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历史 单元复习三年高考真题演练 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新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481818 上传时间:2020-01-3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历史 单元复习三年高考真题演练 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 单元复习三年高考真题演练 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 单元复习三年高考真题演练 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历史 单元复习三年高考真题演练 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新人教版必修1一、选择题1、(xx年新课标卷文综31)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浙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 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 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 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答案】:B【解析】:1900年,清政府中央向列强宣战,南方的地方实力派却与列强勾结,这在本质上表明了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A项错在“有效遏制”;地方实力派也未成为列强代理人,排除C;刘坤一、张之洞等人列强的勾结是维护共同利益的需要,不能说明“分庭抗礼”,排除D。2、(xx年北京卷文综17)图8是一幅法国报刊上的政治讽刺漫画:义和团杀外国人为“野蛮”(BARBARIE);外国人杀义和团为“文明”(CIVILISATION)。这幅漫画的作者意在A主张武力解决争端B抨击西方殖民侵略C混淆文明与野蛮的界限D承认殖民者的双重标准【答案】:B【解析】:题中,“野蛮”行为不野蛮(正义),“文明”行为不文明(不正义),正是对八国联军对中国侵略掠夺这一本质的揭露。3、(xx年安徽省文综16)图五是抗日战争某一战场的局部示意图,与其相关的正确表述是A致力于扭转太平洋战局B有利于国际战略物资供应C切断了日军的大陆交通线D导致了日本的无条件投降【答案】:B【解析】:图5反映的中国远征军入缅甸抗日,最有利于反法西斯国家对中国抗战的战略物资支援,其它选项与中国远征军的作用无关。4、(xx年福建省文综18)林则徐在给道光皇帝的奏稿中提出:“迨(等到)流毒于天下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白银)果皆散在内地,何妨损上益下,藏富于民;无如(无奈)漏向外洋,岂宜籍寇资盗,不亟(急迫)为计?”在这里,林则徐强调鸦片泛滥的最大危害是A损害身体,削弱军队战斗力 B国库空虚,无饷银供给军队C藏富于民,但损害国家利益 D白银外流,为列强增加财源【答案】:D【解析】:从关键句“无如(无奈)漏向外洋,岂宜籍寇资盗,不亟(急迫)为计?”可见林则徐清楚表明,中国的财富,宁可“损上益下”,也不可“漏向外洋”,为侵略者提供资金,这更是当务之急。A、B两项只从材料侧面反映了问题,属于鸦片带来的危害,但不是题干强调的“最大危害”,排除;藏富于民,但损害国家利益与材料中的“何妨损上而益下”相违背,排除;故选D项。5、(xx年四川省文综16)1898年8月,清廷颁布上谕:“现当海禁洞开,强邻环伺,欲图商务流通,隐扯觊觎,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清廷的意图不包括A收回通商口岸 B发展民族经济 C维护国家主权 D挽救国家危亡【答案】:A【解析】:题中上谕“广开口岸”与A项“收回通商口岸”不一致,故按题目要求,选A项。6、(xx年浙江省文综18)在西北小山村的土坯墙上,写着醒目的黑字标语:“打倒喝我们血的军阀!”“打倒把中国出卖给日本的汉奸!”“欢迎一切抗日军队结成统一战线!”“中国红军万岁!”这一历史场景最早出现在A九一八事变前后 B一二八事变以前C西安事变前后 D八一三事变以后【答案】:C【解析】:题中材料的关键句“欢迎一切抗日军队结成统一战线!”应该是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之后;“中国红军万岁!”出现于1927-1937年间。A、B时,中共尚未提出“抗日统一战线”,故排除。C、D满足条件,但题目要求“最早可能出现”的时间,C当为最佳答案。7、(xx年重庆市文综17)重庆海关税务司报告中记载的大足县余栋臣起义布告称:“我大清臣民皆忠孝之人,谁敢信奉夷狄之教,今洋人诈称通商传教自道光以来焚我皇宫,灭我属国,既占上海,又霸台湾,强迫开埠胶州,竟欲瓜分中国。”这次起义应该发生在A1851年 B1895年 C1898年 D1906年【答案】:C【解析】:“焚我皇宫”是指火烧园明圆,排除A。“强迫开埠胶州”是指1898年德国强占胶州湾,排除B。“竟欲瓜分中国”说明是在义和团运动粉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之前,排除D。8、(xx年上海市单科历史26)“岛寇荼毒,痛及滇西。谁无血气,忍弃边陲。桓桓将士,不顾艰危。十荡十决,甘死如饴。瘗忠有圹,名勒丰碑。懔懔大义,昭示来兹。”这段碑文纪念的是A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B中国远征军第八军C中国人民解放军 D中国人民志愿军【答案】:B【解析】:注题本题关键词“滇西”、“边陲”,综合判断这是抗战时期入缅作战的中国远征军。9、(xx年新课标卷文综29)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悌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 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 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答案】:A【解析】:太平天国运动从反孔到尊孔,手段不同,目的一致(宣传农民起义、维护太平天国政权)。应对“战局逆转”主要是重建领导核心、进行后期防御战,排除B;太平天国农民政权本身就具有反封建性,传统士绅抵制不是其主要原因,排除C;西方势力对太平天国支持与否,关键要看太平天国能否维护和扩大列强在华利益,排除D。