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案:第二单元 第9课 李商隐诗三首(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477348 上传时间:2020-01-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案:第二单元 第9课 李商隐诗三首(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案:第二单元 第9课 李商隐诗三首(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案:第二单元 第9课 李商隐诗三首(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案:第二单元 第9课 李商隐诗三首(含答案) 对应学生用书P31李商隐(813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一生政治上很不得意,潦倒终身。其诗揭露和批判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糜烂,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斥时政。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有李义山诗集,文集已散轶,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无题二首(其一)这首诗约写于唐文宗开成四年(839),诗人当时在京城任秘书省校书郎。这是一个“方阶九品,微俸五斗”的小官,诗人在政治上依然是沉沦下僚。诗人与自己所爱的一位贵族女子在一个美好的春夜相见,第二天自己就要匆匆走马兰台,开始寂寞无聊的校书郎生活。一切美好,都将成为难以追寻的记忆,于是诗人写下这首诗,抒写自己的情怀。贾生晚唐时期,许多皇帝都崇佛媚道,不顾民生,不任贤才。加上诗人自己年轻时代就有“欲回天地入扁舟”的远大抱负,却终身潦倒,始终难以施展才能,心情很苦闷。有感于斯,诗人借贾生之故事,写了这首诗。柳这首诗大概写于大中五年(851)。诗人的妻子刚刚病故,又应东川节度使柳仲郢之聘,将要只身赴蜀。诗人由于党争的倾轧,长期沉沦下僚,心情极为沉郁苦闷,悼念妻子,悲叹前路,百感交集,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李商隐诗歌的特点李商隐的诗歌内容丰富,师承极广,继承了屈原香草美人的寄托手法,阮籍旨趣遥深、难以猜测的风格,杜甫忧国伤时的精神和沉郁顿挫的诗风,韩愈的雄奇横放,李贺的幽冷奇艳,六朝诗歌的精工秾丽,以及民歌的清新流丽。情绪的朦胧美读李商隐的诗,感伤、低迷在其作品中或隐或现,但却是无处不在。一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乐游原)于疏浅清丽的语言中寄寓了无限怅惘,透着一股一往情深的无奈,细细含咏又寄寓了一种深切的人生悲慨。让读者与诗人一起体悟那份美丽的伤痛,回味一份意绪的朦胧。意象的虚幻美意象,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特征之一,可以传达“弦外之音”“言外之意”,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艺术效果。李商隐的诗,都是指向自我内心世界的,所以,他诗中的意象已超越了传统简单的物象,从而心灵化,充满了虚幻和奇异,呈现一种个人化、个性化风采。如无题四首(其二)(“飒飒东风细雨来”)诗人是运用一连串的意象序列来深婉含蓄地表达自己追求和幻灭两种心象的交迭映现。意境的浑融美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它突出的一个特征是“韵味无穷”。在李商隐的诗歌中,其意境“凄艳浑融”“深情绵缈”的无穷韵味,集中体现在他对内心世界纷繁情感的捕捉外观上。如春雨中诗人跳出了传统诗歌借对女子容貌体态的憔悴消损来表达抒情主人公夜雨怀人的愁楚孤苦,而是淡化诗中人物形象,去形取神,使全诗在整体上营构出一派朦胧凄美、幽渺浑融的诗歌意境,耐人回味,使人低回。 对应学生用书P311西畔(pn) 2.灵犀(x) 3.送钩(u)4射覆(f) 5.嗟余(ji) 6.转蓬(png)7舞筵(yn) 8.春苑(yun)1分曹射覆蜡灯红分曹:分组2嗟余听鼓应官去 应官:到衙门上班3走马兰台类转蓬 类:像转蓬:被风吹得不断在空中飞旋的蓬草4贾生才调更无伦 才调:才华无伦:无与伦比5可怜夜半虚前席 可怜:可惜,可叹虚:徒然6不问苍生问鬼神 苍生:百姓的生计大事7乐游春苑断肠天 断肠:销魂,令人陶醉8如何肯到清秋日 肯:岂肯,如何肯,表强调1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2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3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对应学生用书P32一、阅读无题二首(其一)一诗,思考并回答问题。品语言1“嗟余听鼓应官去”中的“嗟”字具有怎样的作用?谈谈你的理解。提示:“嗟”字使诗人的心情瞬间陡转,因“听鼓应官”,欢情一落千丈。“嗟”既是诗人爱情无奈的感叹,也是对自己为官不自由的哀叹。析技巧2本诗的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妙处?提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前一句暗示爱情受阻隔,是常语翻新。“心有灵犀”一句,比喻相爱的双方心灵相通,则是诗人的独创和巧思。