乃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曲尽做人的道理,件件当遵守。能遵守的便是好人。有一件不曾遵守便是恶人。愿我一族长幼会集祠(堂)中,敬听宣读,悉心向善,皆作好人,有过即改,共为盛世良民,贻子孙无穷福泽。明虎墩崔氏族谱族约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治主张。(2)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据材料二,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3)儒家的伦理思想深刻影响中国社会。据材料三,指出明代统治者与民众对儒家伦理所持的态度及其各自的做法。(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儒家伦理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可由材料一中“孝弟(悌)仁之本与”直接得出答案;第二小问注意回答的是“政治主张”。第(2)问根据材料二概括即可。第(3)问由材料三中信息“件件当遵守”“悉心向善,皆作好人”可得出统治者与民众对儒家伦理所持的态度及其各自的做法。第(4)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政治和思想道德等方面作答。答案:(1)根本:孝悌。政治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治民或德治);实施仁政。(2)主要内容:家庭和睦;宗族团结;乡里和谐。(3)态度:尊崇儒家伦理。做法:统治者提倡;民众遵守。(4)积极作用:维系家庭家族和睦;维护政治、社会稳定;传承民族道德,影响思想文化发展。课后达标检测10学生用书单独成册第10课时专题整合提升课(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xx福建漳州一模)明史太祖纪载,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朱元璋下令“命奏事毋关白(告知)中书省”。这表明朱元璋要()A裁抑相权B加强军权C建立内阁D改革行省制度解析:选A。中书省长官为丞相,“命奏事毋关白(告知)中书省”意思是奏事不要告知丞相,说明朱元璋要裁抑相权,故A项正确;中书省掌行政权,材料没有体现加强军权,故B项错误;建立内阁是在明成祖时期,故C项错误;中书省属于中央机构,行省制度则是中央对地方进行管理的制度,故D项错误。2(xx广东茂名一模)“最高命令称上谕:一种是明发上谕,一种是寄信上谕。寄信上谕是清代特有的直接由皇帝军机处寄给受命令的人。譬如给江苏巡抚的上谕,直接寄给巡抚后来凡是紧要的事,差不多都用寄信上谕发出了。”清朝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做好政令的保密工作B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C提高行政效率D加强对官员的监察解析:选B。材料反映廷寄是为了政令传输的保密,但不是主要目的,故A项错误;清朝军机处最大的特点是做事机密、速度快,主要是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效率提高,但不是主要目的,故C项错误;“加强对官员的监察”材料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3(xx北京东城区调研)自汉代到明清,“中朝、内阁、军机处”三个机构的共同点是()取代了相权行政效率低下强化了君权始终由高官任职ABC D解析:选B。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之后,相权才被取代,故错误;军机处机构简单,有官无吏,提高了行政效率,故错误;汉武帝建立新的中朝,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的设立,都强化了君权,故正确;汉武帝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故错误,选择B项符合题意。4(xx河北保定调研)明清科举,主要内容为四书大全五经大全,尤其重四书大全,相对于内容艰深的五经而言,四书则比较浅显。乾隆说:“士子所诵习,主司所鉴别,不过四书文而已国家设科举士,首重者在四书。”明清规定:阐述四书义,必须根据朱熹的四书集注,否则不予录取。对此分析错误的是()A以此宣扬程朱理学B有利于平民子弟参加科考C不利于选拔具有真才实学之人D有利于全面提高读书人的文化素养解析:选D。材料反映了明清科举制主要集中于四书五经,不涉及自然科学,因此不利于全面提高读书人的文化素养,D项错误,符合题意。5(xx绵阳高三诊断)耕织图耕图为南宋作品,为历代帝王推崇和嘉许。清康熙帝命画家重新绘制了该作品(下图),真实地反映了清代生产方式。对该作品的正确解读是()A铁犁牛耕耕作方式开始流行B牛耕逐渐普及到了大江南北C推动中国新的生产关系出现D农耕技术没有革命性的发展解析:选D。牛耕耕作方式开始流行是春秋战国时期,A项错误;从图不能看出其普及范围,B项错误;牛耕不属于新的生产关系,C项错误。清代还在使用牛耕这种传统的耕作方式,说明农耕技术没出现革命性的发展,故D项符合题意。