10、(xx年新课标卷文综30)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A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 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不同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答案】:A【解析】:这两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的主要原因是,在中国的民族危机深重的形势下,后都比前者宣传号召更有力,民众对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反动性的认识更深入,后者的群众基础也就更广泛。11、(xx年全国卷文综16)清初著名使人陈先孝过崖山,于南宋陆秀夫负帝投海题诗一手,中有“山水萧萧风更吹,两崖波浪至今悲”之句。近人作陈元孝崖山题诗图,章太炎以该诗题画,1907年刊与民报,一时广为流传。章太炎此举意在A提倡反清复明 B抵制保皇势力C宣扬传统文化 D激发民族主义【答案】:D【解析】:章太炎借用南宋末年的悲壮抗元故事,意在激发中国人民反帝的民族激情。12、(xx年北京卷文综18)1923年,晨报公布了一次社 会调查,其中两个问项的统计数据如下:“你欢迎资本主义吗?”欢迎者占27%,不欢迎者占73%;“你赞成社会主义么?”赞成者占76%,不赞成者占24%,这一数据反映出被调查人群的多数A欢迎国民革命军北伐 B主张选择资产阶级民主道路C渴望公正公平的社会制度 D赞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答案】:C【解析】:从题中百分比数据对比来看,1923年(国共第一次合作或国民革命运动开始前夕),更多的被调查者赞成社会主义,在本质上反映了对公正公平社会制度的渴望。13、(xx年天津卷文综历史7)在毛泽东回到延安的欢迎晚会上,张治中发表感想说:“毛先生此次去重庆,造成了普遍的最良好的印象,同时,也获得了很大的成就。”这里“很大的成就”主要指A解决了人民军队的合法性问题 B决定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C达成了建立联合政府的协议 D国民党承认解放区证券的合法地位【答案】:B【解析】:从材料信息中“毛先生此次去重庆”,可以看出张治中指的是重庆谈判,这次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决定召开政协会议,保障人民权利。14、(xx年广东省文综16)图5所示为某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A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B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答案】:A【解析】:解题的关键在于扣住日记中的关键词“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变乱”、“竞袭洋夷之皮毛”等,这些词语影射出该乡村知识分子的立场守旧,对辛亥革命持否定态度,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中虽然涉及社会生活的变化,但不足以表明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以及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排除B、D;同时材料真实反映民国初年社会习俗的变化,故排除C。15、(xx年广东省文综17)20世纪20年代农会会员数的变化反映了农民运动的状况。导致表1所示变化出现的直接原因是省份农会会员数时间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山东直隶河南1926年6月647,766814438,150412011532841342270,0001927年6月700,00081444,517,1402,502,600382,617284360245,500A南昌起义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C北伐战争D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发表【答案】:C【解析】:解题的关键在于扣住表1 中时间“1926年6月”、“1927年6月”,属于国民大革命时期,可选C项;南昌起义在1927年8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1927年月10月,与表中时间不符,故排除A、B项;1927年春,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主要阐明了农民问题和无产阶级领导农民的重要性,并非导致变化出现的直接原因,排除D项16、(xx年山东省文综12)1918年,陈独秀曾撰文严厉指责义和团野蛮、保守、盲目排外和传播迷信;1924年,他又认为义和团是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者。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十月革命的影响B民族主义的高涨C民主主义成为主流D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答案】:B【解析】:A项1917年以来已经有,不选;C项1911年辛亥革命以来就存在,不选;D项半殖半封的社会性质未变,不选;仅剩B项,他能说明陈独秀从新文化运动到国民革命开始这段时间对帝国主义侵华本质的认识日益深入,是民族主义高涨的反映。17、(xx年四川省文综18)史学家胡绳指出,国共两党之间还有一大片很重要的中间势力,“革命能胜利,是因为我们党把中间势力拉过来了。”以下史实中有利于中共争取中间势力的有八七会议纠正党内右倾错误建立“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促成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A BC D【答案】:D【解析】:项中“八七会议”在纠正右倾错误,但又有“左”倾关门主义的倾向,不利于中共争取中间势力,故排除;项中的“三三制”原则、项中的团结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项中的除“三座大山”的一切阶级、阶层都可以团结,都有利于中共争取中间势力。