诗人要表现的不只是爱情间隔的苦闷或心灵契合的喜悦,而是间隔中的契合、苦闷中的欣喜、寂寞中的安慰。这样写更具象征色彩。悟情感3颔联抒写今夕对意中人的思念,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提示:自己此刻虽然没有彩凤般的双翅,得以飞越重重阻碍与意中人相会,但相信彼此的眷恋之心当如灵异的犀角暗中相通。“身无”“心有”,一退一进,相互映照,是间隔中的契合与沟通,怅惘中的喜悦与慰藉,表现了诗人对这段美好情缘的珍视和自信。二、阅读贾生一诗,思考并回答问题。品语言4“可怜夜半虚前席”中你认为“可怜”和“虚”有何妙处?提示:“可怜”,可叹,诗人笔触一转,文帝虚心倾听的细节成了诗人叹息和微讽的对象。着一“虚”字,举重若轻,把文帝前面求贤的举动从根本上让人产生疑问,留下悬念,诗情就显得跌宕起伏。析技巧5贾生这首诗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提示:欲抑先扬。开头两句极写文帝求贤若渴,对贾生欣赏有加。三、四两句用“可怜”将笔锋一转,引出文帝重贤是为鬼神之事,这就使前后形成强烈对比,使讽刺辛辣无比。托古讽今。晚唐许多皇帝亲佛信道,服药求仙,只求长生,不问民生,更难礼贤下士。作者在寓讽君主的同时,又寄寓了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悟情感6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提示:这首诗写贾谊与汉文帝君臣遇合的片段史实,托古讽今,抒发自己的感慨。三、阅读柳一诗,思考并回答问题。赏形象7“曾逐东风拂舞筵”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提示:写(柳枝)曾在繁花似锦、令人陶醉的春日,如同婀娜多姿的舞女一样,在乐游苑的宴会上随风起舞。鉴赏指导(技法点拨,触类旁通!)描绘诗歌画面类题目解答技巧古典诗歌常常以其精练形象的语言描绘一幅幅色彩丰富、动静相宜的生活画面,从而表达某种思想感情。因此,要准确理解诗意,就应该准确把握诗歌所描写的画面,把“诗”与“画”结合起来,看画悟画,再走出画面,展开联想。对于诗歌所描写画面的考查是一种常见题型,常见的设问方式和解题方法如下:1设问方式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描写画面类题型的解答方法(1)抓准意象;(2)展开联想,形成画面;(3)运用恰当的修饰语或修辞通顺流畅地表达。 品语言8“曾逐东风拂舞筵”一句中哪个字用得好?有什么作用?提示:“逐”用得好。“逐”字用拟人手法,本来是东风吹动柳枝,用一“逐”字,说柳枝追逐东风,变被动为主动,更加生动可爱,表现了柳枝的蓬勃生气。析技巧9“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试作简要分析。提示:对比的手法。以春日之柳的繁华得意对比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重在写秋柳的凄凉情形。柳在春日是那样地风光无比,受人瞩目,而眼下时值深秋,它又如何愿意面对夕阳西下、寒蝉凄切的凄凉处境呢!悟情感10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提示:诗人先追述春日之柳的婀娜多姿和蓬勃生机,再写秋日之柳的枯凋、憔悴,表现诗人对柳的稀疏衰落的悲叹之情。表面上句句写柳,其实句句写情,句句写人。在柳的今昔荣枯的悬殊变化中,寄寓了诗人迟暮之伤、沉沦之叹。 对应学生用书P91一、阅读鉴赏1(江苏高考)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韦应物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李商隐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1)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答:_解析:第一,分析诗人的情感,首先要在文中找到表现诗人情感的诗句,这些诗句可能是显性的,也可能是隐性的。第二,题干中的“情绪的变化过程”,提示诗人的情感是变化的,这就需要逐句分析。首句中的“一日闲”说明诗人此时的心情是轻松愉快的;第二句中的“寻君”可以说是“乘兴而往”,“不遇”“空还”,表现了寻之不得的“怅惘”;第三、四两句融景物、情感于一体,写出了对景物更是对友人的“欣赏叹慕”。参考答案:乘兴而往怅惘不遇欣赏叹慕。(2)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答:_解析:分析“隐者”的形象,要综合全诗来回答。首句“城郭休过识者稀”,表现其城里少有人知;第二句“哀猿啼处有柴扉”,写其居处于深山之中,居室简陋;第三句“沧江白石渔樵路”,直接点明其与渔樵为伍。综观全诗,“隐者”的身份是非常明显的。参考答案:城里少有人知;家住深山;与渔樵为伍;居室简陋。(3)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答:_解析:分析表达效果首先明确诗句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其次结合诗句分析所用表达技巧对表达情感、表现主旨的作用。两首诗结句都是对景的描写,可以确定表达技巧为借景抒情。第一首诗结句描写的是友人的居住环境,表达对其品性的赞颂。第二首诗结句描写的是自己访隐者不遇归来时的情景,突出了自己对友人的感情。参考答案:第一首诗的结句,通过描写友人住处环境,揭示其诗歌独特风格的成因,并暗寓对友人品性的赞颂。