6(xx泸州质检诊断)清代乾隆年间,学者洪亮吉曾言:“一人之居以供十人已不足,何以供百人乎?一人之食以供十人已不足,何以供百人乎?”由此分析洪亮吉人口论思想的进步性在于()A认识到人口激增会带来社会动乱B发现了清代人口增长的客观规律C肯定了人口多是国家富强的前提D揭示了人口猛增与资源分配矛盾解析:选D。从材料“一人之居以供十人已不足,何以供百人乎?一人之食以供十人已不足,何以供百人乎”可以看出作者已经认识到了人口的增长与资源之间的矛盾,故选D。A项中的社会动乱材料并未体现;B、C项也与材料明显不符。7(xx成都七中高三期中)清前期,景德镇某御窑厂有雇工300余人,其中圆器头,雕削头等工是“计工给食”,“其余工作头目雇请,俱给工价”。“御厂所制瓷器,大半备以回贡(回赐给来进贡者),故大内(皇宫)颁样烧造。”该窑厂()属于官营手工业产品主要用于皇室日用采用机器化生产成为民族工业的源头A BC D解析:选B。材料体现的是景德镇手工业生产的情况,其属于官营手工业,其产品主要用于宫廷使用,故正确,机器生产和民族工业都出现于清朝后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8(xx资阳高三诊断)儒家主张“学而优则仕”,晋商家族则有“学而优则贾”的传统,这说明()A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B晋商经营理念先进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D科举制度已经衰落解析:选A。由材料中的“学而优则贾”可知,晋商家族以经商为理想,与儒家主张“学而优则仕”不同,这是受商品经济发展影响所致,故A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管理理念,B项错误,资本主义萌芽的雇佣关系材料未体现,D项与史实不符。9(xx雅安中学高三月考)清人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认为:“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上,市廛次之,典与铺又次之。”与此认识相关的社会背景是()A当时国内商品经济繁荣B农民承担的封建地租沉重C政府倡导重农抑商D国家推行“海禁”政策,闭关锁国解析:选C。材料体现了以田地为主要财富目标的思想,这是受国家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而产生的思想观念,故C项符合题意。10(xx广安诊断)下面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演进的曲线图示。与d点直接相关的是()A孟子、荀子 B董仲舒、李翱C朱熹、王守仁 D李贽、王夫之解析:选C。观察图示,可知d点处于宋明时期,且儒学发展出现一个高峰,联系史实可知这是宋明理学,代表人物是朱熹和王阳明(王守仁),故C项符合题意。11(xx安徽黄山质检)黄宗羲指出:“治天下者既轻其赋敛矣,而民间之习俗未去,蛊惑不除,奢侈不革,则民仍不可使富也。”对该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发展商业,工商皆本B治贫须与治愚相互结合C整顿吏治,惩治腐败D统治者应实行轻徭薄赋解析:选B。材料的意思是,统治者即使减轻了赋税,但不改变民间落后的习俗,不除愚昧,不改奢侈,仍然不可能使人们富裕起来,因此要让百姓富裕还需要使他们摆脱愚昧,所以选B。12红楼梦中贾府四位小姐的名字分别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其谐音为“原应叹息”;第五回中有茶名为“千红一窟”、有酒名为“万艳同杯”,其谐音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这反映了该书的创作风格为()A爱国主义 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解析:选C。由材料可以看出,红楼梦暗喻社会现实,属于现实主义作品,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13(xx成都七中阶段性考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周朝后期,中国政治混乱。正是这一时期的政治混乱才迫使那些思想者不断反思社会的本质以及人们在社会中所应该承担的角色,一些人试图找到能够恢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法则。(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材料二政治、经济、文化等所有方面,唐和宋之间起了变化,这就是中古和近世的差别首先,从政治上讲,是贵族政治的衰落,君主独裁政治的兴起。与此同时选用官吏的方法,由从贵族阶级中推举变为通过考试录用了。摘编自李庆关于内藤湖南的“唐宋变革论”等材料三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皆以满臣充之。凡军国重务不由内阁票发者,皆交议政王大臣会议。雍正中设立军机处,议政之权遂微。乾隆壬子(1792年),纯皇帝(乾隆帝)特旨裁之。