18、(xx年重庆市文综19)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某校拟组织学生到徐向前等建立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旧址寻访革命足迹,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他们前往的地区位于图4中的图4 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示意图【答案】:D【解析】:根据本题示意图的时间,可判断这是考查大革命时期建立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分部状况。徐向前等建立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在湖北、河南、安徽交界,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D正确。19、(xx年重庆市文综20)1946年7月,毛泽东在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的指示中说:“暂时放弃若干地方若干城市,是为了取得最后胜利此点。应使全党和全国解放区人民都能明白,都有精神准备,这一时期的人民军队采取的主要作战方法是A游击战 B攻坚战 C阵地战 D运动战【答案】:D【解析】:1946年7月,全面内战刚爆发(解放战争初期),人民解放军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粉碎国民党军队发动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20、(xx年江苏省单科历史6)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某报报道:“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在欧美留学国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此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该报道的设想相符的是A临时政府基本按照美国政体原则构架B革命成功后建立了一个联邦共和国C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西化的国家D民国临时大总统都有西方民主观念【答案】:A【解析】:南京临时政府实行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是美国政体的复制品。南京临时政府没有实行联邦制、中国也没有超过日本、袁世凯专制独裁,说明B、C、D表述错误。21、(xx年江苏省单科历史8)1938年4月,中国飞行员陈怀民在武汉空战中与日军飞行员高桥宪一同归于尽。随后,陈怀民的妹妹致信高桥的妻子美惠子:陈怀民猛撞高桥的飞机,不是发泄对高桥的私仇,而是代笔着两中不同力量之间的较量。同时表示他们一家对美惠子没有怨恨,希望有一天能够有爱地握手。此事发生于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反映了正面战场的英勇抗战说明两国人民深受战争之害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博大胸怀A B C D【答案】:C【解析】: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表述错误;武汉空战属于正面战场组织的武汉会战的组成部分,表述正确;两项可从题中体会。22、(xx年上海市文综29)如图为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发展折线图。图中显示1928年至1934年党员人数大幅度上升,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历史原因是A五四运动的发生B红色政权的建立C抗日战争的爆发D解放战争的胜利【答案】:B【解析】:结合1928年至1934年这个时间段(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明确这段时间中共党员大幅上升的原因是十几块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瑞金政府)的建立。23、(xx年海南省单科历史16)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派出四批留美幼童,其中绝大部分学成归国后在军政和实业部门就职,在政治上基本是清政府的拥护者。1905年前后留日学生近万名,其中公派生的相当部分转向革命或同情革命。出现此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科举考试制度的废除 B清廷革新能力的丧失C国内武装起义的推动 D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答案】:B【解析】:留美和留日学生,都不是科举考试选拔的学生,排除A项;1906年才爆发同盟会领导下的第一次大规模武装起义(萍浏醴起义),排除C项;D项只是外因,排除D项;以发展变化眼光看,选B项。24、(xx年海南省单科历史17)一般认为,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主要依据是,辛亥革命A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B是由革命政党领导的武装斗争C主力军是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 D实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答案】:A【解析】:判断一场革命的性质,主要看革命爆发后建立的政权的阶级性质,选A项;B项与本题不能成立正确的因果关系,排除;C项错在“主力军”;D项“资产阶级利益要求”经济发展较短暂、政治掌权更短暂,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25、(xx年上海市文综30)历史上,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多次重要会议,指引着中华民族从胜利走向胜利。在下列会议与其对应的主题之间连线。遵义会议 确立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中共七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共十一届三中会会确立毛泽东党内领导地位中共十二大做出改革开放战略决策【答案】:遵义会议 确立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中共七大 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共十一届三中会会 确立毛泽东党内领导地位中共十二大 做出改革开放战略决策【解析】:熟悉中共党史相关知识,准确对应中共历次重要会议的内容和意义等。