第二首诗的结句,通过描写诗人不遇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突出访人的执着和情怀的深挚(或:通过想象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展示其生活情趣)。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端居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端居:闲居。素秋:秋天的代称。(1)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他词?请简述理由。答:_(2)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答:_参考答案:(1)不能换成“对”或其他词。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用“对”或其他词难以达到这种表达效果。(如果认为用“对”或其他词好,言之成理也可)(2)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从其他角度(如互文手法)回答,言之成理亦可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李商隐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1)第一句所描写的骆氏亭的环境有什么特点?写这种环境在诗中起什么作用?答:_(2)许多人说“留得枯荷听雨声”是全篇的点睛之笔,请说说你的理解。答:_参考答案:(1)诗歌首句描写了骆氏亭凄清绝尘(或“凄清雅洁”“凄清孤寂”)的环境特点。如此环境自然惹动怀友思绪,为下文抒发思念之情作铺垫。(2)本诗是怀友诗,而这一句写诗人因旅宿思友而彻夜不眠,但雨打枯荷的清韵,可暂时慰藉思友之情,所以说此句是点睛之笔。(或:本诗是怀友诗,雨打枯荷的声音,单调而凄清,更衬出环境的寂寥,从而加深了对友人的思念,所以说此句是点睛之笔。)二、语言表达4作家王蒙运用李商隐锦瑟的词语,重新创作了一首诗,其中颔联的出句是“庄生追忆春心泪”,对句由“晓、迷托、望帝、烟、梦”组成,请运用这5个词语组成这一对句。出句:庄生追忆春心泪对句:_参考答案:望帝迷托晓梦烟(“望帝迷托晓烟梦”亦可)5请从句式和语气的角度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的不同。安知他们中间将来没有李白、杜甫、李商隐、莎士比亚那样伟大的诗人?安知他们中间将来没有张衡、爱迪生、居里夫人一般的科学家?他们中间将来有李白、杜甫、李商隐、莎士比亚那样伟大的诗人和张衡、爱迪生、居里夫人一般的科学家。答:_参考答案:句式上:句句式更加整齐,采用整句,更能表现出青年有更多的选择和成就。语气上:句使用反问语气,并分别强调,更能表达作者对青年前途无限的肯定。而句用单句陈述形式,显得单薄,语意不够丰富。一盏孤灯,一杯香茗,一盈浅笑,忆着李商隐那清泠的身影,莫名的惆怅,莫名的失落,莫名的心痛。初识李商隐时并不了解他的任何事情,心中唯记得那句“青女素娥俱耐寒,月宫霜里斗婵娟”。没有浮华艳丽的词藻,没有盛唐广漠的气象,也没有深沉低郁的感情,有的只是淡雅平静,如义山一般清清泠泠的姿态。从此,便记住了你的名字。真正喜欢上李商隐是因为那一首晦涩难懂的锦瑟,那一首稍有常识的人都会吟诵的锦瑟。当时最爱的是那一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千年的哀怨透纸而出,究竟有多少的感慨才能写出这一首锦瑟呢?在那个百花齐放的年代,见过柳三变的多情,苏东坡的专情,元稹的痴情,但情深者,平生所见,唯义山尔。那个写下“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来寄托对亡妻思念的李商隐,那个低吟“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才高八斗的李商隐,那个低唱“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惆怅失落的李商隐,那个拥有“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清词丽句的李商隐,那个我最爱的与杜牧并称“小李杜”的李商隐。幽心不独伤离别, 情深唯有李商隐 。“深情”二字,是义山诗的特点。刘熙载言义山的诗“深情绵邈”,张采田则云其诗“哀感沉绵”。这其实是因为义山的一生有难言之痛,至苦之痛,郁结于心,发为诗句。他的一生是不幸的,夹在牛、李二党间的争斗中,怀才不遇,一直都郁郁不得志,唐代有诗人在其诗哭李商隐中曰:“虚负凌云壮志才,一生襟抱未曾开。”一生襟抱未曾开,不禁替这个自小崭露头角的义山可惜,他是属于那种大器晚成的人,凭他的悟性,从娶了恩人敌党的女儿时,就已料到了这样的结局。可是悟到了又如何?他又能如何?他是一个不甘于寂寞的人!所以只能眼睁睁地卷入两党的斗争中。聪慧的人注定是悲哀的,尤其是在那个乱世中,因为比别人更清醒地看清楚了局势,预见了未来。古语有云:“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但是,义山终究是义山,七分深情,三分忧郁,成就了这个我所爱的李商隐。固执地认为义山的忧郁是深植于灵魂深处的,所以时常在想,如果他似陶潜般淡定恬静、安贫乐道,或似李白般蔑视权贵、寄情山水,他会不会活得开心一些?但是他若真如这般,便不是我深爱的李商隐了。赏析本文是一篇咏赞李商隐的抒情散文,文章从李商隐的锦瑟入手,引出他不同寻常的人生际遇和独具魅力的诗歌成就,字里行间充溢着对李商隐诗歌的赞美和对诗人遭遇的同情。文章围绕“深情”二字,大量引用李商隐的诗句和古今关于李商隐诗歌成就与特点的诗评,使文章典雅中寓灵动,评述中抒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