啸亭杂录卷四议政大臣(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政治混乱”的表现,并简述商鞅有关“恢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主张。(10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宋变革”在政治方面的表现。(8分)(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何说设置军机处是君主专制加强的表现?(8分)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第(1)题,“周朝后期”即指春秋战国时期,联系该时期诸侯争霸的史实答出“混乱”的表现,并以史实简述商鞅的主张。第(2)题注意“政治方面”的限定,联系史实概括答案。第(3)题考查对材料的解读能力,联系史实答出军机处的运行方式及加强了皇权专制的作用。答案:(1)表现:周天子权威逐渐削弱;诸侯割据,战争频繁;分封制逐步解体。主张:加强中央集权,推行严刑峻法(什伍连坐制度),奖励耕织,推广县制。(任答三点即可)(2)表现:贵族政治衰落,君主独裁政治兴起;创设三省六部制以及设立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等职务,不断分割相权;重视科举制。(3)设置军机处前,部分军国重务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商定;军机处设置后,军国大事由军机处按皇帝旨意办理,议政王大臣会议衰落,皇权得以加强。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国子学或国子监,是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清因明之旧制,世祖始修葺北京国子监。据清史稿选举志记载:“世祖定鼎燕京,修葺明北监为太学。顺治元年,置祭酒、司业及监丞、博士、助教、学正、学录、典簿等官。设六堂为讲习之所,曰: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广业。一仍明旧”。学子多来自官宦之家。由于政治腐败,学校成为科举的附庸,监生多纳粟入学,为科名声利而学,致于积重难返。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设学部,国子监归入学部。中国古代教育史话材料二不同于中世纪的教育,文艺复兴时期的学校教育,多为个人、教会所办,注重人的实际能力的培养,培养出为世俗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为此人文主义教育家对当时教育和教学的内容与方法进行了革新,还增加了艺术、政治、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教育。学校主要是贵族子弟,人文主义教育家以古代希腊的体育传统为依据,主张通过一般体育和军事锻炼发展学生的体格。一方面仍然进行虔信上帝的宗教道德教育,同时又强调培养勇敢、勤勉等品质的世俗道德教育。比如文艺复兴时期的德国大学,不仅汇聚了一大批人文主义思想家,而且拥有一批一流的自然科学家在传递着近代科学思想。在他们的影响下,才产生了第谷、开普勒等近代科学的先驱人物。外国高等教育史论集(1)比较清代的中国同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在教育内容、教育方向、管理体制上有哪些不同?(12分)(2)造成中国明清时期教育不同于西方的政治、经济因素有哪些?(6分)(3)分析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与清代在教育发展方面的差异对欧洲和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不同影响?(8分)解析:本题以教育制度为切入点,考查对中外相关知识的掌握。第(1)题依据题干设问的限定,从教育内容、方向和管理体制等角度分析两者的不同。第(2)题联系史实回答,政治上主要是由于君主专制制度,经济上则是自然经济的影响。第(3)题考查比较能力,依据史实答出两种不同的教育制度造成的对东西方的不同影响即可。答案:(1)不同:教育内容:中国是以儒家思想为主;欧洲则引进了人文主义的新知识。教育方向:中国培养官吏;欧洲培养世俗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管理体制:中国属于官办;欧洲民间办学。(2)政治:中国政治上厉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施行文化高压政策。经济:中国仍然是封建自然经济,缺乏改变教育的土壤和社会力量。(3)欧洲:开启了西方近代教育制度的先河;为西方培养了一批近代的人才,推动了近代科学的产生;促进了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运动。中国:本质上为封建统治服务,是君主专制制度的工具。禁锢了思想,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制约了社会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