26、(xx年上海市单科历史37)份护照天津条约签订后,游历护照开始出现。通商口岸的外国人从领事馆取得护照,经当地海关道盖印,即可凭此护照进入内地游历。以下是一份护照的主要内容:本领事遵行两国议定争约章程第八款,内裁:准许法国人请照赴内地游历等因兹有本国人名口口请照赴十八省游历,本领事深知系我国良民,为此给熙,准其前往故请顿大清执政大臣及各省文武官员验照放行,丝毫不得留难,并望以宾礼相待,随时照料,庶臻妥协,以示照给本成遵约章毋违,永垂不朽也。问题:(12分)(1)除法国外,与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的还有哪些国家?(3分)(2)你认为当时外国人持这类护照游历有哪些弊端?(9分)【答案】:(1)答案l:填写了符合史实的3个国家。(3分)英、美、俄。答案2:填写了符合史实的2个国家。(2分)答案3:填写了符合史实的1个国家(1分)其他答案:填写了3个以上的国家。(0分)(2)答案1:能结合护照中的信息分析弊端。(9分)护照土所填游历地区很广,也没有确定的有效期,等于让外国人持此一照,周游全国!为其侵略活动提供方便;护照上要求地方官“随对照料”的措辞十分含混。给外国人敲诈地方官吏提供了口实;护照上要求地方官对外国人“宾礼相待”,却只字未提外国人进入内地应遵守的法律和义务,如果外图人寻衅滋葶,地方官难以裁办。答案2:未结合护照中的信息进行分析(1-3分)有利于西方人自由传教,为其发动侵华战争作好准备,进一步加深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其他答案:(0分)【解析】:(1)准确地填写符合史实的三个国家。(2)结合历史事实,史论结合,准确表述其弊端,避免单一性、模糊性;做到多样性、科学性。27、(xx年海南省单科历史27)(12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1900年10月16日英国和德国就中国问题签订英德协定,相约遵守下列原则: “第一,将中国之江河及沿海各口岸各国贸易及其他正当经济活动,自由开放,毫无差别。此为列强之共同永久利益;两国政府相约凡其势力所能及,对于一切中国领土均应遵守此原则。第二,德帝国政府及英女王陛下政府不得利用现时之纷扰在中国获得任何领土利益,其政策应以维持中国领土不使变更为指归。第三,若他国利用中国现时之纷扰,无论用何种方式,欲获得领土利益时,两缔约国关于为保护本国在华利益所采之步骤应保留初步之谅解。第四,两国政府应将本协定通知其他关系列强,如奥、法、意、日、俄、美等国,并请其接受本协定所采之原则。”意大利和奥地利表示“深愿接受”此协定,“毫不踌躇而赞同之”。日本此时正“不安达于极点”,不仅表示“赞同此协定”,而且还愿意“加入此协定”。美国政府的答复则是,接受前两条,对第三条则无需表示任何意见,法国附和美国答复之内容。俄国声称对第一条“表示欢迎”,第二条尤与俄国的意旨相符,因为俄国政府在此次纷扰之初,即曾首先倡导将保全中国的完整和“旧国家制度”,作为对华政策的基本原则。摘编自德国外交文件有关中国交涉史料选译(1)说明1900年前后列强对华政策的转变及其实质,并指出列强提出或接受英德协定的原因。(7分)(2)简要分析英德协定对中国局势的影响。(5分)【答案】:(1)转变:由瓜分到“保全”。(2分)实质:进一步侵略和共同控制中国。(2分)原因:中国人民的反抗;列强在中国的争夺加剧,需要调整利益关系。(3分)(2)影响:清政府进一步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列强在华矛盾暂时缓和;殖民地程度加深;进一步激发了反帝反封建斗争。(5分)【解析】:(1)具体对华政策的转变是表面现象,实质上还是要加强侵略和控制中国;列强对华政策转变的原因既有列强自身的因素(在瓜分中国问题上由斗争到勾结),更有中国人民抗争的因素(义和团运动)。(2)可以从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社会政治状况和列强间在华关系等方面简析影响。28、(xx年北京卷文综37(3)、(4)国家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其演变历程与丰富内涵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清末明初驻日参赞黄遵宪在日本国志中对明治 维新时期的日本作了如下描述:“日本迫于外患,廓然更张百务并修,气象一新,慕效西法,罔遗余力富强之机,转移颇捷,循是不辍,当有可与西国争衡之势。”日本国志1887年成稿后,黄遵宪向李鸿章、张之洞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各送一部,但未引起重视,书稿直至甲午战争之后方才刊行,有人感慨:若其书早流传,可省赔款二万两白银,康、梁诸人从该书受到启发,光绪帝也曾索要该书。(3)简述日本“幕效西法”的经济政策及具体措施。(6分)分析日本国志在甲午战争后受到维新派重视的原因。(4分)在近代中国,爱国是历史的主旋律,有着丰富的内涵,可通过多个主题体现出来。(4)阅读下表中的资料,围绕爱国,提炼出一个涵盖若干条资料的主题,并将符合该主题的资料序号挑选出来。(8分)结合所学,补充一条符合该主题的新资料并加以简要阐释。(4分)要求:提炼的主题必须涵盖两条以上资料,立意明确;符合该主题的资料选择要完整,无遗漏;逻辑清晰合理。序号资料1江南制造总局2“文学革命”3武昌起义4“自强”“求富”5三民主义6师夷长技以制夷7京张铁路8南京大屠杀9北伐战争10虎门销烟11中国同盟会12南昌起义【答案】:(3)经济政策:殖产兴业。具体措施:引进西方技术,建立国营模范企业,扶持私人企业发展;推动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工业化奠定基础。重视的原因: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忧患意识增长;仿效日本,维新变法。(4)(开放性试题)选择主题示例:主题:救国道路的思想探索 序号:4,5,6主题:辛亥革命时期的爱国斗争 序号:3,5,11主题:政治领域的爱国主义表现 序号:3,5,9,10,11,12。补充的新资料:(略,与所提炼主题思想一致即可)简要阐释:(略,言之有理即可)【解析】:(3)题中材料“幕效西法”使日本富强,首先判断这是明治维新的经济措施。总的政策是殖产兴业。具体措施联想到课本关键词“引进”、“示范”、“扶持”、“基础设施”等。从甲午战后中国面临的形势及维新派变法图强的的目的来分析重视的原因。(4)做此题的关键是准确地将表中资料分类,选择确定一个准确的主题;补充的新资料及简要阐释只要与主题一致即可。29、(xx年北京卷文综39(2)(2)抗日战争期间,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概述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为中国革命作出的贡献。(8分)【答案】:(2)贡献:建立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根据地政权建设;领导根据地军民抗战;创立新民主主义里理论。【解析】:在抗日战争的时间范围内,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简要归纳中共的贡献。30、(xx年上海市单科历史38)辛亥革命写历史小论文,列提纲是一项重要的技能。某同学在阅读课文及相关史料后,拟了一份有关辛亥革命的小论文提纲,请你帮他完成空缺的部分。(l1分)【答案】:标题部分(3分)答案1:从材料中提取了两方面的信息,概括确切。(3分) 一次保守与激进的革命一场未完成的革命答案2:从材料中提取了单方面的信息或语意含糊。(1分)一场伟大的革命其他答案:未结合材料概括主题(0分)辛亥革命百年祭观点部分(4分)答案l:提炼出与史实一致的观点。(2分)以西方近代文明礼仪取代传统陋习,提倡人人平等。其他答案(0分)答案l:提炼出与史实致的观点。(2分)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新政权没有解决原有的社会问题。其他答案。(0分)史实部分(4分)答案l:举出与观点一致的史实(2分)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创立民国。其他答案。(0分)答案l:举出与观点一致的史实。(2分)袁世凯取代孙中山出任临时大总统。北洋军阀掌控中央政权。其他答案。(0分)【解析】:(1)标题部分要突出辛亥革命的功绩与缺陷。(2)观点部分要求在史实的基础上概括观点。(3)史实部分要求在观点的基础上列举史实。xx年高考题一、选择题1.(10年广东卷)16.“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 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明A. 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B. 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C. 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 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题眼:“民众以为清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考点:辛亥革命的影响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材料中可以看出民众把清室退位与民国共和混为一谈,这说明唤醒国民民主意识的重要性,也体现了新文化运动解放人们思想具有历史必要性。答案:B。2.(10年新课标卷)33在遭到中国军队打击之后,侵华日军某部在一份报告中称:“其上级干部多为经验丰富干练之士,其统率才能十分高超,尤其对分散于广阔地区之多数小部队巧妙的指挥运动,必须瞩目。”上述评论所指的战役应是A太原会战 B平型关战役 C百团大战 D武汉战役解析:此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分析是经验丰富的干部巧妙指挥小部队打击侵华日军,引起日军重视。故选C。3.(10年四川卷)15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致信英国女王,表示相信英国政府是受到英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欺骗而走上歧途,恳请她制止鸦片贸易。这表明林则徐A希望以和平方式实现禁烟B希望扩大中英正常贸易C开展禁烟得到了英王认可D对英国的政治了如指掌【答案】:A【解析】:题目所指主要是林则徐在寻求禁烟的适当方式。B项不属题意,C项从题中无法推断,D项根本不成立,因为在君主立宪制下,英王无权干涉政府。4.(10年上海历史卷)20.“前年杀吴禄贞,去年杀张振武,今年又杀宋教仁;你说是应桂馨,他说是洪述祖,我说确是袁世凯。”这幅挽联中提及的事件最终引发了A. 护国运动 B武昌起义 C. 五四运动 D二次革命解析:D。此题考察第5分册第19课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内容。由于宋教仁宣传责任内阁和政党政治,对袁世凯个人独裁构成威胁,因此派人暗杀了宋教仁。之后孙中山号召革命党人兴师讨袁,发起“二次革命”,由于南北武力悬殊,二次革命失败。5.(10年重庆卷)19美国总统在致蒋介石并转重庆人民的信函中说:“为向中国人民尤其重庆市民对于联合国家作战努力之伟大贡献表示敬意起见,兹特附呈纪念状一帧。贵国人民对于侵略者之坚强抵抗,已为贵国之友人树立楷模。”此信反映的史实发生在A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 B国共十年对峙期间C国共第二次合作期间 D国共全面内战期间解析:本题具有很强的地域色彩,从材料上可以分析,此事发生在抗战期间,美国总统强调中国当战对世界联合国家作战的贡献,抗战期间属于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6.(10年重庆卷)18中共八七会议告全体党员书指出:“我们的党公开承认并纠正错误,不含混不隐瞒,这并不是示弱,而正是证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力量。”这里谈到的错误,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A放弃了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B采取了“左”倾冒险主义方针C放弃了民族革命战线的领导权 D排斥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解析:A “八七会议”当纠正的错误,国民大革命时期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了革命武装的领导权,因此选A。7.(10年安徽卷)16.图4是一幅近代战争示意图,与此对应的时代主题是A.“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 B“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C“共赴国难” D“将革命进行到底”B 从图中寻找有效历史信息,从广州出发,进军武昌,南京,上海,可以判定为北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的读图能力。8.(10年安徽卷)15.图3 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漫画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它表明A清朝统治面临崩溃 B保路风潮已被镇压C武昌起义即将爆发 D革命派的实力强大解析:A。仔细观察图和注释,漫画瓢上有一个“鄂”字,标题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表明清政府统治危机四伏,已经顾此失彼。B不能体现顾此失彼,C无法体现材料所体现的形势,武昌起义只是其中一个瓢,无法准确的表达当时的形势。漫画中没有体现革命派力量的强大,排除D。9.(10年天津卷) 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 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A.甲午战争爆发 B.中华民国建立C.抗日战争爆发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答案:C。解析:测量目标:历史知识/知道历史事实、历史变迁之间的关联。材料处理/提取图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的信息。考试内容:抗日战争。分析:从“亡国灭种的危机”等关键词不难做出判断。10.(10年北京卷)18图7是拍摄于山海关的历史照片,图中的解放军主力即将参加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三大战役的掌握。根据图示反映的东北解放军入关的重要提示,应该先排除辽沈战役,因为根据史实此时的东北解放军入关是为了参加解放平津的战役,所以此题正确的选项是C。11.(10年北京卷)17“上海的炮声应该该是一个信号,这一次全国的人民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了我们为着争我们民族的生存虽至粉身碎骨,我们也不会灭亡,因为我们还活在我们民族的生命里。”这段文字出自巴金即时而作的一点感想。让作者有感而发的背景是A抵抗八国联军侵略 B辛亥革命推翻朝廷C北伐军队进入上海 D抵抗日本全面侵华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抗日战争的掌握。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全民族团结抗战,应该反映的是民族矛盾,此题应该是指1937年,上海“八一三”战役,所以正确选项是D。12.(10年山东卷)11图5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评价,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答案:A 【解析】从笔记中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理由中“ 打击了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可以排除 B,因为义和团运动不排斥清政府; “提出的某些思想具有近代化的因素”,排除D,因为北伐战争中没有提出任何的关于近代化的思想主张;阻断了中国近代化理由中“破坏了中国最先进省份的生产力”,可以排除C,因为辛亥革命后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和法令,故不是破坏了生产力,而是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政策是历史的倒退”,从四个选项中可以排除C、D,而B不符合题意,故A项为正确答案。13.(10年全国卷2)18.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为994人,10月增加到3000人,年底发展到10000人。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快速发展主要是由于A.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 B.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C.土地革命高潮的兴起 D.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答案】D 【解析】注意时间是1925年,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属于以“时间”作为基点的选择题类型。1925 年 1 月 11 日至22 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举行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的历史功绩在于:一是提出了中国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指出:“中国的民族革命运动,必须最革命的无产阶级有力的参加,并且取得领导的地位,才能够得到胜利。”二是提出了工农联盟问题,指出中国革 命需要“工人农民及城市中小资产阶级普遍的参加”, 三是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内容作了更加完整的规定,指出在“反对国际帝国主义”的同时,既要“反对封建的军阀政治”,还要“反对封建的经济关系”。这次大会党已经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要点提出来了,宣传了自己的思想主张;1925年5月的五卅运动,事件发生后,中共中央多次开会研究对策。蔡和森提出:应当把工人的经济斗争转变到民族斗争。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运动浪潮, 以不可遏止的浩大声势迅速席卷全国。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五卅运动的过程中也得到很大发展。这年年初党召开四大时还只有党员 994 人,同年 10 月即增加到三千人,年底更达到一万人。说明共产党快速发展是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所产生的作用。14.(10年全国卷1)16 国民党中央日报就国共关系某一事件的影响评论道:“这一结果固然还有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内战之不致发生,却已有确实的保障。”这指的是A国民党一大召开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C双十协定的签订 D达成国内和平协定【答案】C 【解析】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开始,故A错;国名党撕毁协议,发动内战,故B错;国名党没有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和谈破裂,故D错15.(10年全国卷1)15 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A 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 B 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C 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D 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答案】C 【解析】辛亥革命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其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故选C。其他选项与材料无关。16.(10年江苏卷)10某年9月6日重庆大公报社评:“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据此推断该战事应是A百团大战 B平型关战役 C太原会战 D台儿庄战役解析:“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说明是敌后战场的抗战。故正确答案为A。17.(10年江苏卷)6右图展示了近代某一次重要战役,对此叙述正确的是A战役结束后清舰队全军覆没B清朝军民反割台斗争的关键战役C清军将领邓世昌于此役壮烈殉国D战役发生于清军运兵朝鲜途中解析:图片展示的是威海卫战役。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故正确答案为A。二、非选择题18.(10年上海历史卷)一份对外“和约” 义和团运动期间,一位团民私自替政府拟了一份对外“和约”。“和约”虽不具法律效力,作为历史材料却真实的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内容如下:一、各国前所索赔款,一概作废。二、各国应偿还中国兵费四百兆两。三、各国兵船已在中国口者,不准驶出。四、各国租价照今加倍。五、将总署交还中国.六、康有为回国治罪.七、所有各国教堂一律充公。八、日本将台湾交还中国。九、德国将胶州交还中国。十、俄罗斯将大连湾交还中国。十一、所有教士各归其国,不准再来。十二、中国仍有管理高丽安南之权。十三、中国海关仍归华人处理。十四、各国使臣来中国者,照乾隆时所定之例,不许进京。十五、另赔义和拳兵费四百兆。十六、日本亦照乾隆时例入贡。十七、华人交通西人,及不遵官场约束着,归朝廷治罪。十八、所有东西洋人与中国官场相见,须行叩头之礼。十九、外人不准在中国游历。二十、俄罗斯西伯利亚及各处铁路,均需拆毁。二十一、英国须将新安九龙交还中国。二十二、各国运来中国货物合应加倍收税。二十三、洋人商船到口者,须先禀明该处守口中国兵官,方准入口。二十四、大米不准出口。二十五、凡货物运往外国者,亦须加倍收税。问题:(25分)(1)“和约”中第八、第十九项是针对两个不平等条约而提出来的?(4分)(2)作者在“和约”中提出了哪几类要求?(6分)(3)你是如何看待这份“和约”的?(15分)答案1:第八条马关条约;第十九条天津条约。(4分)(2)正义的要求(3分)收回国家主权、废除赔款、收回关税主权 保守的观念(3分)答案1:能准确地对相关材料进行提炼。(3分)恢复朝贡体系,实行闭关锁国。答案2:能进行简单概括(2分)各国与中国的外交恢复到乾隆时期。答案3:基本照抄“合约”内容(1分)日本照乾隆时期入贡。(3)本小题采用SOLO评分法。(15分)答案1:能对材料进行抽象提炼,并结合事实进行论述。(13-15分)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运用较充分。抽象视角,如“合约”反映了社会形态更替时农民阶层只能使用传统精神武器和物质武器进行抗争的无奈现实;又如“合约”反映了现代化后来者在反抗不平的的资本主义现代世界体系的同时,却不自觉地运用西方国家“游戏规则”的矛盾心态。答案2:能在多个线索或材料之间建立起联系,并对此作出解释。(8-12分)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运用较充分。视角:从两个以上角度展开分析,如指出“合约”中合理与不合理的要求;“合约”中反映爱国精神与盲目排外的要求;“合约”中抵御外来侵略的要求与传统天朝观念(华夷观念)的要求;“合约”中属于农业社会的要求与工业社会的要求。观点清晰;观点较清晰。答案3使用多个线索或材料,进行单一维度的解释。(3-7分)材料与史实:运用较多材料;运用较少材料。视角:提炼出一个视角。如“合约”反映了作者的排外心理(反帝、抗争、反对基督教文化);“合约”和与反映了作者的爱国主义精神;“合约”反映了作者的保守心理。观点清晰;观点不清晰。xx年高考题一、选择题1.(安徽文综)抗日战争期间,延安“吸引了一个美国军事观察团、一些美国国务院外交官和一个美国总统特使前来访问,另外还有大批外国记者前来采访”。其主要原因是A.中共领袖人物的个人魅力B.中共的抗日主张得到了普遍认同C.中共坚持抗战赢得了国际友人的广泛同情D.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在抗战中的地位日显重要答案 D2.(广东文基)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B.“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与鸦片无关C.“对联式悲歌”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D.“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体现出人类的正义和道德答案 A3.(北京文综)下图中数字符号标明的地点,都是抗日战争时期注明战役的发生地,其中能为八路军战史提供实地资料的是A. B. C. D.答案 D4(全国文综)抗日战争期间某战役后,新华日报刊载一位中国将领的谈话:“我军对于一城一寨之得失,初不以为重,主在引敌深入,使其兵力分散,而予敌主力以打击。”以下战役符合上述特征的是A.淞沪会战 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役 D.平型关战役答案 C5.(山东文综)一位同学查阅申报时看到一下报道:“路方面消息,沪平通车昨日起北上车暂以济南为终点,南下车亦由济南开出,惟津浦客车则仍开至沧州,其以北之情形不明。南下各次车抵沪时,均甚拥挤。”(注:表示字迹不清)该报道的历史背景是A.红军转战陕北,国共军事对峙B.日本全面侵华,平津局势紧张C.内战全面爆发,华北战事频繁D.三大战役结束,长江以北解放答案 B6.(天津文综)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A.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 B.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答案 C7.(重庆文综)道光三十年(1850年),林则徐对关心国事的年青人说:“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吾老矣,君等当见之。”以下能证明林则徐预见的史实是侵吞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了辽东半岛统帅八国联军镇压了义和团运动支持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果实A. B. C. D.答案 B8.(重庆文综)右图是外国侵略者在洗劫并焚毁圆明园时掠夺的文物的照片。法国佳士得公司于2009年2月25日将这两件文物公开拍卖,引起中国人民的愤慨。该文物被掠夺时在位的清朝皇帝是A.道光帝 B.咸丰帝C.光绪帝 D.宣统帝答案 B9(上海历史文综)“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这首童谣的出现是由于发生了A.一二八事变 B.九一八事变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答案 B10.(广东文综)共产党领导的边区政府在工作报告中说,国民党肤施县党部在延安公开出版几种壁报,张贴通衢。共产党的印刷厂替国民党印刷传单,已是尽人皆知,这反映出当时A国民党已在军事上占领延安B边区政府由国民党政府直接管辖C正处于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D共产党允许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答案 C11.(广东文综)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A.总统制 B.联邦制C.君主立宪制 D.责任内阁制答案 D12.(江苏文综) “如果基督教国家参与镇压这场运动将是很悲哀的,因为起义者们抱着一种争取进步的激情和作全面改革的意向,目前显得较可取的惟一政策,避免与内战双方发生任何政府层面的瓜葛。”这则材料反映出A太平天国运动初期英国采取中立政策B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避免介入高$考试(题库C北伐战争时期英国奉行中立政策D辛亥革命时期英国采用外交孤立政策答案 A 13.(江苏文综)1937年7月7日,驻华北l3军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爆发。日本在华北地区驻军始于A.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C.辛亥革命失败之后 D.九一八事变之后答案 B14.(09年天津卷)5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A.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 B.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答案 C15.(09年上海卷)在20世纪上半叶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道路,这条道路是A.采取暴力革命 B.领导工人运动C.农村包围城市 D.国共两党合作答案 C16.(09年上海卷)“1895年,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在北京应诺的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文中错误的表述是A.领导人 B.时间 C.参加者 D.地点答案 C17.(09年浙江卷)19.中国知识分子看到改造中国的新路径,提出“到民间去”的号召,并开始深入到工人中间进行启蒙宣传,是在.戊戌维新时期 .辛亥革命时期.五四运动时期 .国民革命时期答案 C18.(09年江苏卷)根据毛泽东同志的论述,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理解不正确的是A.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终结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过渡阶段B.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C.新民主主义革命禁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新民主主义革命为社会主义创造前提答案 C二、非选择题19.阅读下列佳士得拍卖行的拍卖品清单,回答问题。(1)上述拍卖品是在哪一次战争中被哪些国家劫掠的? (2)依据当时欧洲所遵循的国际法原则分析这场战争的性质。(3)你如何看待把战争的劫掠品拿到市场上拍卖这种行为? 答案 (1)能完整地写出与题惫相符的内容。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国、法国。(2)能完整地运用主权理论的原则进行分析。格劳秀斯的战争与和平法提出国家主权“对内最高,对外独立”的原则,主权国家是国际法的主体,第二次鸦片战争违反了国际法的这些原则,所以是侵略战争。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了国家主权平等,国家主权的统一性、不可分割性和独立性等原则,第二次鸦片战争违反了国际法的这些原则,所以是侵略战争。(3)回答合理而充分。在战争中进行掠夺,是对所在主权国家财产权的侵害,把这样的不义之财进行拍卖是不应该的。19.(09年广东卷B)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据(美)费正清观察中国问题:(1)为实现“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一梦想,中国近代各阶级做出了哪些努力?(2)为提高农民地位,中国近、现代各阶级制订了哪些纲领和政策?(3)1949年以来,中国参加了哪些国际组织,见证了“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答案:(1)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等。(2)农民阶级:天朝天亩制度。资产阶级:平均地权。无产阶级: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重返联合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参与建立上海合作组织等等。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